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恩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父母的感激上,感恩应该是更广泛的一种情感。当孩子常常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些感恩行为,比如,主动关心长辈的身体状况,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公益活动等,家长知道后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绝不能以学习任务重为由不予支持。父母要注意调动和保护孩子萌发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感恩意识。
6.为孩子创造感恩的机会
父母对孩子的爱太无私,以至于孩子对这份爱非但不珍惜,反而感觉父母多事。因此父母要学会“示弱”,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如父母不妨告诉孩子,自己工作时会有烦恼,也很辛苦,养育孩子也很辛苦。而父母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是因为爱他,父母也希望能够得到孩子的安慰、照顾,等等。一旦父母学会了接受孩子的爱,孩子就会觉得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对父母感恩。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捐赠活动、扶贫活动等等,让孩子体会他人的辛酸与苦难,让他们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这样当孩子长大成人,离开父母,就会很快融入社会。人唯有学会感恩,才会更加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
7.感恩不止于生活
感恩教育虽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渗透式的人伦教育,但并不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层面上,家长要有意识地从感恩教育出发,注重儿童爱心、责任心的养成,从而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深远的基础。
错误3:忽视了对孩子进行诚实的品质教育
场景再现
我的女儿虽然刚刚上小学二年级,但她说谎骗人的本事可大了,就拿最近的一件事来说吧。上个星期五,老师打电话给我,问我女儿最近两天没去上学是什么原因。当时我特别着急,弄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总觉得孩子逃学好像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我每天早上都亲自把她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她走进了校门才转身离开。她怎么可能没有去上学呢?
“晚上,女儿回到家,不管我和她爸爸如何苦口婆心地教导,女儿就是不承认自己没去上学。没办法,我和她爸爸只好狠狠地揍了她一顿。最后,女儿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她最近几天的所作所为。原来,每天等我刚把她送到学校后不久,她便溜出了学校。
“学校附近有一家医院,女儿上午就在儿科泡着,下午跑到内科待着。接连几天,她就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门外闲逛。她说医院里人多,好玩儿,而且还不用学习,不用受老师的管教。她在那里待着也不着急,反正她书包里有吃的、喝的,还有她喜欢看的小人书。每天中午,她等学校放学了,就跟往常一样来我的单位吃中午饭,下午放学也是准时回家。如果老师不打电话,我们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呢。我们平时也没少教育女儿要做一个诚实的女孩,可她却还是学会了撒谎,真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深度诠释
孩子撒谎是几乎每位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大部分父母都会把它当作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并对其施以严厉的惩罚。但惩罚的后果只会让孩子认为,被惩罚的原因是谎言被父母戳穿了,而不是撒谎本身。结果,孩子说谎就会变得更频繁、更老练。于是,怎样纠正孩子撒谎便成了令父母头疼的问题。
孩子说谎总是有原因的,但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最初说谎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得比较紧张。因为他们怕被父母识破而遭到训斥,但也总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以为父母不一定在意他们的话,肯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如果最初几次说谎没有被父母识破,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胆,以致形成说谎的习惯。相反,如果孩子说谎一开始就被父母识破而受到批评,也就不敢轻易再说谎了。
因此,父母要留心孩子说话时的表情,及早发现他们的说谎行为,及时予以教育。其实,只要父母注意观察,多和孩子交谈,发现他们说谎是不难的。如经常问问孩子当天上了哪些课,参加了哪些活动,就不难发现孩子是否逃学;当孩子向父母要钱,并说是捐款时,只要问问捐款的用途,或向其他同学了解一下,便可判断是否说谎。
父母发现孩子说谎后,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认识说谎的危害性。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说谎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暂快乐,而失去的却是别人对他们的信任。说谎或许一时能蒙骗过去,但迟早会被别人发现真象,从而遭到人们的斥责。
父母在孩子还是幼儿时期时,就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关说谎骗人害己的寓言故事,教育他们做诚实的孩子。当孩子承认说谎不对并表示今后会改正时,父母应当表示宽容,并深信他们会改正,成为受大家欢迎的诚实孩子。有的父母在孩子承认错误后,还采取打骂等方式加以惩罚,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今后将谎话越编越圆,或者死不认账。所以,面对孩子说谎,父母既要用批评又要用宽容的方式鼓励孩子,让他们彻底改掉说谎的毛病,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迷津指点
孩子说谎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们看来,说谎可能会带来某种利益和满足。但每次说谎的具体动机又是不相同的。
据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孩子说谎的动机基本上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了满足贪吃贪玩的欲望而说谎;第二种,做了错事害怕惩罚而有意隐瞒真情;第三种,明知同学、朋友做了错事,出于“友情”或“面子”等而有意不说真情;第四种,为了获得老师、父母的欢心和奖励而谎报成绩、舞弊、抄袭作业等。
父母要冷静地分析孩子每次说谎的动机,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对因贪吃贪玩而说谎的孩子,应鼓励他们根据实际需要向父母提出要求,只要是说实话,家庭条件许可就应满足他们的要求;对因做错事害怕惩罚而说谎的孩子,父母要给孩子较为宽松的家庭环境,较为宽松的心态和空间,不要动不动就施以棍棒教育;对因“友情”而说谎的孩子,既要指明纸包不住火的道理,又要讲清包庇错误并不是帮朋友实际上是害朋友的道理;对为获得父母欢心而说谎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不要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助长孩子的虚荣心。这样,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就会帮助孩子逐步纠正说谎的不良毛病。
纠正孩子说谎的坏习惯,关键是培养孩子诚实待人、老实处事的好品德。告诉孩子说谎是不诚实的表现。
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父母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感到父母的爱护和关心,他们才能够信赖父母,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第二,父母要经常讲一些“做人要诚实”的道理,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第三,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诚实的言行时,要采取细致、耐心的方法,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压力,进行打骂、体罚等;第四,父母自身要以身作则,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凡是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兑现。如因情况有变或因其他原因兑现不了,也要向孩子说明情况,解释清楚,表明不是有意骗他们。
因此,要孩子做诚实的人,父母必须首先做到待人诚恳,不说假话,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错误。父母用这样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有利于孩子逐渐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
在纠正孩子说谎的过程中,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关心、爱护孩子出发,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分清是非,区别对待,耐心地引导,决不能简单粗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纠正孩子说谎的不良行为,使其成为诚实的孩子。
错误4:对自己的孩子过于迁就
场景再现
俗话说,孩子在磕磕碰碰中长大。但如今的独生子、独生女,家家都金贵得像“眼珠子”似的,哪能有一点点闪失?瞧,文文刚学会走路,跌跌撞撞的,一时平衡没掌握好,摔了个跟头。文文还没哭,妈妈就大呼小叫着冲到孩子跟前,哄着、抱着、吹着、揉着,一边拍一边用脚使劲地踹地,替文文出气。经妈妈这么一折腾,文文反倒大放悲歌。
融融4岁多了,骑车总是谨小慎微,比走路一点也不快。她一边骑一边东张西望,没看见路上的小石头,车子一歪,栽倒了。但融融反应敏捷,车还没着地,自己先跳了下来,哪儿也没伤着。可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哭再说。她妈妈没制止女儿的哭,却对扔石头的人大加指责。
深度诠释
孩子可以被看作是一面镜子,给他们爱,他们会报之以爱;无所给予,他们便无所回报;无条件的爱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回报,有条件的爱得到有条件的爱的回报。
不管你怎样把净化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活动引入家庭生活,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内心没有爱,就不可能给别人爱。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要让内心世界充满爱,这样你才有多余的爱给别人,才能培养引发孩子来自内心的爱。
家长应该让孩子理解,无附加条件地服务于他人,就是不要任何回报的服务和爱的给予。学会把孩子看作是与你脱离的、独立的人去爱他们,你的职责是把他们变成与你一样的人,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最有爱心的人。
父母通过对物质东西的淡化,能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一位美国妈妈总是教她的孩子把自己所有的东西与别人共享,另一位母亲教她的孩子把食品分给陌生人吃,照顾陌生人,让陌生人感觉到他们是受欢迎的。教会孩子生活中一切大家享用,既不要重视物质第一,也不重视东西的所有者是谁,而是应该尊重所有的人。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对孩子性格形成起着巨大作用。父母在不知不觉扮演着孩子的楷模,父母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都是孩子耳濡目染形成性格的重要因素。一旦不肯吃亏心理占据了孩子的头脑,他在很多小事上会占便宜,同时不良性格会妨碍了孩子与同龄人的正常交往和建立友谊,慢慢陷入一种不良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不被接纳、被冷落、被排斥的集体里,他的情绪常常是低落的。当他遇到挫折时,则不能获得来自同学的安慰与支持,他在心理上是孤立无助的。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一点委屈,跑回家想找父母诉说时,父母一定要问清缘由,在原则范围内教育孩子:吃一点亏无所谓,让孩子具有宽容和忍让的美德。不想让孩子一点亏也不吃的父母,其孩子将来也不会宽容别人,更不会得到别人的宽容,会逐渐地被别人抛弃,成为“孤家寡人”。劝告那些“精明”的父母,不妨让自己的孩子时时吃点“亏”,在“吃亏”中培育其爱心。有时候家长的“精明”反而会害了孩子,会因怕“吃亏”而吃大亏。
迷津指点
家长在对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应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正面事物,培育儿童的爱心,这样有利于德商素质的提高。
1.教育孩子热爱生命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逛街时,迎面过来一只小狗,孩子情不自禁去抚弄小狗,眼里流露出爱怜的神情。动物园、公园里,往往是孩子们的天下。孩子们和小动物们嬉戏,快乐异常,显现出爱的天性。
相反,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搞恶作剧的孩子,抓住小猫、小狗的尾巴,听到它们悲惨的嚎叫而开心不已。英国有句名言:“爱我者爱我的狗。”把狗等同于人。
同样,为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唤起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启迪孩子的爱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呼唤美好人性的一种表现。
2.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性格
“我的,给我,我要!”这是小孩子最常说的几个词。由此可见小孩子的自我意识多么强烈。诚然,人有自私的一面,属于动物的普遍共性,但并非不可改变。婴儿学会的语言中,最早的是“爸爸”、“妈妈”这些词,说明婴儿最早感受到的他人便是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精心呵护孩子,让孩子最先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3.除了“我”还有其他人
家长千万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应让孩子知道“除我之外还有他人”。在家中,应教育孩子尊敬父母、爷爷、奶奶,培养“长辈先用,最后轮到我”的意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的是排行最小的孔融让哥哥姐姐先选大个的梨,可见古人早有教育孩子避免自私行为的范例。
4.让孩子体谅父母之苦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应该让孩子明白父母之爱的伟大,懂得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作出多么大的牺牲。这样,孩子便会体谅父母,不再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照顾。有机会也让孩子学习照顾父母、长辈,明白爱心是相互交流的,不只是单方面的索取。创造一个富有爱心的家庭气氛,能克服孩子的自私心理,养成关心别人的习惯。
错误5:认为孩子小就忽视对孩子品德的教育
场景再现
场景1
小区的绿地旁,天天和妈妈拍球,球从妈妈手里传过来,天天没接住,跑去捡。就在这时,他看见了正在摆弄“推土机’’的苗苗,顿时忘了球在不远处等他,上前一把夺过苗苗的“推土机”。苗苗正玩在兴头上,被这突如其来的“抢劫”吓了一跳,一时不知所措,但瞬间就反应过来了,生气地对天天说:“这是我的,还给我!”天天一言不发,紧紧地把“小推土机”抱在胸前。苗苗伸手去掰天天的小手,天天反而护得更紧。苗苗妈妈静静地看着两个孩子的争执,想让孩子自己解决这一纠纷。苗苗无助地看看妈妈,急哭了。
这时,站在一旁的天天妈妈拿着球拍过来对苗苗说:“天天是弟弟,你是小姐姐,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是不是?天天玩一会儿你的“推土机”就还给你,你先玩他的球好不好?”看着阿姨递过来的球,好说话的苗苗不哭了:“好吧,那他玩一会儿就得给我。”天天可没苗苗这么好说话,自己的东西绝不能让别人碰。为了不惹恼儿子,天天的妈妈趁他不注意,拿了一个小风车给苗苗玩。
场景2
有一名留学德国的外国学生,刻苦读书,成绩优异。毕业后他雄心勃勃地去一些大公司求职,可是屡屡碰壁。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放下架子,屈尊到一家小公司求职,仍然遭到拒绝。
这位留学生忍无可忍,拍案而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小公司的人事主管把他拉到无人处,从其档案中抽了一张纸,这张纸上有他乘坐公共汽车三次逃票被抓的记录。
在德国,乘公共汽车被抓的记录为万分之三,可以推断,这位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期间,几乎没有购票乘车的记录!面对这份档案,他无言以对。
一个职业能力不强的人,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能力,也可以降低求职标准,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但是,像上面的那个留学生,在一些蝇头小利上都不讲诚信,在别的事情上还可以信赖他吗?因此,一个缺乏职业信用的人,是很难找到工作的。
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品格都会起作用,要么是你的宝库,要么是你前行的绊脚石。试想,如果你在不满20岁时就被人给你贴上一个“不道德”的标签,往后的路怎么走呀?因此,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千万不可忽视对品德的培养。
场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