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300000080

第80章 (七十八)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七十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壁,号濒湖,晚年号濒湖山人。出生在今湖北省蕲春县

蕲州镇城东门外瓦硝坝一个世医家庭里。他呕尽毕生精力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一书是一部

划时代的巨著,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幼年起,李时珍便遍尝了人间生活的艰难。他们兄妹三人加上母亲张氏都靠他父

亲一人养活。李时珍的童年几乎有大半是在药炉子旁边度过的。直到十几岁以后,李时珍的

身体才慢慢好起来,他开始读书识字和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位富有治疗经验的名医,医学造诣颇高。

受其父影响,李时珍从小就对草木虫鱼的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有时李言闻还把他

带到山里,教他了解药材生长的情况和辨别各种药材。

公元1531年(明

嘉靖十年),14岁的李时珍由其父陪伴前往黄州应科试,中了秀才。但在后来的三次乡试中

,李时珍都名落孙山。于是22岁那年,李时珍正式向父亲表示了放弃科举应试、做一名救人

治病的医生的决心。从此,李时珍便跟随其父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到明代,中医的发展已有了1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李时珍不但

苦读

各种医学典籍,善于继承前人的医药财富,而且非常注意积累医疗经验,力求有所创新和突

破。他用百部、使君子、槟榔等药,治愈小儿食异癖。他认为这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在总

结投药数量时,李时珍认为药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因此,投药治病,除了对症

下药外还要剂量得当,比如巴豆是泻药,但用的得当反而能治泻病,他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令

许多人痛苦不堪的溏泻病。

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注重观察分析,善于钻研思考也是李时珍的医术迅速提高的重要原

因。

李家本是当地世代名医,加之李时珍自身的勤奋努力,不久便成为名震荆楚的优秀医生

。38岁那年,武昌楚王朱英俭的儿子得了重病,经过多方治疗仍未见效,最后闻名请李时珍

去医治。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朱英俭的儿子病情逐渐好转。朱英俭非常高兴,任命

李时珍为“奉祠正”,兼管王府良医所。

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命四川名医唐慎微对《本草》加以修改、增补,史称

《证类本草》。该书收藏药物1 558种,附药方3 000余个。人们一直对这本书推崇

备至。

李时珍对《神农本草经集注》、《唐本草》及《证类本草》等药物学方面的巨著都一一

进行了认真仔细的阅读和研究,一方面他敬慕前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发现了这些著作

中还存在一些理论上和观察上的错误,有必要加以整理和纠正。

再则,从宋代修订《证类本草》到李时珍生活的明代,历史又前进了500多年。外药的

输入,加上金元以来药物学方面诸种流派之间的争论使医药理论得到较大的发展。再者,民

间惯用药方的遗失也必将尽快补上。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加以整理,写入新的药著之中,这个

重担就落在了李时珍肩上。

基于以上的认识,年仅二十几岁的李时珍立志把旧的药书加以整理、补充、写出一部分

类更加详细的药物学著作。但他心中十分清楚,要重新修订《本草》,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

有所突破和发展并非易事。为此,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准备工作。

为了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李时珍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医学名著和各种

《本草》。除了仔细精读各朝《本草》外,李时珍还广泛阅读了各种医著、方书等,如《黄

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张仲景伤寒论》、《扁鹊方》、《华佗方》、《

张仲景金匮五函方》、《唐玄宗开元广济方》、《天宝单方图》、《宋太宗太平圣惠方》等

二百七十七家,并对这些著作中的内容进行了审查、核对、分析、判断等。

在大量阅读医药典籍的同时,李时珍还翻阅了许多古今经史和稗官小说。大约在1556年

(明嘉靖三十五年),礼部命令各地举选医学人

才集中到北京,以补充太医院的缺额。湖广保送了一批著名的医生,李时珍也是其中之一。

李时珍到了北京后,虽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但太医院丰富的藏书,来自海内外的

各种药物,使他获益匪浅。他还多次到药王庙仔

细辨识铜人模型的人身腧穴,熟悉了人体所有的腧穴及各经络的理路,为他撰写《奇经八脉

考》等书打

下了基础。太医院的寿药房、御药库也是李时珍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他对来自不同地区

的各种药物一一加以比较研究,积累了辨识药物的丰富经验。

李时珍在太医院时,几次向朝廷申奏要求支持他编修《本草纲目》一书,但都如泥牛沉

海毫无反应。于是他托疾辞去了太医院的职务,踏上了南归的道路,决心自己独立完成编纂

《本草纲目》的工作。

编纂一本规模宏大的药物学著作单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撰写工作开始时

,李时珍把搜集到的材料按自己制定的分类方法,逐条进行编写,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感

到困难越来越多,最使他感到茫然的是许多药物的形状和生长情况在古人的书籍里往往模糊

不清,有的甚至互相矛盾。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李时珍终于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惟一

的途径是深入民间,采制标本,搞实物考察。

李时珍的足迹踏遍了蕲春一带的山山水水,近的如缺齿山、远的如丫头山、大的如紫云

洞、小的如朱

家洞,都成了他奔走访问的对象。他对山中的甘菊、苦参、紫苏、苍耳……及土蜂、蟾蜍、

竹难、野猪等都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为了采制有价值的标本,彻底弄清楚古人所述的各类药物,李时珍南到过武当山采药;

也去过盛产药材的摄山、茅山、牛首山等地。他登山梁,下河谷,踏原野,去水乡,足迹遍

布湖广、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在寻访四方的过程中,李时珍交了一大批民间朋友,并从他们那儿得到了许多书本上学

不来的知识。他遇农民,便问五谷的生态和属性;逢渔夫,就打听鱼虾鳖蟹的捕捉和食用;

见到猎人,则询问野兽飞禽的生活习性和药用价值;碰到樵夫,便聊起植物的形态与采摘季

节;向药农请教药材的采集和泡制;向果农了解瓜果的种植嫁接和品种滋味。通过广泛的请

教和亲身实地考察,李时珍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观点。

为彻底弄清药物的功效,李时珍常以身试药,有几次甚至差点中毒身亡。

经过大半生的艰苦耕耘,1578年(明万历六年),一部详实而完备的医药巨典——《本

草纲目》终于编写成功了,当时李时珍已是61岁的老人了。为了《本草纲目》的出版发行,

他不顾年迈体弱,千里迢迢赶到当时全国出版业的中心南京奔走呼叫寻找出版者,但却未能

如愿以偿,最后只得惆怅回乡。直到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本草纲目》才在南京刊行

,史称金陵版。但李时珍已与世长辞三年有余了。

《本草纲目》凡约190余万字,52卷,整部书层次分明,条

理井然,既是一部药典,又是一部医著和方书。

《本草纲目》不但纠正了以往历代《本草》中的谬误,还增加了374种新药。

《本草纲目》还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植物志,其中对植物的形态、培植、分类、鉴别等的

记载清晰有条、生动易懂。李时珍把1 000多种植物分为五部三十类,而且对每种植物

的根、

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各种植物之间的区别也描写得十分细

腻、准确和生动。

《本草纲目》对动物的研究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收载了水禽32种、园禽23种、林禽17

种、山禽13种、家畜类28种、野兽类38种、鼠类12种,如此等等。

《本草纲目》还收载矿物276种,对许多金属和化合物的产地、形色、采掘、区分方法

都做了精细的叙述。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化学药物的性能及蒸馏、升华、结晶、沉淀、烧灼等

制作方法。

《本草纲目》刊行后,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风靡全国,争相传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

流,《本草纲目》先后传至日本、朝鲜、法国、德国等国家,陆续翻译成日、法、德、英、

俄、拉丁等文字大量出版,深受世界各国重视。西方人称之为东方医学巨典。李时珍为中国

及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同《本草纲目》一起永远载入了史册。

同类推荐
  • 花狐狸找媳妇(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狐狸找媳妇(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狐狸内心有点悲哀,不知什么原因,至今还没有找到媳妇。他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学学别的小动物是怎么追求爱情的。于是,他遇上了弹丝说爱的蜘蛛、用灯语传情的萤火虫、为爱情搏斗的蟋蟀、向异性展示美丽的琴鸟……书中描绘了许多动物有趣的生活习性
  •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自然奇迹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自然奇迹

    ,全景式地集中展现了高山、沙漠、瀑布、岩石、洞穴、森林、湖泊、火山等50个壮丽的奇观,按照世界大洲分为六章。内容涵盖全球,本书从世界范围内遴选了50个大自然的奇迹,从非洲的原野沙漠到美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到亚洲的珠穆朗玛峰:从流淌着滚烫熔岩的维苏威火山到白雪皑皑的富士山……这些奇迹在诉说着大自然的伟大
  • 奇妙无比的中国语言

    奇妙无比的中国语言

    本文主要内容为孔子的言语学形态、汉语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经史动静字音》别义异读考辨、《证诗经押韵》一文数理统计方法等。
  • 材料世家

    材料世家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会打拳的皮皮猴(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会打拳的皮皮猴(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他挑战大象、欺负小兔子、拳打乌龟、PK穿山甲等,顽皮的皮皮猴上山拜猩猩迪克学了拳术,当然吃了不少亏,自恃会几招拳脚功夫,后来成了斗眼镜蛇的英雄。书中介绍了一些医学小常识和简单的治疗方法。总是欺负人
热门推荐
  • 迷糊校花,赖定你

    迷糊校花,赖定你

    一场乌龙,他认识了她!咳咳,他可是个有责任心得人,那当然要和她好好聊下。他笑嘻嘻地望着她!丫头,这一次,我赖定你了。
  • 激光:神奇的光束

    激光:神奇的光束

    本书是一本介绍激光的科普读物,着重介绍了激光在自然科学研究、军事、工业、医疗、环保等学科以及技术领域和文化娱乐活动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 网游之慢慢情歌

    网游之慢慢情歌

    一个是智商为负数的秀秀,一个是情商为负数的天策。当智商负数遇到情商负数,会不会负负得正呢?
  • 穿越之女配

    穿越之女配

    某台言作者表示——虽然时常写傻兮兮不切实际的纯爱文,也不至于就让我重生成自己文里的炮灰女配吧?路人甲都比她这角色好啊!文里男配可以四个字概括:用来虐的。而她重生的这个炮灰女配的作用:有用拉出来溜溜,没用死一边去,最后还可悲地为男配挂在第八章……嗷!作为一个女配炮灰,她表示不服,为了美好生活,奋起改造男配改变杯具人生。
  • 魂榜

    魂榜

    此后,习得七煞凝血。又与剑崇派发生摩擦,落神涧,传言这里曾出现过两位‘神’,家族险些被覆灭!萧何解救下剑崇派掌门,也因此得名。萧何,作为萧家的人,将困境解除。在家族试炼之中。突然有一天,偶遇萧家先祖,终得族长赞赏,展露惊人实力,后在巧合之中,也得知了自己父母的下落,二人纷纷交战,虽也本姓萧,便再一次踏上征程……,收服了雪独狮。当回到家族之后,可是却过着不如下人的生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女性最佳保健读本(生活必备丛书)

    女性最佳保健读本(生活必备丛书)

    为了加强妇女的身心保健,使广大妇女能健康、科学地享受新世纪的现代文明生活,我们综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现代妇女身心疾病的特点,编辑了本书。本书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是现代家庭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用于广大妇女预防保健和医疗用药的良好参考读物。
  • SA校草:爱上坏心男友

    SA校草:爱上坏心男友

    【“SA校草:”系列文——南宫稀VS杜紫玲】冤家冤着就被对方看上了。杜紫玲不明白南宫稀的脑子到底哪根筋不对劲了。他多金,不缺才,还天生一张偶像脸,到底看上她这个穷鬼哪一点。不过,像他那种出色的人耍赖起来,厚脸皮起来,专情起来,真的是天下无二……
  • 医宠狂妃

    医宠狂妃

    她,是组织里最出色的魔女特工,妖娆魅惑,徘徊暗夜,心狠手辣,除尽罪恶。她,亦是红遍军、政、商界的美女医仙。素手银针,救人于危难,杀人于无形。他,是这纷乱战国炙手可热的一方枭雄,权倾四方,冷酷邪魅,孤傲霸道。他,亦是深不可测,袖手天下的翩翩谛仙,银面遮脸,无心,亦无情。天辰大陆,天下四分,群雄逐鹿。一朝家国破,草包公主成了亡国公主送到敌国和亲。一霎移魂,金光作,凤凰现。她变成世人诟病的草包公主,花痴公主。十日弃妇?草包么?我会让你们知道草包也不是好欺负的,看我纤纤素手如何颠覆天下,让你们万劫不覆。本文穿越女强文,过程美男多多,结局绝对滴一对一!无虐无纠结!亲们放心跳坑哈!小片段一:风若言正想说着什么,一时感觉左胸口处如火烧热灼般疼痛,她用力的捂着胸口,冷汗潺潺的冒了出来。不一会这种疼痛遍及全身。半响过后,她目光变的沉静清明,一抹厉光闪过,既然你们如此负我,便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了……小片段二:风若言睁大眼睛盯着白玉盆,果然,那几滴落入清水里的鲜血不但没有在水中扩散,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结成小粒一串一串圆滚滚的血珠,不但色泽艳丽还在水中反射出妖艳的红芒。美人泪,竟是美人泪。小片段三:面前的人墨发飞扬,一袭红衣随风而舞,手执寒芒森森的银针,嗜杀冷凝宛如那来自地狱的修罗“今日我风若言在此立誓,从今往后与水家势不两立,至死不休!”红衣潋滟,墨发飞扬;医术无双,名扬天下;容颜倾世,风华绝代。一笑倾城,问天下谁能携手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