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股东的“提款机”
作为资本市场名震四方的横店系旗下三驾马车之一的太原刚玉(股票代码000795.SZ),在经历过早年的“风华正茂”之后,这几年因业绩连续亏损而陷入“暮年危机”。
不过,表面一副孱弱的业绩,其下属子公司却“风景独好”,先后出资近4亿元在赣州投资钕铁硼和稀土循环项目。
横店系下的太原刚玉目前主营三大产业:钕铁硼磁性材料、仓储物流和金刚石制品。其中,钕铁硼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1.35%,是公司的主导产品。然而近3年来,太原刚玉的业绩持续下滑,钕铁硼业务并不见长,此时,又有何能力在赣州开辟“疆土”呢?
在江西赣州寻乌县化工和信息化局网站上,媒体注意到,2010年6月4日,赣州通诚磁材有限公司在寻乌县石排工业园举行了开工仪式。据寻乌县化工和信息化局介绍,该工业园区的投资方正是东阳市通诚磁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通诚”)和浙江英洛华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英洛华磁业”,系太原刚玉全资子公司)。据江西赣州寻乌县化工和信息化局网站该条信息介绍,浙江英洛华磁业正是东阳通诚的母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
就在2010年1月7日的赣州市人民政府网上,有消息显示,寻乌县政府与东阳通诚签订了稀土循环利用项目。
据该信息介绍,该项目总投资为1.5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主太原刚玉、浙江英洛华磁业及东阳通诚之间的关系要是以寻乌县的稀土资源和英洛华钕铁硼废料资源为原料,以废旧钕铁硼回收利用为主,是集原矿分离、金属冶炼和应用为一体的稀土循环利用项目。
然而,早在2007年,太原刚玉就已经在赣州有了“动作”——2007年3月30日,作为赣州市的三大重点工程之一的赣州通诚磁材钕铁硼生产项目开工奠基。而据公开资料显示,赣州通诚磁材钕铁硼生产项目由浙江英洛华磁业投资建设。
据当时资料显示,赣州通诚磁材钕铁硼生产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总投资2.5亿元,分三期进行,并于2010年全部建设完成。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量6500吨,年销售1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将建设完成年产2400吨的生产线,并将于当年10月底投产。
寻乌县1.5亿元的投资,加上赣州钕铁硼2.5亿元的投资,合起来就是4亿元,这相当于太原刚玉2009年营业收入的47倍。
太原刚玉在2010年1月9日出示的公告中表示,太原刚玉为浙江英洛华磁业提供5000万元的担保贷款,用于后者扩大产能,补充生产流动资金。
“赣州6500吨的钕铁硼生产基地也不是小数目,也是赣州的一个很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为什么太原刚玉一直没有公告呢?”向媒体爆料的投资者对此表示无法理解。
一、谁的“磁王”梦?
钕铁硼磁钢因其磁性超强而被称为“磁王”,那么,在素有“稀土王国”之称的赣州,到底又是谁在做着“磁王梦”呢?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赣州通诚磁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主营钕铁硼磁性材料、磁电产品等。而这家公司正是浙江英洛华磁业在赣州成就“磁王梦”的根据地。
根据浙江英洛华磁业网站上的资料显示,赣州通诚磁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高性能烧结钕铁硼、黏结钕铁硼等稀土永磁产品。该公司占地140000平方米,拥有3个生产基地,年产烧结钕铁硼、黏结钕铁硼达6500吨。
浙江英洛华磁业最早成立于1986年3月,前身为横店集团稀土永磁材料总厂。1995年,随着金属钕飞涨至每千克320元,横店集团稀土永磁材料总厂连年亏损,濒临倒闭。2003年6月,横店集团把稀土永磁材料总厂的资产注入了太原刚玉。通过资产重组,成立了浙江英洛华磁业有限公司,樊熊飞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该公司的产能仅有1000吨。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浙江英洛华磁业就开始寻找钕铁硼产业链延伸,曾一度北上内蒙古,南下四川,最后确定在江西发展。2007年,赣州基地的建立掀开了浙江英洛华磁业“磁王梦”的扉页。
此后,这个“梦”越做越大。据媒体从赣州市政府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在2010年2月,赣州市政府将赣州通诚磁材有限公司的钕铁硼生产项目列入赣州市2010年第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中。
按此计划,赣州通诚磁材有限公司的钕铁硼生产项目总投资将达6亿元,2010年的投资额为2.3亿元。负责该项目的赣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曾伟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该项目一期的规划已经建完,二期正在考察期。
曾伟林还向媒体肯定了这个项目就是由浙江英洛华磁业全资投入的。虽然目前该项目已经投产,但产量不大,还属于设备调试阶段。对于该项目下一步的进展,曾伟林称:“这主要看浙江英洛华磁业方面的进展情况。”
二、钕铁硼之谜
作为太原刚玉主导性产品的钕铁硼业绩究竟如何?为何其子公司浙江英洛华磁业在江西赣州干得风生水起,而太原刚玉却连续3年遭受亏损之苦?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浙江英洛华磁业在其网站上宣称旗下有3个钕铁硼生产基地,但浙江英洛华磁业市场一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却告诉媒体“公司只在赣州有生产基地”,至于公司还在哪些地区设有基地,该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听说过”,并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了媒体的其他采访。
矛盾在一组数据上明显体现了出来:按照浙江英洛华磁业网站的介绍,公司2009年实际销售额在5亿~6亿元,而太原刚玉2009年年报中披露的钕铁硼产品的营业收入却只有3.2亿左右,二者相差约2亿元,如此之大的数额差距,太原刚玉究竟该如何解释?
同时,对于早在2006年由浙江英洛华磁业投资建设的年产1440吨钕铁硼项目至今也没有下文。这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只有4500万元,不到浙江英洛华磁业在赣州项目总投资额的8%。
在2010年5月21日的业绩交流会上,对于这一问题,太原刚玉董事会秘书周玉旺只是表示:“目前已部分投产,预计上半年完工。”但太原刚玉在2009年的年报中对此项目的预计是“下年度完工”。
太原刚玉究竟在钕铁硼上的总产量是多少?媒体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按照浙江英洛华磁业网站的介绍,该公司的产能已达到6500吨,加上其2006年提出的1440吨和山西英洛华的3500吨,合起来总产量达到了9440吨。再加上太原刚玉目前能生产出国内最高水平的N52。按此推N52,钕铁硼永磁材料按照性能指标分布在N35牌号到N54牌号之间,N52为目前我国企业能达到的最高标准算,太原刚玉的股价绝不应比同类企业逊色,但事实是,太原刚玉的股价最低跌到了5.95元。
资本点睛:
全资子公司浙江英洛华磁业2009年的实际销售额在5亿~6亿元,而太原刚玉在2009年年报中披露的钕铁硼产品的营业收入却只有3.2亿元左右,二者相差约2亿元,如此之大的数额差距,太原刚玉究竟该如何解释?
远在浙江东阳的全资子公司浙江英洛华磁业和远在山西太原的母公司太原刚玉,二者究竟有多远?也许只有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最擅长并购重组运作的横店系才知道。
三、高额担保之忧
据太原刚玉2009年年报介绍,浙江英洛华磁业的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主营钕铁硼磁性材料及相关磁电产品,截至2009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9.42亿元。
浙江英洛华磁业在2007-200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460.17万元、1043.64万元和2155.36万元,是为太原刚玉贡献利润最多的子公司。相比之下,太原刚玉就要逊色得多,它在这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53.59万元、-1.89亿元和1022万元。
早在2003年,横店集团成为太原刚玉第一大股东之后,便将其全资子公司稀土永磁材料总厂(后更名为浙江英洛华磁业有限公司)注入到了太原刚玉的子公司太原刚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刚玉国贸”)。
2010年6月28日,太原刚玉以450万元的价格受让刚玉国贸持有的浙江英洛华磁业7.5%的股权后,浙江英洛华磁业正式成为太原刚玉的全资子公司。
自2002年横店集团成为太原刚玉的实际控制人后,太原刚玉的发展就一直萎靡不振。浙江英洛华磁业的注入也并未为太原刚玉带来丝毫改观,依旧是每况愈下。
一边是蒸蒸日上的子公司,一边却是每况愈下的母公司,这中间究竟又是什么沉重的负担让这位“母亲”如此不堪重负、步履迟缓?
细数太原刚玉从2002年至今的所有公告,媒体会发现:从2002年横店集团入主后,太原刚玉就开始为横店集团及浙江英洛华磁业提供抵押贷款。在2002-2008年,贷款数额高达6.11亿元,太原刚玉的股权被质押或担保共15次。
根据太原刚玉公布的2007-2009年这3年的年报计算,太原刚玉的短期借款就分别达到了4.62亿元、4.55亿元和4.33亿元,分别占到当年总资产的27.41%、31.95%和30.7%。其中,浙江英洛华磁业在2008和2009连读累计获得太原刚玉及横店集团5.05亿元的贷款。
以2009年的年报为例,太原刚玉负债合计达到11.7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3.33%。其中,短期借款为4.33亿元,分为抵押借款、保证借款;应付票据达3.44亿元,应付账款达1.04亿元,其他应付款达2.2亿元。
单2009年一年,太原刚玉就以账面原值1574万元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从华夏银行杭州解放支行为浙江英洛华磁业获得了5000万元的短期借款。2008年太原刚玉以账面原值198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提供抵押担保,为浙江英洛华磁业获得短期借款3000万元。2007年,太原刚玉为浙江英洛华磁业提供担保2000万元。3年下来,太原刚玉先后以自己的土地使用权为抵押为浙江英洛华磁业获取共计将近1亿元的担保贷款,占公司2009年净资产2.35亿元的43%左右。
但奇怪的是,在2009年年报中关于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况说明却显示,在非经营性占用一栏中,太原刚玉大股东横店集团全年占用太原刚玉累计发生金额达到5.69亿元(不含占用资金利息),而到了期末却变成了太原刚玉欠横店集团1.68亿元。无独有偶,2009年浙江英洛华磁业占用太原刚玉累计发生金额为3.54亿元(不含占用资金利息),而到了期末却变成了太原刚玉欠浙江英洛华磁业8695万元非经营性欠款。
四、业绩迷雾
如此不透明的信息披露加之沉重的担保,太原刚玉这家曾经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刚玉生产企业”逐渐被市场淡忘了。而具有“磁王”美称的钕铁硼,在新兴能源等诸多新能源概念的带动下,却已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媒体发现,单申银万国研究所就先后出具过多份对钕铁硼行业进行深度分析的报告,其中也曾提及太原刚玉。
“我们只是提到过太原刚玉,但对它没有研究。”申银万国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叶倍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叶倍倍看来,太原刚玉目前的产品仍集中在中端领域,从产品性能上看,还属于传统金属材料,不属于新兴金属材料。
“为什么要研究这只股票呢?我已经很多年不看它了。”面对媒体问起是否看好太原刚玉时,另外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券商材料行业研究员对媒体如此说道。
当问及原因,该研究员称,最让他看不明白的是太原刚玉钕铁硼的产量和技术水平。该研究员还指出,太原刚玉作为永磁性材料行业的上市公司,他始终没有办法获知其钕铁硼的产量究竟是多少、生产技术到底有没有达到高端水平,以及公司本身生产的高端产品市场份额究竟有多少。
“可以说对其业绩发展是一片迷雾,在行业发展如此利好的情况下,公司业绩仍在下滑,不排除有管理方面或者其他不为人知的问题。”上述研究员最后总结道。
资本点睛:
无论是那笔被隐瞒的高达4亿元的重大投资,还是刚刚浮出水面的风能装备项目投资,作为太原刚玉的全资子公司,浙江英洛华磁业能出手如此阔绰,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太原刚玉在2002-2008年为大股东横店集团担保贷款高达6.11亿元,而子公司浙江英洛华磁业在2008年和2009年连读累计获得太原刚玉及横店集团5.05亿元的贷款。资产负债率达到83.33%,盈利羸弱的太原刚玉能否承受这些债务?
如此高额的欠款及持续不断的担保让净资产只有2.35亿元的太原刚玉显得“小马拉大车”。据一位财务人士分析,高额担保、关联交易一直被资本市场称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一把利斧”,尤其是拥有多家上市公司谱系背后的资本大鳄更是深谙此道。因此,他认为,太原刚玉有可能面临同样境地。
第二节 数据“躲猫猫”
“青海明胶(股票代码000606.SZ)?很久没有关注了,不了解,怎么了?”当媒体向分析师们问起青海明胶时,国内各大知名券商的医药行业的分析师几乎都在沉思良久之后给出同样的反应——纷纷表示“很久没有关注了”。
2010年10月14日,青海明胶突然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补充公告》,称公司近日在信息披露自查工作中发现,公司与广西南宁百洋饲料(现已更名为百洋集团)、群康生物共同投资设立广东明洋明胶构成关联交易,公司未报经独立董事认可并提交董事会审议,也未予以披露。
公告显示,上述三方于2010年7月29日在广东省化州市签订“广东明洋明胶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协议”,其中青海明胶以现金出资510万元,占比51%。而在同一年的4月,青海明胶曾对百洋集团投资2200万元,占其股权比例为6.7409%,且董事会秘书华民同时担任百洋集团董事。也就是说,百洋集团为青海明胶的关联法人。
然而3个月之后,青海明胶却在补充公告中以“公司管理层对相关法规的理解有所欠缺”为理由,解释了没有公告其与百洋集团的关联关系的原因。
“按照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要求,应该是在该投资公告发出时就必须公告其是否涉及关联交易。”社科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鲁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而言,青海明胶在事发3个月后才披露,涉嫌违反规定。”
青海明胶虽然给出了“因公司管理层对相关法规的理解有所欠缺”这一理由,但在鲁桐看来,董事会秘书是信息披露的关键角色,而且是关联法人的董事,再加上青海明胶是1995年即上市的老牌上市公司,出现这样的问题多是“明知故犯”,而据她推测,可能“事出有因”。
“广东明洋明胶的成立是广东化州市政府在其中搭桥引线的结果。”
一位接近青海明胶的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据他介绍,2010年9月,化州市政府曾亲自考察广东明洋明胶的筹建工作。截至2010年10月,媒体在广东省工商局登记的企业信息中也尚未查到广东明洋明胶注册成立的信息。
“投资广东明洋明胶只是青海明胶在向外部表明其并未丢掉主业,但实际上,青海明胶早已不是以前的青海明胶了。”上述知情人士无不遗憾地表示。在他看来,所谓在广东投资发展明胶只是一个幻影。
一、股东暗战
作为国内“三胶”行业中的唯一一家上市企业,以及我国唯一生产、销售医药明胶及食用明胶系列产品的上市公司,青海明胶因其明胶产品独具的市场垄断性在1995年上市时曾颇受市场热捧。
然而,到了2004年,青海明胶原第一大股东青海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的5374.2万股国有法人股分别转让给了天津泰达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转让完成后,这3家公司分别持有青海明胶24.43%、5%和6%的股权,青海明胶至此被正式纳入天津泰达系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