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团的强度是北京会否出现高温天气的重要先决条件。当北京上空850百帕的温度大于20℃,暖气团中心强度大于24℃时,北京可能会出现高温天气;当850百帕的温度小于20℃,北京基本不会出现35℃用是造成气温日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高温天气所必须的条件之一。天空晴朗、日照条件好有利于地面的辐射增温,要达到这种条件,一般北京上空为西北气流,或西北偏西气流控制。从天气形势上分析,北京上空处在暖高压脊前部或相对以上的高温天气;太阳辐射增温作图127天气预报美女主播较平直的气流中;出现高温天气时近地面的大气层结一般都呈现干绝热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保证空中暖空气以最大效率到达地面。这种干绝热层结的形成往往在中低空伴有明显的下沉运动,下沉运动的增暖作用使低空层结表现为干绝热状态,同时下沉运动还可以使空中保持晴朗无云,有利于太阳辐射增温。北京出现高温天气时,在北京附近有一个明显的下沉中心,即使没有下沉中心,北京也处在下沉运动区中。
通过以上分析,归纳出北京地区高温天气预报流程如下:
第一步是判别500百帕天气图上北京上空是否是西北或偏西气流;第二步是判别在地面天气图上北京附近是否有热低压存在,或北京处于高压前部,或冷锋过境等高温形势中;第三步是判别在24小时内850百帕天气图上是否有大于等于20℃的暖气团或暖舌控制北京;第四步是判别在700百帕天气图上北京上空是否有下沉中心或处于下沉区内;第五步是上面4个条件均满足,得到在24小时内北京将出现高温天气的结论。
2.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的预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天气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一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分布,脊线在东经120°,北纬28°~32°,且稳定少动,它的强中心(≥5920位势米)位于长江口,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它西伸的高压脊控制。因此在高温预报中,主要是准确预报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移动。
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数值预报产品,结合统计预报模型。高温天气的出现还与暖气团的活动有关。一般在850百帕高空有大于24℃的暖中心控制,对流层中层为下沉气流,天气晴好,在太阳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共同作用下,地面气温迅速升高。另外,高温天气还与当地的风向、风速、云量及前一天的气温有密切关系。在高温天气出现时,风速一般为0.1~4.0米/秒,最小为0米/秒,最大为5.0米/秒。风向一般为偏南、西南或偏西,有时为弱的东南风或无风。相对湿度一般为41%~56%,最小37%,最大68%。总云量一般为1~9,最少为0,最多为10;低云量一般为1~5,最少为0,最多为6。这些要素的预报是高温天气预报的关键因素。
根据对欧洲中心分析场格点资料的统计,结合老预报员的预报经验,总结出利用副高、热带气旋和西南暖低压这3个影响系统,是预报广西高温天气的关键指标。即(1)副高预报:副高在北纬20°~30°,东经105°~120°之间,欧洲中心分析场格点资料500百帕高度共有12个点,至少有9个点≥588dagpm(位势什米),其余的则要≥586dagpm,(2)热带气旋:
H25130、H25125、H25120、H20120中至少有1站≤582dagpm;(3)西南暖低压:P25105、P25110、P30105有一站≤1000百帕或两站≤1003百帕;(4)850百帕有暖中心配合:T25105+T25110≥40℃或T25105+T25110+T30110≥57℃。其中,H为500百帕高度场,单位:
位势什米;P为地面气压场,单位百帕;T为850百帕温度,单位:℃;H、P、T后的数字为欧洲中心分析场格点代码。
历史上的热浪灾害
中国古代对于炎热天气的记载较少,往往与干旱记在一起。如《北齐书》卷四记载天保八年“三月,大热,人或喝死。”《宋史》卷63有绍兴五年“五月,大燠四十余日,草木焦槁,山石灼人,喝死者甚众”
的记载(“燠”即炎热,“喝”即中暑)。《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
一节白胜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可算是对热浪灾害形象的描述了。到近代有了气象观测以后,对热浪的记载逐渐增加。
1743年7月14~25日北京的持续高温造成11400人死亡,多为贫民。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热浪灾害情况。
1970年5月印度有500多人死于热浪。1972年5月下半月到6月比哈尔邦和北方邦持续高温,死亡750人。1973年4~6月巴基斯坦的旁遮普邦最热达50℃,其他地区也达46℃~49℃,许多人死于酷热;印度中部和东部每月热死达100人。
1980年美国热浪发生之早持续之久为历史罕见,4月下旬北达科他州和依阿华州就出现了37℃的高温,5月后期威利斯顿出现41.1℃高温,6月中旬热浪波及得克萨斯州大部地区,7月上中旬更席卷全国1/3的国土,夏季各地逐月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3℃~6℃,大多破极端高温的历史记录。据估计由于热浪死亡的至少有1265人,比常年增加7倍,仅密苏里州就死亡311人。热浪期间谷物、大豆和春小麦受到严重损失,牧场枯焦,牲畜生长缓慢,数百万只家禽死亡,大量家禽被迫廉价出售。估计由于热浪和干旱增加的耗费高达200亿美元。
1981年6月5~22日西班牙和葡萄牙被热浪席卷,其中6月14日科尔多瓦最高气温达44℃,就连大西洋边上的里斯本也达到了41.5℃,这次热浪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两国农业减产40%。这一年中国江南8月份连续25天最高气温在35℃以上,科威特8月份最高气温超过49℃,其中国际机场曾达50.7℃。
1982年6月希腊雅典气温高达45℃,44人死于热浪引起的心脏病发作,意大利南部出现44℃~45℃的高温,死亡40人。西班牙7月5~11日出现50年来的最高记录,达43℃,成千上万牲畜死亡。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在1月17~24日连续8天最高气温超过38℃,24日连最低气温都在33.5℃,塔应拉23日的最高气温达48.5℃,据统计有10名老人死于热浪。图1311988年美国中西部出现54年来最严重的热浪,造成相当于1934和1936年的干旱,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的水位降到50年来的最低点,大豆比上年减产21%,玉米减产34%,世界粮食到年底仅剩下54天的储备量,低于60天的安全储备量界限。这一年前苏联、中国和加拿大也因高温加剧干旱而粮食减产。长江流域的高温伏旱为历史少有。7月上旬苏北皖北气温比常年偏高5℃,中旬高温区扩展到华中和四川,7月18~19日长江流域多处最高气温超过40℃,浙江常山更达42℃。武汉中暑1436人,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南京、上海、南昌等地共5000~6000人中暑,死亡40多人。早稻因高温逼熟秕粒减产,蔬菜供应也一度紧张。8月上旬韩国全境最高气温达35℃以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群涌往海滨。
这一年印度中北部也大范围出现45℃以上的酷热。热浪席卷了南欧和东南欧各国,连保加利亚都出现了打破100年来记录的41.7℃的高温记录。
1991年5月底到6月上旬,巴基斯坦南部和印度西北部最高气温达52℃~53℃,300多人丧生。
1997年中国北方各大城市普遍创持续高温的历史新记录,北京全市用水和供电双创历史最高记录,已接近供应能力的极限。高温使农作物受旱加重,郊区枯死绝收19万亩,仅7月12和13日日售空调器就达4000多台,致使价格上扬并脱销。全市有数十名交通警察在岗位上中暑晕倒。天津市7月13和14日死亡60岁以上老人50余名,大多是顶烈日在上下班途中因中暑致死。儿童肠胃病患者急剧增加,主要是无节制吃冷饮所致。1999年7月美国中东部发生热浪,南达科他州的皮尔市7月23日曾达44℃,从7月19日到8月4日有21个州报告造成263人死亡,绝大多数是老人和病人。1999年和2000年中国的大范围酷暑和干旱更是空前的。
1999年主要发生在6月24日~7月2日和7月23~30日两段,北京7月24日最高气温42.2℃,创同期最高记录。兰州、承德、朝阳等地还分别出现了39.7℃、41.6℃和43.3℃的异常高温。2000年6月1日~7月13日中国东部和新疆再次出现酷暑,北京13日达39.3℃,平110年同期历史最高记录。吐鲁蕃7月1~13日最高气温在41℃以上的就有8天,11日竟达47.7℃。
甚至连青海的尖扎都出现了40.3℃高温。武汉7月17日的最低气温达30.7℃,破百年记录。高温使心脏病、高血压和中暑病人急增,武汉市仅7月24日就出动急救车48次。图133根据对1947~1980年全球10种重大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的统计,热浪居第7位,死亡7000人。
在南亚和北非则是当地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热浪的危害包括对农作物、果林、动物以及对人类生产、社会生活和人体健康等各个方面,下面我们就逐一介绍防御和减轻热浪灾害的对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