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情绪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引起人生理变化。那么要使宝贝身心健康且发育良好,孕妈妈和妈妈们该如何做呢?
情绪的力量
情绪如同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总指挥,决定着宝贝的心智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一个婴儿早在懂得使用语言之前,就会传情达意了,并且能从这种互动中获得安全感、自信以及各种信息,进而才能顺利学会肌肉运动、语言、认知等等技能。
孕妈妈的情绪冲击波1986年,意大利人卡尔洛·佩特里尼发起了一项名为“慢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人们开始静心思考自己的生活,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慢”的生活这一方式正符合孕妇的需求。想象一下,一位怀着希望的准妈妈漫步在午后宁静的树林中,享受着温暖阳光、新鲜空气……这些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会使她的内心充满幸福。
食”的运动(SlowFoodMovement)。一时间,“慢食”风潮方式。
相反,如果孕妇总是忙忙碌碌,一天的日程安排都是满满当当的,她的心境、身体又会是怎样的呢?腹中的宝贝会怎样?准妈妈那根整天绷紧的弦,会不会影响到宝贝的大脑发育?
科学真相
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的学者着重研究了孕妇的情绪、生活节奏和她的宝宝出生后发育状况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一个孕妇如果由于工作压力大或婚姻不和谐等原因,在孕期经常处于紧张的生活状态,那么她的新生儿得湿疹的比例则较高,同时这些新生儿的情绪普遍比较烦躁、不易平静等。这都是由于情绪过于紧张,从而使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变化,最终影响到了未出生的胎儿。
当然,日常生活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总有一些恼人的事会突然跳出来吓你一跳。比如可能领导对你花了一个周末时间写出的报告一点也不满意;或许丈夫忘了你的生日……但是,是否会造成紧张情绪,还是看你的心态和个性。
如果你是个敏感且容易紧张的人,那么这一切突发的事情就可能导致你情绪的不稳定。于是,身体里便开始风雨交加了。肾上腺素分泌会骤然增加,流入子宫的血液随之立刻递减。胎宝贝随即感觉到了你情绪上的变化,并对你的不安充满了“同情”。
从而他的神经系统也分泌出更多的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变化和身体的被迫运动,平静被打破,紧张感充满子宫,胎宝贝的内分泌系统受到了不应该有的刺激。
孕期持续不断的紧张情绪无论如何都会导致一些消极的后果。通过胎盘的血液量减少会限制胎儿的发育从而导致人们常说的“个头儿小”。近期的研究还表明,如果母亲在孕期或是孕后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她们的孩子在童年时期会遇到行为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男孩子的多动症、精力不集中等;还有一些情绪上的干扰问题,男孩和女孩同样会遇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给孕妈妈们一点安慰。由于婴儿的大脑在出生后仍旧不停息地发育着,因此,它会根据出生后的经历来作出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这就是说,妈妈们还能拥有一次补救的机会。只要能在宝贝出生后为他提供一个安稳适宜,没有任何附加刺激的环境,宝贝还是会努力地为我们绽放他那独有的笑颜。但补救的效果终究有限,所以妈妈们还是应该在怀孕期间就让自己学会放松,学会慢下来。其实,无论是孕妈妈还是下去;有的闭上眼睛不去看诱人的糖果,将头埋入下去;有的闭上眼睛不去看诱人的糖果,将头埋入宝贝,都需要一个能让人放松的“慢生活”。慢下来吧,因为“快”会让我们错失很多美好的事物!
情绪比智力更重要每当宝贝学会一个新的动作、新的词汇,我们都会格外地留意。但是,宝贝的情绪呢?它是不是也以同样的速度良好地发展着呢?想必很少有父母留意过吧。然而,情绪却如同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总指挥一样,决定着宝贝的心智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一个婴儿早在懂得使用语言之前,就会传情达意了,并且能从这种互动中获得安全感、自信以及各种信息,进而才能顺利学会肌肉运动、语言、认知等技能。
那么,如何才能及早知道宝贝将来的情绪是怎样的呢?用一颗糖果就能进行预测,这就是着名的“糖果实验”。在这项长达40年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通过观察孩子抵抗糖果诱惑的能力,可以预测他今后的人生道路。
科学真相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这一实验。
他们找来数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颗糖果,告诉他们糖可以吃,但如果10分钟后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块。当研究人员出去后,这些孩子中有13马上开始吃。剩下的孩子则用尽了各种方法让自己撑手臂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但是依然有13的孩子开始坚持却在后来放弃了。不过,最后13的孩子一直坚持到了研究人员回来。这些有意志力的孩子最终得到了两颗糖果。
14年后,研究人员再次调查了这些孩子,发现不同反应的孩子在情绪与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非常大。4岁时就能抵抗诱惑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社会适应能力非常好,比较自信,人际关系好,能很好地面对挫折,有主见且学业出众,在追求目标时也和小时候一样能压抑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
而那些马上吃糖果的人,成年后缺乏自信,与人相处不好,容易怀疑、嫉妒或羡慕别人,而且和小时候一样不易压抑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
糖果实验显示了童年时期的一个很小的行为,长大后却扩大为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很多事情都取决于压抑冲动的能力,包括减肥、读完学位等。因此,如果孩子欠缺情绪控制能力与成熟度,再高的智商也无用武之地。
情绪从何而来大脑中有个区域名叫“边缘系统”,位于“最高行政长官”
大脑皮质及其“下属”脑干之间。把它安排在这个位置,自然是有道理的。而在边缘系统内部,又分设了一些职能不同的小部门,比如“较低”边缘系统、“较高”边缘系统、杏仁核等。让我们来逐一认识它们吧。
“较低”边缘系统——原始自发情绪的集中地。人在激动、惊恐、得意、忧伤的时候,出现的肾上腺素分泌、剧烈心跳、两腿发软等各种身体上的反应,都在这个部门。这些反应都是本能的,是神经系统里预先就设定好的,所有人都一样。例如,害怕时皱眉,高兴时微笑等,甚至连小狗、猴子都有这些表情。
“较高”边缘系统——有意识地指挥调整各种情绪,让人体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感受,并对自己的情绪多少有些克制。例如,哭要哭得适可而止,笑也尽量笑得仪态万方。
杏仁核——跨越大脑两侧,分别与“较高及较低”边缘系统相连,因为长得像个杏仁而得名。它主要负责控制激烈的情绪反应,高兴、生气、害怕等情绪都由这个看似体积很小实则功能强大的杏仁核管理。在幼年时,因为最高级别的前额叶(起控制冲动作用)还没有长好,宝贝很多情绪化的表现都由杏仁核来管理。但是,它毕竟不如前额叶那般极富判断力,所以呈现在宝贝身上就应了那句俗话:婴儿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另外,杏仁核对“恐惧”的作用尤其活跃,它会调动边缘系统的其他部位产生快速而多变的反应。比如,开车时,眼睛看见一辆车疾驰而来的那一刻,杏仁核会最先激活它旁边一个叫下视丘的兄弟,让它分泌出一大串激素,使心脏猛跳、血压高涨、瞳孔放大、皮肤冒汗。与此同时,杏仁核又与控制肌肉运动的朋友取得联系。它们会立刻指挥脚去猛踩刹车,而脸上也露出惊吓的扭曲状。
看到这三大主将的职能范围,我们可以知道,边缘系统的活动除了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至为密切外,与情绪变化的关系也非同一般。
前文我们讲过,大脑的发展顺序是从后向前奔进,边缘系统也就随之由下而上地生长。因此,我们必须先有能够正常运转的边缘系统,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而边缘系统的发育时间是相当漫长的,发展成熟也是逐步完成的。前额皮质中的神经细胞在婴儿出生时都还发育不全,要等到6~8个月的时候,才能真正开始发挥功能。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起,宝贝才能真正开始感受情绪,并且对边缘系统施展控制手段,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率性而为。这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宝贝便不会随便啼哭的主要原因。
笑与哭的象征
我们日常见到的笑和哭都不仅仅是用来表达感情的。笑可以促使身体许多肌肉参与活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机体不适;而哭可以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并可以将聚积的能量宣泄到体外,达到体内能量平衡的目的。笑与哭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何益处?
最是迷人那一笑最是迷人那一笑!每当那个憨憨的小人儿咧开小嘴对我们粲然一笑时,为养育他所付出的所有辛劳似乎都有了回报。妈妈这时才明白,原来幸福竟然离自己如此之近,生命就此有了意义。
宝贝倒也从不吝啬。当他长到3个月左右时,每每醒来,只要一看到熟悉的面孔或新奇的景致、图片或玩具,就会露出微笑,仅如此,当他吃饱睡足,精神状态良好时,即使没有外界的刺激,也会自动露出微笑。前一种笑被称为“天真快乐效应”,而后一种则被称为“无人自笑”。
科学真相
研究表明,天真快乐效应是婴儿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精神发育方面是一次飞跃,对大脑发育是一种良性刺激,被誉为智慧的一缕曙光。至于无人自笑,乃是婴儿在生理需要方面获得满足后的一种心理反应。两种笑均有益于大脑的发育。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爱笑的宝宝长大后多比较聪明。这是他们在系统地研究了年龄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的嘴里呵呵地叫,挥舞着小胳膊小腿,真可谓手舞足蹈。不结论。他们发现,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发笑的年龄比一般儿童早,笑的次数也更多。
但是,如果成人对宝贝的微笑没有回应,宝贝微笑的次数便会减少。而到两岁末的时候,宝贝已能自如地运用微笑来表达他们的积极情绪了。
因此,爸爸妈妈们要多和宝宝接触,并用欢乐的表情、语言以及玩具等激发他的天真快乐效应,这才是中期智力开发的大妙招。
除了益智,笑还可强身健体。尤其对那些发育中的宝贝而言,笑更是一种“器官体操”。由于幼小的宝贝不同于成人,甚至也不同于年长儿,他们的活动能力很有限,因此那笑便是“一种类似于原地踏步的良好锻炼方法”。巴黎医生亨利·吕斑斯对笑的这个评价,对小宝贝而言真是再精确不过了。因为,发笑时面部表情肌开始运动,胸部与腹部肌群参与共振,既活动了肌肉、骨骼与关节,又对多种内脏器官起到“按摩”与“锻炼”的作用,“器官体操”也就由此而得名。
笑还能使宝贝的动脉血管平滑肌得以放松,管腔变大,血流量增多,全身器官都能享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而加快发育。而胸肌运动还能带动胸廓扩张,肺活量因之增加,换气效率得以提高(发笑时换气值可达到静止状态的2~3倍),这一点将对宝贝肺脏发育起到促进作用。此外,笑还能促进肝脏和胆道蠕动,胆汁分泌旺盛,有助于肝脏发育。同时,胃肠的蠕动亦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增多,有利于增强消化功能,排出肠道内的气体,对消化功能弱以及吞气症引起的腹胀有一定治疗效果。
科学真相
美国儿科研究人员发现,婴儿的微笑能够刺激母亲大脑的多巴胺奖励体系,让母亲感受到幸福。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一些母婴情感之谜。
据美国健康生活新闻网报道,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儿科系的莱恩·斯特拉森博士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婴儿的笑是非常有力的刺激物,这在生物学上讲得通。婴儿完全依赖于照料自己的人。大自然在人体内设置一种体系来强化这种关系,这是合情合理的。”斯特拉森认为:“母亲的这种幸福感绝对有其生物学来源。”
研究发现,当母亲看到孩子照片时,一个广泛的大脑网络便会被激活。但母亲只有在看到自己孩子喜悦的脸时,大脑内的多巴胺奖励体系才会被激活。如果孩子看起来悲伤或者没有表情,这个系统不会被激活。正在啼哭或者既不哭也不笑的婴儿,也不会在母亲身上激发同样类型的大脑反应。
斯特拉森说,在有些母亲身上,这种自然的奖励体系可能存在问题。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何有些母亲和孩子从来都不亲密,甚至会虐待自己的孩子。
美国新奥尔良奥克斯纳医疗中心的儿科医师迈克尔·沃瑟曼博士说:“这项研究很吸引人。它是朝解开情感之谜迈出的一步,开始揭示母婴关系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指导小手册
逗笑也要讲科学
逗宝贝笑的具体做法是:多向宝贝微笑,或给其新奇的玩具、画片等,激发其天真快乐的反应。让其早笑、多笑,这样的婴儿长大后智商会更高。
不过,逗宝贝发笑也是一门学问,必须将时机、强度与方法拿捏得精准到位。有些特殊场合及时间是不宜逗引宝贝发笑的。
比如:
进食时逗笑,容易让宝贝发生食物误入气管的状况,最终引发呛咳甚至窒息的惨剧;晚睡前逗笑,会使宝宝失眠或夜哭不止。
另外,如果宝贝笑得太过则有可能发生瞬间窒息、缺氧、暂时性脑贫血而损伤大脑,或者引起下颌关节脱臼等悲剧。所以,“适度”很关键!
哭!哭!哭!
婴儿用泪水考验着妈妈的母爱是否柔韧;大孩子咬着牙不哭考量的则是妈妈的心是否那么易碎。其实,这些都是宝贝们在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交流方式在与我们沟通。
婴儿的痛苦淹没在泪水中
“哇……”当新生宝贝那一声嘹亮的啼哭响起之时,我们几乎欣喜若狂,一个鲜活的新生命诞生了!但在随后的日子里,这种非常特别的表达方式多次重复后,我们的睡眠和生活被彻底改变了。不适应!这是初为人父人母最为深刻的感受。而对小宝贝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宝贝的神经系统仍然需要一些日子来适应新环境以及身体上从内到外的变化。而且,在最初的3个月里,宝贝的多数活动都先由脑干打理,而脑干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实干家,做得多、想得少。因此,对外界给予身体的所有感受都少了一些理智的分析与判断,怎么感觉就怎么表达,毫不犹豫。再加上语言系统还未发挥威力,新生宝贝对外界刺激的唯一回应就是哭泣或慌乱。因此,如果小宝贝看起来很不安,这实在怪不得他,因为他还没有任何其他的方式来发泄他的恐慌情绪。于是,那些日子便成了宝贝一生当中哭得最频繁、最无所顾忌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