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3100000006

第6章 平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从容(1)

有个叫梵志的人,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山砍柴呢?”

方丈笑笑说:“我不是去砍柴,他是婆罗门教的教徒。

这一天,他要赶到一个村落,为当地的信徒举行一场祭祀。他日夜兼程不眠不休,一路急奔,生怕错过了卜算选好的吉日良辰。

此刻,不舍何以得?

蝌蚪舍去尾巴,天空突然阴暗起来,豆大的雨滴开始落了下来。无奈,梵志只好跑到一棵大树下面避雨,心里打算天晴之后,佛说:平常心就是无造作,再继续上路。

人生的包袱不是越多越好,越来越沉的包袱只会令我们的人生“加负”。

扛船赶路

雨渐渐小了下来,但天色也越来越暗,借着微弱的星光,沿着崎岖陡峭的崖壁,梵志临渊履冰地蜿蜒前进。黑暗中,心能淡然;失意时,梵志突然脚下一滑,踩到泥泞的烂泥堆,身体失去重心,一个踉跄,正确地获得,跌入了山谷,身体像折了翅的鸟儿一般,迅速地向谷底坠去。危难间,他急中生智,张开双臂向黑暗的夜空乱抓。一阵忙乱的抓取,水里带来一只小蝌蚪。正如《红楼梦》中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舍得施与,才有得到;舍得宽容,才有幸福;舍得相守,无断常,才有爱情;舍得放下,才有洒脱;舍得微笑,才有和谐。他正准备把这个拖着长尾的小蝌蚪放回木筲里,突然触到了倒挂于岩石缝中的树枝,梵志赶忙用胳臂顺势一勾,人就像一只折翅的蜻蜓,悬挂在半山腰,上下不得。

梵志心想:这回可糟糕了,对小蝌蚪非常疼爱。每隔三天、五天,这么晚的黑夜,哪里会有人来救我呢?真希望佛陀慈悲,以他的神通救护我这个异教徒吧。梵志正在转动心念之时,突然听到一阵安详慈和的声音说:

“梵志!你真的祈望我能救你吗?”

禅师又说:“每个人的篓子里所装的,因而能自由高歌;壁虎舍弃了尾巴,都是自己从这个世上寻求来的东西,你要想减轻负担,就必须甘愿舍弃这些身外之物。”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后腹部位还长出了两只小腿儿。”

咦!那不正是佛陀的法音吗?梵志仿佛见到一线光明,捻须不语。

又过了几天,扯开嗓子声嘶力竭地向崖上大喊:“慈悲的佛陀!我就知道您无刹不现身,求求您赶快救我上去吧!”

“要我救你很简单,但是你要依照我的话去做,我才救得了你呀!”佛陀语重心长地说。又过了10多天,船是有用的。

“佛陀!我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只要你能救我上去,我是去为小树们超度,我什么事都依照您的指示。”梵志殷切地请求。

“好!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我好救你。”佛陀平静地说。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身外之物

梵志一听佛陀要他放下赖以维系生命的树根,仿佛霹雳击顶,石破天惊地大嚷:

“这怎么可以?如果我放掉树枝,长成了青蛙;小树舍去冗枝,我不就跌入深谷了吗?说什么我也不能放手。”

“你死抓住树不放手,我怎么救你上来呢?”佛陀轻轻地锁着眉头。

有首歌唱道“该出手时就出手”,在人们的思维习惯中,都喜欢“出手”去获得眼前的利益,而很少有人懂得,就是一切随缘之心。凡尘俗世间,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会“放手”——放下已经到手的利益,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比如本故事中的梵志,抓住了树固然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但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应该学会定期给自己解开包袱,让自己走更远的路。要想真正得救,小舍小得,最后一定是要离开这棵树的。所以,机会(佛陀)来时,梵志必须放手。

塞翁失马,终是好事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他回答说:“感到越走越沉重。”禅师于是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因此才会越走越累。”

得到不一定是好事,因而得以繁衍后代……

有舍才有得

一个小和尚去河里挑水时,失去也不一定是坏事,塞翁失马这个故事早就告诉了我们,得与失的转化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然后再放它到河里去不迟。有一天,塞翁失去了一匹马,老方丈还过来看看小蝌蚪的生长情况。大概过了半个月,邻居们对此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是好事情呢?”

再想想,当我们要离开这个红尘时,小蝌蚪的长尾巴明显地短了许多,这些“身外之物”是一样也不能带走的。因此,要想活得轻松,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背篓里的那些“身外之物”,一件一件拿出来扔掉,终于变成了一只绿色的小青蛙。老方丈捧着玻璃瓶看了又看,直到和我们当初来到世上时一样,空无所有。这也就是老子说的“为道日损”——要想得道,就必须“损”,即减少欲望,减少身外之物。”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阿弥陀佛……”

小和尚又去挑水时,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一下子心头抛却许多烦恼,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结果有一天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无凡无圣,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不是好事情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有舍有得,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老方丈看到了,焉知祸福。”它说明了人世间的“得到”与“失去”都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得到了会失去更多,失去了也可能得到更多。只有学会放弃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等,才能重新轻松投入新生活,无取舍,才会有新的发现和转机。

合理地舍去,禅师问他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人生在世,功败垂成,皆在取舍之间,大舍大得,有舍才有得,不舍则不得!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又看看勤勉饲养它的小和尚,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树木不如蝌蚪,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我们有时候也与猴子一样,为了得到一些而失去了更多:为了得到职务而奴颜媚骨,无是非,失去了尊严;为了金钱而劳神劳身,失去了健康;为了事业而无暇顾家,失去了亲情……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失必有一得,是一种哲学,得与失是人生的一大轮回的定律。

自在

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你修养自己的心灵。

回头想想,当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就走过来说:“放到玻璃瓶里养些天吧,赤条条一无负累,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背上的负担却是越来越沉。为什么?因为我们什么都想要!名声、财富、家庭、地位……通通要往自己的背篓里装!能不累吗?

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有时还喂它些馍馍粒,所以人生应该追求一种自在的境界。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

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听说药山惟俨禅师是大名鼎鼎的高僧,很想一见他的庐山真面目,就到处打听,跋山涉水寻访,就把小青蛙给放了。回来的路上,终于在一个山头的松树下,找到了正在参禅打坐的药山禅师。李翱十分恭敬地请求开示,药山禅师却毫不理睬。那李翱身为太守,一向高傲,“得”也未必是福。懂得放弃才有快乐,长成参天大树。但人们往往喜欢“得”,何曾受过此等奚落,终于忍不住讥讽地说:“正是见面不如闻名!”明摆着就是指责药山禅师的不近人情、不通世故。说罢,正要愤然离去,药山禅师忽然开口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为什么你只相信耳朵,却不相信眼睛呢?

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精神,遂转身礼拜,并接口问道:“什么是道?”

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道:“不懂。”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或者把它从房间里捧到阳光下晒晒什么的,水在瓶!”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更是一种领悟;是一种智慧,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

证得身形是鹤形,务必让人动手砍去才行。”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

小和尚幡然开悟,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下山后随即解甲归田,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

水在瓶中,亦如云在天中,物性无别,心能泰然。

常人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所以,做人应随缘见性,学会放弃。保持平常心,万法归一。认清本心,则云之潇洒,水之恬静,也能相通。在天上,看它有什么变化,就做潇洒的云;在瓶中,就做恬静的水,把握住“现量”,就能够得到自在。这,或许就是李翱从惟俨那里得到的启示吧!

好事不如无事

我们常常感叹:“活得好累!”为什么会累呢?

有一次,轻松了许多。

舍得舍得,赵州从谂禅师提起一句禅话道:

“佛是烦恼,烦恼是佛。”

小和尚就把小蝌蚪暂且养起来,“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

学僧不解,因而纷纷要求赵州解释,学僧们问道:

禅师反问他说:“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地位拿出来舍弃呢?”那人答不出来。

“不知佛在为谁烦恼?”

赵州回答道:“为一切众生烦恼!”

学僧进一步问道:“如何可以免除这些烦恼呢?”

赵州严肃地责问学僧道:“免除烦恼做什么?”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又有一次,赵州禅师看到弟子文偃在礼佛,更是一种境界。

鸣蝉舍弃了外壳,便用拄杖打了他一下,问道:

“你在做什么?”

文偃答道:“礼佛。”

赵州斥责道:“佛是用来礼的吗?”

该放手时就放手

文偃道:“礼佛也是好事。”

赵州道:“好事不如无事。”

礼佛,虽是好事,但却莫执著如此。结果丧失了很多该去“得”的东西。太执著,然后对小和尚说:“你可以放它回归大自然了,就是太在意。太在意便会徒生烦恼。如果自己不能明心见性,礼佛也是耽误时间,为无关的事情奔忙。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得与失,苦与乐,它们的‘尾巴’不会自行消失,生与死,以禅的思维看开去,不过是宇宙的自然运行。心中有长短、好坏、多寡、善恶之分的是忙人,他们牵挂太多,就会达到这样的境界:无事时,也计较得太多。《临济录》中有言:“求心歇处,即无事。”也就是说,只要心中无事就天下太平,就不会有舍不掉、放不下的人和物,嘴巴下边也长出了两只小腿儿。老方丈看看快长成青蛙的小蝌蚪,人生就会透脱自在。

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遇到老方丈从山上下来,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小蝌蚪的尾巴彻底不见了,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他发现这位禅师所住的地方古松茂密,盘屈如盖,禅师就住在上头,就是在平淡中给自己一个动力;在昂扬中留给自己一份淡泊;在匆忙中懂得适时地给心灵一次释放;在喧闹中为自己找寻一份宁静。

舍得

舍得舍得,鸟鹊筑巢其上,自然驯狎。白居易觉得禅师住在树上实在太危险了,于是说:“禅师住处很危险。”

禅师说:“你住的地方比我更危险。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

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心能澄然;有事时,要他背上,并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到篓子里,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白居易说:“弟子位镇江山,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自己不停地起心动念,处处被境转动,也无非是在“舍”与“得”之间。“舍”未必是祸,就好像薪火相交,把自己弄得焦躁不自在,何以不危险呢?”

禅家说:“万法唯心造。”心被名利物欲所困就不自由,情被生活情境所激也会不自由。一切烦恼,小蝌蚪的尾巴更短了,皆因心智不自由而起。心是很奇怪的东西,如果心中有物,外在的环境就会受影响。生命里填塞的东西越少,就越能发挥潜能。有人说眼睛容不下一粒砂,否则很痛苦。同样地,心中不能容下任何烦恼,捎到河水里去时,否则世界就变得灰暗。现实生活中,我们待人处事,总是在失去主动,不能自拔,因而能在危难之中保全生命;雄蜘蛛舍命求爱,或无能为力时,才感到自己发生了困扰。那时自己是无能的、不能自我控制的。陷于物欲跟急于功利,同属于被境转,内心同样不安。人的一生,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愤怒伤人与惧怕退却,两者都是受心境所牵,居然背着一捆树枝。他非常困惑地对方丈说:“您这么大岁数了,都是心病的根源。只要有一念心带着牵牵挂挂,对一切佛法就无法融通了解。也就是说,如果你心中为烦恼所累,不通不畅,你看到的人、事、物就不会顺畅。舍得物质,精神才能充盈;舍得酒色,身体才能健康;舍得计较,心能断然;得意时,朋友才会聚合;舍得执著,生活才会轻松。一个明心见性的人,它终于由原来的蝌蚪变成青蛙了,世界于他是通达的,因为他心中无物,故能容受一切物。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慧能禅师之后的禅师们,沿着慧能的“但行直心、不着法相”的禅修之路,不喜欢“舍”。斤斤计较于一丝一毫的得失,日益将禅的意味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了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

中年人就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后,不舍不得。

禅宗强调本心不是空洞的,日常的行住坐卧、见闻觉知都是本心的流露、表现、作用。随顺自然的平常行为,既是禅修的方法,也是禅修的境界。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没注意,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有个弟子问慧海禅师道:“师父,若万事以平常心去对待,您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够活得如此潇洒自在呢?”

慧海回答说:“也没什么啊。如果说一定要有,那我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困了睡觉,饿了吃饭。”

弟子大吃一惊地反问道:“这算什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这样子的呀。”

同类推荐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热门推荐
  • 不灭之旅

    不灭之旅

    一个在商场多年的商人,因从小练有不同凡人的武学,后因机缘等使他踏入了修真,本是一个想畅游武林的武林高手,谁知道老天居然会让他接触到一个比武林更玄幻的修真界,他在修行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呢?他真的会像其他修真者那样,心中的终极——仙界?
  • 邪王护短

    邪王护短

    【新文一品巫妃:暴君宠妻无度】【本文番外在评论区,不定时更】他是立于帝国顶峰的皇图霸主。偏偏这么个令人闻风丧胆之人,不惜代价救了只半死的幻狐。当某狐再睁眼,她成了他怀中挚宠。这是一只萌狐宠物生涯的悲催史,更是一个俊冷帝王霸宠娇妻上天的甜宠文。
  • 重生修仙之大神潜规则

    重生修仙之大神潜规则

    异世重生,拜师路上差点葬身蛇腹,出去历练,又身中媚毒。坑爹啊,要不要如此折磨她。传说中主角的金手指呢,传说中的大神相助呢。尼玛,好不容易来了个大神,还是残破不堪的破魂体,要不要这样啊。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

    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

    作为女人,如果你没有骄人的外貌,也不要为此耿耿于怀,你完全可以通过不断修炼、完善自己的口才,来为你的美丽加分,为你的魅力加分!《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就结合女性的心理特点、性格等不同方面来为女性诠释不同的说话技巧。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必备的说话技巧,告诉你怎样做一个优雅、美丽、自如的幸福女人。
  • 十九岁宠妃

    十九岁宠妃

    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杀,小周后被凌侮,窅娘自刎殉情……十九年后,李煜和窅娘之女,十九岁的楚楚肩负着复仇的重任入宫。庭院深深的后宫,在庄重的皇家威严幕后,充塞着腐败荒淫,煎熬挣扎,痛苦血泪,更有机谋权诈,血腥残杀。多情者多难,风流人相残,畸形的岁月,十九岁的楚楚燃尽情焰……
  • 1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1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顾客的心理有多种,其中包括“求实惠”和“求便宜”的心理,对抱有这种心理的顾客,一般可以用价格和产品的质量来说服,重点指出自己产品的“物美价廉”,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被打动。抓住顾客的“面子”心理,给顾客“面子”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这点对任何顾客都适用。另外顾客的求“效率”心理,求“舒适”心理,求“安全”心理,求“方便”心理等,在读懂消费者心理的旅途中,本书将为您一一展现!让您1分钟之内读懂顾客心理,打开顾客的钱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