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位置和大小确定后,就要准备发布海啸预警信息。如果地震是在太平洋海域内或其附近,震级达到6.5级或更大,但小于或等于7.5级(在阿留申群岛是大于7.0级),那么就要向预警系统的各成员国发布海啸信息公告。当地震震级大于7.5级(在阿留申群岛是大于7.0级),就要向预警系统的各成员国发布海啸预警公告,通知他们海啸可能已经形成,要求他们将预警信息转发给公众,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如果地震足够大,能够引发海啸,并且发生在海啸可能产生的地区,PTWC会检查震中附近的潮汐台站自动发来的潮汐数据,看是否有海啸产生的迹象。如果这些数据显示海啸已经形成,并对太平洋部分或所有地区的人们构成威胁,PTWC将发布海啸预警公告,该海啸预警公告也可能升级为整个太平洋范围的海啸预警公告。海啸预警发布机构需要预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将危险地区的人们疏散。如果潮汐数据表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海啸,或者海啸还没有形成,PTWC将发布消息,取消其先前发出的海啸预警。
经验预警
海啸科普知识告知人们,海啸来临之际常发生海水退潮现象。在海啸频发地带。生活在海边的人们与长年在海中作业的渔民,都有这种常识。
1.知识的力量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西南海域发生的9.0级地震引发大海啸,在泰国布吉岛,一个名叫蒂莉的小女孩正与家人一起享受美妙的阳光和沙滩。突然,她发觉海水有些不对劲,变得有些古怪,冒着气泡,潮水突然退下去了,而这正好和地理老师安德鲁·卡尼曾经讲过的关于地震及地震如何引发海啸的知识吻合。地理老师曾经告诉她,在海啸发生前10分钟左右,海水会出现退潮现象。“我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并且有一种感觉,将会是海啸。我就告诉了妈妈。”蒂莉事后在接受英国《太阳报》采访时说。
蒂莉的警觉得到了重视,整个海滩和邻近饭店的人们在海啸袭至岸上前都及时撤离了。《太阳报》
的报道说,因为小蒂莉的一句警告,海滩上没有一人伤亡,因此把这个小女孩赞誉为“海滩天使”。
关于这件事情,她说:“如果你身处海啸或其他自然灾难,那么了解海啸或其他自然灾难的知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对我能够在海滩上说海啸就要到来感到很高兴,我对他们能够听取我的意见感到很高兴。”
的确,“知识就是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在很多时候,知识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也会减少其他方面的损失。
2.信仰崇拜
在泰国,有一群被称为“摩根海流浪者”的渔民。可以说,在整个国家中,他们与海洋的关系最为密切。当雨季来临的时候,他们航行在安达曼海上,从印度到印度尼西亚,然后再返回泰国。在4月过后,他们就会呆在岸上的小屋中,主要靠捕捉鱼虾来维持生活。在5月的节日上,这些渔民会通过自己的形式来请求能得到大海的宽恕。当然,关于海洋有很多传说,其中最为着名的一个是:如果海水退去的速度过快,就会导致其出现和消失的数量相同。
一般在圣诞节前后,海啸就会如期而至。“摩根海流浪者”们发现,海水迅速地向地平线退去,而很多人都会下海捡那些被冲到沙滩上的鱼。但这些“摩根海流浪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往山顶出发,最终躲过了这场灾难。
众所周知,“海水突然退潮,就可能有海啸来临”。当然这也是生活在海啸频发的地带的居民应该懂得的常识。但是,很多人仍然不知道这个道理。而“摩根海流浪者”
们之所以能够得救,是因为他们拥有信仰,他们相信关于海啸的传说。
预防海啸新方法
1.借助动物来预防海啸
所周知,任何自然灾害都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没有发现一具动物尸体。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斯里兰卡野生动物保护局副局长拉特纳亚克说:“没有一头大象丧生,甚至没有一只野兔死亡,我想动物可以感觉到灾难即将来临,它们有第六感觉,能预知海啸发生的时间。”
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野生老虎保护区工作人员戴比·梅尔特则认为,由于野生动物对自然灾害天生敏感,所以才降低了损失。而梅尔特说:“动物的听觉极其灵敏,它们极有可能提前察觉海啸将至。另外,海啸引起的振动会导致气压变化,而气压变化又能起到预警作用,并提醒动物向安全地带迁移。”当然,关于其中的一些说法,很多专家也提出了质疑。尤其是那些关于动物拥有“第六感”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而南非约翰内斯堡动物园的动物行为专家马修·范·利罗普说:
“火山爆发或地震发生前,有狗会狂叫、鸟类会迁徙等许多说法,但是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因为你不能在实验室或者在旷野中对此做出验证。此次印度洋海啸中发生的事例为动物有‘第六感’提供了新的证据。”无论如何,人们可以借助动物行为变化来进行灾害预警是毋庸置疑的。
2.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来预防
由于很多地方的地形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应根据具体的地形来确定避难场所。一般来说,如果距离海边比较近,可以以小山作为紧急避难地。斜面上建造了避难台阶,台阶入口处设置了引导避难的标志,然后把所有的台阶用水泥固定住。
如果海上地震忽然发生,人们就可以来这里避难,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来想办法求救或者转移。另外,人们可以建立社区防灾中心。中心用钢筋水泥建造的,设有防灾仓库、厨房和残疾人、老人护理室,等等。
而防灾仓库应该有帐篷、抽水机、发电设备、简易厕所、太空食品,可供来不及或者无力撤离的居民在这里正常生活一段时间。通常来说,梯形潮堤为梯形,全为钢筋混凝土建造,能够抵抗8级地震。一旦发生地震,它会在短时间内关闭,对海啸起到抵制作用。总而言之,如果有海啸发生,人们所做的就是往高处跑,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3.利用电脑管理软件预防
如今,人类已经发明出了一种名为“防灾GIS”的地图信息管理软件,它可以对一些自然灾害频发地段进行监控。如果发生问题,灾情会形象地表现出来。随后,指挥中心就会立即启动救灾机制,进行救援。当然,与建造防灾设施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的紧急应对体制和居民的防灾意识。另外,为了普及大众的防灾意识,政府要举办一定的活动,如定期印制地震防灾手册、组织参观防灾博物馆、定期避难演习……只有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日本防地震海啸措拖
日本人对海啸并不陌生,“海啸”一词的英文“tsunami”就是源自日语的发音。日本人称海啸为“津波”,意思是涌向湾内和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环绕太平洋的岛孤和海沟区是全球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区。世界上有记载的由大地震引起的海啸,80%以上发生在太平洋地区。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发生地震海啸的集中区域。海啸主要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威夷群岛,中南美,北美洲。受海啸灾害最重的是日本、智利、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海啸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1941年开始,日本气象厅就建立了自己的海啸预警系统。1983年日本海中部发生7.7级地震,监测系统向东京发出警报,专家分析并推断将发生海啸,但分析耗时20分钟,在政府发出警报之前,已有100多人被地震引起的大浪卷走。之后,日本接受这次海啸灾害的教训,改进了监测系统。1986年安装的设备可以自动接收地震仪读数,并在10分钟内发出警报。但是,这仍然不够完善。1993年北海道发生7.7级地震,几乎立即发生海啸,地震后3分钟涌起的高达29米大浪直扑奥尻市,使市民措手不及。震后7分钟政府下令疏散,反应可算快捷,但已有198人丧生。为了更有效地预防海啸,奥尻市筑起一道长14千米的防波堤,在某些地段堤高12米,并安装了预警系统。只要地震达到7级,便会自动发出警报。
地震频发促进了日本当局不断改进预警系统。建设新一代的海啸预警系统,并按步骤实施,所建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后3分钟内发出可靠的地震海啸警报。如果地震一旦发生,由150个高精度地震监测仪和20个STS—2组成的遍及全日本的地震监测网络系统不间断、实时地接受地震信息,并通过P波波形和到达时间来自动、快速确定地震震级和位置。而且会将数据传送到电脑中心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呈现在公众的电视上,预报海啸波高,通知人们预防海啸。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也有预警系统,例如汽笛警报等。
日本气象厅研制的这种新的海啸预报技术是基于由新的海啸数值模式模拟计算出的各种结果所组成的数据库。通过这些覆盖整个日本的精确模拟的海啸预报,日本所有辖区(府、县)都可以预报出准确的海啸波高和海啸到达各个地区的时间。这些预报信息对于将遭受海啸灾难的公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卫星发布信息:利用数值模式新方法能够更快地发布海啸警报,更准确地预报海啸到达时间和海啸波高度。而缩短海啸警报和海啸警报中心的信息传送到公众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日本气象厅已经发展了基于卫星的紧急信息多目标发布系统,其接受设备安置在各县市的办公室、大众媒体、气象观测站以及其他一些地点。通过卫星传输系统,海啸警报和有关地震的信息能够在海啸发生后立刻传送到接收设备。信息内容有:
(1)海啸预报开始;(2)震中和震级;(8)海啸抵达时的观测情况及其高度;(4)海啸警报结束。
距离日本东京200多千米的静冈县曾是海啸的重灾区。25年前该县开始完善海啸防御系统。2004年年末印度洋大海啸之后,县里防灾工作人员一直非常忙碌,因为他们需要向日本其他地区以及受灾国介绍海啸预防体系的情况。
(1)避难设施分三级
沼津市是静冈县预防海啸的重点地区。按照地形的不同,其避难设施分为3个级别。
一级:在距离海边不到10米的地方,一座小山被削成平台,作为紧急避难地。斜坡上建造了避难台阶,台阶入口处设置了引导避难标志,平台高12米,面积600平方米,都用水泥砂浆抹平固定。如果海上地震忽然发生,来不及逃远的人们30秒内就可登上这里,观察情况后再想办法求救或者转移。
二级:离海边约3千米的地方是临时避难地,这里建有社区防灾中心。中心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三层建筑,设有防灾仓库、厨房和残疾人、老人护理室等设施。防灾仓库中可谓应有尽有,帐篷、抽水机、发电设备、简易厕所、5万多份太空食品,可供来不及或者无力撤离的居民在此生活一周。
三级:长时间避难设施位于山顶的静浦中学,从社区防灾中心有一条避难专用道路通往那里。据有关人员介绍,那里建有更庞大的防灾仓库,可以升降直升机,人们可以在那里搭建临时住宅,等候灾情过去。
(2)防潮设施用处多
沼津市从1959年开始建造巨大的防潮堤。防潮堤一般呈梯形,目前防潮堤长达50千米,高3.6米,全为钢筋混凝土建造,能够抵抗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它能在3分钟内关闭,抵御海啸。
沼津市的海港分内港与外港两个部分。沼津市投资43亿日元,历时9年,在内港与外港之间的航道上兴建了一座高达45米、重达923吨的巨大水闸。水闸的自动控制系统与地震仪相连,一旦感应到强震或测到水位超过警戒线,会马上发出紧急警告,警戒水平分为地震警戒、海啸警戒、演习警戒3个等级。水闸下降的速度各有不同。一级警报发出2分钟后开始关闭闸门,再过3分钟就迅速落下,将海啸阻拦在外港。2004年由于台风频繁登陆,水闸落下过3次(二级警报)。
(3)“防灾软件”最重要
静冈县防灾中心设有防灾司令部。一种名为“防灾GIS”的地图信息管理软件对县内的一些危险地段实行24小时监控。一旦出现问题,灾情会形象地表现出来,司令部立即启动救灾机制,进行救援。
县政府工作人员认为,比起建造防灾设施,政府的紧急应对体制和居民的防灾意识更重要。政府的重要工作是隔段时间就通过印制地震防灾手册、组织参观防灾博物馆、定期避难演习等手段提醒居民提高防范意识、学习防灾知识,未雨绸缪。
海啸防灾减灾的好建议
印度洋大海啸发生以后,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同时,各国对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也进行了反省。我国的专家、媒体、人民团体及政府官员对于海啸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的意识
各级宣传部门要把防灾减灾宣传真正纳入年度宣传工作计划,并组织拍制科教片,在各级电视台播放。同时,教育部门要把防灾减灾知识组织起来,编制成课本,列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掌握一定的防灾减灾措施。如此,通过这些积极、广泛、科学、有效的宣传,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知识水平。
(2)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规划中
在国务院制定国家规划时,建议把防灾减灾工作安排到适当的“位置”,使防灾减灾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能够加速推进,让防灾减灾的科技能力得以提升。在将气象、地震、海洋地质灾害的综合防御工作继续加强的同时,也要把沿海地区的地震海啸预警系统尽快地建立起来。
(3)加强防灾减灾的基础研究
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不但涉及了观测和实际条件,也涉及灾害的成因与有关前兆的机理,在当代自然科学领域里,它是难度很大的前沿课题。它的发展历史比其他科学领域短暂,它还有其他特点,如综合性强、难度大、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等。所以,建议科技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防灾减灾研究课题,加大对这方面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
(4)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的法
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并强化监督检查由于防灾减灾涉及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领域,所以,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把广大社会公众和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组织起来,进行协调一致的努力,将灾害降至最低。它的实现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基础。
我国作为国际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成员单位,要加强国际间海啸预警预报的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开展预警预报的技术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