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是爱,宽是害”,家长不仅仅要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要真正去按照这样的态度教育孩子。
迷津指点
家长不要只从制止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人手,而是要从转变孩子的观念做起,要对孩子做到淡化“独生子”观念,把自己的孩子作为非“独生子”看待。在态度上,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家长必须做到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尊重孩子的自然发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亲身体验。
1.要敢于放手
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观念,总有一天他要学会独自面对社会。父母不可能帮他清理完所有人生路上的障碍,所以放开孩子的手脚,让孩子脱离成人的保护,自己去探索外部陌生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遭遇挫折,同时,当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他鼓励和支持,让他靠自己的能力最终解决问题,不要总是对孩子放心不下。父母只负责教会孩子怎么做就行了,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处理得不够好或是速度太慢,就急不可耐地替孩子做了。
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如果当初我们的父母也替我们包办一切,我们今天还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吗?许多事情都是经过不熟悉再到熟悉、经过不会做再到会做的过程的。父母必须对孩子放开手脚,让孩子学会自己照料自己。
2.使孩子亲身经受挫折的考验
目前社会上,有像“吃苦夏令营”等活动,都是为了让孩子去体验生存的艰难。这些活动紧密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孩子迷路、生病、丢失东西,甚至品尝一些生活中的忧愁或者父母事业上的坎坷,让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学习和生活上出现挫折是正常的,帮助孩子认真对待和克服这些困难,从中受到锻炼。“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
3.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种意识,否则,离开了父母,孩子将束手无策。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就是家庭环境决定孩子自立能力的强弱和成熟的快慢。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比照的对象,孩子很难确立自身的地位,难以形成自觉的独立人格的意识。
4.父母以身作则。适时提供给孩子战胜挫折的方法
父母是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应该教给他一些具体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法,看一些能鼓舞士气的书籍、电影,干喜欢干的事,帮助孩子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当然还有自我暗示法、冷静分析法等等,这些都是让孩子对自己面临的情境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树立信心,从而最终战胜挫折的方法。
错误7:错把孩子本有的乐观当肤浅
场景再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越来越悲观。当别人夸她很漂亮时,她却一点也不感到高兴,反而老是唉声叹气地说:“漂亮有什么用,还不是很快就会变老,老了就不漂亮了。”她爷爷奶奶听她说这话都差点气出病来。
其实,在学习上,我们对她也没有多大的要求,有时考了第一名,大家都替她高兴,她却一点也不高兴,说“我真担心下次还能不能再得第一名”。新学期开学时,她的座位在教室的最前面,回来后跟我讲,我说那好啊,坐前面听课都听得清些,看黑板也看得清些,谁知她却说:“坐在最前面,老师老在前面晃,我会紧张,而且粉笔灰也多。”结果过了一个月班里重新调整座位,她坐到后面去了,回来后她还是唉声叹气地说:“我坐到后面去了,老师对后面的学生肯定没有对前面的学生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回家都是高高兴兴的,而她却说:“有什么好高兴的,明天不还是要来吗?”
在生活方面也是这样,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家,我问她:“我们明天买鸭子吃,好吗?”孩子摇头说:“不吃,要是有禽流感怎么办?”我说:“那就蒸肉饼给你吃吧!”孩子还是摇头:“不吃,猪肉里含有瘦肉精。”我愣了一下,说:“那就吃牛肉吧,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高。”孩子依然摇头:“不吃,要是有疯牛病怎么办?”我气不打一处来:“那好,我什么也不买,你就吃白菜吧!”孩子不生气,还是那句话:“不吃,白菜有农药残余。”我听了差点晕过去。这孩子我真不知怎样才能让她乐观起来。
深度诠释
现代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单元楼房的出现又隔绝了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交往,父母一般也不放心孩子自己出门玩,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变得孤独、不合群。尤其是女孩子,父母更是不放心让她自己出门玩,加之本身因为胆怯、害羞等方面的原因更易导致孤僻、悲观的心理。所以,为孩子积累乐观的财富便显得尤为重要。
父母若想培育孩子拥有乐观开朗的性格,首先自己应该是一个乐观和风趣的人。因为孩子受父母的关爱最多,所以他们会把父母亲的行为特质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吸收。不仅会吸收父母的乐观精神,同时也会感染父母的悲观情绪。倘若父母经常唉声叹气,疲惫不堪,遇事爱钻牛角尖,经常从消极的观点评论事物,孩子熏染日久,其举止也就会表现出忧心如焚,多愁善感,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带着无病呻吟的悲切态度。
很多心理学家都有同感:心情沮丧,时常表现后悔内疚的人,往往看不惯孩子天真烂漫、心情愉快的样子。他们常常错把孩子本有的乐观当肤浅,把自信与活泼看成鲁莽,爱指责孩子,天长地久,孩子也就养成了悲观的态度。
迷津指点
父母在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要以身作则,或者用其他方法来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能有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心情,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自信,奋发有为,获取事业和人生最终的成功。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保持乐观的心态,做乐观的人。如果父母乐观,自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样,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也会变得乐观进取。
1.多和孩子交谈
女孩子的性格是比较情绪化的,所以,做父母的应多留心她们的情绪变化。当孩子有了苦闷,要让她们尽量诉说,发泄其情绪,不要让她们的委屈长期压在心头,更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交谈时要注意回避孩子敏感、忌讳的话题;或者转移孩子的思路,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等。
因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乐观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当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进行交谈,鼓励孩子表达心意。但父母切莫让孩子感觉到不高兴,父母也很难过。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自觉自愿地说出缘由。父母应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述,然后“对症下药”。实际上,悲伤一经讲出,孩子的闷闷不乐很快便会消失。
2.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一起到邻居家串门,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让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去同学家、邻居家玩等。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客人要热情、礼貌,这样可以使孩子逐渐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良好品德。适时培养孩子的社会兴趣,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其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乐趣,这样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将会大有益处。
3.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家庭生活中,要想让孩子从小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除了要多与孩子交流,做乐观的典范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告诉孩子对人对事重要在于尽力而为,没有必要过分苛求与自责,承认自己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但总体上接纳自我。
(2)让孩子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别人无心的过失不宜过分求全责备,能够包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
(3)培养孩子开阔的胸襟,对人无偏见,对事不固执,为人有原则,但同时也不失灵活性。
(4)培养孩子开放的人生态度、接纳未知世界,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充满了机遇、挑战和挫折,绝对的肯定是不存在的,应该敢于面对变化。
(5)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遇事多作科学的思考,不为主观情绪冲动所蒙蔽。
(6)让孩子遇事要有个人的主见,遇到是非不定或善恶不分的情况时,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良知的判断;不必为取悦于他人而屈从其未必高明的意见。
(7)让孩子学会面对现实、不做虚无论者。
(8)让孩子自己对情绪困扰负责,不要抱怨他人和社会环境。
(9)让孩子多看名人传记或成功学类的书籍。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可推荐他们去打打球,或者陪他们去郊外散散心;给孩子讲述那些孤儿、先天残疾人的故事,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从而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孩子的个性除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后天环境的造就。长期生活在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中,就会乐观、开朗、积极、主动。尤其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更要为他们提供积极的社会交往,这样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