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10章伊朗:挟油气锋锐,能源外交亮剑
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2%和18%,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占了两个“世界第二”。石油工业是伊朗经济的支柱、国家的经济命脉。石油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国家外汇总收入的80%来自石油出口。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一直以伊斯兰什叶派教义统治全国,一改巴列维时期的亲西方态度,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抗,被美国视为“邪恶轴心国”之一。由于伊朗的油气资源一直是世界油气市场上的一个重要供应源,因此,伊朗的任何政局动荡,都会对世界油气市场产生重大的冲击和影响。
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创始国之一。伊朗作为其重要成员国,一直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扩大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影响力,伊朗正在运筹成立伊朗石油交易所。伊朗极力推动俄罗斯等国协调天然气出口国合作机制,2001年联合俄罗斯、卡塔尔、委内瑞拉和阿尔及利亚成立了“天然气出口国论坛”。2007年4月五国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会,商议成立“天然气输出国组织”。五国控制世界天然气总量的70%,一旦“天然气输出国组织”成立,很可能成为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主导力量。
伊朗是欧佩克中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欧佩克给伊朗的石油生产配额为318.6万桶/日,占欧佩克的13%。伊朗实际原油产量维持在400桶/日左右,近3/4用于出口,余者用于国内消费。在伊朗石油出口总量中,一半出口到亚洲地区,另一半出口到欧洲和非洲。日本是伊朗石油的最大买主,占日本进口石油的16%;中国是第二大买主,2007年中国进口伊朗的各种油品逾2000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3%左右。
伊朗90%的原油出口经过波斯湾的哈尔克岛。该岛的东码头可以泊6艘27.5万~30万吨油轮,西码头可以泊3艘2万吨~5万吨油轮。伊朗国家油轮公司拥有吨位在3.5万~30万的油轮31艘、陆地服务船27艘、液化天然气船(1.2万吨)一艘,总吨位600万吨。该公司系世界第七大油轮公司,不仅承运很大份额的出口原油,而且经营第三国石油运输业务。
第1节伊朗凭什么敢对美说“不”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原油需求的2/3靠进口,其中约17%来自中东。因此,盛产石油的中东成为美国谋取石油利益必须要插手的地区之一,确保中东地区的油路畅通成为美国海湾政策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
海湾石油利益驱动
自杜鲁门时代以来,美国一直将中东地区视为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并称任何外部力量想控制中东的企图都将被看成是对美国切身利益的威胁。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由于对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在战争中支持以色列强烈不满,对美国和荷兰实行石油禁运。这次持续5个月之久的石油禁运,造成了美国50万人失业,国民经济损失达100亿美元以上。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前,伊朗的石油资源一直受美国控制。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美国在中东地区失去了一个盟友和宪兵,增添了一个敌人。从此,美国的石油财团被迫退出伊朗,美国也失去了对波斯湾石油运输线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1979年的伊朗革命使美国再次经历了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据美国能源部估计,从1979年到1991年,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和欧佩克对石油价格的操纵,使美国经济遭受的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同期的国防军费支出。美国决策者认识到,确保能源安全是美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确保中东地区的油路畅通是美国海湾政策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因此,必须不惜使用军事力量来确保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维护自己的利益,以获取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力。
伊朗作为中东地区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伊朗处在海湾这一全球政治的敏感地带上;从地区影响看,近年来,伊朗高举伊斯兰反美、反以大旗,利用哈马斯、真主党、伊拉克问题等筹码处处与美斗法,并通过与西方国家对抗、联络委内瑞拉等国高调反美,在中东乃至全球政治中不断赢得声望。在某种程度上,伊朗已成为第三世界反霸、维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象征。因此,美国“能否赢得中东”很大程度就是“对伊朗怎么办”的问题。对美国来说,不解决伊朗问题,美国控制中东能源的计划就难如愿以偿;不解决伊朗问题,中东的石油资源便无法成为美国的战略储备库。因此,对于伊朗这一美国攫取海湾石油利益的重要障碍,美国必欲除之而后快。
为了拔下伊朗这个牢牢插在中东地区的钉子,美国找出各种理由迫使伊朗就范。利用核问题来谋求对伊朗实施制裁措施,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001年5月,美国政府曾提出一份《美国能源政策报告》(亦称“切尼报告”),其中着重强调:“美国始终要依赖中东的石油。加强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寻求更多的资源供应地为今后优先的任务。”
伊朗是世界上第三大原油出口国,同时也是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截至2006年底,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375亿桶,居世界第二位。另外,具有得天独厚地理条件的伊朗,控制着被称为石油运输大动脉的霍尔木兹海峡,所有中东地区的石油都需经该海峡运到国外,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量占全球石油运输总量的40%。美国2003年3月出兵伊拉克的战略目的之一也是要控制其石油资源。在解决了产油大国伊拉克的问题后,同为产油大国的伊朗便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一旦解决了伊朗问题,中东石油资源便可成为美国的战略储备库。
伊朗不是伊拉克,动武不是闹着玩
伊核问题实质上是美伊关系问题,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历史夙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伊交恶,互视对方为仇敌。二是现实威胁。美称伊是支持恐怖主义第一大国,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美指责伊支持伊拉克什叶派反美武装力量,支持美定性为恐怖主义组织的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企图组建什叶派“新月弧”。伊也视美为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既全力防范美可能发动的军事打击,又认真应对美从未停止的颠覆阴谋。三是防核扩散。美国指责伊朗致力于发展核武器,布什总统曾说: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将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强烈要求伊停止铀浓缩活动。伊强调有权和平利用核能,无意制造核武。
对伊朗,美国面临三种政策选择:一是军事打击,强力制服。美国不乏推翻伊朗现政府、另扶植亲美政府的意愿,但在深陷伊拉克困境的今天,布什政府对伊朗动武障碍重重,决心难下,美国民众和议会难以同意,国际社会也不认可,如何应对军事打击带来的严重后果更是难题。美不时在海湾炫耀武力,伊朗频频举行军事演习显示已严阵以待。西方媒体不时爆出耸人听闻的消息。有人认为布什在离任前可能对伊动武。海湾上空弥漫着难以驱散的战争阴云。二是制裁升级,压伊弃核。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747号决议是第二个对伊制裁决议,伊朗态度毫无松动。美国要求加强制裁,但德、法、俄、中在伊朗均有重要的经济利益,轻微制裁对伊朗影响不大,制裁过重会伤及无辜。美单方面加强对伊朗制裁,并继续推动通过新的制裁决议。然而国际社会普遍对制裁的实效产生质疑。三是通过谈判,政治解决。伊朗与欧盟间谈判断断续续一直在进行,伊朗也一直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合作。但伊朗总统内贾德表示,“伊朗核计划是一列没有刹车装置的列车”,“现在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已为时过晚”。
伊朗核问题归根结底是美伊之间的斗争,美国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伊朗的伊斯兰政权,控制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遏制伊朗已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一大重点,为终止伊朗的核计划而实施军事打击仍然是美国今后的一个重要选项。但是对伊朗而言,其核心利益是维护伊斯兰政权,而核技术涉及伊朗的国家安全、地区大国地位和国内的民意,指望伊朗放弃发展核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伊朗在拥核问题上也没有退路,只能在拥核的规模和透明度方面作些策略性让步。这在美国看来是不够的,在谈判与制裁之后,留给美国的选择可能只有一个——战争。
2007年以来,美军开始了一系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计划,其中包括向海湾水域派出第二个航母战斗群和运送更多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美军官员也毫不讳言部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威慑伊朗。为此,美军针对伊朗在海湾举行了系列军事演习。3月27日,美国海军在海湾水域举行自伊拉克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从11月2日起,美国海军在海湾及附近水域举行了为期5天的系列军事演习。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些演习的真正目的是威慑伊朗,为战争做准备。
针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许多国家并不买账。2007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不顾美国的反对,借参加里海沿岸国家峰会的机会访问了伊朗。这是继斯大林1943年参加德黑兰会议60多年后俄罗斯国家元首首次访问伊朗,加之正是伊朗核问题十分敏感的当口,其间还有暗杀普京的传闻,由此使得普京此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普京访伊期间,与伊朗总统内贾德签署了向伊朗空军出售50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协议,并声明伊朗没有准备生产核武器,更在之后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不能将恐怖主义与某个民族、文化或是宗教混为一谈”。对此,布什“忍无可忍”,在普京访问伊朗一天之后的10月17日,他在白宫召开的记者会上警告说,如果想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应设法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所必需的技术。在当今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冷战时期的时髦用语已很少被人提起。布什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言论,也加剧了人们对美国空中打击伊朗核设施的猜测。
但是,在这场战争还是和平的博弈中,伊朗似乎成了主角,问题的关键是伊朗是否放弃核开发。伊朗如果认为自己的军事条件能够抵挡美国的军事打击或美国不可能军事打击它,再加上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强硬态度,那么伊朗会继续进行核开发。伊朗如果认为美国会军事打击伊朗且伊朗会败退,或想缓和眼下局势待其他有利时机再开发,那么伊朗就会暂时不开发核力量。伊朗认为美国不会对其进行军事打击的理由如下:
——伊拉克的局势还不稳定,且美国的对伊拉克战争受到国际及美国国内的批评;
——美国支持不了对伊朗的全面军事进攻;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不会支持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
——美国无法说服其多数盟国对伊朗进行共同军事打击;
——中国和俄罗斯会牵制美国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美国国内(包括军方)反对美国对伊朗实行军事打击。
美国决不允许伊朗核成功,除了现实的军事打击威胁外,美国也采取外交手段来制止伊朗的核开发。对于美国来说,能外交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优方案,因为伊朗不是伊拉克,它不会像伊拉克那样不堪一击,伊朗政权也不像萨达姆政权那样不得人心。而且除了美国外,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都希望能和平解决伊朗核危机。如果美国对伊开战,俄罗斯和中国会对伊朗进行军事或外交上的支持,这也是伊朗坚持核开发的理由。
虽然美国已经对用政治手段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失去了应有的耐心,战争似乎已成了美国“严肃考虑的选项”,但它还是没有下决心对伊朗动武,因为布什政府对战争所带来的后果同样感到担心和忧虑,特别是难以承受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由于伊朗掌控着足以使世界石油市场震荡的王牌,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动武。虽说美国的显要人物也表示不惜让石油价格暴涨,并说对由此造成的经济危机有心理准备,但军事动武这步险棋终究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伊朗警告说,一旦该国因核计划而遭攻击,则该国武装部队将使敌军“断手”,并将考虑以石油充当武器。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也警告说,如果美国袭击伊朗或者因为核问题而惩罚伊朗,海湾地区的石油运输将被切断。华盛顿防扩散政策教育中心执行官亨利?索科斯基表示,如果封锁霍尔木兹海峡3个月,就会使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5个百分点,同时使失业率上升2个百分点。如果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这个波斯湾的瓶颈布设大量水雷并部署炮艇,对油轮进行破坏,届时可能使国际原油价格在已有的高位上更加失控。
另外,最让美国担心的还有,真正打起来将不再是简单的地区冲突,而是伊斯兰世界和西方国家的混战。伊朗还可能会利用其对所有什叶派穆斯林的影响力,鼓动伊拉克什叶派武装发起反美浪潮,袭击驻伊美军,同时利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对以色列发动攻击。这样,伊拉克、以色列、黎巴嫩和其他国家将会卷入冲突,伊朗战争将可能演变成伊斯兰世界和西方国家旷日持久的混战,后果不堪设想。一旦出现这种混战的局面,谁也不可能成为事实上的赢家。因此,为了缓解与伊朗的关系,同时也为给布什解套,2007年12月3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报告,出人意料地称伊朗在2003年停止了核武器项目,而且迄今没有重启其核武器项目。这简直让世人大跌眼镜。
可见,短期内美国和伊朗的矛盾不至于失控,美国对伊朗发动某种程度军事打击的可能性极小,也就是说,在布什任期内还看不出美国会因核问题而对伊朗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