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5300000026

第26章 培养孩子能力时父母最易犯的错误(3)

运用个人的创造力,即使在相同的情境之下也尽量寻求不同的鼓励方法。当子女带着沮丧、气馁的问题来找父母帮忙时,想一想,并问自己用什么方法才能对子女产生鼓励作用。

错误6: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场景再现

场景1

某市一所小学内,几乎每个楼层的窗户上都可以看到一些头发斑白、手脚迟钝的老人在擦窗户,教室内也有许多父母们拿着拖把、水桶,卖力地打扫着。与教室内“热火朝天”的场面相对照的是,孩子们却在教室外追逐玩耍。一位劳动的老太太说,小孙女上小学二年级,平时连洗漱穿衣服都由她来做,学校安排的值日劳动对孩子已经是“高要求”了,周末大扫除劳动量更大,孩子们根本完不成。有的家长甚至还对学校的规定表示不满。学校对这种家长代劳现象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听之任之。

场景2

有个孩子在跑步时鞋带开了,险些摔个跟头,急得在一旁哇哇大哭。老师忙问怎么了,孩子说他自己不会系鞋带。老师顿时一脸愕然,只好俯身替他把鞋带系上。

场景3

有一个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后,母亲还不时地从老家赶来帮他洗衣服、洗被子,整理柜子,收拾房间……

深度诠释

现在的父母,总喜欢替孩子“着想”,把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全部包办。其实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话,总有一天孩子会因为离开父母的照料,而手足无措,丧失立足社会的根基。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什么作为?即便孩子的功课门门优秀,但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将寸步难行。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到了上学阶段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而有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帮着父母做家务。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关键在于父母是否放手让孩子去干。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境不太好的孩子自理能力就要强得多,主要是因为家庭不具备优厚的条件让孩子享受,父母不具备宽裕的时间为孩子打点一切。只要家境好转,父母有了闲暇,孩子自可把自己的一应事务交给父母,孩子的自理能力就随之下降。

有个别父母却对这个观点不屑一顾:“让我的孩子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别逗了,那是孩子该干的事吗?我的孩子长大了就是大老板,要处理整个公司的事务,几百万、几千万的大项目要签约,哪用得着干这些杂活?自有保姆、清洁工去干。”这些从来不会设想自己的孩子会面对另一种境况,只是幻想孩子生活在天堂里,大小琐事都由下属打理好了。姑且不论这是不是痴人说梦吧,这类父母毕竟还有说这番话的资格,那些家境一般、却包办了孩子所有琐事的父母又是做何打算呢?他们也是幻想孩子当大老板吗?这种状况说明,许多家长并没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明确意识,要么完全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这种锻炼机会;要么放任不管,任由孩子自己摸索。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里,父母对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却是异常重视。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逐步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能独自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也就越来越低,这就为孩子的自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迷津指点

父母多半是出于溺爱心理,只想让孩子过得更舒适些,盼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上,实现“望子成龙”的梦想。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从日常小事做起

穿衣服、洗衣服、扫地、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包书皮,所有这些事情都应逐步交给孩子自己完成。就是上学、放学接送孩子这项事务,父母也该放手了,如果不是路途特别遥远,父母尽可让孩子自行来去。

2.父母需要狠心一点

在当前溺爱成风的大气候下,要想加强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还是需要父母下一番狠心的,当孩子抱怨说:“别人家的爸爸妈妈都对孩子好得不得了,好多活都替孩子干了,怎么你们对我这么不好呢?”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做父母还能坚持下去吗?

3.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立

让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的锻炼中逐步走向完善,使孩子有条理,会安排,巧打算,那么不仅孩子从小学会了自立,而且也使孩子摆脱了依赖大人的习惯,心理也健全起来。

4.让孩子多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让孩子多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务,这是孩子能够办到的。虽然有时会引发孩子的不快和怨言,但从长远来看,却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父母只要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孩子还是很乐意去做的。

5.让孩子尝试当家作主

父母总认为孩子年纪太小,许多事情都办不好,因此不愿放手让孩子多干活,唯恐孩子把事情办砸了。其实越是对孩子束手束脚,越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孩子会想:“反正做这样的事情轮不到我,我还不如自自在在地玩呢。”

如果孩子时时处处求助于父母,做事毫无主见,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丧失殆尽。如果孩子失去了自信,那么孩子除了依靠别人就遇事束手无策了。

6.适当夸夸孩子

当孩子学会处理一件日常事务后,家长应记着夸奖他一番:“真不错!真能干,是个大人了!”那么孩子的兴致一定更高。

错误7:把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划等号

场景再现

场景1

有一个孩子,父母让她画太阳,她画了一个蓝太阳。父母问她:“你怎么把太阳换成蓝色的了?明明是金黄的。”孩子说:“我画的是海里的太阳。”父母说:“好极了,你太有想象力了。”

有一位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了一个孩子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脑袋。孩子高兴极了。这时这位专家问教师:“她用蓝笔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呢?”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今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来呢。”

场景2

一些父母片面理解以及受到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影响,往往不顾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只一味地强调创造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搞点小发明、小制作。强迫孩子动手“加工”已做好的成品或者搞一些动手能力的评比,借以展现幼儿的“创造力”。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强,便会称孩子为创造天才,而那些动手能力稍差和不会“加工”的孩子,会被批评:“看你笨的,不会创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做,你还能干什么!”这样断然地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划等号,只会颠倒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精神在培养孩子创造力中的地位。

深度诠释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能力,如果孩子没别的事情可做,他们就会制造一些恶作剧,在大人那儿落个小淘气鬼的绰号。父母所应该做的,便是将孩子的这种创造力引上正确的轨道并让它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父母对孩子“不听话”的容忍,也是这个道理,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容许孩子“不听话”指的主要是他们的思维方式的“不听话”。

富有创造力的品质对一个人来讲非常重要,这将决定他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和能取得多大成就。在经济生活中更是如此。创造力就是将那种解决问题时的创意和奇思妙想相结合的崭新思路。它绝非天才专有,但是,我们要想办法把它激活。对每个人而言,创造力就是新颖的点子。

此外,创造力还包括要用新颖的点子来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力是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一项优秀技能,很多人需要学习、训练、指导、开发。有创造力的人能克服各种对创造力的妨碍,并充分地应用创造能力改造生活。

创造力是人生的大智慧,相反,固定的思维模式往往是创造力的桎梏。以建筑师为例,倘若要设计一幢大楼,却一心只想着赢过对手、赚大钱,或者炫耀自己的才华,必会抑制其真正的创意。

父母们应该触动孩子内在的创造力,引发他们无尽的潜能及丰富的创意,积极表现自己的独特才能,这样可以使他们的人生道路畅通无阻。作为孩子的父母,应避免太快地把许多问题的答案告诉给孩子,可以允许孩子从事一些冒险活动,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同时还有助于发展你与孩子问的关系。

幼教专家认为,富有创造性的孩子具有以下特征:

(1)常常专心致志地倾听他人的讲话。

(2)讲话或作文时常常使用类比和推断。

(3)能较好地掌握阅读、书写和描绘事物的技能。

(4)喜欢对权威性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5)爱寻根问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6)爱好细致地观察事物。

(7)非常希望能把自己发现的东西告诉别人。

(8)即使在干扰严重的噪杂环境中,仍然醉心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且不太注意时间。

(9)常常能从乍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物中找到相互间的联系。

(10)即使走在街上或者回到家中,仍然在反复思考课堂上所学的东西。

(11)有较强的好奇心。

(12)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实验手段进行研究。

(13)喜欢对事情的结果进行预测,并努力证明自己预测的准确性。

(14)很少有心不在焉的时候。

(15)常常将自己一直做的事和学到的理论重新进行概括和总结。

(16)喜欢自己决定学习或研究的课题。

(17)喜欢寻找所有的可能性,常常提出:还有别的办法吗?

迷津指点

孩子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如果父母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对他们粗暴地加以干涉,就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权力,就是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保护。

1.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把孩子管得过死,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那么孩子怎么能进行创造呢?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去不“听话”,让孩子自由地去发挥想象,去行动,去创造。

2.有问可以不必答

好奇心是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有兴趣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主动求异,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因。好奇心在孩子身上尤甚,其基本表现就是不断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非要都做出回答,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解答。

3.鼓励孩子的创造性举动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这种创造潜能表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观察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就可以发现他的创造力。比如有的孩子把扫帚当马骑、当机关枪,其中就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发散思维”,发现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用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对此,父母一定要给予明确的赞美,鼓励孩子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4.借助其他形式启发孩子

父母可以通过定期让孩子接触一些好的书籍、音乐与艺术作品,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父母应和孩子一道去公共图书馆,通过听收音机发现一些经常播放音乐的栏目,去参观一些你的所在的地区的博物馆及艺术品商店。因为大多数创造性的作为都是一些现有思想与认识的升华,所以经常接触音乐与艺术,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大有帮助。孩子们接触的观念及新的事物越广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发挥得就越大。

5.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常碰到一些小困难、小问题,这时候,父母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要尝试让孩子自己想想办法。比如皮球掉进水里,父母可以启发孩子想想什么办法可以把球取上来,办法想得越多越好。

6.珍视孩子的创新、探索与试验

没有什么会比冒失地对孩子说一些像“为什么要做那件事”或“把那些脏兮兮的废品扔掉”那样的话更快地扼杀孩子的创造精神了。父母应该把孩子所创作的艺术品放置家中显着的地方,并夸奖他们的作品。

培养出真正的创造力往往要伴随着许多次的失败。父母要不断鼓励孩子在所扮演的角色中展示自我,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允许孩子在做事情时有股冲劲。这一切都能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类推荐
  • 让孩子安全成长

    让孩子安全成长

    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一个重要的日子——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个日子是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一。可见,安全教育已经上升到全民、全国的高度。安全,是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安全,是生命的保证。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保障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安全隐患有很多,而孩子却很难应对突发的意外状况,尤其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生命是异常可贵的。今天,很多突如其来的意外很难预料。
  •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

    很多父母会说,教育孩子很累,比打仗还累。那么父母们姑且就把教导孩子的过程当做一场战役吧。这场战役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仗,父母注定只能赢不能输。因为父母的胜利意味着孩子被教导成一个合格而有能力的人,若是失败,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失败的教育方式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不言而喻,而因为失败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失败的人生更是令人扼腕叹息。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们也该好好找找其中的原因了。否则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似乎已经不能再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了,他必须要“拄着”父母这“两根拐杖”
  •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本书从女性生理常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婚前孕后、育儿护养、饮食禁忌等诸多方面,以科学严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全方位进行阐述,同时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善于发掘,精心培养,善加引导,多多支持,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毕加索”,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莫扎特”。总之,只要有兴趣,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热门推荐
  • 最美的时光

    最美的时光

    他们都是《读者》签约作家,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启迪》等畅销期刊上,他们在中学生中有亿万“粉丝”……他们的作品频频被选用为全国高考、各省市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他们的美文最适合作为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中学生知道这个秘密,四处搜寻他们的美文;家长也知道这个秘密,纷纷购买有他们作品的报刊;语文老师更知道这个秘密,想方设法收集他们的文章,供学生考前阅读……
  • 防病不生病:健康长寿的养生智慧

    防病不生病:健康长寿的养生智慧

    要想拥有健康,预防才是关键。如果在疾病到来之前,对身体发出的“呼救讯号”不加以重视,那么,通常就会因小失大,病来如山倒,就算花尽辛苦积攒的钱财,有时也无法挽救亲人的生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底层官员

    底层官员

    《底层官员》描写的是南方某县“左撇子”刘克服从一个县中学物理教师被借调县政府后怎样一波三折却始终心系百姓在县、乡、村各个阶层不断磨练,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正义,与各种官场“潜规则”对抗,在官场的夹缝中一步步艰难地行走,历经苦难、甚至丧失爱妻,最后担任县委书记的故事。同时,伴随着县长应远、县委书记方文章、办公室主任林渠、办公室副主任苏心慧等几位官员的曲折经历。故事穿插了刘克服和其他几位官员的个人情感经历,包括县长应远与县政府副主任苏心慧也就是刘克服后来的妻子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为小说增添了更多的精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英雄纪

    英雄纪

    ,中国首部以彝族奴隶社会、摩梭母系社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大西南少数民族异域风情之旅。您将领略到一幅古老的彝族奴隶社会和神秘的摩梭女儿王国画卷
  • 夏墟

    夏墟

    每一部史书,都试图合理掩饰那些惊天秘密,可是却是处处欲盖弥彰……那些文字记载空白的地方,正是这些致命的漏洞。夏朝废墟于何方?三星堆那些诡异的遗迹来自何处?九州神鼎流落何地?不死药传说起源何时,水晶人头为何出现于东方…川西高原上的地下溶洞,青藏高原深处的雨林,深海大壑茫茫,大漠深处的神秘神殿……真相藏于何处?那些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的盲点……
  • 服务致胜

    服务致胜

    我们一定要记住,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因循守旧,而必须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发自内心地为客户服务,真诚地为客户解决问题,注意细节,勇于创新。由覃曦编著的《服务制胜》分节介绍了各种服务法则,详细地告诉你应该怎样去为客户服务,帮你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种种困扰,让你学会怎样达到客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