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2400000027

第27章 打开情绪的瓶塞(3)

这么浓厚的依恋之情也成了宝贝进入小社会的绊脚石,因为他离不开妈妈。如果妈妈不在身边,他就会神不守舍,什么都不想做。而妈妈也被他弄得身心疲惫,每天早晨去上班前都得经历一番有如生离死别的磨难,即便已走在了上班的途中,满脑子依旧是宝贝那张悲情无限、眼泪横飞的小脸。

其实完全不用为此事心怀不安,宝贝能有如此表现还应为他高兴呢。因为如果一个婴儿开始懂得粘着大人不放,即表明他的情绪发展向前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大步,这也是宝贝的安全感、自尊心、自制力和社会技能的起源。

要知道在此之前,虽然父母亲在宝贝出生后就对他疼爱不已,但是宝贝却因为自身那个负责情感工作的大脑边缘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而响应缓慢,这多少给父母那颗火热的爱子之心泼了些凉水。但是,等宝贝满半岁后,脑前叶一旦开始加速发育,就可以感觉到真正的亲情了。他突然明白了,妈妈,这个一向负责喂他、给他换尿布、哄他、抱他的人是自己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因此对妈妈的依恋也在此时萌发了。

萌发于此时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宝贝将满一岁之前,当他会爬会走之际,对外界的探索之心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对一只刚刚学着离巢的小鸟来说,大后方的安定是极为重要的,他得确保自己的大本营以及大本营里那个照顾他的人不会突然失踪,相反会永远等在那里,随时守候着他。他希望自己是妈妈的全部,正像妈妈是自己的一切一样。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心、大胆、勇敢地去外面进行探索活动。所以,宝贝每次出去探险前都会不时地回头确定一下妈妈还在那里,这让他感觉内心安定,不再害怕外面的未知世界。

相对,如果妈妈不能给宝贝提供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宝贝在游戏的过程中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因为他担心妈妈会随时走掉。而有安全感的孩子可以在妈妈回来之后迅速回到游戏中,因为他对妈妈有信任感,他知道妈妈的离开只是暂时的,妈妈离开了以后会马上回来,所以不会过分担心。

科学真相

研究发现,在面对巨大的恐惧和紧张压力时,人的脑部会释放出大量的皮质激素(一种应激激素),而有着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在紧张和恐惧实验中产生的皮质激素量较低。可以看出,与照顾者建立了亲密而温暖的依恋关系的婴儿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压力与挫折。因此,父母与孩子建立的依恋关系的好坏,对孩子所有情绪反应的敏感和应答程度,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应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对无家可归的儿童以及失去母亲或长期或短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进行研究,并发表了着名的研究报告《母亲护理和心理健康》。

鲍尔比和同事在他们的报告中指出,过早离开父母的婴儿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他们怕做游戏,怕冒险,怕探索,表现出一些行为及交往障碍。婴儿对母亲的爱、对母亲陪伴的饥渴同他对食物的饥渴是一样的,母亲的离去必然引起孩子强烈的失落感和愤怒感。

鲍尔比确信,保证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保持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温暖的、亲密的、连续不断的联系,孩子由此可以得到满足和愉快。因此,在婴儿生命的最初3年里,一个主要任务是使孩子至少对一个人产生依恋感,否则,这个孩子在今后一生中都有可能不会和人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最初3年的发展进程,鲍尔比还为依恋关系的发展划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反应期(0~6周),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第二阶段:依恋关系建立期(6周到6~8个月),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选择性,对母亲和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反应。第三阶段: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到2岁),婴儿开始特别愿意和依恋对象在一起,这个依恋对象大多是母亲,也可以是父亲和其他给予婴儿情感呵护的照看人。只要母亲在他身边,婴儿就能安心玩耍,探索周围的环境。第四阶段:交互关系形成期(2岁后),在这个阶段,婴儿获得了自我的观念,并且开始理解其他人的某些观点。知道了母亲爱自己,知道交往时应考虑到母亲的需要和兴趣,同时会据此调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在三四岁的时候,儿童开始把母亲看做有感情、有动机的独立的人。为了相互适应,儿童必须能够了解别人,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另外,依恋之情的窗户之所以在6个月时才打开,主要还是受限于脑前叶的缓慢发育。依恋产生之前还必须拥有另一个认知能力,即明白物体恒存,知道人和事物虽然离开视线却依旧存在。

如果宝贝对人或物连一点记忆的能力都没有,也就无所谓产生依恋之情了。而短期记忆所需的前额叶皮质的功能,也是在婴儿半岁以后出现的。

但是,这份依恋之情的建立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从上面的几个阶段中可以发现,此时限通常就在婴儿生活的最初2年中。这个时期是宝贝大脑情绪系统发展的主要时段,它就像个“机会之窗”一样,此时不铺垫上情感之石的话,窗户一关,就不太容易再进去搞基本建设了。

到底怎么看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否健康呢?发展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在1978年总结出了一套简单的判断依恋关系的方法。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1)妈妈和宝宝-起在一个陌生的房间玩耍;(2)妈妈坐下来,让宝宝自由地探索;(3)房间里进来一个陌生人,先和妈妈说话,然后再和宝宝说话;(4)妈妈默默地离开,留下宝宝和陌生人;(5)妈妈回来,和宝宝打招呼并安慰宝宝,陌生人离开了房间;(6)妈妈再次离开,留下宝宝独自一人;(7)陌生人回到房间,和宝宝一起玩;(8)妈妈回到房间,陌生人离开。

在此期间观察宝宝的表现,尤其是妈妈不在的那段时间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宝宝和妈妈的依恋关系。

安全依恋型:如果宝宝在妈妈不在的时候出现不安和焦虑,甚至开始哭,不再理会房间里的玩具,又在妈妈回来后,很快被妈妈安慰,然后重新开始玩耍,说明妈妈能给宝宝带来一种安全感。这样的宝宝长大之后,会对周围的人也产生信赖感。在受到挫折的时候,他坚信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和支持。可以说,他是一个相信爱的孩子。他相信别人对他的爱,也会对别人付出爱。

回避依恋型:宝贝并不寻求接近妈妈,而且在妈妈离开后,他似乎看起来并不难过。此外,当妈妈回来时,他似乎在回避她,比如假装没有看到妈妈回来,故意转过去背对妈妈,表现得自己一点也不难过。总之,对妈妈十分冷淡。大约有20%的一岁宝贝属于这个类型。

矛盾依恋型:宝贝对妈妈表现出一种既积极又消极的混合反应。刚开始时,矛盾型宝贝会紧紧地挨着妈妈,几乎不再去探索环境。他甚至在妈妈离开前就显得有些焦虑,而当妈妈真的离开时,宝贝会表现出巨大的哀伤,大哭大闹,非常难过。然而一旦妈妈回来,宝贝却又表现出矛盾的反应,一方面寻求和妈妈的接近,另一方面却又踢又打明显十分生气。大约有10%~15%的一岁宝贝属于这个类型。

宝贝的这些表现,都是妈妈平时和宝宝相处时采取不同方式的结果。

指导小手册

妈妈如何避免宝贝不健康的依恋关系对小婴儿的愿望和需求非常敏感,是安全依恋型婴儿的妈妈的共同特点。此类妈妈知道小宝贝的心情,而且在和宝贝互动的时候,能够理解宝贝的感受。在面对面的互动中,她也会有所回应,孩子一有需要便会进行安抚或喂食。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我们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小宝贝的每一丝风吹草动,并及时给予回应,就可以保证他成为一个安全依恋型的宝贝。安全依恋型宝贝的妈妈应当提供的是“适当、适量”的反应。事实上,研究表明,过度回应和回应不足一样,都可能造成非安全依恋型的儿童。相反,以同步互动方式沟通的妈妈,更可能产生安全依恋型的宝贝。

那么,怎样做才是适当、适量的同步互动沟通呢?比如宝贝哭了,妈妈如果能很快地做出抚慰的回应,则属于同步互动回应。而如果宝贝只是稍稍哼了一声,妈妈就紧张万分地赶紧过去又哄又抱,则属于过度回应。

做个袋鼠妈妈

——别与宝贝分开太久对于新出生的宝贝,妈妈需要付出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必须做到随传随到。如果宝贝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处于“离线”状态,就会让他慢慢对你的离开与回来都无所谓,因为他并不期望妈妈对自己付出关怀。

当他长大之后,内心深处对人情冷暖的模板就是,别人对自己都是冷淡的、不友好的,没有人无条件地真心真意关心自己。

不仅这样,因为小的时候没有得到适当的关怀和爱护,这样的宝贝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是理所当然不值得爱的。缺失了这份自信的孩子,在面对感情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更严重的是,因为压抑了对别人的关怀的渴望,又因为没有得到关怀的失落,这种情感有可能转移到另一方面,即容易变得多动,甚至有暴力倾向。

做个永远阳光的妈妈

——别对宝贝忽冷忽热哄孩子确实是个重体力活儿,心理与生理都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这对成人来说真是一种对耐心的考验。有些妈妈的心理承受能力便在这一过程中有如过山车一般,忽高忽低,有的时候对宝贝呵护备至,有的时候又根本不愿搭理宝贝,一切以自己的情绪为主,从不认为那个不懂事的小东西也有情绪,而且其心理更脆弱。妈妈如此疏离,宝贝自然无法与妈妈形成一个默契的相处模式,因为他不知道妈妈下一秒是会满脸烦躁还是会把自己又搂又抱。这种不确定性,更加促使宝贝努力为自己多争取一点妈妈的关心,而他唯一会用的办法就是大哭大闹。他想,也许这样才能引起妈妈的注意,让她多抱自己一会儿。

如果宝贝存着这样的心理,那么,他最害怕的就是妈妈的离开,即使是妈妈回来以后也很难平抚下来。这是因为他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再次离开,他的心里充满了不安。这样的宝贝长大之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很不自信,总是需要外界的不断肯定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因为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外界,内心反倒是空虚的,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得焦虑或忧郁症的几率比较高。

做个沉稳的妈妈,别让自己的情绪没了方向研究发现,如果妈妈在和宝贝的相处过程中,做出了一些让宝贝害怕的动作。比如说,妈妈因为某事,心理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以至自己经常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一种失神状态。这种面无表情的失神状态,对宝贝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妈妈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与自己失去了联系的纽带。此外,还有些妈妈在逗弄宝贝时有失分寸,总喜欢和宝贝玩些惊吓游戏;而另一些妈妈们,又总是声色俱厉。这种种不适当的养育方式都让宝贝心神不安。因此,他们便会表现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动作,似乎想要和妈妈接近,但在亲密的过程中又突然停止,仿佛不敢接近。

就和妈妈对他的表现一样,一惊一乍的。

其实,我们人类的婴儿同其他动物相比,生命脆弱得如同一块易碎的玻璃,妈妈的呵护是它得以生存下去的基础。所以宝贝没有选择,只能依赖妈妈。如果这唯一可以依赖信任的对象却是那么不可亲近,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尴尬状况中的宝贝,其内心受到的折磨是难以言说的。一旦关系变得不再温馨、安定,即使日后长大成人,其心理依旧无法放松、释怀。

温馨提示一个“忙”字造就了许多无奈且无力解决的新问题,越来越多的宝贝被送给老人或保姆代养。当然,如果在依恋关键期,宝贝能与奶奶、外婆、保姆或者爸爸之间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其心理依旧可以健康而阳光。但是,这个前提是,此阶段的抚养人一定要稳定,不可变来变去,因为宝宝需要一个安定、可信赖的环境,“依恋”的缘由曾有一个故事说,小鸭子从壳里钻出来第一眼看到谁,就会将其认作是自己的父母,从此亦步亦趋地紧紧跟随。而在依恋期中,小婴儿的行为与小鸭子的这种本能极为相似。

再比如与人最相近的猴子,尤其是小猴子,整个婴儿期都紧依着母猴。母猴若是放下小猴走开,小猴就会哀号。如此寸步不离而形成的亲密关系,是小猴的情绪健康与正常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这些都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早有依恋行为的证据,可见这种依恋心理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先天遗传之中根深蒂固、最原始、最自然的心理需求。

既然依恋这么重要,为什么会迟至婴儿半岁以后才产生?如果一出生就紧粘着妈妈,在他最脆弱的时候就开始依恋母亲,岂不是对他自己更有利?

我们在前文曾讲过,这种心理的产生取决于生理条件的具备与否,即大脑的发育脚步影响着宝贝依恋心理产生的时间。此并不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可以离开自己、四处活动的独立个体。同时,他变得害怕陌生人。伦敦南岸大学的儿童心理学教授大卫·梅塞尔认为:“8个月大的宝宝正好处于能够四处爬行、移动的时候,因此,当妈妈离开他时,他开始试图阻止妈妈离去,从而引起了混乱。在此之前,宝宝不会想到他能有什么办法阻止妈妈的离去,现在,他开始用哭泣来挽留妈妈,如果哭泣奏效了,下并不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可以离开自己、四处活动的独立个体。同时,他变得害怕陌生人。伦敦南岸大学的儿童心理学教授大卫·梅塞尔认为:“8个月大的宝宝正好处于能够四处爬行、移动的时候,因此,当妈妈离开他时,他开始试图阻止妈妈离去,从而引起了混乱。在此之前,宝宝不会想到他能有什么办法阻止妈妈的离去,现在,他开始用哭泣来挽留妈妈,如果哭泣奏效了,下外,心理学家们又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说明了,大自然为我们规划好的这个产生依恋心理的时间真是再合理不过了。纵观各类动物的发展,依恋往往和一个发展里程同时产生,依恋开始于有独立行动能力的时候。各种不同的动物都是在自己能行走的时候表现出依恋行为的。也许人类的婴儿在没有能力自己爬行之前,并不需要有依恋他人的亲密关系。

因此,只有当宝贝长到大约8个月大时,当他自己的行动力越来越强,活动范围一点点扩大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妈妈原来次他就继续使用哭泣来阻止妈妈的离开。”

另一个使得不同年龄的宝宝出现黏人情形的原因就是生病。

伦敦市的欧比·阿马迪医生说:“宝宝不舒服的时候,十分需要一个熟悉的、能够安慰自己的亲人在身边。当宝宝看到妈妈正准备把自己交给保姆或者其他人时,他会很焦虑,因此开始哭泣,并紧紧地粘着妈妈。”

同类推荐
  • 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我们知道,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胜过好学校。其实,好爸爸一样胜过好老师,也一样胜过好学校。但是,你做到了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讲?你做到了吗?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到上述两点,请阅读并实践《家有青春期男孩》,其中的各种技巧与理念,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好爸爸!让你这个好爸爸胜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胜过好学校。
  • 和宝宝的间隔年

    和宝宝的间隔年

    怀孕的职场女性加持,生命的延续,爱的蔓延,都应该是源源不断的力量!那么请看一个公关行业的“奔跑超人”如何权衡生活和事业,如何开展和宝宝的间隔年,又如何完成人生角色的完美转变?翻开下一页,是爱,是希望,是美。小五月是谁?是爱。
  • 育儿圣经

    育儿圣经

    作者吉娜·福特认为,从宝宝一出生,父母就应该让他们遵循科学合理的作息规范,这样不但可以让宝宝获得充足的睡眠和奶水,也能使新手父母不至于手忙脚乱,特别是妈妈可以获得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本《育儿圣经》,基于作者照看超过300名宝宝的经验,为新手父母提供宝宝不同生长阶段的作息规范建议,告诉你:·怎样迎接宝宝的到来。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什么时候宝宝应该吃奶,什么时候应该睡觉,什么时候应该洗澡和玩耍。宝宝出现睡不好、哭泣、饥饿、疲惫等状态,到底是什么原因。妈妈要想重新工作,应该做哪些准备。宝宝在断奶阶段,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妈妈喂养宝宝时,怎样才能让自己获得休息。
  •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但就是不起作用,本书是一部彻底解决孩子厌学、贪玩、偏科、不爱写作业、惧怕考试的教子宝典!很多孩子都非常聪明,可就是不爱学习:每天去上学,孩子不仅没有改变,一翻开课本就头疼:作业不是忘记写,就是拖拉到很晚才动笔;上课眼睛在盯着黑板,但是心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还有的孩子非常害怕考试,反而更加厌学了。相信很多妈妈都非常头疼。,就仿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一样:一玩起来就没够,一到快考试的时候就不想上学……遇到这样的孩子。甚至给他请来家教。每天晚上都给他补课
  • 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这本书不会告诉父母如何让孩子取得高分,但它是孩子取得高分并成为顶尖人才的永不枯竭的能量源泉。父母在阅读本书汲取家教智慧的同时,还能发现提升自身能力的良方。
热门推荐
  • 女配病毒

    女配病毒

    某年某月某日,兰蓝打开电脑准备开个新坑。但是!电脑小说都遭病毒了,这个病毒叫做“女配”!竟然会把女主吞噬,然后改变小说,最后自己辛辛苦苦码的小说全部崩盘!那可是好多万字的小说呀!下个专杀“女配”的“作者修复系统”,然后……果然是要作者亲自动手修复吗?兰蓝决定要灭灭女配的威风,力挺女主!灭杀女配!小人不被炮灰,好人统统死光?!女配,尼玛够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用争气代替生气

    用争气代替生气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成功,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但有时你会遭遇挫折,会遭遇别人的嘲弄与排挤,这就是生活!生活需要你面对自己的不幸与失意,需要你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奋起,需要你在痛苦时寻找快乐,在愤怒时选择冷静,在执迷时敢于放弃,在失意时学会忘记!正所谓用争气代替生气!生活中有太多不值得我们去计较的事情了,公平、完美、屈辱、顾虑、失去……面对这一切,正是你的太过执著让你失去了生活本应有的快乐与幸福,学会淡泊、学会忘记、学会放弃、学会不去计较、学会用争气代替生气,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超脱。
  • 宝贝小女

    宝贝小女

    夏夏嘟着嘴看着眼前的男女,说道:“不行不行,姿势不对嘛,图上明明…”“啪~!”床塌了!似乎是多了她这么一个小人才超重的。思想上是可以有些小邪恶的,行为上也是可以有些小猥琐的。夏将军六十岁了好不容易才生了这么一个女儿,先皇不仅给开国大功臣夏家赐了国姓,还给夏家许诺,凡夏家之女皆可成为皇后,皇妃,而男子只能从一名小卒慢慢地当上将军。阿夏是夏季出生的,夏将军想也没想就叫她夏夏了。当今皇上弱冠之年,本想娶了京城之花冯瑶当皇后了,哪知那天十万里加急,夏将军府祥云笼罩,夏将军第二十五房小妾生了一名女婴。听此,皇帝脸色大变,几十个朝廷大臣跪地大呼,天佑大夏。皇太后顶着满头金钗,当场发下懿旨,迎真正的皇后进宫。皇后大典上冯家千金头上的红绡被风吹散,本是皇后,如今只能当个小小的妃子。在夏云逸看来,眼前这个襁褓里的婴儿怎么看都不像他的皇后,反而像他的女儿…囧三岁,这丫头长得白白胖胖,走路都走不稳,只是嗲嗲地喊着要吃。吃!吃!吃!!整天就知道吃!!夏云逸不淡定了,这丫头是横向生长,再这么下去还怎么能看,真是倒胃口,绕道去他的冯美人宫了。五岁,他带她出城游玩,真是上天保佑,终于把这小胖妞给扔了。再也不用担心她大半夜突然出现在他的龙床上,打扰他和美人的好事了……五岁,神棍张半仙从山下捡个女娃,硬把她硬给大弟子南宫曜当徒弟。于是…整个天山的人都知道,夏夏是南宫曜的心头宝贝,这打不得骂不得更加腹诽不得…十五岁,宇文阀家举行抛绣球招亲,大小姐宇文花情年方十八,长得那个倾国倾城,怎料当天被一个全身邋遢的小叫花子砸了场了。砸了便砸了吧,没办法,只得将规矩,谁这乞丐接入府里好好招待着。夏夏本想好好调戏这柔弱无骨的宇文大小姐,趁着夜黑风高的时候闯入小姐的闺房,爬上小姐的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发明家的故事

    发明家的故事

    本书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生活等多个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发明以及发明家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阅读这些故事,可以激励小读者刻苦学习的意志。
  • 古玩圈阴谋:古瓷谜云

    古玩圈阴谋:古瓷谜云

    古玩鉴定专业科班出身的秦明,接到恩师钱立行的电话,邀请他参加国内首次发现的柴窑青釉碟的鉴定。然而,就在秦明兴奋地赶到拍卖现场时,却传来恩师在赶来现场途中意外身亡的消息……柴窑青釉在没有钱教授签字的情况下,天价拍出!是巧合?是意外?还是谋杀?喜获珍宝的喜悦弥漫在古玩圈还未散去……秦明已经开始对钱教授留下的打满问号的笔记本,着手调查。警方提供的调查结果疑点重重,朋友与红颜知己的背叛接踵而来。越是调查,越是在古玩圈的阴谋里越陷越深。每个戴着面具的人,都在用逢场作戏的言行释放烟雾弹。接近真相的路上,每一步都走得险象环生……
  • 叩仙门

    叩仙门

    修行九州龙脉,锻造无上魔躯,坐拥先天神器,御使上古凶兽。纵横宇内,扬威海外,我虽未成元神,元神以下的不要前来送死。一条与众不同成仙之路,我虽狂妄,于仙道却谦卑。大道漫漫,人路两坎坷;岁月悠悠,心月同踟蹰。且看一个不知修仙为何物的小子如何叩开那一道浩瀚天门!
  • 夜王宠妃:废材逆天七小姐

    夜王宠妃:废材逆天七小姐

    (女强、男强、宠文、爽文、快更!)她,23世纪的最完美最冷酷最血腥的杀手生化人,却穿越恭王府最废材草包的七小姐身上。但怎知废材的她却逆天改命,恍然间却成了传说。他,蝶州云帝国的夜王殿下,冷酷无情霸道腹黑,天赋强大,霸者之身。当腹黑霸道的他遇到绝代芳华的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看他与她如何冲破藩篱,上演强者与强者的碰撞,追逐与被追逐的欢喜冤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