登陆注册
2132600000001

第1章 自幼流离境遇哀(1)

婴啼月照双亲早逝

位于上海浦东北部的高桥镇,始建于宋代,三面环水,黄浦江在左侧汇入长江,镇为有两条呈“丁”字交叉的河流,长街傍河而建,形成宜居宜商的格局。有一座石拱古桥兀立在河上,名叫翁家桥,桥下可行舟,高桥镇因此得名。

镇子里有一座杜家老宅。这是一幢并不宽敞的平房,中间是堂屋,东西各有偏房一间,由杜氏兄弟分住。

1888年8月22日(清光绪十四年七月十五),在弟弟杜文卿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了。这一天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按照外国占星学来说,这一天出生的人属于狮子座。

孩子的父亲杜文卿此时不在家里,他早知妻子朱氏就要临产,却也顾不上回来看看。因为他在上海的杨树浦,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米店。米店小本经营,生意时好时坏,遇到艰难时节,守在家里的朱氏还要帮别人家打寒工贴补家用。

听到儿子出生、母子平安的喜讯,杜文卿关上店铺,连忙赶回家里。这是他初为人父,看到儿子,高兴之余,不禁又暗暗想道:“自己那个米店已是朝不保夕,现又添人进口,如何承担起这个三口之家呢?”

“孩子该叫什么呢?总得给他取个名字吧。”他的第一个念头是想到今天是七月十五,可是,总不能给儿子取个带“鬼气”的名字啊。

他一时无措,恰巧这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了,一轮明月冲出地平线,又圆又大,还有些微微的红色。

“中元节……月亮升起来了……有了!”杜文卿双掌一拍脱口而出:“月圆之日出生,就叫月生吧。”朱氏也很认同,立刻就叫孩子“小月生”了。后来在大上海如雷贯耳的“杜月笙”,是他发达之后才有的字号,是出自国学大师章太炎之口:“姓杜,名镛,字月笙。”按照时间顺序,在“杜镛”和“杜月笙”出现之前,我们应该一直称他为“杜月生”。

时值中国处于“清朝中兴”之末,即将到来的中日甲午战争将要把中国拖进疆土分割、国穷财尽的漫漫长夜。在黎明到来之前,一轮满月正如同“黑道”中的“霸主”,这位不按家谱出招的杜文卿先生,用“月生”二字,直截预示出儿子的命运,还无意中点出玄机。

杜月生出世后,只过了一个宁静的周岁,第二年(1889年)夏秋之交,一场天灾就悄然降临。先是疫病流行,从城里到乡下死人无数。后来又是大雨不停,一连下了四十五天。人们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杜月生的母亲朱氏在高桥镇实在待不下去了,就抱着小月生,步行二十余里,满怀希望地到杨树浦投奔丈夫。她心想,自己这个米店的老板娘,总不至于也会难为无米之炊吧。

她来到杜文卿的米店里才知道,丈夫也是向家里报喜不报忧。米店这边状况窘迫,米谷价格飞涨,朝夕数变。对于大商家来说,购进之后可以囤积一段时间,等到米价上涨再行出售。但小本经营必须快速周转,只要有些赢利,就要快速出售,然后才能用现金进货。即便这样,仍然不入敷出,经常是进米时就遭遇涨价,有时甚至比上次的售价还高。

店里的收入越来越少,一家三口的生活眼看就要难以为继。小月生刚刚一岁多,朱氏的腹中又怀上一个新生命,夫妻俩泪眼相对,商议着怎样才能从绝境中打开一条生路。

当时,杨树浦已经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区之一,这里的纱厂已经大量招收女工,工资虽少但收入比较稳定,还没有发展到多年以后买来农村女孩子当“包身工”的残酷程度。朱氏打听明白之后,要立即向丈夫提出要到纱厂当女工。

“不行不行,带着身孕做那么苦的工作,这不是自杀吗?再说,刚周岁的小月生还要吃奶呢。”杜文卿立即表示反对。可是回头一想,现在全家坐吃山空,妻儿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状态,继续在家里待下去也是身体越来越孱弱,又能好到哪里去?

最后,在朱氏的一再要求下,杜文卿一咬牙:“好吧,看现在这情势,不找条生路也是没法活了。那就去试试看,先熬过这段时光,等生意有了转机,那时你再回家静养。”他哪里知道,妻子一边孕育着肚子里的孩子,一边到那种“血汗工厂”受盘剥,加速地消耗着她的生命力。

1890年(光绪十六年),杜月生两周岁,夏日炎炎,一场霍乱在上海地区流行,行人路毙,尸横沟渠。正在这时,小月生的妹妹也来到这个多灾多难的人世。母亲朱氏虽然未染时疫,但在生下女儿后极度虚弱,油尽灯枯般撒手人寰。

杜文卿悲痛万分,尽其所能也只是买了一口白木棺材,把亡妻送回高桥镇,一时间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他也想到借钱,可是哥哥早已故去了,大灾之年,妹夫万春发、侄儿杜金龙、妻弟朱阳声也都是挣扎度日,无力相助。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在离杜家老屋不远的地方找一块荒芜的田埂,把灵柩停放在平地上。他流着眼泪,找来一些稻草捆围在棺木四周,怀着深深的愧疚告别亡妻。

此时的杜文卿已是万念俱灰,他看看怀中的两个孩子嗷嗷待哺,不得不强打精神苦苦支撑下去。回到杨树浦,杜文卿为求生计每天殚精竭虑,又要同时照看两个孩子,实在无法坚持下去。他犹豫再三,心想:“照这样下去,这个没娘的小女儿也要饿死,还不如给她找个好人家保条小命呢。”这时,有个姓黄的宁波商人愿意收养这个孩子,杜文卿就忍痛将女儿送给他。

杜月生成为手眼通天的上海闻人之后,曾经多方寻找妹妹的下落。可惜他所知道的线索极少,几次遇到前来冒认的骗子,终生也没有见到这个亲人。在那混乱的年代,一个被人收养的小女孩是否会夭折,即使能够长大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实在是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痛失继母沦为孤童

1891年(光绪十七年)的夏天,杜文卿过了一年又当爹又当妈的日子之后,小本经营的生意仍然很难做。这时的杨树浦,英租界工部局筑路,与当地农民发生冲突。在江苏、安徽一带,民间组织哥老会多次举事,到处焚毁外国人设立的教堂。社会动荡,家业零落,一位温柔贤淑的女性给相依为命的杜家父子带来了些许安慰。

这名女子姓张,成为杜文卿的续弦。她不嫌杜家生活贫困,默默付出自己的感情。很多民间故事说到失去亲娘的苦命孩子,总是让一位心狠手辣的后娘出场,可这位张氏继母,却给小月生带来母爱般的温暖。她爱护小月生如同亲生,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这个孩子。此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小月生依偎在继母的怀中,享受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他全部童年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然而,这样的快乐生活只有短短一年。

1892年(光绪十八年),四岁的杜月生刚记事,新的打击就降临到他幼小的心灵中。这一年,上海地区夏秋两季连续大旱,粮食缺乏,就连小城镇的居民也都纷纷外出逃荒。杜家三口人困在杨树浦的小店中,弃之不忍,守之难为,熬到寒冬腊月时天降大雪,又出现极为罕见的严寒天气。饥寒交迫中的杜文卿终于病倒了,不及医治就告别了人世。

沉静坚强的张氏继续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她倾尽全力买来一具棺木,抱着孩子哭送亡夫回到高桥镇,同样是无力下葬,于是将杜文卿的灵柩安放在元配朱氏的旁边,让两口棺木并肩浮厝。说来也奇,几年之后,在这两口棺木之间长出一棵枝繁叶茂的黄杨树,像伞盖一样遮护这对夫妇的遗骸。

二十五年后,当年的杜月生已成为大名鼎鼎的杜月笙,他衣锦还乡,想要另选一个好地方安葬双亲,了结宿愿,却受到几位风水先生的劝阻,他们说双棺浮厝之处乃“寅葬卯发的血地”,正好适合浮葬,不宜入土,那棵黄杨树浑然天成,更是杜氏子孙世代荣华之源,万不可触动。另外,当时仍然在世的老舅父也认为移动灵柩不合旧俗,会打扰死者,令其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宁。杜月笙只好作罢。

安顿了死者,张氏回到丈夫在杨树浦留下的米店,一介女流勉强经营,带着小月生聊以度日。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位继母节衣缩食,仍不忘让孩子接受教育。1893年(光绪十九年),杜月生已满五岁,张氏把他送到杨树浦的一家私塾,启蒙读书。教书的是一位姓瞿的老太太,收费比较低。这一年,上海附近的农田又遭受冰雹灾害,张氏也不善于经营米店,学费无以为继,小月生只读书两个月就辍学了。

1894年(光绪二十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出兵朝鲜,蓄谋已久的日本军队趁机向中国军队挑衅,中国军队在陆地和海上均遭重创,甲午之战中国惨败。战后,清政府向日本付出巨额赔款。就在国家陷入深重灾难这一年,张氏在杨树浦的米店也被迫关门停业了。母子二人只好来到高桥镇,因为这里毕竟还有杜家老屋可供安身。简陋的杜家老屋杂草丛生。

此时的张氏,生活完全没有着落,只能去打零工,挣到的几文钱就连母子两人吃饭都不够。境遇如此艰难,张氏依然想着小月生的前途,每月尽力凑出五角钱,又送他到一家私塾读书。继母认为这孩子自幼聪明,就应该好好读书才有出息。这样又坚持了四个月,张氏再也拿不出学费了。她抱着小月生整整哭了一个晚上,只能让他再次辍学。从此,杜月生再也没有正经上过学。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上海发生大地震,社会一片混乱,老百姓损失很大。到了秋季,疫病再次流行,又有很多人死于霍乱。就在这一年,继母张氏突然神秘失踪了。她是因为生活绝望自己离家出走了,还是被人贩子劫持而去?当时浦东一带有一种名为“蚁媒党”的流氓团伙,看到哪一家有孤单的青年寡妇就想方设法威逼利诱,有时还直接绑架,强迫妇女改嫁,或者把她们卖到妓院青楼,从中图财。张氏是否有此遭遇,当时还有人猜测,不久就无人关心了。

同类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1

    卑鄙的圣人:曹操1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 金岗山麓的追忆

    金岗山麓的追忆

    经过一年多的征稿、搜集、访谈和整理,将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部分文化名人的访谈等汇编成册。
  •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热门推荐
  • 破空

    破空

    一把破空神剑,叫他们再次相遇于寒绝顶孤寂了数十年的寒绝顶何时那般热闹过?江湖上人人畏惧的见空岛少主,掌握整个江湖经济命脉的韩家全都齐集。但他们却只为了一个名为絮儿的女子。千年前的神族如今的凡人,絮墨两族纠葛了上千年的恩怨能否真正的解开,墨氏的诅咒能否化解?是否成为破空宿主就能打破宿世命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不二王妃萌萌哒

    不二王妃萌萌哒

    她痞气冲天、行为乖张,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秒杀众武林高手;她神经大条、闯祸无数,却有一颗侠义之心;她大智若愚、大勇若怯,更是一个顶级医者;她既不倾城、也不倾国,却得众多英雄之心。她不做太子妃,不做盟主背后的人,一心只想祸害江湖。她是真傻,还是装傻?她是真二,还是装二?爆笑、绝宠、很抽风!正常思维的朋友,请慎入!
  • 幸福其实很简单

    幸福其实很简单

    本书通过时下最流行的百度引擎搜索,整理出了人们感触颇深的50个幸福关键词,同时配备了二百多则精练动人的故事美文,内容涉及心态、心理、淡泊、宽容、尊重、爱、友谊、善良等诸多方面。行文旋律优美流畅,语言细腻清新,为各方的人们搭建一个心与心交流的平台。
  • 醉红颜:冲喜新娘(完)

    醉红颜:冲喜新娘(完)

    听说,江四爷得了一种怪病,请遍了京城里的名医,用尽了名药,仍无人能医,无药可治,现已病入膏肓。听说,那江四爷现在每天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给他瞧过病的大夫背地里说,江家该准备后事了。听说,江府的夫人今天给江四爷娶妻,是为了冲喜。听说……慕容馨平静的坐在花轿里,对这一切漠不关心,仿佛这是别人的婚礼。事实上这确实是别人的婚礼,她并不是什么慕容姑娘,她只是慕容云从海边拣回来的人而已。☆★☆推荐:《丫鬟有点怀》http://m.pgsk.com/a/191027/一对欢喜冤家的爱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 笑死人不偿命(大全集)

    笑死人不偿命(大全集)

    汇集各路最新的段子与笑话,让你捧腹不止,包你乐开怀!尽在《笑死人不偿命》。
  •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风云变幻时,更需耳听其音,脑思其意,但着小人道,必死无疑。三国的故事恐怕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故事了,原因自然是罗贯中老先生出版的发行量无与伦比的巨作《三国演义》。不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归根到底还是七分真三分假,有一些人物被演绎过了,有一些事件被夸大过了,现在咱们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