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4000000014

第14章 我的留学生涯(1)

留学轶事

我在洛杉矶读的是一所音乐专科学校,专业是音乐创作。学制是七年。

只是我没有待那么久。我最终走上音乐创造的道路是和这段经历分不开的,这个专科学校培养了我的音乐素能,鉴赏知识,创作理论,以及其他一些潜移默化的东西。

要说有遗憾的话,就是我在这个学校只待了两年。那两年过得很快,因为急于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回忆起来总是匆匆忙忙的。

思绪随着缓缓降落的飞机一同滑翔。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终于抵达了幻想中的国度——美利坚。从小就听大人们议论美利坚,说它是帝国主义,狼子野心,再大点说它资产阶级腐化堕落,男人女人都容易得一种怪病,而且美利坚人很嚣张,不欢迎中国人……可是,我初到美利坚,初次遇到美丽的美国空姐,以前所受的所有关于美国的负面言论全都丢开了,我坚信,美国是不错的,最起码空姐看起来都很带劲。哈哈,别怪我,我谁都不认识,那么多生硬的面孔令我生畏,只有空姐始终对着我笑,满足我的各项要求,包括饮料、汉堡包……当我吃空姐递给我的汉堡包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当初,伟大的母亲为了满足我的一口私欲,多次潜入地铁,为的就是汉堡包。现在,我长大了,那样的时光也难再得。母亲,等儿子长大出息了,一定好好孝顺您,天天吃汉堡包。刚有了这想法,我就产生一种悔恨。恨自己没出息——吃点什么不好,偏偏盯着汉堡包!

刚到美国时,我的学校在新墨西哥州。我在洛杉矶下飞机后,当地有一个远房的舅舅来接我。我在他家短暂逗留了一晚,第二天他把我送上飞机,去我大舅所在的城市。我在大舅家住了几天。那几天,我记得我时常向大舅询问并巩固一个问题——美国的教育真的跟中国的不同吗?你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吗?得到的答案那是相当肯定。大舅被问得烦了,就会说:“小孩子,瞎操什么心!看看你大舅不就知道了?我难道比那些中国毕业的博士生差吗?我倒觉得他们差远了!”

我由此变得信心十足。可是,当大舅问起我的学校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大舅叹口气说:“哎呀,大外甥,你这学校也太偏僻了,而且,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歪着脑袋看大舅。

大舅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冰激凌给我,他接着说:“你作为交换生(当时我的计划是通过交换生出国,然后等待时机再转留学生),将来再转留学生,在这个学校是很难办到的。不如这样吧,我在附近的公立学校找找看能不能收你,那样交换生转留学生就容易多了。麻烦,你的签证也快到期了,得尽快!”

于是,大舅就带我在圣路易斯的几个学校转了一圈,无奈得到的答案都是需要向上申请,等待批复(原来美国也有官僚积习)。可我的签证眼看就要到期,如果没有学校收,我就要打道回府,这可是我最不愿面对的情况。

而能够帮我延续签证的,就是找到一所具有大学(college)级别的院校,那对于15岁的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在这时候,我们想到了在洛杉矶的远房亲戚,于是托人在洛杉矶找学校,终于找到了我后来进入的“DON BOSCOTECH”,那是一家半专科性质的私立学校,高中大学连读,有很多专业,印刷、机械、电工……我当时报的专业很冷门——流行音乐制作。更让我吃惊并无法容忍的是,这么一个高尚的专业竟然被划分到技术类而非艺术类。当时我的鼻子都气歪了。

当时,除了专业的一点点愤慨之外,还有生活中的一丝丝感悟。我晚上没事,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幅我的轨迹图。“北京——洛杉矶——圣路易斯——洛杉矶——”,世界真的很小,转了一圈我又回来了,谁知道我的下一站不是我的原点——北京呢?从那天起,我开始琢磨一下属于哲学范畴的东西。

第一次入学,有个负责招生的老师,对我的情况进行了一些了解,给我选了很多门课程,当时我的英文课是和9年级一起上,社会学之类的和10年级,理科跟11或12年级,听说我来自中国,他下意识地帮我把数学分到了最大学课程。大学课程。

高的班,也就是AP CLASS,那是专门为顶尖学生设计的,在高中提前进行的但最糗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我的数学在国内是学得最烂的科目。

第一次去上课发现老师竟然是华人,一个五十几岁的台湾老教师,我开始跟他讲英语,他看我支支吾吾,索性用流利的中文交谈起来。当时整个学校只有我们两个会讲中文。

虽然如此,两岸的文化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举例来说吧,他问我的名字,我在黑板上写。他说看不懂简体字,我只好写拼音,后来他又说拼音也跟台湾的不一样。晕倒!在我一次次努力不见效果的前提下,我跟这位台湾老师只能是求同存异了。

后来,我就傻了,这位台湾数学老师直接从微积分讲起,而且为了照顾我,还特意用半中文的方式讲课。但我听了几节以后,实在听不懂,比天书还难啊!我申请换到下一级别的课程,结果一换真是天壤之别,剩下的高中最高级的数学课,已经是我上个学期刚在国内学完的内容了。这让我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什么是因材施教。

这个学校很规范,基本上,上午是文化课,下午就是专业课。

我第一次接触到用于制作流行音乐的电子设备——合成器,把连接线插入不同的插孔,可以制造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各种音色。当时我们的老师叫做Mr.Q,是的,你没看错,真的叫这个名字,跟蔡依林那首歌一样,是个墨西哥裔美国人,他教我们如何区分频段,不同曲风的音频要求,以及不同的和声进行等等,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日后在音乐创作中十分受用。

学校有很多墨西哥裔的学生,所以有很多人会说西班牙语,有时也教我一些,但从我们当年在国内教外籍生说中文的经验来看,应该不会教我什么好话。一般我都装糊涂,教我一句,我就说一句,后来他们在那笑,我也就跟着傻笑。

现在说说吃的情况吧。人生在世,吃,乃是头等大事。这是我的观点,也是我爷爷的观点。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都得能吃。只有吃得好,才能抵抗强敌,战胜困难。那拼的是一个精气神。爷爷老说,能吃是福。

我始终记得呢。可是,我初到异国他乡,吃的方面就困难多了。学校的食堂卖的都是西式快餐,还有墨西哥卷饼之类的。对我来说,这类食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方便面成了我无上的美味。

我有几个华裔同学,每天能回家,我就托他们带一些方便面给我,还有四川老干妈辣酱——这些都可以在华人超市买到。记得那时候我吃的最多的品牌叫YUMYUM,我在国内从来没见过,若干年后在北京的外国人超市看到,朋友还跟我介绍,说这个好吃,比康师傅好吃。我说,快算了吧,我吃这个吃了差不多快一年……我所在的这所学校还有一种情况与国内学校迥然不同。由于选课很分散,同学们总是经常换。换来换去,只有寥寥几个我能依稀记得。

一个叫Traver,是个白人小孩,吉他弹得很好。他是我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我托他帮我在Cosco买了一把fender的电吉他——墨西哥产的,连音箱大概才一百多美金。他还问我他的名字中文怎么写,我想了半天,写了“特沃尔”三个字。他看了看,说:“That"s cool!”

还有个墨西哥裔的孩子叫Oscar,是个小gangster(注:黑帮成员),每天跟我勾肩搭背。有一次上课跟我闹,我想起了原来比克教我的“关节技”,一把将他按在了桌子上,结果,老师竟然以为我们打架,在感叹了一番高超的“中国功夫”之余,还是把我们调开。

对了,有个叫Kevin的华裔孩子帮了我很多忙,他是香港人的后裔,会讲简单的粤语,但不会讲普通话。我又不会说粤语,只好用英语跟他交流。那时我们经常聊火影忍者,每周出新的剧集,我都会下载好了拷给他。

当时,我还参加了勤工俭学。课余会和同学一道去加油站打工。工作其实很轻松,加一晚上油,能赚几十美金。但是,也给我留下了后遗症,那就是我现在去加油站,还是习惯自己加油。

总之,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那些人,那些事,都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人生旅途中动听的插曲。它带给我人生的感悟,唤起我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包括我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人要有信仰

说起我的人生抉择,要说在中国的中学阶段略有萌芽的话,此时到了洛杉矶,才真正确立了方向。

关于选择、抉择,以我的理解能力,绝非内心一方面作用就能完成的,而是内外合力共同发力才促其完成。内因是先决条件,外因是刺激条件。我的先天条件是我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以及在国内对音乐的初级尝试;我的刺激条件下面就会谈到。总之,刺激的意思就是,我不得不这么做,即使我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之前我在两可之间,现在,决心确立坚实了,就是要走音乐创作的道路。

在洛杉矶的学校,我是全校唯一的中国人。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学生给我比较深的印象,就是他们似乎对美国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我记得最早的时候,居然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扎辫子?中国人不是都扎辫子的么?他印象中的中国人还是清朝时期的样子。所以就更别说像“你在中国见没见过电视啊?

有没有用过微波炉?”之类的弱智问题。

那时候,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同学取笑中国音乐(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戏曲,后来也渐渐侮辱到流行音乐上),说像“鸡叫”。我问他们具体是哪些,他们说在洛杉矶的什么华人游行上,有人唱过中国歌。我心中不忿,就拿周杰伦的歌给他们听。结果,他们听后很吃惊,说:“哎呀!没想到中国还有这种音乐!”但是很快他们就说这是学欧美的,脸上又挂满了不屑的神色。

当时,我记得拿的是叶惠美那张专辑,同学有的说像JAY—Z,有的说像Linkin park(林肯公园),我感觉自尊心大受伤害,就大声对他们喊:“中国的流行音乐刚起步,以后一定比欧美牛!”

大丈夫立志,此其时也!我当时就立下弘誓大愿——一定要做出能让老外疯狂的中国流行乐。这就是强烈的外部刺激,致使我发愤图强,要把中国元素推向世界,让世界知道并热爱中国音乐。

此后,老师留一些作业,比如说关于西方音乐的演化,我就向老师申请,可不可以我来做中国音乐的演化,老师欣然同意。从那时开始,我就经常研究怎么把中国音乐和西方流行乐结合起来。

一直到后来进入这个行业,我更加痴迷于结合不同的曲风,那时我的想法是,不走寻常路,一定要做出和别人不同的音乐。

因为远在异国他乡,又有人生、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于是,课余闲暇的时候我开始接触了宗教信仰。

说起宗教来,不了解的时候懵懂,可能说些狂话、蠢话,因为你不了解它的实质,它的历史,甚至搞不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投入它的怀抱,皈依它的信条。刚开始我也是这种态度。现在想想,真是狂妄之极。

后来,大概是2006年,父母移民到温哥华,加入了当地的教会。他们打电话告诉我这些事情,开始我很不理解,认为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干这么二的事儿?这种想法直到我听了一个叫冯秉诚牧师的讲道才发生转变。

那是在温哥华,我去探望我的父母。这位冯牧师本是北大的学生,后来在美国留学,拿到了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在大学内做研究很多年,他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解释了基督教的信仰,让我茅塞顿开。

他发给我一些资料,里面科学地诠释了基督教的信仰以及一些西方名人受到基督教影响的案例。他告诉我:

同类推荐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不过,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
  • 楚庄王传

    楚庄王传

    战争本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且是大胜仗,而他居然以德为上。他好色,但不贪色。可他却闭门不出,反躬自省。夏姬,堪称中国第一美女,四十余岁了,还有人为她弃高官而不做,打了胜仗,置全族人性命而不顾,携之私奔。如此一个女人,庄王岂能不爱?但为了社稷,为了大王的名声,他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他是一个男人,理应举杯庆贺,男人中的男人;他更是一个霸主,霸主中的霸主! 在这本《楚庄王传》中,作者秦俊先生从杂乱繁复的历史资料中搜集、挖掘出众多故事,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饶有趣味的故事把楚庄王的治国理念、为君之道、称霸过程、成霸原因等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 卡帕传

    卡帕传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奠定了世界近现代的行为规则。不仅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大英帝国灵机一动划分出的奇怪疆界,孕育的年轻国家,就连如今横行世界的英语语法,交往规则也大多出自大英帝国之手。现在好多人都批评美国世界警察,其实英国才是给警察制订法规布置任务的幕后人物。
  • 点点梅花为我愁

    点点梅花为我愁

    胡适、张学良、林语堂、胡宗南、黎元洪、冯玉祥等,他们的名字,在那些年月里,如来势汹汹的风一样,四处激荡。爱,这是一个宽广无限的字。我只和你说,男欢女爱。给你看的,关于他们的,亦是男欢女爱之爱。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沉醉的东西了。也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忧伤的了。尘世最使人情不自禁沉醉的,往往最容易令人忧伤。可是,倘若爱了,忧伤亦是无比动人。当然,这份动人,不隔了时光之河回望,望不到。再说此书中的他们。我猜不出当你望见他们的爱情——也有一些人没有爱情,一生不明爱情为何物,仅有的是爱欲——当你望见,我猜不出你会怎样思想。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热门推荐
  • 公爵的小小新娘

    公爵的小小新娘

    天空中乌云密布,透着一种让人快要疯狂的压抑,乌云之下是令人窒息的场景,最残酷的厮杀,最残酷的征战,在一一上演。“杀——”士兵们嘶吼着,举起手中的矛与盾,冲入了人群之中,鲜血洒在了战场的每一寸土地之上,一个又一个身体无力的倒在地上,人们已经完全疯狂了,眼中只有一个信念:杀光所有的敌人!刀尖在空中相会,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音,一声又一声哀嚎响起,充斥着这个死亡的时刻。终于,似乎所有的身影都……
  • 零度爱:暗帝的复仇逃妻

    零度爱:暗帝的复仇逃妻

    “孩子呢?!”医院里,他怒红了双眼,死死掐住她的脖子质问。“孩子?哈哈,你居然也想要孩子?!”她捂着小腹,笑容虚弱含恨,“我付芮儿,永远不会为你生孩子!因为,你不配!”……他们曾是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拥有过最美好的年华,然而,一场阴谋,一场厮杀,却让他们陷入血海深仇无法自拔。她是杀手,想要他的命,他是暗枭却陪她玩一场生死游戏。然而,当入戏太深的时候,终于再也分不清是爱更多,是恨更多……
  • 万寿寺

    万寿寺

    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其次,这个现象也表明,王小波批评的对象有些还活得好好的。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
  • 香寒

    香寒

    他是复仇而来的金融巨子,她心甘情愿含笑饮鸩;她是瑰丽带刺的商界蔷薇,他却让她成为锦上花。为了相同的敌人、刻骨的仇怨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最终会选择爱情,还是背弃?
  • 神级农民系统

    神级农民系统

    新书《惊奇道人》已发,跪求新老读者支持。
  • 狂追妖孽夫

    狂追妖孽夫

    穿越千年,一双灼灼其华的眸子,迷了多少人的眼,勾了多少人的魂,可是……当她第一眼看见那双犹如千年寒冰一般的黑眸,十多年来一直古井不波的心,动了!一种名为心疼的东西在心口蔓延开来。当n年后,她回忆当时的情形,只仰天长叹一句:我没事瞎心疼什么啊!把自己一辈子都给陪了。一见倾心,她的一生只因一眼,便全部陪在了这个如仙似魔,犹如狐狸一般的男人身上了。好吧!心动就心动,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她不相信,她一个二十一世界优秀的特种兵搞不定一个古人!不是有首歌唱到:我地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沙漠咱燃烧不了,冰山还是融化的了的。于是乎……女追男之热情篇第一回合:“蓝笑歌,尝尝我为你做的鸡汤”一个美丽的蓝衣女子将一碗热腾腾的鸡汤放在一个紫衣男子面前,一张笑脸灿若骄阳,眼中闪着点点星光,期待的看着男子。紫衣男子微微皱眉,拿起汤匙喝了一口,眉头皱的更紧了,然后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凉亭。蓝衣女子微微一愣,拿起汤匙喝了一口。“呸!好咸啊!丫的!天域楼的厨子,居然敢骗我!看我不灭了你们!”居然敢集体糊弄她,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天域楼的厨子集体打了个冷颤,尚不知大祸临头!第二回合:听说他最喜欢听古筝曲,某年某月某日,某女很热情的邀某男游湖赏乐。天高气爽,风轻云淡,一曲《逍遥》,被她弹奏的淋漓尽致,连天上的鸟儿都忍不住驻足凝听。一曲终了,女子喜盈盈的抬头……只见无数乌鸦从女子头上飞过,因为……搞了半天,只有她一人在唱独角戏,“蓝笑歌你个混蛋!”第n回合后,女子仰天长叹:是她热情不够,还是这男的太难融化了?!战略转变,既然热情不成,咱换成哀情,不都说男人保护欲强,对那些凄婉哀怨的女人容易动心么?女追男之哀情篇第一回合:远处,一紫衣男子看着坐在湖边发呆,身上流露出淡淡悲伤气息的女子,皱了下眉,心中被一股莫名的情绪充斥着,很不舒服。女子突然回头朝他这边望来,眼中,是还来不及收拾的悲伤,看着他,女子马上将自己眼中的悲伤收了起来,对他甜甜一笑。男子眉头皱的更紧了,烦躁的转身离开。女子在男子转身离开后,露出一个胜利的微笑。第二回合:夜光如水,一轮圆月高悬于天!凉亭中,一紫衣女子斜倚在护栏上,神情悲凉的望着天边的圆月。树影斑驳处,一男子看着凉亭中身影单薄的女子,再次微微皱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第二块血迹

    第二块血迹

    一份有关国家的绝密文件不翼而飞,里面的内容一旦外泄,整个欧洲都会战火纷飞……首相亲自造访贝克街,力图挽回损失……紧张的国际局势一触即发……福尔摩斯能把失窃的文件找回来吗?神奇侦探这次可以力挽狂澜吗?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
  • 爆笑的外星人小女佣

    爆笑的外星人小女佣

    (亲,你有没有正看某男很不舒服?有,那就在此书中享受一下女主狂虐男主的快乐吧。心脏承受能力差者,免进!)女主影子是外星人,一天变为小女孩钻进了男主王超风的车里,非说王超风就是她爸爸。王超风只好无奈领回家中。从此,影子那些搞笑的超能力恶作剧,把王超风家弄得鸡犬不宁加鸡飞狗跳。在搞怪和收拾残局的拉锯战中,两人产生了感情。这段感情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