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7章第3节“走出去”成为可行选择 (2)
中国与伊朗的油气合作潜力很大。以前,中国的石油公司在伊朗只是参与风险小、投资少、回报率低的项目,尚未涉足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油田的勘探与开发。随着2006年12月中石化集团宣布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正式签署亚达瓦兰油田开发合同后,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亚达瓦兰油田位于伊朗南部,目前已探明原油储量逾300亿桶,是世界迄今最大的未开发油田之一。根据有关方面披露的信息,中石化与伊朗签订了回购协议,中石化提供设备和服务,以开发亚达瓦兰油田。其实早在2004年10月中伊就在北京签署了亚达瓦兰油田的开发备忘录。在拟议的开发合作模式中,中石化及其合作伙伴将带资作业,如果项目达到与伊方签订合同约定的日产量和规模,伊方将返还项目投资,并根据约定给予投资方一定的回报。中石化在亚达瓦兰油田开发项目中的权益将达到51%。根据协议,中国将在未来25年内,每年从伊朗购买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总计2.5亿吨,仅LNG协议的价值就达1000亿美元。但由于此后伊核问题急速升温,中伊合作一度停滞。从2006年8月底开始,伊朗副外长阿拉格齐访问中国,重新启动了该油气项目。
2008年4月,又传来中伊正在就最大的一笔合作项目——伊朗第二大天然气工程的北帕尔斯气田进行最后谈判的消息。2006年底,中海油与伊朗方面已经就此项目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双方最初协议,中方将对北帕尔斯气田的上下游领域进行投资,计划工期8年,投资总额预计超过160亿美元。其中,110亿美元将被用于下游领域开发,其余将被用于上游领域开发。这份协议将使中海油每年获得从伊朗购买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权利,有效期达25年。伊朗媒体报道,中海油与伊朗方面就投资开发伊朗北帕尔斯天然气田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这份价值高达160亿美元的协议一旦签署,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将迈出坚实的一步。作为中国五大电力公司之一的中国国家电力投资公司目前也将与伊朗签署一项价值18亿美元的合同,为伊朗修建用天然气发电的发电厂。
与其他希望开发伊朗能源市场的国家一样,中国也遭到了美国的干涉。美国一直对该项目说三道四,早在2007年年底合作谅解备忘录刚被公布时,美国国会就认为它可能违背对伊朗实施的相关制裁,对此展开调查。2008年2月底,伊朗媒体传出中伊要签署协议时,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再次扬言要调查该协议是否违反美国制裁法案。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指出,中海油和伊朗方面进行能源合作,是有关企业的具体商业行为,美国不应影响或损害有关国家和伊朗开展正常的经济和能源合作。多年来,美国以政治对立和伊核问题为由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希望迫使伊朗就范,但伊朗并未屈服。而且,世界主要国家都未中断对伊朗的投资,意大利、瑞士、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公司也纷纷与伊朗签署能源合作协议。
非洲:缓解中国石油饥渴的希望之洲
近些年来,中东局势的动荡不安、美国等西方势力的参与,以及世界石油市场需求强劲和供应相对短缺,很大程度上致使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为了保证石油供应,实现原油供应多元化,各石油消费大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非洲。凭借丰富的储量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洲已成为影响世界产油国力量对比的重要角色和国际石油巨头角逐的新战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在寻找世界石油供应来源的过程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这一不被看做主要能源产区的地方越来越吸引中国的眼球,受到中国的格外关注。
非洲共有20个产油国,其中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和利比亚五国的产量约占非洲石油总产量的85%。到2010年,非洲国家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比重将由2007年的11%上升到20%。
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7%的非洲石油虽然替代不了中东原油,但非洲的石油开发潜力很大,它不仅有丰富的、已发现而未开采的油气资源,同时还具备发现世界级新油气田的巨大潜力。据分析,未来五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幅的1/4将来自非洲。非洲石油含硫量低、油质好、开采成本较低、投资回报率较高,全球大石油公司正加紧开发非洲的油气资源,探明储量不断增加,石油产量进入了迅速增长阶段。
长期以来,西非的尼日利亚一直就是一个石油大国,安哥拉近年来也日渐崛起。赤道几内亚、加蓬和刚果每天生产的石油也多达数10万桶。2003年,内陆国家乍得通过660英里的石油管道开始供应石油,产量达25万桶/日。即便是美国所谓的“问题国家”——苏丹,目前每天也从南部地区开采18.6万桶石油,且潜力十分巨大。目前,美国进口石油的16%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几乎相当于从沙特进口的石油总量,预计这一比例到2015年将上升到25%。
中国与非洲各国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与非洲领导人的努力,中非石油合作的内容开始多元化,由过去单一的石油贸易扩展到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目前,非洲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海外份额油来源地。
“9?11”事件以后,中东的动荡和恐怖主义,加速了美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大国对非政策的调整,其中,美国对非政策的调整尤为引人注目。美国副总统切尼决心将非洲在美石油进口份额的比例从16%上升到2015年25%。几年来,美国高层访非明显增加,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非洲合作的政策法规,对地区冲突,尤其是苏丹达尔富尔、索马里等热点冲突地区的干预力度加大。美国公开承认重视这一地区,一是该地区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二是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已成为美国重要的能源、木材和金属供应地之一。
在西方国家中,法、德等国家历来比较重视非洲,英国自布莱尔上台以后,特别是近两年也明显加大了对非的关注与投入。欧盟加强对非洲的重视,一方面表现在英、法、德等大国纷纷强化各自的对非关系;另一方面,欧盟于2005年12月发表了对非战略文件,显示出欧洲国家欲通过协调立场深化同非洲的关系,从政治改造、经济援助、安全防范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保持并扩大其在非洲的传统利益和影响,并力图主导非洲发展进程。老牌石油公司英荷壳牌、法国道达尔等也在喀麦隆、乍得和加蓬大肆开疆扩土,争夺石油上游生产和开发的战略高地。
对于能源自给率不到1%的日本,非洲是其必争之地。日本长期以来在对非关系中重经轻政,但安理会“争常”失败使日本认识到加强对非外交的重要,为此,日本不仅大幅度增加对非援助,加强在非洲的外交存在,而且在2006年4月底至5月初,小泉首相在卸任前亲自出访非洲。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加强对非投入,一来是为了抗衡中国在非洲的外交及资源攻势,二来是为了扩大日本的影响。为此目的,日本不仅无偿向非洲提供总额达数十亿美元的资助,而且还保证放弃对非洲重债贫困国家总额约30亿美元的债权。
发展中大国,尤其是中国、印度成为非洲对外关系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来,西方对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与非洲发展关系十分关注。由于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中非关系更成为2006年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之一,西方媒体热炒非洲版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随着中非合作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等所谓“外来参与者”在非洲的影响迅速扩大,西方国家开始担心其在非经济利益受到中国挤占,进而影响到对非控制,故而西方的一些大国都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对非政策,中非合作已成为西方对非政策的一个新的考量因素。
俄罗斯:油气来源的有益补充
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在原油贸易领域,中方提供60亿美元贷款、俄方提供4840万吨原油的长期贸易合同执行情况总体良好。2006年和2007年,中国自俄进口石油分别达到1596万吨和1453万吨,俄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原油供应国。在上游开发领域,“东方能源”、“乌德穆尔特”等合资项目取得较大进展,俄卢克石油公司与中石油签订了关于开展战略协作的协议。在下游炼化领域,“东方石化”项目谈判进展顺利,俄石油与中石化石家庄和曹妃甸两石油加工厂合资项目加紧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在技术服务领域,中国油气公司为俄远东石油管线铺设管道150公里,在萨哈林大陆架“韦宁地段”成功打出第一口富含油气的探井。在煤炭、核能、电力等领域,合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2007年中国自俄进口煤炭2060万吨,俄计划吸引中国公司参与俄东部地区的煤炭开发。与此同时,中俄能源合作远未达到中方预期,首先表现在远东管道中俄支线建设一波三折、进展缓慢。
中俄能源合作的主要模式是俄罗斯以贸易形式向中国输出油气。为了输送油气,管道建设不可或缺。中俄酝酿、谈判油气管道建设已10年有余,几经波折,总体来说,目前已步入实施阶段。中俄油气管道建设的启动,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看,中俄两国最终会克服分歧,找到互惠互利的契合点,实现管道通油、通气。中俄在修建油气管道方面的合作前景是良好的。
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看好,主要基于以下判断:
1.中俄国家利益具有一致性
2004年10月普京总统会见胡锦涛主席时曾经说过,“是国家利益使中俄走到一起”。同样,国家利益也使中俄在油气领域走向合作。俄罗斯是油气出口大国,需要广阔的油气消费市场,中国正是俄罗斯所需要的最稳定、最广阔、最有前景的市场。中国是油气进口大国,需要充足、稳定的油气资源,俄罗斯恰好拥有中国需要的丰富的油气资源。中俄在油气领域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两国间建立牢固的油气进出口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
2.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
普京在任期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2004年普京总统访华,两国签署了《中俄关于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等12个文件,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通过这些文件的签署,两国最终解决了边界遗留问题,两国间的信任进一步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中俄政治关系的深化推动了两国在油气管道建设方面的合作。
3.两国互为对外能源合作的重要伙伴
中俄都推行能源多元化战略,都把对方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2001年,中国开始执行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即引进油气,不仅只靠中东,而且还靠非洲、俄罗斯、中亚等国和地区。俄罗斯在中国从国外引进油气资源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在这些年来开始执行能源出口多元化政策,即出口油气资源不再只盯着欧洲,而且还向着东方,尤其是向着市场容量大的中国。中国被俄罗斯视为重要的油气市场。中俄都推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因而两国都需要加强能源合作,尤其是在油气管道建设中的合作。
4.政治互信水平不断提升
俄罗斯通过与中国交往多年,看到中国是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中俄能源合作10年有余,虽磕磕绊绊,却没把双方合作的热情扑灭。俄罗斯看到了中国是其可以信赖的朋友。特别是在能源问题和其他战略问题上,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合作、相互沟通来解决与其他国家利益上的不平衡;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对能源需求的同时,也兼顾其他国家的能源需求和国际能源秩序的整体稳定,以一种平和心态去处理具体问题,不允许去抢能源,不以牺牲他国能源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身能源利益的许多做法,得到了俄方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肯定。而且,俄方也不可能无视中国巨大且稳定的能源消费市场这一事实,所以决定扩大同中国的合作,增加向中国和东北亚的输油量也在情理之中。俄方提出,要把向东亚地区的石油出口从目前的3%上升到2020年的30%,反映了俄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市场日益看好。另外,近两年俄欧之间龃龉不断,也对俄罗斯加快向东方寻找可以替代的能源出口市场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一切无疑都是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看好的积极因素。
总之,中俄能源合作,尤其是油气管道建设方面的合作前景乐观。
中亚:值得期待的能源合作伙伴
中亚地区与中国毗邻,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全球其他重点油气富集区所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而且中亚诸国与中国有着良好的政治经贸关系,因此中亚地区在保障中国油气资源安全供给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1.十年耕耘,喜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