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300000042

第42章 (四十一) 范缜作《神灭论》

(四十一)范缜作《神灭论》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大约生于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二年(公元

445年

)。范缜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那时南北分裂,北方经历了北魏、东

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政权,南朝也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范缜出生的时候,

南朝北朝都发生了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范缜的家世也处于衰落之中。他的祖辈曾做过

大官,而他的父亲范蒙却只得了一个徒有虚名而无实职的小头衔,很早就去世了。范缜从小

就依靠母亲,在家乡过着孤贫的生活。这种家境,使他看到了社会生活中许多真切情况

对他的性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平时穿着朴素,性格朴实直爽,勇敢而不畏权贵,常有

不同于世俗的独立见解。

范缜先后在齐、梁两朝做官,当时正值佛教盛行的时代。佛教认为,人的富贵贫贱都是命

注定的,是前世积善行恶的因果报应。范缜则提倡无佛,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无神论者。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印度,于秦汉时传入中国。到了东汉时期,已在皇室

中有了相当的影响。到了南北朝,由于统治者大力倡导,亲做表率,佛教备受推崇。于是,

一些忠于儒教也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忧心如焚,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向佛教和信佛狂潮发起攻击

。在范缜之前,就已经有人冲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人是郭祖深和荀济。

  齐高帝、武帝、明帝都非常信佛。梁武帝曾4次舍身同泰寺,每次舍身都要用巨额金

钱。皇帝如此,士大夫自不必说。以至于齐梁以下的士大夫几乎全

体僧徒化。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大建佛寺佛塔。这些佛教寺院都拥有大量的土地

,占有很多劳动力,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僧侣阶层。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或奴役依附农民、经营

商业、发放高利贷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收敛财富。梁武帝时,都城建康就有佛寺500余所

、僧尼10万多人。晚唐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当时的真

实写照。

  郭祖深是襄阳人,为梁后军行参军。他见梁武帝沉溺佛教,不问朝政,就指控上书,

力劝皇帝把40岁以下僧尼全部还俗。梁武帝虽不满,但念及他是忠心上谏,没有关他反而

升了他的官。

  另一位士子荀济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原和武帝是布衣之交,但关系不好。当时他

了一篇讨佛的檄文,矛头直指武帝,言语尖涩,惹得武帝大怒,准备将他处死。荀济闻风而

逃,最终客死他乡。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范缜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还在南齐时,范缜对佛教因果关系就曾经进行过一次有名的辩论。当时,竟陵王萧子

醉心佛教,经常与宾客谈论因果关系。惟范缜大唱反调,坚持世上无佛。有一次,竟陵王萧

子良问范缜:“你不相信因果报应,可是人为什么会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呢?”范缜回答说:

“人生好比树上开的花,遇到风花瓣便会随风飘落,自然就会有的越过窗户落在席垫之上,

有的则翻过篱墙落入粪秽之中。落在席垫上的人,就如殿下你,落入粪秽之中的人就是我呀

。人的贵贱际遇虽然各不相同,但哪里有什么因果。”范缜的回答使竟陵王在众多宾客面前

无言以对。

梁建国后,梁武帝萧衍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范缜大力宣称无佛惹怒了梁武帝,梁武帝

动王公大臣60余人写了75篇文章围攻范缜。范缜勇敢地接受了挑战,用自设宾主的问答体裁

,写出著名的《神灭论》。

《神灭论》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形神相即”、“形质神用”。

首先在形神关系问题上,范缜抓住了“即”与“异”的对立。“异”是指“分离”

佛教教徒讲“形神相异”、“形神非一”,称人的灵魂可以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人死以后

亡而“神游”,精神(魂魄)跑到佛国或依附于别的形体,灵魂、精神就成为三世轮回的主

体、因果报应的对象,所以强调形神分离,是佛教徒论证“神不灭”的主要根据。对此,范

缜提出“形神相即”,他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即”,义谓“接近”、哲学上则有“结合”、“涵蕴”、“渗透”等含意。“形神相即”

,就强调了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所谓“形神不二”,形神“名殊而体一”,把形神看成同

一实体的两个方面.同时范缜又断言“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肯定了精神必依附于形体

而存在,随形体灭亡而灭亡,较彻底地克服形神平行、形神二元的缺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

形神一元论。

其次,范缜提出“形质神用”的命题,用质用统一的观点说明形神一元论,进一步深化了

形神关系的考察。范缜认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

神,不得相异也”。肯定了形体是物质性的实体,神是由形体派生的作用,认为神之作用是

依存于物质性的形体才能发挥。他还用刀刃与锋利的关系阐发“形质神用”的命题。认为神

用之对于形质,犹如锋利之对于刀刃;锋利依附于刀刃而存在,两者异名而体一;同样,神用

离不开行质,精神只能依存于形体,而形亡必然神灭。

 在《神灭论》的最后,范缜又剖析了信佛者的心理,指出他们利用佛教祸害国民的

径,说明自己写作的目的: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

溺,夫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神,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者何?

  《神灭论》一出,朝野震动,尤其是梁武帝。这个以佛教“惟佛道为正道”的皇帝

常恼火。他不仅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以攻击范缜“违经背亲、言语可息”,还下令

让王公贵族64人连续发表反驳《神灭论》的文章75篇。竟陵王萧子良还召集僧众集体向

范缜发难,但都不能使范缜屈服。这当中有一位叫王琰的士大夫讥讽范缜:“哎呀,范先生

,你竟连自己的祖先神灵都不知道在哪里吗?”企图以“不孝”来封范缜的口。但范缜反唇

相讥:“哎呀,王先生,你既然知道祖先的神灵在哪里,又那么孝顺,为何不去自杀孝敬先

人呢?”

萧子良怕范缜的影响太大,会动摇大家对佛教的信仰。隔了几天,他派了一个亲信王融

去劝说范缜,说:“宰相是十分赏识有才能的人的。像你这样有才干的人,要做个中书郎

还不容易!何苦一定要去发表这样违背潮流的议论呢。我真替你可惜。我看你还是把那篇背

时文章收回了吧。”

范缜听了,仰起头哈哈大笑,说:“我范缜如果放弃自己的观点去求官,那么要做更大的

官也不难,何止你说的中书郎呢。”萧子良拿范缜没有办法,也只好由他去了。

范缜如同大海狂涛中的一叶孤舟,勇敢地站在反佛的最前沿。当然,他的命运也随之而

,最终被武帝以“言不逊,妄陈褒贬”的理由流放广州达数年之久。范缜的无神论思想,在

思想史上闪烁着瑰丽的光芒。他的《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

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同类推荐
  • 成长美德书

    成长美德书

    本书是针对13~18岁的中学生选编类读物,与《成长智慧书》为一系列。本书编选着眼于“成长”这个过程,围绕爱、勇气、责任、忠诚、友谊等众多人类优秀品质选取有价值的文章,使学生通过大量美文阅读,深刻感悟和理解人之美德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 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走近英雄、接近名人,令人感慨颇多:他们天赋的秉性令人称羡不已;他们顽强的意志令人啧啧称奇。打开这本《中外名人故事》,就像走进了先贤们的心灵世界;阅读名人的故事,就像与先贤对话。它能使我们洞察人生,丰富阅历,从名人的人生道路中获得珍贵的人生启示,从而激励我们学习和继承名人优秀的品质。本书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讲述名人的人生、讲述名人在一生中经历的风风雨雨,重点剖析名人的成败之道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国古建筑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作为中国艺术最杰出的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中的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伟大和谐思想,表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所特有的伟岸而俊秀、博大而亲切、神秘而浪漫的特征。《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带你走进中国建筑的殿堂。
  • 木偶奇遇记(奇迹之旅)

    木偶奇遇记(奇迹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皮诺曹是个调皮的木偶。他天真无邪、头脑简单、好奇心强,但是又缺乏主见、没有恒心、经不住诱惑。他曾经想好好读书报答父亲,但是他游手好闲还逃避上学,结果差点儿搭上性命。在吃过许多纯属自找的苦头以后,匹诺曹终于觉醒了……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修身敬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修身敬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修身,以自我的选择来雕琢自己。在自己的事业中,人们进一步完善修身这一目标。许多最终获得成功的人都是执著于自己的事业的,在他们的事业中,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他们自身也在事业中得到完善。敬业的人,会将理想和信念与事业结合起来,事业便是他们人格与智慧的体现。
  • 俏农女

    俏农女

    她本是聪明机灵胆识过人,却独爱管家儿子的现代千金一朝穿越竟成了五岁小村姑……开始贫寒奋斗史!一穷二白要上进,爹爹竟把她许给放牛娃婚姻大事我做主,居然招来了小金龟定亲一朝得罪权贵惹来家门之祸,爹爹发配边疆,娘亲跳了望夫崖……债主上门,姐姐被卖,伯父伯母趁火打劫,霸占家产,气死祖母,祖父也一病不起……小村姑要逆天,坚强勇敢自强不息。挖野菜,做刺绣,养池塘。上孝长辈,下供哥哥读书,照样活得风生水起!**********片段①**********“若玉开心,便是乐事。”小金龟惊鸿一笑,昔日定亲本当如此。“从今往后,我的开心就是你的开心!所以你天天都会开心……”稚子童言,她对他又说又笑。**********片段②**********“丫头,我想到你就觉得很甜,害得我蛀牙,每天晚上疼得睡不着。”某男目光灼灼,心若热铁,赤红透亮。“我知道啊,可我只负责赚钱养家。”某少女身价倍增,食指点唇突发奇想,“不然我屈尊降贵给你拔牙!”热铁掉进冰水,‘嗤’一声,灭个干净……**********片段③**********雪地里留下两行一大一小的脚印,深远绵长不见尽头,两人牵手回望。某后俏皮一笑,“像是一辈子。”某帝揽她入怀,“就是一辈子!”
  • 秋声赋

    秋声赋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的作者李劼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一生留有五、六百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他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已经成为传世之作。李劼人先生被他的同学郭沫若称为“中国的左拉” ,他的三部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李先生从1935年起写了三个连续性的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第一部),描写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生活。这三部小说都以作者的故乡四川为背景。
  • 末世奶妈向前冲

    末世奶妈向前冲

    重回末世之初奶妈唐贝贝带着老公和包子女儿再次踏上末世之路物资怎么办,没事,姐有空间丧尸来了怎么办,没事,姐有异能萌宠,包子军团,给姐冲瞧不起姐的,已经被姐踩在脚下欺负姐的,已经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呵呵,喵,怎么搞的,这么多奶娃那个…奶妈,你快向前冲啊请看平凡奶妈在末世的彪悍人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很美丽

    重生很美丽

    彭芷韵,平凡如土,自卑如她,艰辛如狗。一朝猝死无人知无人晓无人送,悲哀至极,如果有如果,如果有来生她不愿再如此窝囊。人生一闭眼一睁,前世恍如梦境,重生20岁,这个花样年华。当年失去的朋友,她要要回;当年失去的理想,她要实现;当年没有的东西,她要创造。空间在手,中青我有。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只愿与你分担所有.....也许文文小有波折都只是为了后面的大爱,结局完美,大宠无限1V1.敬请期待,么么哒....
  •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大全集(超值金版)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大全集(超值金版)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创富理财法则,不要低估你对财富的需求,可以不赚钱,但决不要赔钱,只有投资才能抵御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投资要有计划,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和听取专家的建议,投资越早,时间越长,回报越多,养成定期投资的习惯,敢于承担适度的风险,才可能获得更高回报,不同的人生阶段,应有不同的投资组合,适度分散是对投资最好的保护,不要过分选时,也不要追逐热点,关注投资品种的内在价值,想要长期地赚大钱一定要脚踏实地,读懂市场会令你财源滚滚。
  • 修魔

    修魔

    楚云,隐忍十年终于逃出魔窟,拜在落尘宗门下,却发现自己的体质根本不适合修炼正道功法。而一场惊天大变也正徐徐拉开帷幕,道将不存,何以安身,不若拿起屠刀,立地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