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100000018

第18章 辅政手笔

第4章第3节 辅政手笔

霍光辅佐汉宣帝六年,加上跟昭帝的十三年,近二十年的帝师生涯,他尽心尽力,大部分时间里国家处在安定兴盛的状态。武帝的穷兵黩武使得汉朝国力空虚,文景之治和武帝前期积累下来的财富有减无增,民众在贫困线上挣扎,武帝身后留下的其实是一个庞大却不厚实的壳子。继续走他的老路线只会透支民生,更会彻底地把国家拉入死胡同。霍光上台后的诸多措施都遵守一条:与民休息,长期的连贯性政策像一味温和的中药,缓缓调理着大汉亏虚的身体。二十年的时间逐渐成就了文景之治后的又一个兴盛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盐铁会议

昭帝即位初期,官场上从武帝后期刮起来的官吏“行奸卖平”之风十分盛行,出现了“农民重苦,女红再税”,“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的局面,大部分人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摆脱不了贫困线,连中小地主也不例外。问题的根源出在武帝时期沿用的经济政策上。班固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评价的:“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愎文、景之业焉。”由此也可证明罢废盐铁官营的必要。

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是汉武帝制定的路线,在当时反击匈奴、财政空虚的情况下有它的必然。这些政策的实行,使政府广开财源,增加了赋税的收入,为长期的征战提供富足的物质支持,对前方将士是一个利好消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太多的异议。但毕竟是特殊时期的产物,脚大了就要换鞋。官营盐铁、酒榷、均输等政策的实行,逐步使大把大把的票子落入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口袋,中小地主有苦难言,相应的滋生了社会问题。因此,霍光就围绕是否改变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与桑弘羊等人干上了。

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闰十二月,霍光派遣当时的廷尉王平等五人到郡国考察民生,了解民间疾苦,做冤难和失业者的访谈工作,为召开盐铁会议掌握第一手资料,储备舆论,同时还不忘为国家举荐人才。应该说,霍光为这个会议的召开进行了长时间的策划。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霍光将郡国所举的贤良、文学等人接入京城,由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正式召开盐铁会议。霍光虽然没有亲临会场,参与辩论,作为幕后操作者,他调整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的决心已定。

与会人士的舌战涉及各个方面,包括对待匈奴、国内的治理等重大问题,是否罢废盐铁官营、均输等政策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自然也是辩论得最多的地方。这个时候其实是对武帝时期政治、经济的总评价,也是昭帝实施新政策前的一次再思考。改革的前夜总是充满了荆棘,对改革者来说需要经得住短暂的阵痛。贤良、文学与桑弘羊的直接交锋呈现了改革和反改革的力量对比。前者疾呼改变政策;而御史大夫桑弘羊站在大地主、大商人的立场上,认为这一政策给汉朝带来了强盛,死死地当反对改革的护卫者。

会议对汉武帝以来的盐铁专卖政策做了盖棺论定,其实通过这个机会,霍光给各级干部吹风:改革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社会矛盾之大,议题的讨论涉及远远超过了经济本身,而是就社会存在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个会议是霍光辅政后的一次大型国家议政会议,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会议的成果,最后由桓宽以会议纪要的问答形式,整理成《盐铁论》六十卷,这部丰富的会议纪要,至今仍是研究西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最终的结果,盐铁官营、均输等政策于当年七月宣告走进历史,汉朝的经济重新踏上了正轨。

称职的团体

霍光秉持汉朝政权前后达20年,他忠于汉室,老成持重,又果敢善断,知人善任,实为具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击败上官桀等人发动的政变,废刘贺,立汉宣帝,使汉室转危为安,其政治胆略令人钦佩。他改变武帝末年急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不断调整内部关系,与民休息,使汉代的经济出现了又一个发展时期,可以看出他以国家为重、以民生为重的治国理念。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汉武帝所创立的业绩分不开,如果没有汉武帝时期奠定的基础,霍光在政治经济上都很难成功。但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他的才略和努力。更重要的一点,霍光的忠诚难能可贵的。他位高权重,皇帝尚小,换作有野心的人,岂能耐得住帝位的诱惑?说他称职,是因为他忠诚和出色的工作。

霍光注意自身的政治修养,注意以儒学经术约束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规矩,都要合于礼法。这些从他废除刘贺的奏章中也可以看出。他在奏章中列举的刘贺的劣迹,多数属于不遵礼法、不守古训的事情。他重视贤良、文学的作用,从思想意识上来说,也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的选人和为人,给他周围的政治团体注入了克己奉公、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思想。他辅政之初,大臣议事的殿中曾发生怪异现象,众大臣都很惊疑,他为了防止意外变故,把掌管皇帝印玺的郎官召来,要郎官交出印玺,避免有人盗用它变乱朝政。但是这位执掌印玺的郎官却不愿把印玺交给他。当霍光想要夺取印玺时,这位郎官顿时愤怒,按着剑柄说:“我的头可得,印玺不能交出去!”这样忠于职守,舍生忘死的人,正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霍光很快给他增加了俸禄。他在平定上官桀等人政变后所用的丞相田千秋、太仆杜延年、右将军张安世等人,都是昭、宣之际颇有治略的人才,正是由于能够知人善任,团结了一大批政治素养较高的人物,才使他的各项措施得以顺利推行。

但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没有跳出时代的圈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腐朽传统。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盘根错节,深深扎根朝廷,枝繁叶茂,“党亲连体”,而他们多是为非作歹之人,为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

诟病与功勋

汉宣帝和霍光,给我们留下了两个著名成语——“励精图治”和“芒刺在背”。 班固在《汉书?魏相传》中写道:“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在霍光辅助下,“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国家局势稳定,君臣二人配合良好。

霍光虽对汉室忠心耿耿,但难免落入专权的老路子,在相继处死了桑弘羊等托孤大臣之后,他独握大权,皇帝的废立他都可以决定,霍氏人马遍布朝廷上下,以至于皇帝和他在一起时非常怕他,有如“芒刺在背”。又因为对霍家子孙的劣迹有所耳闻,宣帝在龙椅上坐得很有压力。

当年他娶了小吏的女儿许平君为妻,尽管来自民间,但她是不折不扣的皇后。宣帝即位后,大臣们却建议立霍光的小女霍成君为皇后。宣帝很不高兴,便下诏寻找微贱时遗失的一柄宝剑以传达自己的想法。大臣们懂得皇上的心意,便奏请宣帝立许平君为皇后。霍光之妻霍显一直想让她的女儿成为皇后,便买通御医,在宣帝即位第三年毒死了有孕在身的许皇后。这是后来引发灭族事件的原因之一。

权臣和君主最忌讳的事情是权臣的力量过大,大到随时可以呼风唤雨的程度最让君主害怕。即使没有僭主之心,任何一个君主还是把他当成最大的威胁。霍光的亲属布满朝廷,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禁军的将领,霍光子霍禹,中郎将;兄孙霍云,中郎将;霍云弟霍山,奉车都尉,领胡、越兵;女婿邓广汉,长乐宫卫尉;女婿任胜,羽林监;女婿赵平,骑都尉将屯兵。连皇帝身边都有人,女婿范明友就任未央宫卫尉。皇帝其实就生活在霍光一家人的保护之下,霍光自然是他们的最高精神领袖,对于皇帝来说这是一件危险的事。

其他远房亲属往往有侍中、给事中或者散骑的加官,自由出入宫禁,连霍光的女儿和夫人,也都在长信宫护人名籍上挂了名,像买了皇宫的通行证,什么时候想逛皇宫都没问题,有时候甚至半夜开宫门出入。汉代制度很重禁省,在禁省中和皇帝说的话如果外泄,都是要治罪的,大则处死。而霍家在禁省中来去自如,皇宫都成他们家的后花园了。以至于不能不相信霍显毒死许皇后的成功率这么大。所以当霍氏谋反事泄时,金安上首先通知皇宫诸门,不准让霍家人进来,单单因为这点,就被宣帝认为立了大功,加封为列侯。

后来任宣对霍禹回忆当年的光辉岁月时说:“大将军时何可复行!持国权柄,杀生在手中。廷尉李种、王平、左冯翊贾胜胡及车丞相女婿少府徐仁皆坐逆将军意下狱死。史乐成小家子得幸将军,至九卿封侯。百官以下但事冯子都、王子方等,视丞相亡如也……”

这里说的冯子都、王子方是霍光的家奴,丞相家奴七品官,就是在霍光死后霍家的奴才一点也不收敛。有次他们和御史大夫魏相家的奴才闹了矛盾,径直跑到魏相的御史大夫府去大吵大闹。御史大夫是仅次于丞相的官员,霍家奴才尚且不把他放在眼里,可见有多嚣张。但大家都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最后是御史出面磕头他们才肯罢手。

妻子、儿子、亲戚、家奴,宣帝一点点盘算着霍氏官场脉络,内家政不修,骄傲奢侈,外根节众多,渐成体系,想到这里,他不免后怕。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曾亲自前往吊唁。大臣魏相通过许皇后的父亲上了秘密奏章,指陈霍氏一门的骄奢放纵。霍光去世后,这种情况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密谋发动政变,宣帝再也忍耐不住了,最终在公元前65年操刀收拾了霍家。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捕,腰斩于市,显及霍氏女眷兄弟皆弃市,霍后成君,废处昭台宫,霍氏亲族连坐诛杀者数十家,惨遭灭族大祸。过了十多年,汉宣帝才算给霍光做了轻度平反,只恢复了他的“职务”和姓氏,而没有恢复他的名誉。

至此,自霍去病到霍光的霍氏辉煌陨落在茫茫时空。权臣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逃得过君主之间微妙的潜规则,往往生前荣耀非凡,死后家族惨淡,霍光没有例外。且把霍光当成众多死后遭到君主“无情”处置者的一员,在这个意义上,他再普通不过。抛开对他的诟病,从辅政上审视霍光的一生,他无可厚非。从武帝交给他辅政的任务开始,到立刘询为帝,他做得厚道,外胜匈奴,内修朝政,没有辜负武帝的期望。他实实在在替百姓办好事、实事。比起同样肩负重任的上官桀、桑弘羊,他旗帜坚定、忠诚如一。

我们不妨把他看做是武帝留在世间的一只妙手,承载武帝和人民的希望,又能反过头来明辨曾经的不足,继而重新拿捏帝国跳动的脉搏。近二十年的帝师岁月是霍光谨慎侍从武帝的政治升华,他尽到了责任,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霍光死后,宣帝与皇太后亲自为临霍光奔丧,丧局之盛大,葬礼之隆重,有汉以来诸功臣无与伦比。安葬后,宣帝先后两次下诏,称赞霍光“功如萧相国”。

同类推荐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是耻辱的巨柱,国土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敏感的神经。放眼望去,大好河山满目疮痍。19世纪中叶,铭刻历史惨痛的一页;《大国的疤痕》是世纪的警钟,振聋发聩,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讹诈、抢掠、赔款、割地纷至沓来,发人深省。蜿蜒曲折的国界犹如华夏民族的血脉,雄奇壮美的山川撑起炎黄子孙的脊梁
  •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汉唐天下

    汉唐天下

    没天理呀,一个马路的开口井,就把俺扔回了黑暗混战的五代十国。既没有高强的武功,也没有超人的学识,俺不过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在这黑暗的时代,没奈何,看我一个没落贵族,如何赤手空拳,不甘不屈,取汉中,定西蜀,平西南,夺甘陇,争霸中原,豪夺江南。对阵四海英雄,享尽天下风流,重创一个辉煌的汉唐天下!!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半半村记事:一位农村局长的小说

    半半村记事:一位农村局长的小说

    杜恒悟《半半村记事:一位农村局长的小说》是山西高阳著名作家杜恒悟所著乡土风格的小说,内容是从半半村出去的一位农村局长的升降沉浮及人生故事。
  • 抛弃性格缺陷

    抛弃性格缺陷

    青少年不得不看的励志书。每个人都是性格的美容师,抛弃性格缺陷,展现完美自我。2011最潮性格说明书,洞察你想知道的一切。让自卑、怯懦、孤僻、狂傲……见鬼去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元王朝4

    大元王朝4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火爆天王

    火爆天王

    狱中走出来的妖孽少年,却成了美女组合中的一员,从此开启了新的生活……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高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高科技知识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民族的素养一个国家科技知识普及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生产力和文化发展水平。为此,我们一定要用科学普及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体少年儿童中形成鼓励创新、反对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货币论(全两册)

    货币论(全两册)

    通货膨胀永远是、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 疼上太子妃

    疼上太子妃

    传言,腹黑太子迷上刁钻少女,将之疼在心里,捧在手上,让她享尽天下人艳羡的目光…她遮了倾国之貌,藏了盖世才华,扮个平凡灰姑娘,自在又逍遥。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冷酷太子,为何一眼就相中了她?是他口味独特,还是他发现了什么?片段一:“皇兄,管管你女人,她居然将我绑在胭脂铺前招揽生意!”某王爷气急败坏地道。“原来你还有这价值?”某太子颇感欣慰。“皇兄!”“回去加紧练功,下次别被她捉住不就行了?”这也算解决之道?某王爷听了只想吐血。片段二:“殿下,太子妃夜闯金库,试图破坏机关!”侍卫脸色凝重。“传令下去,金库机关全数关闭。”“殿下,金库里存的可都是您最要紧的东西呐!”某侍卫以为自己听岔了。“不然,让她熬夜去拆机关,明早顶着两只黑眼圈出来?”某太子危险地眯起了一双鹰目。“属下明白了。”好吧,没有人敢让尊贵的太子妃熬夜。片段三:“青儿,听说你在偷学我的独门武功?”某太子慵懒地问道。“是又怎样?你来兴师问罪的?”某女一脸坦然。“不,我是来言传身教的。”某太子一脸坏笑,邪恶地张开了双臂。“喂!教就教,别乱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