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季交替的自然规律,汤饮养生也要顺应气候变化的规律,选择相应的汤饮,才能做到科学养生。
1春季汤饮——补阳提神
春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不断加大,因而人们总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睡不够。
所以春季宜选用性情温和的能补肝益气、补肺养胃、助肾养精的原料制汤,对消除春困有较好的作用。
春季喝汤宜温补:初春天气尚凉,但也不能过多地饮用补阳汤品。此时,人体不需要太多的温热食物原料来补充能量。若过多地饮用滋补、肥腻的汤品,加之运动量不足、新陈代谢减缓,会引起体内脂肪堆积。春末暖意融融时,人们往往早早换上夏装,但在饮食上却不可贪凉。春季往往温差较大,中午贪凉,饮用冷的汤品,会引起夜间胃肠不适的症状。
2夏季汤饮——生津固表
夏季炎热,人体多汗,盐分会随汗液流失,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学认为夏季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夏天闷热、潮湿的气候容易使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减弱。此时宜选用清淡原料制汤,不宜肥甘厚味。
夏季日照充足,紫外线强烈,适当补充维生素E,可以减低阳光对皮肤加速衰老的伤害。适合在夏季制汤的原料有:禽类以鸭肉为佳,蔬菜有番茄、苦瓜、莴苣、芹菜、莲子、百合、冬瓜等。其中鸭肉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
3秋季汤饮——滋阴润燥
金秋时节,果蔬最为丰富,适宜调养脾胃、助气补筋、益肾养元气。据《千金方·食治》记载:“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我国秋季有“贴秋膘”的习俗,那是因为古时前有苦夏后有冬季食物匮乏的情况,而今切不可贪多。制作汤羹时不可肥腻,不可脂肪、热能含量过高。尽量少选用辛辣刺激的原料制汤,应借助秋季瓜果丰盛时,多添加果蔬在汤羹里,以解“贴秋膘”时造成的油腻,以避免湿热之气的堆积。入汤原料以平补为佳,不宜选用大补的原料。
4冬季汤饮——滋补暖身
冬季是最适宜滋补的季节,应养肾助筋、调理肾旺,煮汤时适宜以砂锅为煮汤工具。此时适当添加果蔬,调节油腻,增加B族维生素的供给,可以减少各类炎症的发生概率。冬季身体畏冷,除了体质虚寒外,还有可能会机体缺铁。所以冬季适当饮用富含铁的滋补汤品,冬季进补也要适可而止,多了容易引起胃肺火盛。
吸收不好者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及口腔黏膜疾患、肾虚、肾炎、痔疮等。
冬季喝汤不宜无病进补。冬季适宜选用温和的食物滋补,但不宜盲目进补。滋补汤品不宜每日连续饮用,间隔期间适宜以清淡汤品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