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200000023

第23章 中学以前同孩子一起生活(1)

六到十二岁接受基础教育

关心子女入学后的心理变化

六到十二岁,孩子接受国民基础教育,从自由自在的生活转向有规律的生活,成为孩子最大的生活变化。上过托儿所、幼儿园的孩子,虽然经历过规律的生活,但是幼教老师对于迟到、缺课要求都比较宽松,所制定的规矩,执行时也不会严格,一句“还小嘛”,给孩子很大的自由。当然,在那个阶段,这样做也是正确的。

小学一年级,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除了学校的规模大、一起游戏的同学多之外,那些高年级学生和成年的老师也引起孩子很大的紧张。

更重要的是,在记忆当中,游戏就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游戏,两者根本分不开,也不需要区分。进入小学以后,游戏是游戏,学习是学习,两者开始分化,孩子缺乏这种心理准备,当然很不适应。父母如果不了解这种情况,一下子要孩子变成大人似的,要求他们学习时专心学习,等一下游戏时再来游戏,孩子反而认为妈妈变了,不像以前那么值得信任和依赖,亲爱的妈妈忽然间变得生疏、严格而不近人情,于是“坏妈妈”的念头自然兴起。表面上服从妈妈的指示,改变自己的行动,心里头一百个不高兴,严重时还会怀疑“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这时亲子关系就出现负面的影响。

我们首先建议,不要采取高压的手段来逼迫孩子就范,不要用老师的权威来恐吓孩子,也不要用糖果、金钱来引诱孩子做功课或考出好成绩。这些都是父母常用的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相当有害的。

一年级的孩子,一只脚踏入儿童期,另外一只脚还没有离开幼儿期。早晨神气十足地挺胸抬头去上学,回到家里则缠着妈妈撒娇。这种矛盾的心理现象,父母不能嘲笑,也不必担心。孩子从学校回来,问问当天的情形,原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孩子由于疲劳而不想说话时,就要让孩子休息一下,才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穷追猛问,只会使孩子心里更加紧张,扭曲了原来可能顺适的成长过程。孩子并不理会父母的心情,他们不是为父母而成长。父母应该了解,对入学以后的孩子,父母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同学、老师和电视的影响力反而会越来越强大。孩子逐渐从狭小的家庭走向更宽广的世界。放学回家,孩子情愿到室外去玩。如果父母为了方便,把孩子关在家里,电视就自然而然成为玩伴。

现代儿童和没有电视时代的儿童相比,不论想象力、创造力和忍耐力都大幅降低。原因是有了电视以后,用不着孩子动脑筋去设计、制作玩具。脑力和体力都不用,自然发展不起来。看电视也不必像看书那样,运用联想力去揣摩,场面不断地出现,到时候就有答案。这样的“电视儿童”,怎么可能聪明呢?

在犹太人家庭,每天晚上父亲都在看书,而不是看电视;母亲在孩子睡前,读一些伟人传记或者圣经故事,并且说明其中的道理。欧美家庭,大多规定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必须加以限制,所看的节目也要经过父母的筛选。不像我们这样,把电视安装起来,让各种节目侵入家庭,丝毫不加以防患,结果容易造成十分严重的问题。

想想看,父母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却要求子女用功读书、好好做作业,孩子心里怎么想?会服气吗?会专心吗?父母希望子女好好读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身作则:不要看电视,把时间用来陪伴孩子。在就学以前,就常读书给他们听,以培养其兴趣。儿童富于想象力,感受力也很强,因此所读的书,范围要广泛,种类要繁多,常常有变化,使孩子提高兴趣。上学以后,孩子自己能够阅读,父亲在旁边也一卷在握,乐在其中,碰到有趣的文字或者新鲜的报道,也可以和子女分享。子女耳濡目染,自然更有乐趣。准备一些儿童书刊,鼓励子女有心得时写出来。绝对不要认为孩子有吃有穿有用,父母就已经尽了责任,读书求学则是老师的事情,与父母无关。就算父母自己目不识丁,照样可以陪伴孩子读书,自父母不应该经常问起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免孩子产生偏差的观念,认为读书是为了考试。真正的读书兴趣,是为读书而读书,并不是为考试而读书。过分重视成绩,很可能断送了孩子的读书兴趣。当然,父母也不能高唱读书无用论,说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书读得好又赚不到钱,还不如商人富有”这一类的话。不但父母不能说,听到子女说这种话的时候,还要加以说明: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金钱虽然重要,但是并非最重要的东西,智慧、品德、健康、合群,实在比赚钱更要紧。

子女智慧的发展不能完全交给老师

由于智慧的发展大概到十五岁左右就停止了,所以六到十二岁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发展智慧的黄金时期。父母最好和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重视孩子的心理辅导,注意“五育”的均衡发展。低年级的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可以说数班主任老师所占的地位高,最不容易为他人所取代。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如果凡事都亲自带头,一点也不轻松,从上课铃响就要在座位上坐好,整理好桌面,逐一具体指导学生,做学生的榜样,把课讲得很明白,与学生保持相同的速度,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适度的身体活动,相信学生长大成人以后,每当想起这位老师,都会衷心感谢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孩子和同学的相处情形,也要加以观察。愿意自己一个人玩的孩子,下课时情愿待在教室里,也不出去和大家一起玩。这时候父母最好反省,是不是平日怕孩子出去玩受欺负,又怕跟坏孩子在一起学坏了,结果才造成这样孤独。不能强制孩子一定要出去跟大家一起玩,却应该找出根本原因,逐渐加以转化,使孩子合群。

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课的学生很多,好像安静下来听课是一种痛苦的事情。父母首先回想一下孩子在家里是不是这样:刚写一两个字就跑到厨房,打开电冰箱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才翻开书本,又想起作业还没有做完。如果真的是这样,就要在低年级时,特别向老师说明,让老师多加注意加以改变。否则拖到中、高年级,不但同学讨厌,老师也会责骂,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古怪,不能合群。

孩子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偏心,不喜欢他,或者无理处罚,十分不高兴。这时候父母既不可以站在老师的立场趁机教训孩子:“一定是你不好,还敢怪老师!”也不应该站在孩子这一边跟老师对抗,甚至攻击老师:“老师这样做,那还得了。我们去告他,叫他连老师都当不成!”其实孩子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他在学校受到委屈,心理上不能平衡,需要的是父母的倾听,让他一吐心中的闷气。“真有这回事,难怪你会生气!”孩子逐渐平静下来,父母再表示同情,鼓励他想办法改变老师对他的态度。当孩子以实际行动换得老师的好印象时,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便随着增强了。

及早矫正子女的不良习惯

父母的爱不是用来宠坏孩子,而是用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包括恐惧黑暗、恐惧暴风雨、恐惧动物、恐惧水等,其中有一些是后天造成的。父母的责任是当孩子恐惧的时候,不要离开他的身边,并且帮助孩子克服已有的恐惧。不要取笑孩子,也不能强迫子女不要恐惧,更不可以利用孩子的恐惧感来恐吓他、威胁他。父母所恐惧的事物,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示出来。对犯罪事件的细节不要详加讨论,恐怖电影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放映。唯有安详快乐的家庭,充满爱心与谅解,才是避免恐惧和治疗恐惧症的最佳场所。

放学后孩子在哪里?做些什么?也是父母必须了解的事情。回家?家里有什么人?到亲戚家?能照顾得好吗?暂时在邻居家里?有谁可以做伴?不论如何,孩子觉得无聊时怎么办?遇到某种困难时如何解决?寂寞孤独和无聊,是许多儿童的心声,还有感到害怕、无助或紧张以及对父母企盼或思念的,又该怎么办?

四五岁的孩子通常只知道钱的存在,对钱的实质并不了解。知道钱可以用来买东西,但用钱的能力则尚未建立。六岁以后,比较具有数字的概念,对钱的多少和价值也逐渐明白。这时,配合上学以后的需要,父母可以开始给予零用钱。因为孩子在学校里,看见别的同学去小卖部,就会产生购买的欲望,如果身上没有钱,又不敢向父母开口,很可能会向父母骗孩子上学以前,父母应给其提供接触金钱的机会,培养一些数字的概念。有时候,给孩子一点钱,陪他到面包店,让他尝试着自己购买,当场进行机会教育。上学以后,多观察、多了解孩子在零用钱方面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供应状况,再决定零用钱的数量,应该比较妥当。在小学低年级时,每两天或每星期给一次零用钱,以免丢掉或一次用完,养成不良的习惯;中、高年级时,再逐渐把时间拉长,增加零用钱的金额,并且利用机会和孩子讨论使用零用钱的方式和内容,以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

影响孩子行为的因素当中,奖励和惩罚具有重要的地位。奖励最有效的其实是赞赏,而最佳的赞赏则是关心。孩子拿成绩单给父母看,父母如果连看都不看一眼,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支持,认为再好的成绩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很可能因此而不再努力。父母若是表示关心,口头给予鼓励:“比上次进步多了,下次再加油!”并不需要什么物质上的奖励,孩子便觉得满足。

随意的批评、不公平的惩罚以及不时的嘲笑,最容易伤害孩子的感情。某一天孩子说出尖酸刻薄的话,父母一笑置之;下一次说同样的话,却遭受处罚。父母喜怒无常,孩子当然无所适从。父母最好检讨自己对子女的看法,如果心怀成见,便应该赶快纠正过来。因为父母的不愉快以及潜伏的怒气,孩子很容易察觉出来,父母的一举一动,无论微笑、呼吸、皱眉头,孩子都能够分辨出其中的喜、怒、哀、乐。父母的成见,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个性将会变得十分消极。

俗语说“九子九条心”,子女的性格各不相同,不能采取同样的方式来管教。但是,无论如何,父母责骂孩子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小鬼,是一个不被喜欢的人,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于是,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都会降低。在亲子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父母骂子女,子女害怕,躲开一些,避开父母,自认为总可以少惹事了吧!父母责骂,子女挨骂,双方面都不好受,何况彼此疏远,亲子关系怎么好得起来?亲子间的亲密关系十分重要,如果能够无话不谈,家庭必定相当美满,而且子女也一定乐观进取。

父母的倾听对子女非常重要。看到孩子考试的分数,不要马上做出批判。先听听孩子的说法,看看他有什么问题。必要时再向老师请教,共同找出困难所在。同时与孩子交换意见,一起解决问题。最要紧的,莫过于帮助孩子养成定时定所的读书习惯。认清孩子的个体差异,关心孩子好像关心自己一样才更有效。

父母免不了责骂孩子,只是千万不要过分。孩子做错了,把他叫到面前,先问他做错了没有?若是知道错误,问他以后要不要再犯?能不能注意改过?如不认错,就分析给他听,错在哪里,直到孩子明白为止。

凡事先听子女的意见,对父母非常有利,不但能够知道子女在想些什么,而且很可能听到自己想象不到的好意见。让子女先说,子女有较多思考的机会,脑筋更灵活,思维更敏捷,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对子女的话,要鼓励他,让他去实现,可以激励出自动自发的精神。

父母实在没有必要在子女面前表现得神气活现,好像无所不知,也无所不晓,否则将来子女长大了,同样在父母面前表现出相同的态度,到时候再来生气。不如趁着孩子还小的时候把他教养好,将来又孝顺又能干,可以为年老的父母分忧分劳,那该多好。

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实在是心智的发展。这种事情,完全委托学校的老师是靠不住的。从课本上“看到”一些东西,在课堂上“听到”一些东西,和自己亲身经历这些东西,基本上有很大的不同。心智发展最主要的活动并不是看到,也不是听到,应该是“思虑”,而不是“思考”,因为“考”和“虑”的不同,在于“无心”和“有心”。父母带着子女到郊外去,告诉孩子这是梅花,那是桃花。孩子如果只是看到和听到,并不亲自靠近分辨它们的差异性,充其量只能获得知识,却不能开启心智。孩子思考怎样记住梅花和桃花,只动脑而不用心。思虑为什么叫梅花?为什么叫桃花?发现名称不过代表一种符号。怎样分辨这两种花?要从叶子、树干和花朵来区分,了解关系的建立和作用。可见有心无心,对心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亲子教育圣经!本书内容提要:现代父母常感叹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代沟,种种以“爱”之名但掺杂了太多的期望的行为。反而让孩子产生了抗拒。父母对孩子的爱出自于本能,但并非所有爱的方式都是正确且理智的。爱得对,爱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爱得不对,爱反而会变成压力和障碍。本书分成七大部分,从42个法则,指导父母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爱孩了,教养孩子不仅变得轻松、愉快,也能培养孩子乐观且正向发展的人格。
  • 好规矩胜过好爸爸

    好规矩胜过好爸爸

    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美国精英是怎样炼成的?本书介绍了常青藤教育的99条法则,教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当孩子具备了真正的常青藤素质,无论将来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携手,他都能从容面对,继续前行。无需走出国门,您也可以了解到美国精英教育的法则,让孩子在成长之路上与世界精英同步。
  • 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心理咨询指导计划

    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心理咨询指导计划

    帮助家长解读孩子心理的权威读本,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实用指导计划。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孩子走出心理误区,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本书为家长提出了有针对性并切实可行的心理咨询指导计划,有助于家长帮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热门推荐
  •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长江,比黄河更神秘的母亲河。蛊术,赶尸,过阴……无不诞生流传于长江流域。祝融官,长江秘密的守护者,一个传承千年的隐秘组织,和一个从不公开的惊天秘闻,中国最神秘的“有关部门”。一场诡异的中毒事件,将江淼牵扯进迷离的漩涡。无数江湖奇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都隐藏着难以置信的真相!数不清的暗地交锋,道不尽的上古秘辛,都围绕着神秘的长江展开……
  • 侯门傻妃

    侯门傻妃

    不是吧,穿越了!还是一个侯府的痴傻大小姐,被指婚给了王爷,却对安家大少爷痴心一片,被戏耍、被耻笑,最后更是连性命都丢了去!齐王府里,女人一个个都忙不迭的来对付她这个正妃,阴谋诡计的都赶着上场,她一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既然她们这么热情,那她就花点心思和她们玩一玩了,看她们怎么死的!推荐00的旧文:【-下堂妾-】【part1】“欲擒故纵,亏你也想的出来,但是这一套对我没用!”安家大少爷安弘文冷眼望着面前总是纠缠自己的女子。“公子自是放心,雅芙就算欲擒故纵,那对象也绝对不是安公子你!”舒雅芙柔柔一笑,丢下话,不再理会边上的男人,转身继续看手上的东西,嘴里嘀咕着:“哎!过去眼神真是不好!果然人不无知枉少年!”【part2】“他是我的儿子!”他冷冽的望着面前悠闲的女人。“宝贝,你要知道,你的人生信条,你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娘的话才是正确的,娘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人的话你可以当耳边风!”某女伸手抱起面前的儿子,很是认真的教育。“嗯!宝贝知道了!娘~宝贝最爱你了!”可爱儿子一把抱住她的脖颈,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part3】“本王的女人做什么,轮不到你们来管!”冷冽无情的他,睥睨一众人的目光,视线扫过无人胆敢直视其凌厉的眼眸。“王爷你也别生气!人难免犯错…”舒雅芙微微一笑,唯独不惧怕他身上的冷意,灿烂微笑,“尤其是被狗咬了一口,狂犬病可没那么快好!”边上被指做狗,以及得了狂犬病的两个人,集体脸色黑了一片!推荐好友文文:【穿越之嫡妇难为】【下堂王妃值千金】
  • 镜世三部曲之旭日东升

    镜世三部曲之旭日东升

    公元2034年,一艘来自卡兰的飞船坠毁在了大西洋的中部,大量的『虹晶矿』随之散落。在这个资源枯竭的年代,『虹晶』这一蕴藏奇异能量的晶石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谁掌握了『虹晶』就意味着统治世界!从此,地球陷入了一场长达十六年的虹晶争夺战!天神与人类的战争,自由与信仰的碰撞,双星流转,魂萦梦牵!魔法与科技的较量,白翼与黑羽的交织,明争暗斗,此起彼伏!从东边升起的,是炽阳还是残阳?
  • 英雄大穿越时代

    英雄大穿越时代

    地球,中国,某省,某市正在玩目前最火热网游之一【英雄联盟】的五位青年被不知不觉的魂穿他们遇见了一位“神灵”并最终穿越到了一个位置的星球之上在那一颗未知星球之上他们会发生什么?他们会遇见什么人或者事情呢?一切都将在——英雄大穿越时代【因为精力不够,所以本书的更新一般为一周,一更或者两更!】
  • 弃妃绝爱

    弃妃绝爱

    本文大虐。虐心,虐身。古穿古,俗称灵魂附身。新婚?大红的花轿,娶的是当朝的八公主。亲人?却在她伤心欲绝的那一刻将她推落了悬崖。生无可恋,活着亦是枉然,可幽幽转醒,不是森冷的阎罗殿,却是面对着最暴戾的凶残,那冰霜般冷寒的男人,那仇恨中染血的目光。大红的嫁衣,绣着鸳鸯戏水的锦被上却触目惊心的鲜血,她茫然的看着身侧邪戾而狂暴的陌生面容,那眼中是可以燃烧一切的仇恨。心死,身残,再一次转醒,却是铜镜里一张陌生的面容,背负了一个已死女子的过去,忘却了曾经的自己。重生后,她又将何去何从?!!!!!!!!!!!!!!!!!!!!!!!!!!!!!!!!!!!!!!!!!!推荐旧文完结小说:《替身老婆》终结系列之一(杨雪落和安熙照)《替身床伴》终结系列之二(雨清和曲驭)《穿越之调戏美男》终结系列之三(叶蔷和叶君寒,雷辰)古代文:完结《只和皇帝玩亲亲》(阿九和夜帝、)《穿越之杀手皇后》(彦水水和彦少卿)公众文:《弃妃绝爱》。!!!!!!!!!!!!!!!!!!!!!!!!!!!!!!!!!!!!!!!!!!!!!!!!!推荐好友的文文,《香凝情仇》
  • 帝王妻奴

    帝王妻奴

    层云堆积,月光森然。森冷气息照着华夏大地。凤国三大家族齐聚于身为三大家族之一的上官府中。前院大厅,歌舞升平,贵族众人享受饕餮盛宴,怀抱舞姬,当众淫乱,萎靡不堪。上官家族喜爱圈养野狼,越是凶狠,就更为喜爱。就连家族中小姐们,也喜欢拿野狼来玩耍。鲜血淋漓的场面,对她们而言,只是一顿家常便饭。低等的下贱人在她们的眼中,堪比蝼蚁。五名精心打扮,美貌如花的少女,坐在高高的看台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最强黑客

    最强黑客

    一个超级黑客,重头再来,变成一个小黑客。曾经黑客界排行榜上的NO.1,重生成为大一新生。一个小黑客自由驰骋网络,成为真正网络之神。
  • 养心食谱

    养心食谱

    《养心食谱》精选了近百种养心食谱的做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用色香昧美的养心菜肴。这里既有大众熟悉的传统菜式,也有名厨新近的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
  • 也说西游

    也说西游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通过连环画、电视剧的演绎、推介,其人物和主要情节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作者对这部名著情有独钟,深入钻研,并把自己的解读和体会写下来,成就了《也说西游》这本专著,这是一项文化成果和赏心乐事,书中颇出新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