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900000038

第38章 面对贫困的忧患和抗争

——读黄传会的反贫困报告文学

黄传会是从小说创作开始走向文坛的。可是,黄传会被读者和文学界认识与了解,却是在他创作和发表了报告文学《中国“希望工程”纪实》之后。

中国的“希望工程”,是一项经历了十年的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救助活动。它是从感情和物质的两个方面对身处贫困境地的失学儿童给以救助的具体行为。“希望工程”从提起到勃兴,到成为二十世纪末中国最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之一,其经历艰辛奇特,包容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很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在“希望工程”还处在开拓阶段时,黄传会即以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敏感走近了“希望工程”这个重要的题材身边来。不久,《中国“希望工程”纪实》就以它的独特题材和沉重感人的内容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了。从此,黄传会好像就和贫困的社会生活结下了缘,有了一种特殊的联系。在此后不太长的时间里,黄传会又陆续创作和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山村教师》和《忧患八千万》,把眼光从救助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扩大到了所有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中的人们。有人把黄传会的这些报告文学作品称之为“反贫困报告文学作品”,我以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黄传会以他的这些作品表现了自己报告文学的特点和风貌,也以这些作品建立起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更以这些作品张扬表现了自己的个性精神和感情波动。而在“希望工程”终结的时候,一篇《“希望工程”苦涩的辉煌》,又使人们感慨良多。辉煌已成前朝事,如今思之百味生。是满足,是遗憾,是无奈,是苦涩与辉煌的记忆。

黄传会的报告文学在发表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它十分真实地,也是较为充分地让人们认识和了解了贫困的实际存在情景,唤起了人们对于贫困的忧虑和对于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的同情与无私的救助行动。黄传会这些报告文学的价值和作用是不好用几句话来作出评价的,但它的影响一定是十分明显和深远的。在我看来,与黄传会这些报告文学的影响同时存在的一种精神,一种对待文学创作的态度,也是应当给予充分关注和肯定的。作为一个军旅作家,黄传会能把自己的创作和这种反贫困的题材联系起来,这件事本身就是个有意思的话题。这种联系至少说明,在黄传会和反贫困题材之间是有着可以沟通之处的。若是一个对贫困的地区和处于贫困中的人们感情麻木的人,他就很难与贫困发生这种联系。可是,为了创作这些作品,几年来,黄传会先后深入到全国的二十一省(区)的六十三个县进行仔细的采访。这些真实表现着不同贫困现象的报告文学,是作者面对贫困时心酸泪水的结晶,是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的精神和感情高度。在一些人住在宾馆饭店里侃文学,一些人聚在一起玩文学的时候,黄传会却离开了都市的舒适生活,走向山区,走向各地的贫困生活。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这是一种对社会生活的负责精神,是一种无私的救助行为。是一种不向贫困臣服的斗争。在这中间,分明地体现着作家的良知和对贫困地区及生活于贫困中的人们的深情忧患。它是一个作家的人生观和文学观的具体表现。

在《忧患八千万》一书的扉页上,黄传会郑重地写上这样一句话:“我的目光更愿意去关注这个世界上的普通老百姓和穷人们!”这不是一种怪异的嗜好,它是作家的一种神圣的使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和表白。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黄传会的这种精神和行为就更加值得赞许和予以肯定。报告文学是一种现实性很强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家必须密切关注和参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和斗争,必须积极地投身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变革之中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发现题材,在现实的生活题材中报告社会的热点事件和人物,从而起到影响和促进社会生活变革的目的。黄传会的报告文学之所以在全社会的反贫困过程中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并且给予很好的评价,就在于他以个性化的劳动和文学的成果表现扩大了反贫困的影响和规模,对全国进行的扶贫攻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既是现实的又是文学的,所以,它是生活和文学的双重收获。

报告文学是一种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文学。所以,它的第一要求就是作家必须遵守真实性的原则。在报告文学的创作中,对事实的描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报告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起了奠基作用的捷克作家基希在谈到报告文学的艺术性和真实性的关系时说:“在为了作品的艺术性而从事各种努力之际,必须显示出真实性——完全是真实的东西这一点不可。”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安身立命的基础所在。黄传会的几篇反贫困题材的报告文学,在对生活作真实的描绘这一点上是十分突出的。在黄传会的意识中,贫困的现状是要比作家的呼喊更加有力的内容。因此,他是很充分地运用了报告文学写实描写这个独特的手段的。在《中国“希望工程”纪实》中,作者的某些描写和叙述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作品是这样叙述太湖县桐山乡几个因为家庭困难或别的原因而不能上学的情景的:他叫胡为中。

那天,放学回家,只见屋里围着好些人,妈妈在失声痛哭着。他急了,一问,才知道在城里拉人力车的爸爸让汽车给轧死了。爸爸死了,家里的生计无法维持。

妈妈说:“你就别读书了,好吗?”他说:“不,我要读书!”妈妈说:“下学期妈妈实在拿不出学费了。”他苦着脸,想了想,说:“妈,我自己挣。”学校放暑假后,他开始打柴卖。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动身上山。近山的柴差不多都打光了,他就到远山去打。一个暑假,他的双肩鼓起了一个又一个血泡,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开学的那天,他带了一包硬币去交学费,可是数来数去,还差八角九分钱。他急得出了满头的汗,“哇”的一声哭了。“老师,你们就让我上吧,不够的钱,我星期天再去打柴卖。”班主任被感动得哭了,一把抱住胡为中:“可怜的孩子,你来上学吧,不够的钱老师给你垫了。”

还有对李明林、刘小山等儿童因为贫困而导致失学或上学困难情形的描写,都是读来让人掉泪的文字。在《中国山村教师》里对山村教师生活和工作艰难状况的描写,在《忧患八千万》里对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穷苦状态的描写,也同样有力地冲击着人们的感情之弦。黄传会不厌其烦地把贫困地区的困苦现实状态真实地描写出来,并不是要来展示这些苦难,而是以期唤起人们的重视和积极的救助行为。从这些深情的述说里,人们是不难感觉到黄传会的忧患心情的。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屈原的“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从黄传会的创作中似乎能够感受到古代这些忧患精神对作者的影响,使他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举起忧患的大旗,把更多的热情和帮助投向仍然生活于困苦中的人们。在这里,每一个人的不幸,每一个地区的贫困尽管各不相同,然而,贫困对于人们的精神、性格和命运所造成的压迫却是一样的沉重。黄传会在惊讶贫困的同时,更加为处于贫困中的人的命运感到担心。这是一种可贵的平民感情,也是一种突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在阅读黄传会的这大量写实文字的时候,尽管不免有一些相近的内容重复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还是被巨大的因贫困而生成的沉重感所征服,不由得投入到作者的所思所虑和他所期待的心理情境中去了。

因为接触了太多的贫困,所以,黄传会似乎对贫困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悟,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沉重。有的时候,还因为他对富裕的了解和富裕的人的奢侈使他的这种沉重感更加加强了。例如,当一位叫周民远的山村民办教师告诉黄传会,他教了十三年的村小,至今每月仍只有三十三元的工资。就这么点微薄的收入,每学期还得为学生代垫学费、书本费。一间破草房、一张摇摇晃晃的木头床、一口铁锅,便是他的全部家产。为了生活也为了工作,他“信用社三百多元贷款还没还,借私人的也有三百多元钱”的时候,长长地叹了口气之后说:“这辈子怕是永远还不了了。”面对此情,黄传会禁不住落泪了,他也由此生出又一种感叹:六百元,还不够城里的一些人请客时的一顿饭钱。然而,在这位可怜的山村民办教师看来,却像大山一般!黄传会的这种感叹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但愿它能使更多的人们所理解。黄传会自己的生活也许是不必有大虑的。可是,因为他所见的赤贫生活现象太多了,所以,他自己似乎也深深地陷入到一种贫困的压迫中去了。他的这些报告文学作品的出现,是他对这种重压的反抗,也可以说是他寻找摆脱重压的一种途径。但更加重要的,还是作家那一颗因为众多的人们仍然处于贫困而无法平静的心的跳动的结果。把自己的创作和众多善良的人的生活命运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有神圣使命意识的作家的表现。

在《忧患八千万》里,黄传会在述说贫困的同时,也力图寻找摆脱贫困的途径,他有意地描写了山西省陵川县锡崖沟的父老乡亲们,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耗尽了两代人的心血,终于修通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的悲壮事迹。作者希望通过它能给处于贫困中的人们一个信心,提供一个希望的道路。可是,感情尽管是宝贵的,但它在不少的时候也是无力的。在面对八千万人的贫困状况时,感情就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惟有像黄传会这样深情的呼喊。但是令人不安的是,有人并不是十分高兴这样的呼喊的,以至于在黄传会呼喊时,人们又不能不为他担着一份心。而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悲哀了。黄传会说:“我是一名作家,连正视贫困的勇气都没有,还有什么良心可言。”这实乃勇者之言。有人说:

“人生没有贫困感受是一大缺憾!”我想,也许是因为黄传会有了太多的贫困感受,他才有如此的作为。《忧患八千万》的视野较之《中国“希望工程”纪实》和《中国山村教师》要开阔一些,可是,这种开阔在很大的程度上只表现了“忧患”的沉重。至于,作者为人们跳出贫困指出的一些道路,作为一种愿望自然是良好的。但它在巨大的贫困面前,实在是显得太细小了。可是,作为一个作家,作为报告文学创作,我想黄传会所能做的,也许只能是如此了。

贫穷和忧患是“希望工程”提出和开展的基础,但是要把这样有益于社会民生的事情干成干好,却需要一批有社会责任心和富于灵智开拓精神及无私奉献的人们。而在这一点上,黄传会的《“希望工程”苦涩的辉煌》是很好的例证。

“希望工程”在轰轰烈烈地走过了十年的历史道路之后,在有了筹资18亿4千万、救助229万失学儿童、建立7800多座“希望小学”这些看得见的辉煌成果之后,在2000年到来的时候,却由“希望工程”的提出开拓者自己适时而自觉地终结了。这是否是个悲剧!这是否是一种遗憾!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最为清楚。这件由一群年轻人干成的大事情,曾经是中国人情感波澜的记录,是中国历史的一页。如今,过去所经历的那许多艰辛和激动、痛苦和满足,虽然即将成为历史而渐渐隐去,但是那种对于社会民生负责的态度,那些为消除他人的贫困的无私努力却依然是灿烂和需要的。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徐永光他们已经具有了历史的意义。现在,一面“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的旗帜又经由他们的手树起,这是他们希望创造一个新的辉煌的理想的开始。

《“希望工程”苦涩的辉煌》和黄传会其他的作品视角不同,过去是通过“希望工程”接触贫困,这次是对“希望工程”运作者自己经历的内窥和检视,是报告他们经历辉煌的同时对苦涩的感觉和回味。徐永光和他的同事们,是“希望工程”之火的点燃者和鼓风者。“盗火”是需要灵智的,鼓火更需要才能。但是,当“大火”真的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光亮也会刺激某些人的眼睛;热量也会蒸烤某些人的皮肤;于是乎,恐惧来了,挑剔出现了,怀疑产生了,点火者这才。真的意识和感受到了某些危险,他们只有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把委屈放到一边,把火把举到最后。此前我们在黄传会的作品中感受贫困十分强烈,而这部作品却使我们感受到了反贫困者的苦涩经历,有了别一种悲伤和忧患。

黄传会对社会生活现象有很强的直接感受。但是,报告文学作家在感受和表现的过程中还需要有很好的理性介入。

黄传会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使人触目惊心的事实,但是在有深度,有典型性的理性解剖方面似乎显得薄弱。当然,作者所描述的事实本身已经能给人许多的刺激和触动。对于读者来说,启蒙是一种帮助;沉重的刺激也是一种促进。作为一个军旅作家,黄传会自然是不会永远在这个领域耕耘。但不管怎么说,黄传会的创作是具有个性化标志的,他在中国反贫困斗争中的这种文学作为已经为他赢得了荣誉,已经作出了一种历史的贡献了。

2000年9月30日

同类推荐
  • 坟(鲁迅作品精选)

    坟(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以中国人的视角完整反映南京大屠杀始末。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进城的日军,以其占领者的优越感,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30余万人,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文笔大气磅礴,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
  • 红楼花影

    红楼花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 蘼花事了,只剩下这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红楼花影》中爱到荼蘼,没有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你,生命 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热门推荐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黄帝内经》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相结合,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术、医疗之术、长寿之诀。为了让读者直接而快捷地领悟《黄帝内经》中所蕴含的精髓和玄妙,本书将原文的深奥理论用通俗的语言和简洁的进行阐释,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并从十二时辰、体质养生、日常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阐释了疾病的诊治之法和日常养生之道。
  • 雄霸神荒

    雄霸神荒

    传说武道巅峰,在神荒大世……少年沈凡,资质低下,总是被人欺侮,直至一日,得阴阳神钱,成绝世天才……从此,踩各路天骄圣子,收各路仙女神姬,战诸天万界强者,步步巅峰,誓要雄霸神荒!(群:136194546)
  • 爵女惹不起:我本猖狂

    爵女惹不起:我本猖狂

    玫瑰花与叶的相随,白与夜的不可相见,存在只为报父母深仇。他是隐世家族的少主,颜色那样的浓烈,优秀而绝对,是你我相吸相引的见证。帅气优雅,从看见她的第一眼只为她而着迷。活一世喧嚣繁华,她是杀伐果决的爵女,相爱美好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光明王

    光明王

    他们称佛陀为弥勒,意思是光明王,还有人继续叫他无量萨姆大神,说他是位神祗,但他仍旧宁愿去掉“无量”和“大神”而自称萨姆。他从未宣称自己是神,不过,他当然也从未否认过这点。情势如此,承认和否认都毫无益处。死亡与光明永远无处不在。它们开始、终结、相伴、相克,它们进入无名的梦境,附着在那梦境之上,在轮回中将言语焚烧,也许正是为了创造一点点美。而这无名,就是我们的世界。《光明王》是泽拉兹尼最富盛名的科幻史诗,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曾获雨果奖最佳小说奖,并获得星云奖的最佳小说奖提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鬼王的嗜血妖妃

    鬼王的嗜血妖妃

    她,无视世人的的辱骂,将痴傻扮演得淋漓尽致,只为保全家人一生平安她,放下心中所有的仇恨,低调、淡薄,只为与爱人一世幸福奈何,她的痴傻,换来的是家破人亡……奈何,她的原谅,换来的是洞房花烛夜,与相爱之人阴阳相隔……她,忍耐,承受,将锥心的痛埋在心间。她受尽地狱之火的焚烧,奈何桥下忘川河锥心灵魂的拍打,只为等待涅槃重生的那一刻……她是人人敬爱的神之女,清冷、淡薄与世无争……她是人人惧怕的地狱妖女,嗜血、冷漠、孤傲……再见时,她已不是从前仍人欺凌的血依雪!涅槃重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有些事、有些人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她嗜血】她修长的手指温柔的拂过绸缎上沾染的鲜血,她抬起染血的手指,放在唇边舔了舔,唇边勾起一丝魅惑人心的笑意。“血,果然是人间最让人心折的颜色,味道更是让人百偿不厌呢……”甜美的嗓音,说出的却是狠毒嗜血的话语,手指状似无意的轻轻摆动着冰蚕丝带,最终这方原本吵闹的天地间只余下她狂肆的笑声,以及柏驹尉声嘶竭力的哀嚎声……“血依雪……你不得好死……”噗——柏驹尉生生的吐了口鲜血,颤抖着手指咒骂着她。看着满地的鲜血,看着身首异处的家人,他心中的恨犹如烈火般在胸口燃烧着,痛彻心扉!“我,不怕!”血依雪手轻轻一扬,一团青蓝的火焰冒了出来,将他团团围住,“充满罪恶的灵魂,你将被地狱之火烧死,永世不得超生,灵魂坠入地狱后,日夜被忘川河流冲刷,体会灵魂被撕裂的痛苦,时时刻刻活在被灵魂和记忆双面夹击的痛苦之中……哈哈——这一切都是我还给你的!”愉悦的笑声传遍了整座后山,笑的人心生恐惧,笑的人毛骨悚然……火红的衣裳,火红的头发,火红的双眸,站在那鲜红的血泊中,她是如此的夺目却不显得突兀,宛若她就是从中而生的,理应如此。“我回来了……”鲜血染红了整片后山,一身红衣的女子手持玉箫,笑的柔媚嗜血。笑声犹如地狱的勾魂使者,嗜血无情又兴奋,绵绵不绝的在山谷中飘荡着……她回来了,而她承受的所有痛苦,都将千万倍的还给他们……【她和他的爱】乱世风尘中,她淡然一笑,那惊鸿一瞥让他无法忘怀。那日,她对楚国太子的回眸一笑,他怒了,她笑了。那日,她一身鲜血与武林为敌,他心疼,毅然决然的站在她身旁守护她。她嗜血的笑了,笑的犹如夏日最灿烂的玫瑰,妖艳而美丽。那日,他抱着她,义无反顾的纵身血海,只为她心中所想的噬魂丹。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落花风起,你不来

    落花风起,你不来

    这是一场由订婚引发的将计就计。凌向佑:“我想护你一世安,为你做尽所有事。不求你理解,只盼有朝一日能捧着热腾腾的满意结果到你面前,让你开心”。想让你眉目含笑,恣意潇洒,率性纯真,一路笑闹到我面前。至今仍记得当年的画面:阳湖桥上,西风乍起,落花纷纷,春水微皱,你眉弯浅浅,笑颜赠春风。我希望,最后的最后,你依旧如昔。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