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900000022

第22章 宋代诗词(1)

宋代诗词是中国诗词史上另一个发展的高峰。宋代诗、词人在唐代诗词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初期宋诗偏重于议论,在欧阳修的提倡下诗风发生了转变。苏轼继欧阳修之后,成为新的领袖,其诗歌创作进入了巅峰时期。南宋诗人的民族忧患意识开始觉醒,出现抒发爱国情怀的大批诗作。宋词是另一大亮丽的风景线。其词风多样,内容丰富。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婉约派典雅婉丽、曲尽情态;豪放派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可以说,是宋词典型之作。

宋诗

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风格与唐诗有很大的不同,它一向以筋骨思理见胜。其特点一是“以文为诗”;二是理趣。此外还有两个两所未有的特点,一是诗歌派别的出现和形成风气;而是“诗话”作为一种诗歌批评方式产生和流行起来。宋诗在整体成就上可能略逊于唐诗,但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中国诗歌在唐代达到鼎盛之后的新发晨和演变。

1.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1,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2,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3,不须檀板共金尊4。

【题释】

林逋,字君复,北宋初年着名隐逸诗人。北宋诗人林逋为正是因为这首咏梅绝唱《山园小梅》受到人们的尊崇。

【注释】

1众芳:各种花卉。暄妍:美丽。暄:温暖。

2霜禽:指深秋或初冬的鸟。

3相狎:同它一起娱乐。狎:亲近而不庄重。这里是娱乐的意思。

4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这里指唱歌。金尊:饮酒。

【简析】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而且篇末的“以身相许”式的表白,更是将梅的品格得到了升华,丰盈了作品的境界。

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梅花中心意象。诗人写梅画梅时,将虚和实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比,使全诗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

作者以梅自况,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颇具特色。但是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歌的格局太小,自命清高的标榜有唯恐不为人知的意味。

【译文】

现在的时节,虽然百花凋零,但是梅花却迎着寒风盛开,它那明媚艳丽的景色占尽了小园的风光。稀疏的影子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飞落下来时,先偷看了一眼梅花;如果蝴蝶知道梅花的妍美,肯定会消魂失魄。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我用不着和俗人一样敲着檀板唱歌,端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2.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1,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2。

【题释】

这是梅尧臣的写景名篇。他是宋诗开山祖师。

【注释】

1野情:爱好山野景色的情趣。惬:畅快。

2云外:遥远之处。

【简析】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山的过程,语言朴素,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诗歌首先表达的是登山书怀的一种喜悦,看到美丽的景色,作者感到惊喜,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不免惆怅。在幽静的秋山中走着,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诗人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译文】

鲁山层峦叠嶂,几乎有数千座的山峰,山峰有高有低,很是壮观,这正好契合了我热爱大自然景色的心情。每走到一处,我都可以看到一座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座奇岭,一个人在山间曲曲弯弯的小路上行走,走着走着,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去了,有时也会迷失了方向。山林空荡,已经出现了冰霜,所以我能看到大熊座升上树梢;透过稀疏的树缝,还可以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到底在哪里;正当我沉思的时候,忽然听见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上。

3.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1,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2,轻舟短楫去如飞。

【题释】

这首诗歌是欧阳修的名作之一,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注释】

1弄:逗弄。

2一阕:一首歌曲。听不尽:还没有听完。

【简析】

这首诗歌是欧阳修在岳阳所作,主要描写了夜泊岳阳的景色以及旅中思归的心情,是欧阳修的名作之一。整首诗歌以写景为主,由“卧闻”二字交代了写作环境,每一句都是在写景,但是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的羁旅之思。诗人以城里的钟声作为起点,以月下的歌声作为结束,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也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

【译文】

夜里远处的钟声开始响起,这时候的城里应该早就灯火辉煌,美丽无比了吧,可是现在的我却漂泊在城下,卧在船上。我抬头看见了一轮皎洁的月亮照在江面上,江面上云水茫茫,我应该往哪里走呢?现在已经是深夜了,月亮更加皎洁了,远处传来了渔夫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了我千万的思绪,个中滋味只能我自己才能体会得到,歌声还在空中回荡,袅袅不绝,远去的人乘坐着一艘小船,短楫入水,顺着水飞一样地离开了。

4.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释】

这首诗歌是北宋着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

【简析】

这首诗歌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诗人的立足点。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说明当时是春天,形象地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十分巧妙。据说这个“绿”字是王安石改了又改,最终确定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译文】

从京口到北岸的瓜洲只是隔了一条江,和远处的钟山也只是隔了几座山峦而已。今年的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江南的故乡啊。

5.野色——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羃羃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谓山公意1,登高醉始回。

【题释】

野色,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注释】

1山公:指晋朝的山简。他镇守襄阳时经常至习家池饮酒,大醉而归。在此作者以山简自况。

【简析】

这是一首朦胧诗,可是又不同于现在的朦胧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有具体的景物描写,而且充满诗意。这首诗富有神韵,写景重在清远,抒发的情感很朦胧,而且用词清新,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6.饮湖上出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1,

山色空蒙雨亦奇2。

欲把西湖比西子3,

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释】

这是苏轼描写西湖的名作,主要是写景状物,是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诗人在这美丽的湖光山色中忘却了内心的烦恼,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注释】

1潋滟:水光荡漾。

2空蒙:细雨迷蒙的样子。

3西子:西施。

【译文】

那是一个水波荡漾的晴天,西湖的景色真美好,波光荡漾,看起来十分美丽。如果遇到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就会更加有特色。如果将西湖比喻成西施,那不管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一样光彩照人、美丽多娇,总是那么得得体适宜。

7.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1,

远近高低各不同2。

不识庐山真面目3,

只缘身在此山中4。

【题释】

这首诗歌是苏轼在观赏完庐山之后写的自己的感受,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庐山各个角度的面貌,诗人想借助于景色来说明一个生活哲理。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注释】

1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2各不同:不相同。

3识:认识;清楚。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4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简析】

苏轼在黄州被贬,前往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于是去游览了庐山。看到庐山的美景,忍不住触动了思绪,于是便写下了很多首关于庐山的记游诗。《题西林壁》是诗人在游览庐山之后的总结,深刻地像人们指出,观察问题应该客观全面,不能从主观出发,否则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译文】

从正面看到的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到的庐山的山岭一座座耸立着,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看见的庐山的样子完全不同。我才意识到,人们为什么难以认清庐山的真实面目,那是因为他自己就在庐山中啊。

8.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1,

正是河豚欲上时2。

【题释】

这是苏轼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图画而作的题画诗。惠崇:人名,宋代诗僧,画家。

【注释】

1萎蒿:一种生长于河滩的植物。

2河豚:鱼名,肉味鲜美。

【简析】

这首题画诗既展示了画面的形象美,又充分考虑到了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前三句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饶有风味的早春景色,最后一句是诗人的想象,也是对画面的补充,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译文】

竹林外有两三枝的桃花开始盛开了,鸭子也在刚刚化冰的江里游戏,它们最早知道什么时候江水开始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是河豚从大海里回来,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9.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1,中垢北望气如山2。

楼船夜雪瓜洲渡3,铁马秋风大散关4。

塞上长城空自许4,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5,千载谁堪伯仲间6。

【题释】

这首诗歌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势浑厚,这和杜甫的风格是一样的。书愤:抒发义愤。

【注释】

1早岁:早年年轻的时候。

2气:壮志。

3楼船:一种大型战船,于三国魏发明。

4大散关: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

5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这里作者用作自比。

6出师一表:名世:

7伯仲间:兄弟之间。意为相差无己。

【简析】

这首诗歌因为其雄放豪迈而被人们广为流传。特别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更是将浑厚的气势抒写得淋漓尽致。这和陆游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他的政治生涯很不顺利,这首诗歌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的志向。

【译文】

我在年轻的时候就立下了北伐中原的志向,可是现在觉得真是十分艰难。很多次,我向北望着中原大地,我的热血顿时就会沸腾,内心的怨气像是一座山。记得当年在瓜州渡痛击金兵,下着大雪的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瑟瑟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想当初我将自己比作万里长城,曾立壮志想为祖国扫除边患。但是现在我却老得双鬓斑白,渴望北伐盼现在都成了空话。这不免使我开始缅怀诸葛亮,他的出师表真是名不虚传,有谁可以和诸葛亮一样为国家鞠躬尽瘁,率领三军恢复汉室北定中原啊!

10.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题释】

陆游写这首诗歌的时候已经六十二岁,赋闲了五年。这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要先去临安觐见皇帝,当时他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无聊之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作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成为名句。

【译文】

这些年以来,世态人情都变得淡薄了,甚至薄的像是透明的纱,谁还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我一个人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窗外的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肯定会传来叫卖杏花酒的声音。短小的纸张,在上面斜着写字,空闲的时候便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平民,不要再发出风尘会沾污我的衣服的感慨了,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11.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1,

但悲不见九州同:2。

王师北定中原日3,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释】

这首诗歌是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临死之前都牵挂着“北定中原”,可以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诗人对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示儿:给儿子。

【注释】

1元:此字为通假字,通“原”,意为:原来。

2同:统一。

3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4定:平定。

5乃翁:你的父亲;也表示老人。(指陆游自己)

【简析】

这首诗歌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就要去世的时候,脑子中想的还是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他急切地希望收复中原,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领会到陆游的强烈的爱国感情。

这首诗歌真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对没有看见中原收复怀有遗憾,但是却也对国家收复存在坚定的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是诗人真情的自然流露,却更加感人。

【译文】

我本来就知道,我死了之后,这世界上的一切就和我没有关系了,我唯一感到痛心的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朝廷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在家祭的时候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12.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1。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题释】

杨万里的诗歌喜欢描写稍纵即逝的景物,这首诗便是这样。

【注释】

1晴柔:晴天里水面晴朗柔和的色调。

【简析】

这首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全诗的诗眼是“小”,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初夏小池的生命力,其实这首诗歌的用意在于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译文】

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好像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欢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将自己的影子映在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调皮的蜻蜓就早已经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13.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1,干戈寥落四周星2。

山河破碎风飘絮3,身世浮沉雨打萍4。

惶恐滩头说惶恐5,零丁洋里叹零丁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

【题释】

这首诗是诗人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的主要内容是概述了诗人自己的经历和命运,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视死如归的人生观。

同类推荐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依然旧时明月

    依然旧时明月

    46首古典诗词的全新读解,作者透过优美动人的文字,空灵、诗意的分析,梳理了古人的种种生命和情感,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内心生活做一个沟通,带领我们走进诗人词客的情感世界,去欣赏狂放的李白,潇洒的苏轼,禅意的王维,多情的柳永,以及那些深入骨髓的古典场景:对花持酒的舞姿,踏雪寻梅的笛声,水晶帘栊后的凝望,古刹空山里的啼鸣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热门推荐
  • 礼仪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礼仪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礼,是思想道德修养。仪,使其表现,即礼节。因此,礼仪不是培训出来的,是修养出来的,它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秉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是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青少年们的必修课。本书具体阐述了礼仪和道德修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青少年们提高整体素质。
  • 杀手皇妃:魔术师大人

    杀手皇妃:魔术师大人

    【蓬莱岛】社团她爱俊男也爱美女更爱人妖,她冷兵器玩得溜热武器溜得玩核武器得玩溜,她白天懦弱无能夜晚无能懦弱,她喜爱红妆因为绣花针使得顺手,她穿金戴银易于被人抢劫,她涂粉抹脂只为不被人发觉,她所做的一切只为——来无影去无踪,因为她是魔术师大人。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昆虫记(超值金版)

    昆虫记(超值金版)

    本书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仔细地观察后,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本书从金融学名词货币信用、银行利率、资本运作、金融机构、金融热点等方面系统讲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和方程式,也没有艰深晦涩的金融学行话,而是以金融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为血肉,将金融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金融学的全貌,并学会用金融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桃花债·王爷,我等你

    桃花债·王爷,我等你

    北苑小王爷秦流璟是传说中的短命鬼,空生了一副风华无限的好相貌。天下大乱,皇帝无嗣,他竟然还有可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只有夭夭才知道:他是天生妖孽,根本不是个人!大臣常家二十一口灭门惨案;京中大活人变成木头人的怪症;敌国北燕出兵的阴谋……全都是他,妖孽祸国!★可是他却独独只贪恋夭夭。他害死了她爹,却又甘愿用自己心尖鲜血挽救她娘的绝症;所有人都想将杀人罪名安在她身上,只有他执了她的手,告诉她:“刀山火海,我陪你去。”★三生三世,一场桃花。是谁在桃花下许下诺言,是谁欠下桃花情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我终为你披上嫁衣,为你情定三生。可是你是否会含笑等在,桃花下?==========================现言新文:《哥,要你负责》http://m.pgsk.com/a/185387/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