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5200000006

第6章 姓名影响你的一生(2)

古人的命字法花样繁多,在使用上也很有讲究。古人出生之后先有了名,成人之后又有了字,可见名是自然生命的代号,而字则是社会生命的代号。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更是等级森严。人进入社交领域之后,必须恪守严格的等级制度,不能稍加逾越。人的称谓也反映着这种等级关系,称名或称字已不是一件小事,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一般来说,人自称时要称名,表示谦逊,长辈对晚辈、师长对弟子、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也可称其名,表示一种随便或轻慢的态度。相反,称字则表示礼貌,不能用于自称,但可用于平辈之间的互称;晚辈对长辈、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必须尊称其字,以表示尊重,这就是字的“敬名”作用。在《论语》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自称时均称名“丘”,而称弟子时也直呼其名,惟对前人才称字。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开首就说“臣亮言”;李密在《陈情表》中也只说“臣密言”,都是自称其名。司马迁在给任安的回信(即《报任安书》)中,称自己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称对方是“少卿足下”,少卿是任安的字。古代帝王的地位至高无上,但有时为了表示对臣下的尊重,也不免降尊纡贵,称对方的字。例如汉高帝称张良为子房,汉景帝称宝婴为王孙。在唐宋以前,即使帝王不呼叫臣下的字,也决不能直呼其名,而要代之以其他称谓,以示尊重。据《南史》记载,有一次梁武帝宴请群臣,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直呼吏部尚书侍中蔡樽的名字,蔡樽置之不理;直到梁武帝改称“蔡尚书”,蔡樽才回答。可见,称名称字,尊卑宠辱溢于言表,丝毫马虎不得。

字的产生是为了“敬名”,一个人幼而有名,冠而有字,如同一门二锁,在进入社交以后就比较保险了。在古代社会,在什么场合称名,什么场合称字是十分严格的。

四、古人的号与命号

号又称别号,是古人除了名、字以外的一种别称。古人的名、字都是家长或他人所起,大都体现了别人的想法和愿望,未必符合自己的意愿。可是,名字和身体发肤一样,都是受之于父母,所以即使不满意也不能随意更改。而号则不然,号是本人自取,可以不受家族的制约,不受他人的干涉,从而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追求和情怀。例如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秋瑾号鉴湖女侠等。《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别号,我们更是耳熟能详,从及时雨宋江到黑旋风李逵,几乎人人有号。

“号”出现于春秋时期,最初并不是人人皆有的,只有那些圣哲贤人或文人雅士才有号。到了明清时期,号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上至帝王,下至凡夫俗子,莫不有号。例如明武宗号锦堂老人,清高宗号古稀天子。据《蠡勺编》记载,一位乡村老妇号冰壶老拙,江西一位盗贼号守愚。

古人号的不拘一格,这是因为号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字数上也没有限制。号在立意上主要是表达个人的精神寄托,凡是有关个人的抱负、志趣、癖好、收藏、业绩,或者自己的生活态度、偶像崇拜、形貌特征,都可以入号。例如:丁敬身号玩茶叟、顾谦号爱梅轩、汪启淑号印癖先生、姚际恒号好古堂,他们的号都是志记自己的癖好;鲍廷博号知不足斋、邹思明号自得其趣山房、黄公望号大痴道人、司空图号知非子,这些人的号则是抒发自己的人生志趣;陈介祺号万印楼、金农号二百砚田富翁、陈均号十三汉镜斋,而乾隆皇帝收藏有王羲之、王徽之的墨迹,均为稀世珍品,故号三希堂,这些号都是夸耀自己的收藏;施邦彦号点易斋、郑杰号注韩居、陆虎岑号等身书屋、刘庠号写十三经老人,这些号是张扬自己治学的业绩;郑板桥号徐青藤门下牛马走、袁泰生号拜韩(愈)揖庄(周)之室,他们的号都是表示自己对心中楷模的仰慕;鲁贲号太瘦生、何齐曾号无发居士、黄鹤号跛道人、仓光彬号左手老人,他们的号则是描摹自己的形貌。

欣赏古人林林总总的号,犹如在阅读一篇篇的小传,观赏一帧帧的自画像,主人的性情、外貌跃然而出。但是,也有些号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某种具体意象淡淡写出,令人玩味再三。例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号放翁,豪放嗜饮,由于抗金复国的抱负得不到实现,常常借酒浇愁,放荡不羁,而被人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诗人索性自号“放翁”。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壮志难酬的激愤心情。北宋着名文学家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是指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还有一老翁,从他的号中我们也可窥见他超然物外、洁身自好的风操。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便辞官隐居,由于他的住宅旁有五棵柳树,所以就成为他取号的素材。这个素材太平常了,但我们仍可以从中感受到他淡泊自守的高风亮节。

因为号多为文人自制,所以往往追求一种含蓄典雅的风格。有些号只是经营一种境界,表述自己的审美情趣,例如蒋坦号夕阳红半楼、王凤生号江声帆影阁、唐咏裳号疏花深梦草堂、朱有莱号饮香读画斋,等等,真是如诗如画,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也有些号故作惊人之语,用一些奇险诡谲的词语来炫奇斗怪,例如徐树丕号活埋庵道人、江本实号活死人、钱曾号匪楼,等等,号虽险怪,但却蕴含着愤世嫉俗的意味。

号最初出现的时候和字一样,也是为了“敬名”,所以《周礼·春官》中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很多古人以号行于世,名字反而鲜为人知,八大山人名叫朱耷、郑板桥名叫郑燮、章太炎名叫章炳麟等,他们的号都比名字普及。其他如苏东坡(苏轼)、陆放翁(陆游)、辛稼轩(辛弃疾)、顾亭林(顾炎武)、苏老泉(苏洵)等,号的知名度也很高。这正反映了人们对他们的敬重,故称号而不称名字。唐宋时期,命号风气渐盛。其后,号的“敬名”作用大大削弱,只是用来抒怀寄意了。号的字数也越拉越长,由一字、二字发展到三字以上,最多者竟达28字,即清代和尚成果号“万里行脚僧小浮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同时,在数量上也不局限于一人一号,而可以一人多号,有的多达几十个。这样的号就很难在社会上传播了。

号和名字的风格完全不同,名字庄重、拘谨,而号则轻灵、飘逸。字与名必须在意义上有联系,而号则与名、字无关;名、字在形式上一般是一字或二字,而号则没有字数上的限制。

所以,号的制作也更自由,这就是古人说的“号无定式”。虽无定式,但在选材上却有一些共性,大致可分为以称谓自号、以百业自号、以居所自号、以山水自号和以器物自号。

以称谓自号最为常见,用字热点集中在公、君、叟、翁、老、长、友、生、子、民、人、主、夫、郎、史、父、臣、客、士、徒、先生、居士、山人等。古代文人最喜欢以“居士”自号,以表示自己的清高、超脱。例如李白号青莲居士、司空图号耐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袁枚号随园居士、蒲松龄号柳泉居士等。

以居所自号也很常见,凡与建筑有关的词语似乎都可入号,例如堂、室、楼、亭、馆、榭、庵、庄、阁、屋、舍、庐、房、居、窝、斋等,故又称这类号为堂号、室名。例如吴曾号能改斋、韩琦号昼锦堂、刘禹锡号陋室、朱熹号晦庵、邵雍号安乐窝、胡应麟号少室山房、方正树号伴香阁、钱治谦号十丈烟萝馆等。

以百业自号,并不是实指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是表明内心的一种向往。例如朱彝尊号小长芦钓鱼师、陈世昌号大田农、史正式号吴门老圃、黄掺号北山老樵、陈洪绶号云门僧、李贞号大呆和尚、姜牙夔号白石道人等。

以山水自号,也很常见,古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往往在自己的号中引入山水景物的名称。例如文天祥号文山、黄庭坚号山谷、黄公望号乙峰、胡梦昱号竹林、贾似道号秋壑、顾德辉号白云海、史达祖号梅溪等。

以器物自号,用例较少,大约是日常用具的名称较俗。例如:辛弃疾号稼轩(门)、吴文英号梦窗、王夫之号一瓢、朱卉号草衣、方太古号一壶等。

五、人名的主体化倾向

古今人名大都是父母或他人制定的,很少出于自命。古书中有不少“生而自名”(自己给自己起名)的记录,但多为夸饰之辞,未必可信。大量的史料证明,我国人名的作者主要是家长。屈原在《离骚》中透露,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根据占卜的结果,给他起名字。古人成年以后又有了字,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在意义上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字也是别人给起的,和名一样,寄托的都是别人的感受和期望,自己未必满意。那么,怎样才能既保留自己的名字,同时又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呢?号于是应运而生。从名、字、号的产生时间来看,名出现最早,字则次之,号出现最迟。这反映了古人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构成了命名的主体化倾向。

人呱呱坠地,无知无识,自然要由父母或他人起名,起名动机在于区分个体。人到后来又有了字,字作为成人的标志,正式输入了社会的档案。字已不仅仅用来区分个体人,更主要的是标明人的社会身份。最后人又有了号,号既有区别作用,也有标志意义,但已大大减弱。

人多名不利于区别,一人多字又不利于记忆和传播。号虽然结束了人与名字的分离状态,但却偏离了人名的区别本质,所以注定只能成为文人自命风雅的道具。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国内推行“一名主义”,“名字”一词便专指“名”,“字”逐渐失去了意义。建国以后,延续了上千年的字、号趋于消亡。除了少数跨越两种制度的老年人尚保留有字、号外,一般人都只有一个名字了。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人名的区别性和传播性日益突出,而一个人兼有名、字,号,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人名作用的发挥。形式上似乎是历史的回归,但实际上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现在,人们更关注自己名字的立意,凡不称心者,轻则换用谐音字,重则另制新名。我国《民法通则》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所以,在现代社会,改名现象较古代普遍得多;另外,笔名、艺名、化名的使用也在一定范围里日趋活跃。所有这些,都说明尽管字、号已经消失,但命名的主体化倾向仍在顽强地表现着。

六、人名的复音化倾向

先秦时期,我国人名主要为单名,例如尧、舜、禹、汤、桀、纣、孔丘、孟轲、墨翟、韩非、庄周、孙武等。汉魏以后,双名呈迅猛增长势头,其后,单、双名虽互有消长,但基本上平分秋色。到了清代,双名已远远超过单名。下面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对《汉书》等14部史书中13274个人名的统计:

史书中人名的单、双名统计表

史书名称单名双名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汉书24477%7323%

后汉书49898%102%

三国志44199%31%

晋书8295%45%

宋书77

南齐书82

梁书155

陈书9340750%93

10310510140250%

隋书16659%11341%

唐书71743%93257%

五代史22340%33460%

宋史130452%119348%

明史156850%159950%

清史稿74725%22147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东汉至晋这一时期单名占绝对优势,这主要是源于西汉王莽篡政之后的倡导。王莽任大司马辅政之后,即托古改制,其中就包括禁用二字名。于是,酿成了汉魏300年间的单名习惯。从南北朝开始,双名骤然增多,此后一直稳步发展。至清,双名率已高达75%。

人名的复音化倾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①社会需要。单名较之双名,重名的概率要高得多。近代学者彭作桢编着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共收录了自先秦至20世纪30年代的16000个同姓名,共涉及56700多人,这些同姓名者大多数是单名。单名的泛滥必然造成重名现象激增,从而严重削弱人名的区别作用,在交际中就难免张冠李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人名的区别性要求更高,所以,人名必然要走复音化的道路。

②表达需要。人名寄寓着命名者的感受和意愿,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上古命名动机较为单纯,人名的纪念、标志意义重于期许、祝愿意义。后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名字的含义更为重视,总希望扩大人名的音节空间,以容纳更多的文化信息。双名比单名的容量增加了一倍,所负载的内容自然也就翻了一番。而且,古人的字多为两个字,已经为双名的制作和推广规范了成功的模式。人名容量的扩大,使双名比单名更为生动,表现力更强。

③语言影响。南北朝是汉语复音词激增时期,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必然影响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人名的复音化。南北朝时骈体文盛行,文坛上的骈骊修辞之风也波及到命名。骈体文讲究音节对偶,两个字为一个音步,节奏明快。单名的呼叫远没有双名上口、响亮,所以双名自然占有优势。另外,南北朝又是佛教盛行时期,佛经的翻译和传布使汉语里增加了一大批多音节的复音词。人名作为词汇中的专名,必然与普通词语的发展同步。

④行辈制约。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宗族观念深入人心。人名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其表现形式就是人名中的行辈字。带有行辈字的人名就是通常所说的族名,族名既是宗教集团内部的认同标志,也是对外交往时的识别表记,还是宗族结构、秩序的形象再现。北宋以后,我国修续家谱之风日炽,明清时期尤为普及,以行辈字入名也蔚然成风。其方法是用一个固定的字作为宗族内部一代人的代号,同代人的名字里都要包含这一共同的代号。这样,辈分之间便井然有序,繁而不乱。行辈用字都是宗族严格规定的,所选字多为含有褒义的好字眼儿。例如:我国第一家族孔氏,从元朝开始规定辈分字。元仁宗时,孔子第54代孙孔思晦规定,从他这一代起以思字为辈分字,思下为克字,克下则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然后是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最后是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孔氏后裔确实都恪守族规,名字中一无例外地包含着辈分字。后来,孟子的后代也采用孔氏字派命名。以辈分字入名,同辈人的名字中必然有共用的一个字,这就必须在这个字的或前或后再加一字,从而构成双名。宋代以后,双名率越来越高,与此不无关系。

此外,还有一种以单名用字的偏旁表示辈分的方法,即同代人的名字采用同一偏旁的字,例如东汉的荀昱、荀昙,三国的刘琦、刘琮,《红楼梦》中的贾政、贾赦和贾珍、贾琏等。

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偏旁相同的字有限,而同一偏旁中可以入名的字也有限,所以不易落实到较大的群体范围。比较起来,还是采用固定一字的方法灵活、方便。

字辈名的出现,使后人的名字局限于祖先所框定的范围之内,实际上是扼杀个人意志和独立人格。在今天,随着宗族观念的淡化和现代意识的增强,字辈名的数量锐减,特别是在城市中已经十分少见。

同类推荐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未可限量的。正如2006年8月教育部下达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隋末我为王

    隋末我为王

    陈应良怒了!既然你老李家不给我出头之日,凄惨到未婚妻家里一再登门退婚。那你老李家也别想有什么出头之日!且看我如何报仇雪恨,牺牲了,穿越了,夺你老李江山,还在卖力表演花样作死大全的隋炀帝已经蹦达不了几天,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和翟让等一干猛人已经在迅速崛起,抢你李二媳妇!至于你其他的隋末牛人,等待时机准备出手我来隋末,陈应良一度打算去抱老李的大腿,上天却开了一个玩笑,陈应良突然发现,我要比老李家做得更好!我来隋末,是隋末,老李家也已经在默默的积累实力,我做主!我为王!,新的自己竟然和老李家有仇!没钱没权没地盘,连吃饭都成问题,都给哥为老李家陪葬吧!
  • 鬼吹灯II

    鬼吹灯II

    热播网剧《鬼吹灯之怒晴湘西》改编自本书!生死轮回的千古之迷,,消逝的千百年文明,尘封的古老遗迹,苍茫大地上盘伏着巨龙,守护这一切。大河滔滔、黄沙滚滚,还是沧海桑田,这里到底隐藏着什么?那些埋藏着的生命灵魂徘徊挣扎,永生之门的出口的通道究竟在哪里?一行人意外探索着这一切未知之谜,逐渐揭开隐藏其后的神秘传说。
  • 王妃休夫-誓做守财奴

    王妃休夫-誓做守财奴

    “琪琪,我要结婚了,哈哈,我终于要跟于浩结婚了。”结婚礼堂里,穿着婚纱的我兴奋的脚都有点发抖了。“好了金子,你都笑好几天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这已经是好友琪琪的第一百八十遍抗议了。“人家高兴嘛?你知道我等这天等得多辛苦吗?”我忍不住又开始傻笑了起来。“是啊……。是够辛苦的……。为了他,你连做医生的资格都自动放弃了。那可是你的愿望……。”好说着说着,好友又开始骂起我来了。……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孟获立志传

    孟获立志传

    梦想成为小霸王孙策的主角,不幸变成了小蛮子孟获,由此展开了号称史上最衰之穿越的悲情旅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天才阴阳师驾到:妖孽王爷请淡定

    天才阴阳师驾到:妖孽王爷请淡定

    这是个与21世纪完全挂不上钩的修玄大陆。她是21世纪有名的天才阴阳师,虽无父无母但起码有个老头照着。而她却是这星夜大陆中有名的废材小姐兼丑八怪,虽然受尽冷眼但她还有爹疼有哥爱。只因某个契机下两人既一朝结合,其影响可谓惊天动地~【大概】话说,修玄大陆什么的不应该是强者为尊才对的吗?为嘛那妖孽随便卖个萌就把本天才给拿下了呢?为嘛人家的宠兽什么的都是一副威风凛凛、气势十足的样子,而我的宠兽却一个比一个可爱呢?虽然是上古魔兽和千年难得一遇的神兽,但你们这么萌看上去是木有杀伤力的呀!!难道是我穿过来的方式不对?!某妖孽:娘子夜深了,过来为夫陪你就寝吧~本天才:卖你妹的萌啊!!看来这脱节时代强者还是次要、卖萌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