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500000021

第21章 舒新城与道尔顿制(1)

舒新城(1893—1960)

班级制的弊病,总括起来说就是太机械太呆板了。一定时刻要上堂,规定念什么一定要念什么,教员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这种情形完全是被动的,牵制的,勉强的,武断的。

班级制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适当的发展。

舒新城,原名玉山、维周,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佃农家庭。他幼年在私塾读书,后来进入县城高等小学。因家庭困难,曾在商店学徒。1912年,在亲友帮助下,他先后在常德、长沙和武昌等地求学。1914年,他借用族兄舒建勋的中学毕业文凭,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英文部。有人告发他冒名顶替,但学校因爱惜人才未予处置。1917年毕业前夕,他向校长符定一说明情况,符为他改名新城,并向舒新城颁发了毕业证书。

毕业后,舒新城先后在长沙福湘女子师范、湖南第一师范任教。1921年他到上海,担任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开始实行道尔顿(The DaltonPlan)教学法。随后几年,他还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并致力于道尔顿制的试验与推广,成为中国最早推行道尔顿制的教育家。1928年,他应中华书局之约,担任编辑所所长兼《辞海》主编,从此投身于出版事业。

舒新城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既是大型工具书《辞海》的主编,又编写出版了《实用教育学》《道尔顿制研究集》《道尔顿制讨论集》

《中国教育建设方针》《近代中国教育史料》《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

《近代中国留学史》《我与教育》等数十种教育方面的著述。此外他对摄影颇有研究,对养生之道和散文写作也有浓厚兴趣。新中国成立后,他提出修订《辞海》和影印全部《申报》两大计划。1958年,根据毛泽东提议,已经退休的舒新城担任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所长。但才过了两年,舒新城就不幸逝世,终年67岁。如今,舒新城推广道尔顿制的经历,早已鲜为人知。就连他本人,也几乎被人淡忘。

一 班级制与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又称道尔顿教学法,是与班级制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今班级制已经成为我国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尽管它的弊病很多,但是如果有人想要改变这种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就在上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曾经在我国风靡一时,引进并推广这一模式的就是年轻的舒新城。

道尔顿制不仅是对班级制的一种否定,而且还涉及教育的许多根本问题,比如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人是怎样获取知识的?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如何,关系怎样?学校应该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等等。回顾这段历史,有利于检讨我们的教育思想,端正我们的教育观念,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寻找出路。

那么什么是道尔顿教学法,它为什么会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呢?

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20世纪初,清朝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清末新政”。当时教育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废科举、办学堂,引进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用班级制和课堂教学的形式来传授知识、教育学生。这种形式虽然有利于普及教育,但由于它需要统一教材、统一上课、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统一考试,因此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情况,与工厂里加工机器零件颇为相似。为此,我曾在《八位大学校长》(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前言中说: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被大机器生产的威力所震撼,也想把学校办成工厂,教室办成车间,让校长成为厂长,教师成为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便只能是任其加工的原料或零件了。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天赋与无限的可能性,便淹没在这种’大工业生产‘的流程之中……”其实,早在班级制引进的时候,就有许多人忧心忡忡。章太炎认为这种制度至少有三大危害:第一,它侵占了私学的生存空间,很容易导致民间学术萎缩,进而剥夺人们著书立说、标新立异的权利;第二,这种“专重耳学、遗弃眼学”、不重视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成长有害无益;第三,学生才能不同,性情各异,但是教师却在班级教学的限制下不能因材施教,结果只能是糟蹋人才。基于上述看法,他坚持像古代大儒那样设帐讲学,拒绝进入现代大学体制。与章太炎类似的还有马一浮、梁漱溟、钱穆等人。马一浮为了坚持私人讲学,先后拒绝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聘请,最后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开办了复性书院;梁、钱二人虽有在大学任教经历(梁时间较短),但还是希望用书院式教育来弥补现代教育的缺陷。

1925年7月下旬,道尔顿制创始人柏克赫斯特女士访华前夕,年轻的许兴凯在《晨报》副刊介绍道尔顿制时,指出班级制的九大弊病:

一、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学生分别听讲,“各不相谋”,失去了协力合作的精神。

三、学生听课主要是依赖耳朵和眼睛,不利于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习惯。

四、教师把结果告诉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探索真理的能力。

五、严格的课程安排无法照顾学生的兴趣和感受。

六、在课堂上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不可能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

七、教师上课时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因材施教。

八、学生因某些学科不及格而留级之后,还要把全部课程重新学习一遍,造成很大浪费。

九、过于机械的课时安排,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的可能。

在此基础上,他感慨地说:“班级制的弊病,总括说起来就是太机械了,太呆板了。到一定时刻要上堂,规定念什么一定要念什么,教员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说声下堂大家一定都要滚蛋。这种情形完全是被动的,牵制的,勉强的,武断的,换一句话说,也就是‘非自动的’。”此外,他还把班级制形容为“呕茶式”教学法。他说:“教员天天上课堂把一杯冷茶硬往学生嘴里灌,学生也不管他是香的,臭的,苦的,甜的,直着脖子生吞下去。到了一个学期之末,学校宣布考试,教员便在学生面前放一个空茶杯,逼学生向外呕出他灌进去的冷茶。学生为分数,无法只好呕出半杯,这便是他们的成绩!”(《晨报》副刊第一二二九号)其实,早在1922年,舒新城就在《什么是道尔顿制》中说:“我素日不满意于年级制之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适当的发展。所以近数年来很醉心于学科制(包括分科制及选科制),无论在什么学校做事,都是这样的主张。”这里所谓年级制,就是我们所说的班级制。

1928年5月,舒新城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提案,又从教育史的角度指出班级制的来源与弊病。

他说:“中国现行的学校制度,则完全为工商业社会的产物。此种班级制度, 在西洋历史亦甚短。17世纪中捷克教育家廓米纽斯(Comenius)在其所著的《大教育学》中,即有班级教学的提议。但当时无人注意。到此世纪末,法国劳沙尔(La Salle)组织基督教兄弟学校,始用同时教多人的方法,但亦不能盛行。及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告成,工人在生活上既需要较高的知识,而厂主又诸事从经济上打算,不能为之延请个别的导师。兰楷斯德(Lancaster)与柏尔(Bell)为贫民设学的领班制(Monitorial System)遂以成功;不数年后而推及全英,十余年后而推行美国,数十年后而推行世界(现在的班级制,自然经过许多修改,此处只述其来源)。这种整批生产(Mass Production)的班级制,虽然与工业社会的生产概念不相悖,但把人当作机械看待,已为现代世界的教育者所不满,而时时提倡改革(此种议论在世界新教育协会的机关杂志The New Era上发表得最多)。在中国则除此种公共的缺点而外,并与社会组织不相应。照常情讲,此种整批生产与集中都市的班级制绝不能发现于中国,然而中国行此制将及30年,究属何故?”(见《中华教育界》第17卷第5期《中国学校制度之改革》及《舒新城教育论著选》下)这说明,早在现代教育制度引进之初,许多有识之士就发现班级制的问题,并提出尖锐的批评。

二 道尔顿制的优点和原则

在那次会议上,舒新城还介绍说,由于班级授课存在着教师“满堂灌”、学生差异被忽视、其独立性和主动性受抑制等问题,所以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新教育”运动的兴起,西方出现了许多否定班级授课、提倡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20年问世的“道尔顿制”。

那么,什么是“道尔顿制”呢?许兴凯在一篇文章中说:”在道尔顿制下的学校状况是:把各班教室都不要,改为各科作业室,……在各作业室里,设置若干长桌,每桌坐学生一组,讲台取消,黑板还要,以备教员讲解时之用。把学生一年的功课分为十部分,每一部分作为学生一个月的指定功课(每常年除暑假等外只有十个月)。学生入校之始,先领取本月的工约。学生领了工约,便可以自由到各作业室去学功课,先学什么也不管他,怎么的学法也不管他。比如说,他愿意先学完了国文,再学英文,……可以;他愿意每一天学一点钟国文,一点钟英文,……也可以,平均进行,次第进行,无论怎样,都随学生的便。不过,以一个月为单位,本月所指定的各科功课没有完全学了,不许领下一个月的工约,学下一个月的功课。“(《晨报》副刊第一二三0号)正因为如此,他认为这种制度是教育上的一次革命。

在1925年出版的《新师范小学组织及行政》中,总结了道尔顿制的三大优点:

一、教师对于学生,改变“教”之态度为“指导学习”之态度。

二、教师对于教材,改变“自用”之态度为“学生所用”之态度。

三、学生对于工作,改变“对教师负责”为“对自己负责”之态度。

这本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后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到1931年已发行15版,可见影响很大。

其实,要进一步了解道尔顿制,可以参看舒新城的有关著述。比如他在《什么是道尔顿制》中介绍说:柏克赫斯特女士认为,道尔顿制的第一个原则是“自由”。什么是自由呢:她认为“仅仅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儿童,不是自由的儿童;这种儿童有点独断,自私,不愿意与人合作。儿童如果如此,需要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训练他成为一个合群的,公正的,负责的人——去其自私之心,而使之能尽其才能与人合作,以共谋公众幸福”。正因为如此,她提议不仅要让学生自由运动,以利于身体的发育,还要让学生“自由创造其事业,自由组织其工作”,以利于他们的精神自由。

相比之下,1947年出版的《辞海》合订本(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却对道尔顿制做了如下解释:“一种教学计划,创自美国帕克赫斯特(HelenParkhurst)女士,因始用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之道尔顿中学(The DaltonHigh School),故名。其制以儿童自由活动为原则,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laboratory),其中陈列参考用书及实验仪器等,学生可自由入内共同学习,教师只立于辅导地位,每学期功课,由各科教师详密拟定,按月分配,制为进程大纲,任学生签订工约,自行学习,唯各科进程,在一个月内须一律修完,成绩记录有各科作业室表及级表,由教师记录,此制推行颇广,而以英国为最盛,教育家标新立异,喧嚣一时。中国自1922年以后,中小学亦有采用之者。今废。”《辞海》是集字典、词典和百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具书。当初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提出这一想法并取名《辞海》,有”海纳百川“之意。可惜这一设想自1915年启动后,到1928年还未完成,于是陆费逵聘请舒新城出任《辞海》主编。1936年《辞海》分上下两册出版后曾轰动全国,成为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上述1947年在香港出版的合订本,是为方便读者使用而出版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辞海》不能适应“思想改造”和“阶级斗争”的需要,毛泽东要求重新修订。1979年版《辞海·前言》介绍说:“1957年秋,毛泽东同志倡议重新修订旧版《辞海》,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上海,由原主编人舒新城着手筹备。1958年春,成立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59年夏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即由舒新城担任主编,另设副主编四人,负责组织上海学术界力量,分科进行具体修订工作。1960年冬,舒新城逝世后,由陈望道继任主编,副主编增至九人。鉴于上海学术界尚有许多缺门,于是陆续扩大范围,又得到北京、华东各省以及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和同志们的通力协作,在1962年初出版了《辞海·未定稿》。”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作陷于停顿……”新版《辞海》对“道尔顿制”的解释虽然与老《辞海》区别不大,但却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评价:“这种制度强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际形成教学上的放任自流。”那么,舒新城为什么会从热衷于道尔顿制变为否定这种制度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还需要了解他的早年经历。

三 舒新城的早年经历

舒新城与毛泽东不仅是湖南同乡,是同一年出生,而且还有师出同门和同校任教的关系。

所谓师出同门,有人说两人都是杨昌济的学生,但是根据现有材料,对他们影响更大的是符定一先生。符定一1877年12月12日生于湖南衡山县。幼时家境贫寒,叔父见他聪颖好学,即收为私塾弟子。就读数年后,考入衡阳府师范学堂,继而考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l908年大学毕业后,他回湖南从事教育活动,先后担任岳麓书院院长、省立第一中学、湖南高等师范和湖南第一师范的校长。

同类推荐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奇迹创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俞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等多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明及发明家的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为了方便小读者的阅读,《发明家成长故事》特别标注拼音,并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图,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热门推荐
  • 乖乖女孩冷宝贝

    乖乖女孩冷宝贝

    他们的相遇是场意外,却在不经意间留下了牵连。他,帅气冷俊,没什么可以难得他,却赢不了乖乖牌的她。还在不知不觉中,对她动了真心。她,天生的乖乖牌。一切却因他的闯入而改变。明知道他们是不一样的人,可还是让他偷走了自己的心。他,一直守护着她,只希望她开心快乐。甚至愿用生命换她幸福。她,他是她生命中最要的人,因为日久天长才会萌生爱意,可是她很清楚,他不爱自己。那么她能找到只属于自己的幸福吗?情非得已的改变,无法预料的事情,让一切都改变。他们都不在是最初自己了。五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她却牵着别人的手。让他不知所措。他们能否跑掉一切负担,只为彼此幸福。五年后,他们还能牵手到白头吗?
  • 春秋配

    春秋配

    叙述主角李春发、姜秋莲与张秋联三人曲折离奇、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戏曲《春秋配》据此改编。这是一部以公案情节为主,辅以言情和侠义情节的小说。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悬念迭起,引人入胜;人物对话生动传神,心理刻画亦颇细微。
  • 社会底蕴

    社会底蕴

    《哲理美文·社会底蕴》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社会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真正涵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 舞者(火卷)

    舞者(火卷)

    海岩最新长篇小说,是海岩在涉案、亲情等写作之后,对爱情这一主题的回归。云朗舞蹈学校毕业的高纯因生计所迫成了出租车司机,机缘巧合,他与云朗歌舞团的舞蹈演员金葵相遇,金葵的一段《冰火之恋》,激发了少年高纯的爱情,对舞蹈共同的热爱也让他们一见如故。金葵正不堪父母为挽救家族事业而逼她放弃舞蹈,而高纯从未露面的父亲也从北京派来朋友寻找高纯,希望能在重病中见到儿子。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战争之魂

    战争之魂

    当那硝烟散去之时,留给世界的到底会是什么呢?所有生物的灭绝?所有人类的死亡?真正的和平?审判日将要再次上演,连接着这次圣战的新的圣战将要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重新出现,人类的命运,这个星球的归宿到底是什么?
  • 人脉关系课

    人脉关系课

    人际关系本来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运用得当,便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用错了,用歪了,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自古以来,中国人建立的是一种举世罕见的人伦关系。它与人际关系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重视“合理的不平等”,而后者主张“人生而平等”。不论人际关系还是人伦关系,都有赖于良好的沟通。现代人很喜欢说话,却大多不善于沟通。许多人掉进“我有话要说”的陷阱,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尽管中国人十分讲道理,但中国人的道理通常是相对的。所以,中国人常常陷入“先说先死,不说也死”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在先说和不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安全、有效、合理的沟通,以期达到“说到不死”的境界。
  • 皇夫上位:凤栖花朝

    皇夫上位:凤栖花朝

    因为一场负心,凤国第五位君主姬葵打破祖制,建起女皇统治的风云王朝。因为一场痴心,凤国第十四位君主姬妧放下自己的权杖,拱手河山,也要赎回那个拿命护她周全的人。然而,这世间所有痴心喜欢过的东西,到最后是否都要让人最失望。是情深不寿。情不自禁,仇深似海,任世上哪一条路,都不允许他和她一起。是命比纸薄。哪怕俊逸如仙的人,无所不能的人,还有从这茫茫尘世间灰飞烟灭的那天,还有求不得和爱别离的痛苦。荣华谢后,凤倾天下。终是为君,踏碎这一场盛世繁华。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