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这次在讲台上没有获得成功,那也是有很多益处的,因为它常常会激发下次获取成功的决心
在这一方面,如果你知道怎么为自己分配时间的话。德摩斯梯恩的艰苦努力、迪斯累利的经历,朱熹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他早年兴趣广泛,禅、道、楚辞、诗、兵法样样涉猎。但后来,他又转向专攻儒家经典研究。这“一博”、“一专”,为朱熹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将为你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精神上的极大丰收。
五、学习如何独处——摆脱不会利用时间的坏习惯
这可能是最令人惊讶,也最有用的建议。
但它真的让人这么惊讶吗?想想看:如果你和自己都不能好好相处的话,还能期望别人什么呢?换句话说,都是历史上的明证。,别人一定会意识到你这种强劲的力量。
很多人都害怕孤独。他们不知道自我创造的后果,所以犯了极大的错误——认定自己绝对不能孤单。他们每一次尽量让自己避免孤单的时候,都让自己再度感受到恐惧的侵袭。恐惧什么呢?就像有人说的:“我单独一个人的时候,简直觉得自己一无可取。”
许多人都有同样的恐惧。也许你喜欢和一些朋友聚在一起,在电话中聊上半天,或偶尔去关心人家的私事,或在别人忙的时候坚持要去看他。或在团体里太注意自己,好像怕别人会看漏了你或忘记你似的。你可能会要求别人帮你做一点小事,以确定别人真的喜欢你。很多人都这么做,结果却愈来愈不喜欢自己,别人也觉得你不成熟。无法自处,往往使你显得有点幼稚。
如果你能享受独处的时刻,那么你找朋友的意图将完全出至于真心,而非软弱。你打电话给朋友约他吃晚饭,只因为你想看他,而不是因为你无法忍受一个人单独吃饭。你的朋友会觉得你真心地喜欢他、看重他,而不是只想依赖他。你将变得更可爱——对那些想找个真心朋友,而不是找个比他更脆弱的朋友的人而言。
练习一个人自处。如果你已经习惯和别人一起的话,刚开始时这个习惯可能会使你觉得不舒服。如果你觉得不愉快的话,就探测自己的感觉。你为什么一直盼望电话铃响呢?你是否担心自己和某人的关系?你是不是厌烦自己?如果这样的话,你可以找点事做做——以克服独处时的恐惧。但不要觉得独处的时候,一定得做点有“建设性”的事情,才能掩饰单独一人的怪异行为。如果你愿意给自己一点机会——譬如一个月里找一两个下午独处,你将更能享受独处的乐趣。
六、演讲的训练与勇气 ——丢掉说话怯场的坏习惯
有些人总是很敏感,害怕被人注视,所以他们不敢张口说话,即使是在讨论一个非常感兴趣、并有独到见解的问题时,他们也噤若寒蝉。在辩论俱乐部、文学社或任何集会上,他们都只是静静地坐着,哑口无言,渴望说话却不敢说。在集会上,如果他们站起来提一项动议或是发个言,他们的声音简直让他自己听了也会痉挛。他们不敢坚持自己的权利、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这么做,他们就会面红耳赤,心惊胆战。
公众演说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要展示自己的内在能力。演说家要冒暴露弱点、在别人面前丢脸献丑的巨大危险。公众演讲——也就是站着思考——是锻炼一个人皮粗脸厚、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想法的有效手段。它能将一个人的缺点、思想局限、语言的贫乏和狭隘的词汇量暴露无遗。公众演讲也是检验一个人的阅读状况和观察能力的最好试金石。
年轻时的演讲训练能促使一个人通过阅读和查字典细心地巩固大量的词汇。作公众演讲,必须要理解语言,表述必须要言简意赅,必须学会在该结束的时候就打住。不要在阐述完观点之后还老是延宕你的讲话或是论证,否则你留下的良好印象就被一笔勾销了。人们就会对你缺乏分寸和良好判断力的表现大失所望。
成为一名优秀演说家的愿望能大大激发一个人身上所有的精神潜能。一个人的勇气、性格、学识、判断力——所有这些品质——像一幅全景图一般被展开。智力变得更敏锐,思想变得更深邃,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这时,思想急欲宣之于口,词语也迫不急待地等着被选择。演讲者调动起所有的经验、知识、先天和后天的能力,全力以赴地展现自我,以赢得观众的赞同和掌声。
这种努力使人凝神屏吸、眉头沁汗、眼光灼灼、双颊扉红、血脉贲张。隐伏的冲动被激起,半忘的记忆又鲜活,想象力倍加活跃,各种冷静时候从未有过的妙喻层出不穷。
整个人被从沉睡中唤醒,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演讲本身。你头脑清醒、有条不紊地展示着你的实力,调动着你的能量,这使你感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辩论俱乐部是培养演说家的摇篮,不论你参加辩论俱乐部要走多远,不论有多大麻烦,不论多难抽出时间,你通过这一社团获得的训练将使您终身获益,它将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林肯、威尔逊、韦伯斯特、克莱、帕特里克·亨利这些伟大人物都是老式辩论社团的受益者。
不要认为你不懂谈论规则就不能担当你所在的辩论社团的会长,或是在那里发挥积极作用。这是个学习的地方,当你获得了这个席位时,你就可以去熟悉这些规则。除非你被推上了这个位置并不得不发号施令,否则你永远也不会了解这些规则。应该尽量多地加入一些年轻人的组织——尤其是那些注重修身的组织——并要强迫自己不失时机地发表演说。如果没有机会,就去创造。应该大胆地站起来,就正在讨论的每一个问题谈点看法。尽管大胆地站起来提一条动议,支持它,或是就它发表一些意见。不要等到你准备得更充分时再行动,你永远也不可能准备得更充分。
你每站起来一次都会增加你的信心,不久以后你就会形成发言的习惯,它最终会变得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简单。辩论俱乐部和各类讨论最能迅速有效地锻炼年轻人的能力。许多社交方面的成功人士都把他们的成就归功于老式辩论社团。在这里他们学到了自信、自立,他们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正是在这里,他们学会了面对自己,学会了雄辩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努力坚持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充足的论据能给年轻人带来莫大的裨益。这是对思想的强有力锻炼,就像摔跤之于体格一样;
不要老是躲在后排,尽管坐上前来,尽管展示你自己。畏缩在角落里、不让人看见、逃避社会交往,这些做法对一个人树立自信是极端有害的:
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来说,逃避他们不够熟悉领域里的公开辩论和公众演讲,这是很习惯的做法。他们想等到自己准备得更充分时,再去抛头露面。
但是,要显得优雅、从容、熟练,要在大集会上不心慌意乱、镇定从容,就需要依靠以往的经验。那么,你必须持之以恒地训练这种能力,直到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为止。如果你接到发表演说的邀请,不管你是多么的不情愿,多么的胆小或害羞,你都应该下决心抓住这个自我提高的机会。
我认识一个很有演讲天赋的年轻人,但是他生性胆小,总是拒绝接受在公共场合演讲的邀请,因为他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经验。他缺乏自信,他自尊心太强,害怕出现闪失会给自己丢脸,于是,他等啊等、等啊等,直到现在他心灰意冷,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在公共场合演说。如果他能够接下所有邀请的话,他就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经验。错误和失败并不足惧,可惜的是,他放弃了这么多好机会,如果他能抓住这些机会,他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
“怯场”是司空习惯的现象。一个大学生在背一个题为《致应征入伍的父亲》的发言时,他的教授问他:“这是凯撒大帝演讲的方式吗?”“是的,”他回答说,“如果凯撒大帝被吓得半死、紧张得像一只猫的话。”
当一个愣头愣脑的人意识到所有的眼睛都在注视着他,所有观众都在评价他、研究他、检查他、看他到底有多少能耐、持什么观点,并判断他是令大家满意还是失望时,他就会变得非常胆小。
然而,对观众的恐惧、对辞不达意的担心才是最要命的怯场。
对于一个公众演说家而言,最难以克服的就是自我意识。那一双双衡量、批评他的苛刻眼睛实在是难以从自我意识中挥拂去。
除非一个演说者在演讲中完全消除掉他的自我意识,忘掉自己,否则他很难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他老是考虑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人们会怎么看待他,那么他的力量就会被损耗,他的演说也会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