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8000000027

第27章 现代史与当代格局(2)

3月12日,罗斯福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发表无线电广播讲话,这是罗斯福联系群众的一个固定方式,被称为“炉边谈话”,面对危机感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情形,他说:“我向大家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床褥子下面更保险。”6月,国会颁布法律,凡是存款位于5000美元以下的,一切风险由国家承担,并且成立两磅储备局,对银行24小时实行监控,进一步扩大联邦政府管理货币和信贷的权力。比如设立调查小组,对金融界的可疑活动进行严格调查;通过1933年银行法也就是格拉斯·斯高蒂尔法,让商业银行与其附属的投资公司相分离,防止从事任何投机活动;通过证券信实法等。以上这些都是联邦干预经济的有力步骤。到4月份,这些措施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存回银行的通货已经达到了十多亿美元。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另外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美国对外经济竞争地位的重要措施: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及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40·94%。罗斯福的这一套敢于打破美国习惯势力和传统观点的行为,使得美国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幅度获得提高,得到了金融巨头们的支持。摩根就曾公开发表声明赞成放弃金本位和美元贬值。整顿金融起到了疏导国民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

在“百日新政”的改革中,最重要的两项措施就是农业调整法与全国工业复兴法。

农业调整法是罗斯福企图将农业纳入某种计划轨道的一项尝试。这是由农业部长亨利·A·华莱士和农业巨头们经过几次会谈后产生的,1933年5月10日首先由国会通过,5月12日再经总统签署批准。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所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的规律的作用,调整农业不得不通过大规模破坏生产力来进行。这就是用“减耕”的方式来解决农产品“过剩”的问题,用“计划”种植来改善“自由”种植。它的中心内容就是限制几种主要作物的生产,给予农场主一定的补贴。根据1933年5月农业调整法,采取了下面的一些措施:

1933年和1935年,在实施了两次农业调整法后,农产品价格得以提高,从而农户随之得到提高。1932年,农户收入为18亿美元,到了1936年农户收入增长到50亿美元。尽管如此,在全国有千百万人食不果腹的时候,却不得不采取毁灭粮食和牺牲牲畜的方法来保证收入和利润,这点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分明是将负担全部都转嫁到了消费者的身上。用大规模破坏生产力来对付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明显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荒谬。

1933年夏天,“蓝鹰”计划是罗斯福开展工业复兴运动的一个新尝试。他宣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凡是接受这个复兴计划的企业,国家都会办理一个蓝鹰标志放在明显的位置上。在“炉边谈话”的时候,罗斯福对蓝鹰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在朦胧夜色里行军打仗的时候,同一个组织的士兵们都在自己的肩上佩戴上一个耀眼的标志,以免误伤自己人。同样的道理,大家在实行复兴计划的这段时期,都要认清对方,不要伤害了自己人。”

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一部分企业自愿或被迫参与到“蓝鹰”运动中,不同行业制订了共计750种的本行业“公平竞争”法则。他们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罗斯福的解释:“要是在每一个互相竞争的集团内所有的雇主都同意付给他的工人们同样合理的工资,并且规定同样合理的工时,那高工资和短工时就绝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位雇主。不但如此,这样比失业和低工资对雇主还要更好一些,因为这会使得更多的买主争相去购买他们的产品,这就是工业复兴法的真正核心和简单概念。”在劳工权利这方面,资本家认为罗斯福的办法是将工人当中蕴藏的不满情绪和巨大能量引导到“法律范围”的轨道上来,也是能够理解的。但随着经济危机日渐缓和,市场的某种复苏,企业界与他们的政界代言人对复兴法的勉强支持,很快就变成了尖刻的反对。1935年5月27日,这种反对在最高法院判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达到了高潮。

全国工业复兴法并没能将罗斯福所期望的复兴工商业的目标全部实现,但是,美国工人运动某些斗争成果通过这个法律起到了某些效果。就像南方企业参与这次复兴计划中后,雇佣童工的现象就消失了;关于工人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也都得到相应改善,这极大地鼓舞了工人们的信念和信心;对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的血汗工厂,制定了一定的整顿和制裁制度。并且,根据这次计划,工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公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帮拉伙——轴心国

由于经济、军事以及战术上的实力差距,不到一个月,德国就以闪电般的形式将波兰击垮。随后,德国对英法宣战,同时调兵北上,将丹麦和挪威踩在了自己的脚下。1940年5月,德国分别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法国曾是欧洲的世界第一强国,但面对德国的迅猛攻击,不到一个月便投降了。英国就更惨了,20多万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弃甲,退到英伦三岛。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在军事上取得全面性的胜利。

打败法国后,希特勒开始制定东征苏联的计划。7月31日,他在高级军事会议上宣布了第二年春天进攻苏联的决定。因此,同日本缔结军事同盟成为德国的第一要务,因为他需要借助日本的力量牵制美、英,同时夹击苏联。意大利看到德国在西欧不断取得胜利,便开始重新拟定战局方向,将作战目标对准了英法,统统站在了德国这一边。

法国战败后,日本对于缔结***三国同盟的计划也跟着发生了变化。1939年8月,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给日本的外交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德国入侵波兰后,日本政府奉行“避免卷入”的政策,其实是企图等欧洲局势明朗化后再作决定。随着法国败降,日本统治集团一方面为德国在欧洲发动“闪电战”的战果所鼓舞,认为南洋一带殖民地在经过法国、荷兰等宗主国的败降已经变成了“真空地带”,这时候正是实行“南进”和建立“*****圈”的大好时机。另一方面,日本侵华战争牵制10万兵力,为日本带来了无形的经济压力,并让其在战略上变得更加被动,因此,日本企图通过对东南亚入侵来攫取更多的资源。继续侵华战争,促进“中国事变的解决”。面对这样的形势,日本统治集团内部的“南进”论更加激化,与德意缔结军事同盟重新成为最要紧的问题。

1940年,日德两国重新开始缔结军事同盟,再一次回到了谈判桌上,日方制定出新的合作方案:“如果德意方面要求日本军事援助用来对付英国,帝国将在原则上表示赞成”。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邀请德国驻日大使奥特参加茶会,对同德国结盟的问题进行了试探。自此,德日双方在东京与柏林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了多次会谈。为了尽早落实这项谈判,9月7日,德国派出全权代表施塔默尔前往东京,9月9日,施塔默尔与驻日大使奥特代表德国同松冈外相进行会谈。德方的基本立场是:德日缔结军事同盟后,日本应在东亚牵制美国,阻止其投入欧战,并吸引苏联的几十个师和空军;德国则同意向日本提供武器和军事物资,并承认日本在东亚的“政治领导权”。日本在这些方面都能够接受,因此,两国谈判进行的十分顺利。9月19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全体内阁成员和陆海军最高首脑出席的会议上,认可了施塔默尔·松冈会议所产生的三国同盟议定书。1940年9月19日到22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访问意大利,同墨索里尼、齐亚诺举行会谈,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达成一致,并且意大利接受了三国同盟的意见。

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订长达10年的同盟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日本认可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当一方陷入欧战或中日战争时,各国之间都将伸出援手,彼此互相帮助,并给予政治、军事以及经济方面的支持。谈判期间,德日两国就南洋问题签署了秘密协定,商定一旦日本同英国发生冲突,“德国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一切知道的方式来援助日本”。德国同南洋仍旧将由日本管辖,但是德国要得到一些补偿。同时,桑果成立了三个委员会,也就是总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与经济委员会,总委员会主要的作用就是调整三国的大政方针,军事委员会与经济委员会则主要调节战争中所遇到的军事和经济困难。

就这样,德、日、意三国结成了侵略战争的同盟关系,在侵略的道路上彼此互相勾结,关系密切。1940年11月23日,罗马尼亚安东尼斯库政府签署了罗马尼亚加入三国条约的协定书;1940年11月20日,匈牙利霍尔蒂政府签署了加入三国条约的协定书;斯洛伐克傀儡政权也在1940年11月24日宣布加入三国条约;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亚正式宣布加入;南斯拉夫则在1941年3月25日签署了加入这个条约的议定书,但两天后又宣布取消。虽然西班牙的弗朗哥证券还没有签署协议,但是从客观上已经加入了这个侵略集团,这个以德意日为核心的侵略集团。

同盟国缔结后的第二年,德国就向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接着日本就发动了太平洋战争。1942年1月18日,三国同盟签订军事协议,以东经70度为界,划定各自的侵略区域,从此,二战的战火开始向全球迅速蔓延。

第二节反***战争

日本拉开二战序幕

日本****者具有独特的侵略狂热。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发动了一系列局部侵略战争,建立了***暴政统治,拼命扩军备战,在远东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从日本帝国主义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具备侵略的野心,他将目光对准了世界大战,想要发动世界大战,以此获得世界霸主的地位。但由于日本目前并不具备从世界大战中称王称霸的能力,所以他又想借助于***国家的力量。但这一切却都是幻想。他们认为,只要“将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统一于天皇,将全部力量集中起来进行发挥”,那么,日本就将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强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抗衡。同时,日本侵略者又认为建立国内的***统治与对外侵略是紧密相联的。因此,他们一方面加强国内的***统治,一方面策划并发动了九一八侵略战争。具体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攻占我国东北的侵华战争,这既是出于经济上的需要,又具有其世界性的政治、军事目的。而这次侵华战争也如日本所愿,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日本早已觊觎中国东北多时,早在日俄战争时,日本的势力得到迅猛增长。中国东北为日本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资源供给地,同时这里也是日本进行投资的场所。在“九·一八”前夕,日本在我国东北投资总额占各国投资总额的73%,占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54%。由此可见,日本几乎一手独占我国东北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面对强大的经济危机,日本需要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他们更不能放过已经掌控在手心的东北地区了。1931年5月29日,“九·一八”侵华战争的指挥者板垣征四郎曾以《关于满蒙问题》为题发表演说,他说:“打开日本经济困难局面的根本政策,唯一可走的道路就是向海外发展”;“只在本来不富裕的国有财富的范围内,试图发现保障国民生活的根本办法,其结果必然是行不通的。”于是,日本将迅速占领我国东北作为自己“从世界萧条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的根本政策”。其根本实质是要将我国的东北变为日本的领土。其次,随着经济危机的扩大和加深,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也日渐变得更加尖锐。1931年,日本各个地区示威和罢工斗争多达2000余次,参加者共计14万余人;所谓“外来思想”的渗透也更加严重。面对这种情形,反动统治者们纷纷感到张皇不安,他们一边想着要将国内矛盾转向国外,一边急于要加紧政权的***化,以此“拒绝美国式的民主和苏联式的共产主义”。“如果在满洲发动武力,那么乘此机会实行***化也许就好办了。”另外,日本****者认为中国东北与朝鲜接壤,而两国的共产主义者已经紧密联合在一起,准备参加战斗,“满蒙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对统治朝鲜”,因此,“稳定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占领“满蒙”。

当然,在日本***军人看来,最关键的还是将中国东北当成对抗英美苏以及进行世界大战的战略基地。石原莞尔就是站在世界最终战争论的观点上制定满蒙占领计划的主要人物。他们预言,“日美战争带来的一定会是二十世纪最大、最重要的事件,它将成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而一旦日美战争爆发,只有从“满蒙”和中国的领土上筹措战争所需要的物资,这样才能将战争延长。其次,“满蒙”与苏联位置毗连,是对苏作战的主要战场,一旦在这里建成日本强固的军事基地,苏联就必须打消继续日苏战争的念头。因此,占领“满蒙”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但能够“在英美苏的侵犯中保障国防的安全,而且能够“完成未来争霸世界的战争准备”。中国的东北对日本进行国防建设来说无异于“绝对必要的战略据点。”是日本的“生命线”,一定要紧紧攥在手心里。

同类推荐
  • 七杀立皇帝

    七杀立皇帝

    谁言乱世莫诉儿女情,实则乱世儿女情更深。为了守护心中的挚爱,为了信守许下的诺言,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做出多大牺牲?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变成太监,试问天下间有谁可以做到吗?她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他是信念如钢、至死不渝的铁骨男儿。在经历过毁家灭门之祸后,他们又将有一番怎样坎坷的复仇经历?刘瑾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立皇帝”,曾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与“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齐名的大太监。其势大滔天,座下高手如云。这位旷世枭雄的结局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刑,死得悲惨至极。他的死,也成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试看一对江湖儿女,如何最终报得血仇,铲除巨奸,上演一段旷古绝今的凄美爱情故事。
  •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讲述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血腥的盛唐

    血腥的盛唐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军歌

    军歌

    哨子响了,尖厉的喧叫把静寂的暗夜撕个粉碎。战俘们诈尸般地从铺上爬起,屁股碰着屁股,脑瓜顶着脑瓜,手忙脚乱地穿衣服、靸鞋子。六号大屋没有灯,可并不黑,南墙电网的长明灯和岗楼上的探照灯,穿过装着铁栅的门窗,把柔黄的光和雪白的光铮铮有声地抛人了屋里。铁栅门“哗啦”打个大开,战俘们挨在地铺跟前,脸冲铁门笔直立好,仿佛两排枯树桩。六十军五八六旅一。九三团炮营营长孟新泽立在最头里,探照灯的灯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 长江传

    长江传

    融地理、历史、人物、文化于一炉,直面历史和现实,在大地的背景上所作的饱含忧患的刻画,从徘徊流水的序曲到奔流入海的尾声,于仪态万方中教人沉思冥想。书中既有长江百年水患的详尽钩沉,又有绿色中国的蓝图创意,一部关于长江的美丽凄楚、动人心弦的传记。一如徐刚以往的风格,时而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时而细致入微、鞭辟入里。作者远溯亿万年前由东向西流出的古长江的初始形态,独特的语境洋溢在字里行间,大地完整性的思考给出了作者铭心刻骨的警醒之言:我们正走在一条离开物质财富越来越近、离开江河大地越来越远的不归路上
热门推荐
  • 倾城祸妃:草包六小姐

    倾城祸妃:草包六小姐

    【推介新书:顾少强势来袭:娇妻太抢手】当当红影视天后无意穿越到将军府的草包六小姐身上,她看着这让人无奈的场景,就是一向淡然处之的她也忍不住想优雅的爆个粗口!看着那深宅大院里,她秉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遭天谴的原则,看着这群时不时就在作死的古董女人,苏若嫣表示很有兴趣想跟她们玩玩呢!可是不知在何时何地,她竟然招惹到了某只妖孽,这只妖孽竟然还时不时就掐断她的桃花!某天夜里,苏若嫣裹着衣服一脸冷清,”男人,都是这种没见过女人的德行吗?"某妖孽听完扬起嘴角,“爷,只是没见过占了别人沐浴的池子。还这么嚣张的女人,哦,不对,是女娃吧!”
  • 倒着写的故事

    倒着写的故事

    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倒着写的故事》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涉及面广,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芒果城

    芒果城

    讲述了一个女人夏云仙及其子孙以异乡流浪者的身份,对抗传统、习俗和权威,为了土地生存权而苦苦拼斗的故事。其中有欺骗、背叛、疯狂、梦呓、谋杀、自杀。光怪陆离,惊心动魄。这是一个灵魂救赎的故事,这是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这是一个拷问人性的故事,这是一个凄惨爱情的故事,这还是一个称得上深沉的故事……本书是一道夺目的光芒,深层揭示了漂泊与定居、传统与对抗、迷醉与清醒的人生状态。
  • 八荒

    八荒

    一个人失去另一个人的过程,是极缓慢的,但往往却被我们误以为是电光石火的事。将万事都放下了,转一个身就走了。苏有信说,白色足可承当一切,因它自身没有悲喜,事实上,女子间的相互慰藉,与男女之间的,一样少,总是不够多。她要穿着极治艳的裙,逡巡这白的城白的国。像途经所罗门王百合山谷的茨冈人。大凡不见得有好理由跟好代价,但只觉必须要去做的,不那么严格来讲,便已经是爱情,时光当前,一切厮守都没有用处。爱在文字中不寂,不灭,不穷匮,居心险恶地,泛滥成洪荒之灾,简直要息壤才能将它克制得住。
  • 穿越找来冰山夫

    穿越找来冰山夫

    若执手,定不离;静儿,你可愿陪我。不论上穷碧落下黄泉。凌风,我都会紧紧地牵着你的手。生死不离。看的见的是彼此眼中坚定地信念,相视一笑。凤栖于桐,浴火重生。
  •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并没有卓越的资质,却令人顶礼膜拜。虽然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传记、家书、日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本书参考了众多资料,从曾国藩的家训、日记、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来剖析他,并列出了八大黄金法则,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 嫁给二婚熟男:豪门暗香

    嫁给二婚熟男:豪门暗香

    请抽打我吧,为什么这么慢,为什么进展也这么慢...总有一些灰姑娘能博得王子的欢心,肖蒙却以为她并不是灰姑娘,而且他也不是王子,是国度里无情的国王。即使求婚和离婚那么快,蒋乔的名字依旧是陌生的。高傲到骄傲如同孔雀般的男人,眼神冰凉,言辞刻薄,嘲笑她的木讷和自卑,警告她不准靠近,然而内心渴望类似爱情的东西。他只愿索取,她只愿被爱。
  • 懵懂之放荡一下过往

    懵懂之放荡一下过往

    事件的记录都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并加以有趣的故事相糅合而成。全书开始的基调都是以一种黑色幽默开始的,人生的主线是灰色的,到最后却变成了纯黑色。书中更涉及了,当今社会的敏感话题,升学、早恋、沉溺网络、校园暴力、同居等……主人公董浩云,由一个懵懂好少年,变成了一个思想不稳定,性格双向的青年。
  • 爱非罪:沉香水染

    爱非罪:沉香水染

    七年前,他在王城之中,她的花轿之前,没有一丝迟疑的下了屠杀令——可笑这一场惊动四国的婚礼,不过是他的阴谋!而她的爱,卑微如尘,逃不开他的掌控!心。凉透,她穿着染血的嫁衣悲痛离去:”“我回药王谷,再也不会踏出半步。”七年后,她为了知己好友的一场盛宴违约出谷,他却又再度出现,百般纠缠…战火里滚出来的情爱,似断肢残臂般深刻而破碎!她却笑的天真无邪:“你想要我救她?好啊,那就先从我的尸体上踩过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