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市场分析则认为,“大宗交易的成交总额大约在3亿元,而双沟酒业原管理层拥有的双沟股权的价值在5亿~6亿元。原双沟管理层获得洋河股份也不排除是收购协议的一部分,即管理层出售自有股权,获得洋河原始股”。
四、为原双沟高管退出铺路?
一位不愿具名的并购领域资深人士向媒体指出:“从整个事件的进展来看,其实是洋河股份在收购双沟酒业时设计的一个退出机制。”“作为当地政府竭力撮合的一段‘良缘’,洋河股份在收购双沟酒业时一直没有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而是通过挂牌转让和协议转让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并购。”该人士表示。
在并购过程中必然涉及利益的博弈,故最终谁会退出、通过什么方式退出、何时退出均会在最初的并购方案中提及。
而2011年6月28日李风云的违规交易则使这出在公众视线以外的博弈露出了冰山一角,也使李风云成为洋河股份并购双沟酒业后首位离职的原双沟高管。
2011年6月30日洋河股份发布的公告称,“截至2011年5月31日,李风云持有本公司流通股50.5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权的0.056%。”
2011年2月17日,李风云通过大宗交易买入洋河股份25.25万股之后,3月30日,洋河股份发布2010年年报,公司推出“10转10派10元”的高送转利好。5月13日,李风云的持股数达到50.5万股。6月28日,李风云则通过二级市场卖出9万股,交易价格为每股124.288元。
按照《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权5%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故李风云6月28日卖出洋河股份股票的行为构成了短线交易,所得收益被依法没收。
就在洋河股份公告其短线交易的同时,李风云脚底抹油,立马辞职走人,但手中尚握有41.5万股洋河股份。辞职后的李风云将不受《证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约束,可以自由买卖手中的洋河股份,若按当时每股130元计算,这笔股权市值将超过5000万元。
虽然这出戏看上去只是高管违规交易,不过,李风云的身份及他在距离合法买卖只剩下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卖出股票,而且只卖出了9万股,这些都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
据公开资料显示,李风云,1966年1月出生,江苏泗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近几年来历任宿迁市经贸委副主任,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10年5月,出任洋河股份副总裁、董事。
“李风云的交易只是个人失误操作,是他买了之后没有注意就卖了,这已是既成事实,而且他目前也已经辞职了。”2011年7月5日,和李风云同时参与大宗交易的洋河股份副董事长赵凤琦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一再解释。
赵凤琦向媒体表示:“目前证监会以及相关部门对这件事非常重视。
他个人的离职不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影响,而且也不表示他对公司的未来不看好,目前洋河的所有经营一切正常。”
不过,当媒体问及其与李风云等原双沟酒业10名高管在2011年2月17日的大宗交易中的卖家是否是蓝天贸易和蓝海贸易时,赵凤琦先是称“从二级市场买的”后又表示“不是很清楚”,并建议媒体质询公司董事会秘书。当媒体多次致电洋河股份董事会电话时,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以李风云的职位和从业经历,不可能不了解《证券法》中关于高管买卖股票的规定,而且为什么要在现在这个价位卖出?况且还只是卖出9万股?我认为,他在这个时间点先卖出9万股,或是考虑某个利益方的利益;而辞职之举,或是为了淡出公司经营团队,但只能享有5000多万市值收入。”一位并购领域资深人士向媒体表示。
五、高增长神话
2011年10月25日晚间,洋河股份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蓝色旋风”的高增长神话再次被续写。按照洋河股份第三季度财报所示,洋河股份第三季度实现收入35.26亿元,同比增长70.55%;实现净利润11.02亿元,同比增长135.27%;每股收益1.22元。
在2011年1-9月,洋河股份实现收入96.97亿元,同比增长74.59%;累计实现净利润29.16亿元,同比增长89.88%;每股收益3.24元。
“不得不说这一业绩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011年10月26日,一位某大型券商的研究员告诉媒体。早在2011年8月23日,洋河股份在其2011年半年度报告中就曾预计“2011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会比上年同期增长50%~70%”,“没有想到超过了之前的预期”。
洋河股份2011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为88%、63%、71%。国泰君安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胡春霞预计,“剔除2010年Q1双沟收入尚未并表的影响,2011年第一季度收入的增长也有50%左右。按可比口径计算,公司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在加快”。
就在业绩神话被续写的同时,相伴洋河股份发展3年的4位原始股东却选择了减持。据洋河股份2011年第三季报披露,减持量最大的是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高投”),其在三季度减持了194.5万股,减持后持有1071.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2.61%,是洋河股份第七大股东。
减持数量排在第二位的是南通综艺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综艺投资”),其在2011年第三季度减持147.6万股,减持后持股数为810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19.8%,是洋河股份第二大流通股东,同时也是洋河股份的第五大股东。
此外,南通盛福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盛福”)减持了41万股,减持后持有洋河股份469万股,占流通股的1.14%。
个人投资者陈宗敬减持了39.5万股,减持后仍持有498.9万股,减持后占流通过的1.22%。
“很难说业绩的大增与上述4大原始股东减持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券商研究人士告诉媒体,“再说,业绩的增长是一开始谁也不知道的事情,谁也不会想到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公司还能实现九成的增长。”
就江苏高投的减持,该券商人士认为:“更多原因是他们可能有更好的PE投资项目,所以在现在适当减持套现是合理的。”
对于综艺投资的减持,该券商人士分析,“或有可能是综艺股权业绩压力等因素”。
对于南通盛福和个人投资者陈宗敬的减持行为,该券商人士分析,“属于正常的投资,在大盘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难免会忍不住卖掉一些股票”。
2011年10月26日,媒体在采访本次减持量最大的江苏高投时,一位投资部的工作人员告诉媒体:“你不说我们都不知道洋河股份昨天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也不知道他们的业绩会增长到九成。减持只是(江苏高投)经营方面的一步计划,而且解禁之后,如有其他投资标的,公司也会考虑套现投资。”
据公开资料显示,南通盛福的经营范围为床上用品加工销售。当媒体说明采访来意时,该公司的接线人员称自己并不知情减持一事,“具体情况要问我们老板”。
六、抛售背后
事实上,上述四大原始股东并非首次减持洋河股份的股票。据媒体翻查,从2010年11月8日洋河股份1.74亿股限售股解禁起,上述四大股东均出现过减持行为。
最先启动减持的是江苏高投及综艺投资,两家公司在2010年年末分别减持了301.57万股和167.07万股。这一减持导致洋河股份股价大幅度回调——从2010年11月23日的最高点283.8元,迅速跌至12月28日的最低点204元,跌幅近30%。
2011年第一季度,个人投资者陈宗敬和南通盛福也开始了减持,不过当期陈宗敬只是减持了1万股,南通盛福也只是减持了8万股。同期,第二、第三大股东蓝天贸易和蓝海贸易分别减持了73.73万股和69.2万股。
持续不断的减持行为导致洋河股份2011年第一季度的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区间最高曾冲击每股240元,但最低曾跌至每股194元,区间跌幅达8.26%。
在2011年5月13日,洋河股份完成了每10股转赠10股派送10元(含税)的除权除息之后,包括江苏高投、综艺投资、南通盛福和陈宗敬的持股数又均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