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600000014

第14章 铁窗铮骨(4)

饶有意味的是,赣州冶金机械厂保卫科一位负责人,参与了第一次逮捕李九莲,九年后,他自己也因支持李九莲“翻案”而遭逮捕。原在赣州市公安局工作,后调至赣州齿轮箱厂保卫科的一个同志,当年是第一个审讯李九莲的,同样在九年后,因被李九莲答辩中的忧党忧国之情所动而流露出同情,他自己也被开除了党籍……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子的命运,竟这改变了成百上千人的命运:有的锒铛入狱,有的流落街头。有的自杀,有的致残,有的逼疯,有的妻离子散,有的变卖细软……可以这样解释--李九莲代表了多数人的政治,而中国,其实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国家。当人民表现出麻木与冷漠时,政治常常只沧为少数人手中的玩物;而人民一旦明白政治联系着的是多数人的利益与未来,便会有为它呐喊的热情,献身的勇气。

问题在于,政治不是一眼见底的清潭,不是一目可估年景的庄稼。它是动态的较量,静态的平衡,它时时盘根八处,受掣四方,它常常迷离扑朔,花明柳暗。于是,少数人的政治,也有可能包一张漂亮的装潢纸,伪造成多数人的政治,而释放出人们最终被利用、被亵渎了的排山倒海般的热情。所谓“文革”初期,出现的便是这幅图景。

而多数人的政治,也有可能因云笼雾罩,鱼龙混杂,被误认为少数人的政治,而使众多的人们在海边茫然失措,未敢扬帆,或是下海了,吃了一口咸涩的海水,便满街凄惶满街叫唤,恍如这一口吞进了全世界上百年的苦难……出路唯有一个。让政治透明起来,将政治公开出来,多数人的政治便能拥有多数人的力量,而少数人的政治便丧失了在权力的舞台上较量的法码。

也可以作这样的解释--李九莲是红卫兵头头,朱毅也是红卫兵头头。“调委会”是打着“反潮流”旗号的帮派组织,搞的是帮派活动。自然,这成百上千的人,不是帮派分子,便是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帮派”,有着如此巨大的魔力吗?即使在骄横一世的权力的支撑下,林彪的帮派有几个人呢?江青的帮派有几个人呢?当年在九大、十大中央政治局里,处境独特,心境微妙,而以后又视邓小平同志的复出为蛇影杯弓的衮衮诸公们,又有多少是林彪、江青集团的帮派成员呢?

建国以后,“帮派”,犹如女孩子们在无风的晴空下抛掷一只飞碟,轻松而又迅捷,抛在了“胡风反革命集团”头上,抛在了“章罗反党联盟”头上,抛在了“彭德怀、黄克诚军事俱乐部”头上,抛在了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三家村”头上,抛在了“彭罗陆杨反党集团”头上,抛在了“刘邓陶资产阶级司令部”头上……结果,抹去岁月的风尘,捅破那层该有几十吨、乃至几百吨的文字垃圾,有哪一个能成立呢?

要说“帮”,大抵是道义之帮。

要论“派”,大抵是讲真话派,硬骨头派。

不是“帮派”有魔力,而是抛它抛习惯了,这种习惯有魔力。在中国,自己被人抛掷过、又去抛掷别人的人,抑或是情况颠倒了个的人,还少吗?

李九莲及“调委会”的命运是悲剧,然而,在前后决定此案的诸多人物之中,有不少曾在“文革”初期受过迫害,乃至摧残,有一些又在后来的政治大浪里接受审查,大抵上都被划过这个“帮”那个“派”的一分子,他们的命运,不也涂抹有某种悲剧色彩?

要将任何一个人贴上一张政治标签是如此容易,犹如在流水线上成批地制造个什么零件;而要感受一个人泼辣辣躁动和五味俱全的灵魂是如此困难,那么生活,肯定是残缺的生活,世界,肯定是冷峻的世界。

李九莲,及因她的问题而受株连的成百上千的人,多数是“文革”中的那代青年。

就那代青年人而言,他们是喝过狼奶,可他们是将狼奶当作羊奶而咕噜噜喝下去的。他们是做过这样或那样的错事,即使在他们迷狂得犹如魔鬼附身之时,可他们心头也充溢着“上帝”一轮慈祥、宁馨的圣光。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曾像沐猴而冠的小丑,当过什么“司令”、“团长”、“总指挥”,可将此视作梯子攀附上了青云的,只是区区一小撮;多数即使在最令后人忍笑不住的闹剧里,也自以为有话剧《万水千山》里罗营长的那腔豪情:“让革命骑在马背上前进……”

当他们在大幕降下之后,这样回顾自己--光荣与耻辱的嫁接。神圣与卑鄙的嫁接。庄严与滑稽的嫁接,动机与效果的分裂。精神与物质的分裂。起点与终点的分裂……他们心头的创痛,便和他们当年稚嫩的肩头上浑然不觉地承担的风险一样深重了……在拙作《历史沉思录--井冈山红卫兵大串连二十周年祭》里,我们这样描绘过他们:“于是,1976年10月,无论是处境,还是心境,这都是中国土地上一批最复杂、最独特的人--

一边为祖国与民族的新生唱着赞歌,一边为自己作了那个时代陪葬的青春唱起挽歌;

一边是历史的高压水龙头洗刷着成山的冤屈,一边是他们‘冲锋队’一样出现在小说里,‘还乡团’一般出现在银幕上;

多少人在轰轰烈烈、声泪俱下地控诉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迫害,他们却‘茶壶里煮饺子’,像一头负伤的老狼,踽踽地走进大森林里,以舌头舔自己的伤口;

他们几乎什么都失去了,却无论如何也不会有退回的房子、票子、位子、车子在等着他们,他们找不到一条政策可以落实。将近而立之年,或者已经而立之年,为了在生活中能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来不及喘口气,他们又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回忆恶梦般的过去,他们得比别人多双份的勇气;走向曙色中的未来,他们得比别人多几倍的辛劳……”

何况,那代年轻人,生命的根系已经牢牢扎进了广袤、苦涩的土地,在以钢铁般的牙齿咽下痛苦,咬碎委屈时,胸襟为之拓展,力量随之爆发。现实已经在描绘--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下世纪初的中国之潮中,他们这一代人将是最壮观、最骁勇的船队……

何况,那代年轻人里,更有李九莲、钟海源这样的人,他们以青春和生命,撞开了如磐石般厚重的历史的一道长长口子。以致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今天有了颇为自由的思索和呼吸。尽管他们生前如车水马龙的驿道边小草般默默无名,也许他们死后生平与思想,也仍像车水马龙的驿道边小草一样蒙受践踏、遮掩,可是他们的绝响,万古不废的滔滔江河不会埋没,与民族魂同在的巍巍人民英雄纪念碑不能忘记!

理解那一代年青人,并不比理解深奥如毛泽东般的巨人更难,也不比理解郭沫若魔方般的变幻困难……可最保险、又最容易作出的,却是后面一种解释。

它还不仅仅存在于时代的那两年徘徊里……

那种文质彬彬的日本女人的味儿,去了哪里?

如果说昔日钟海源的每一寸肌肤间,流泻的都是似水的柔情,那么现在,她的每一个细胞都宛如一颗铮铮作响、烧不熔也摧不化的铜豌豆。

赣州就这么大个城市,审讯的与在押的之间,难免不碰到几个熟人。审讯钟海源的人,每审讯一次出来,几乎都会给也被逮捕了的原“调委会”主要成员曾传华说一次:

“好厉害,这个女人好厉害,可谓赣州自有女囚以来的第一人!”她在审讯中究竟何种表现,虽不得其详,但是她在监狱中的表现,却让原“调委会”成员为主的“政治犯”们无不敬重,还有让包括杀人、抢劫、强奸等在内的刑事犯们,在惊咋之余,无不佩服。她在狱中宣传李九莲无罪,宣传原“调委会”无罪,她和看守人员辩论“华国锋不如邓小平”……不是一次,两次了,而是数十次地严刑拷打,每打一回都要问:“你还说不说?”“你还辩不辩?”

她回答:“我有口就要说”,“我有理就要辩!”

结果,她伤痕遍体地被拖回牢房,未等伤口愈合,她又被几个人高马大的大汉给架出了牢房。辩论中,她常常是喋血呼喊的,血随着那些话一齐从嘴里涌流了出来,或者,再没有了力气说些什么,只见一串串的血泡在嘴角鼓起,犹如孩子们用草管儿吹出的一簇肥皂泡。不过,后者在那五彩的泡影里寄托的是一片童稚的幻想;而这紫紫晶晶的红色泡泡,则鼓足了她以生命磨砥出来的不死信念。

客观地说,钟海源在理性上对华国锋同志并无多少认识,她与李九莲不一样,她不是个思想型的女人。她是凭感性认识他的:李九莲问题的定性,“调委会”的被取缔及其主要成员的逮捕,都是经过了他兼部长时的公安部点头的……她一旦油然爆发了爱憎,便变为火辣辣地呐喊,奋争。哪怕它将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哪怕它将导致送自己上断头台。

更让狱方觉得她“反动气焰极为嚣张”的是,她在被打断腿骨,又被戴上哗哗重镣的情况下,不知凭着一股什么力量站了起来,竟然又将自己的信念,刻在了号子的墙上。

那时,在社会上张贴反动标语,都是惊天动地、十恶不赦之事,她却将“反动标语”刻在了专政机器那钢青色的坚硬甲壳上。是她在表现自己对那庞大躯体的蔑视与嘲弄?抑或,是她用一种必将导致自己问题升级的特殊形式,向朱毅表明自己那与不死信念一样不死的爱情?

女人要是坚强起来,远比男人更坚强。男人的坚强,有时还得依傍点什么,而女人的坚强,则犹如浩瀚沙海里一棵卓然独立的仙人掌,无法从外界吸取、滋补点什么,全凭自己的撑持……钟海源判刑后,被押送到南昌市郊区西河砖瓦厂服刑。无论在此之前,还是在此之后,没有一个亲人来看过她。她父母死得早,她的丈夫,则像一支对天气变化异常敏感的水银计,几乎她前脚被抓走,他后脚就去了法院递上离婚状纸。离婚的态度是如此坚决,两岁的女儿也未曾让母亲见上一面,而且,连一张手纸、一把梳子也不给送去。

人处于黑暗的绝境,若有一点点爱,即使不是爱,就是几分理解与同情也行,化为前方一点豆大的亮处,他也许就能追着这一线弱光,拼了命去跋涉……李九莲也未能获得这一线弱光。

从1975年6月由兴国押去了珠湖农场,直到1977年11月又押回赣州待执行枪决,在这两年半间,她没有给家里写过一封信。她不掷去一个字的目的,显然是不想牵累家里,她的母亲,她的姐姐、哥哥、妹妹,似乎也就坦然地接受了她的这一想法,在这两年半间,竟没有去农场探视过她一回。

是压力太大吗?

朱毅以后也被送去珠湖农场劳改,才进去十三天,他的嫂子,南昌一个工厂子弟学校的老师,就风尘一路赶来看了。不让探视,因为不是探视的日子,她却在办公室里大吵大闹,她不觉得这有辱于知识分子的斯文。

即使是压力太大,家里四、五个人,每个人每月轮流给蒙难的亲人写一封信,也可以。若信里告诉了她,在赣州,有那么多人,一批批地为她的问题而坐牢,这既是对她莫大的支持和安慰,同时也意味着她有了某种责任,在监狱里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谨慎、稳妥,她的命运将连系着大家的命运!

可始终没有一封这样的信,始终没有一个这样的人。

在与世隔绝的孤独里,孤独可以成为一块打磨思想光辉的砥石。李九莲思想的深刻性在于,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一份份交代里的思想,在不少基本问题上,在六年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得到了较为科学、充分地表述--

“文化大革命”,被说成是同修正主义路线或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这个说法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并且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上混淆了是非。“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批判的许多东西,实际上正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原则,其中很多是毛泽东同志自己过去提出或支持过的……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文化大革命”对所谓“反动学术权威”的批判,使许多有才能有成就的知识分子遇到打击和迫害,也严重地混淆了敌我。

同类推荐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仙玉尘缘

    仙玉尘缘

    ,种仙草炼灵丹修为突飞猛进,赚灵石购法器日进斗金,生死斗大败恶敌,喜得玉中三亩灵田。过关斩将大显神威,废材林暮偶然破获家传宝玉之谜,声名鹊起横扫修真界成绝世仙尊
  • 傲世仙神

    傲世仙神

    纷乱的年代,巫术、咒术成了生命最有保障的秘法。一件件古老巫器觉醒,为世界增添绚丽血色。主角在这个茫然无措的世界,一件圣器不断为他打开前进的路,血与火的洗礼中,主角在这个世界演绎一个又一个传奇,最终成为顶尖存在。
  • 医手无双:废材小姐要逆天

    医手无双:废材小姐要逆天

    她,古武至尊,毒医怪才,却被十年相守的爱人算计,最终同归于尽,共赴黄泉。她,帝国将军府嫡出小姐,却天生废材体质,无法修炼,受尽世人欺辱。一夕生死,魂归暗暝。当曾经的废物成为绝世天才,夕颜狂傲归来,从今日起,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人可以欺辱莫夕颜!善,百倍还,恶,百倍偿……他,绝色的暗夜之王,身份神秘,冷血霸道,却独独对她宠爱无限。一场死亡追逐,从此,天上地下,生死相随。哪怕堕入地狱,我也甘之如饴。
  • 宠妃无度:狂妄大侍妾

    宠妃无度:狂妄大侍妾

    她是金牌猎人,以猎杀罪犯为生,身手矫健,性格狂妄。一朝穿越,她成了一个病死王爷的陪葬侍妾,好不容易保住一条小命,却被王妃欺辱,继子坑害,人人当她还是柔弱无能的下等侍妾,想要害她性命。她斗毒妇,整渣男,呛皇帝,与病弱王爷联手掀起翻天巨浪。要誓众人俯首称臣,再不敢造次。只是那冷淡无情没有人味的王爷怎么突然变得这般热情?病娇王爷稍稍靠近,温文一笑:“本王给你送一道餐后甜点如何?”“不要。”孟青珺断然拒绝。病娇王爷马上变脸,威胁道:“不要也得要。本王将自己做为甜点送给你,岂容你拒绝?”孟青珺抵死不从,...
  • 葬经

    葬经

    魏晋时期,随着朝野上下笃信风水,风水观念深入人心,郭璞所著的《葬经》一书则堪称风水第一书。《葬经》诚如吴沉所说,明白简易。全书虽仅两千余字,并且只是专论阴宅术,但却提出了一系列风水术最基本的观念和原理。
  • 擒兽

    擒兽

    薛航捶打着自己有些酸痛的腰——昨晚他的确太纵欲了一点,几乎天亮才睡,夏闻樱柔软的身体让他着迷,她那不是很合作的态度激起了他强烈的征服欲,甚至丧失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冷静,总而言之一句话,他昨晚失控了。失控的后果就是,今天他真的很不想谈公事。“这个项目由你全权负责,为什么又扯上我?”安东尼干脆坐了下来,一拳打在薛航的胸前:“还不是因为人家徐总听说你薛少泡女人很有一套,一心想要跟你会会面,取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爆笑的外星人小女佣

    爆笑的外星人小女佣

    (亲,你有没有正看某男很不舒服?有,那就在此书中享受一下女主狂虐男主的快乐吧。心脏承受能力差者,免进!)女主影子是外星人,一天变为小女孩钻进了男主王超风的车里,非说王超风就是她爸爸。王超风只好无奈领回家中。从此,影子那些搞笑的超能力恶作剧,把王超风家弄得鸡犬不宁加鸡飞狗跳。在搞怪和收拾残局的拉锯战中,两人产生了感情。这段感情又该何去何从呢?
  • 网王之轻羽若安

    网王之轻羽若安

    “我什么都没有了,难道你还要逼我吗?!”那一天,那么的歇斯底里,大雨滂沱了灵魂,模糊了一切。“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她居高临下,目空一切,空洞的眸子里只有复仇。从那一刻开始,她从天使又沦为恶魔,却笑着开口,“恶魔?抱歉,就算是恶魔,那也是你们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