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500000016

第16章 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4)

艺术家的艺术虚构本领,正是在于艺术家能够通过虚构而克服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矛盾,使之达到艺术的统一。从这方面说,艺术家可以发挥的潜力是无限的。因为现象真实是无限多的。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是无限多的,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在艺术中的统一也可以是无限多的。譬如,农民的形象,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工人的形象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其他阶级、阶层、集团的人物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现实中的人物的多样性、题材的多样性,要求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多样性,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每一个艺术家,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独创性的劳动,去寻找和发现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各种各样的统一。同一个题材或同一类人物,绝不会因为有人已经描写过了,自己就无法再写了。真正的艺术家总是独具慧眼,重新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可以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可以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创造出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新的艺术统一,创造出新的艺术真实。艺术家应该不断地给世界增添他所创造的典型,并且使世界上住满他所创造的典型,为人们开掘出层出不穷的新的艺术境界。阿Q式的人物,在鲁迅写《阿Q正传》之前就已经在世界上存在很久了,但人们不大注意他;只是由于艺术家鲁迅的创造性劳动,阿Q才住到这个世界上来,阿Q才以一个为人注目的人物,半个多世界以来活在人们的思想中、想象中,使人们在许多地方似乎看到阿Q的影子,并且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阿Q精神”,这不能不说是鲁迅的伟大的艺术功绩。今天的艺术家们,也应该像鲁迅那样,以创造性的劳动创造出我们时代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各种新的典型,为这个世界增添“新人”,使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用这些“新人”去投入今天的变革世界的伟大斗争。在这方面,艺术家可以发挥的潜力,的确无可限量。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艺术家可发挥的潜力也是有限的。因为,本质真实在科学、理论中,是以抽象的、概念的、间接性的形式而出现的,科学和理论能够尽可能多地把一切现象的共同本质,用理论、概念的形式揭示出来;但是,本质真实在艺术中却是以具体的形象的直接性的形式,即以现象真实的形式出现的。以某一个现象真实去表现许多其他现象所共有的本质真实,就比用概念去表现本质真实要受到更多的局限,更困难。就是说,艺术家通过重建一个现象真实就很难非常完备地把众多现象所共有的本质真实表现出来。周恩来同志1962年2月17日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说:“戏剧只能反映时代的一个侧面,不能反映各个侧面。舞台就那么大,电影就只能是几本,不能一百本,不可能那么全面地反映时代。”不能要求一部作品把时代的全部内容都反映出来,所有作品的总和加在一起,也许能近似地做到这一点。另外,从艺术的各个种类来看,每一门艺术也很难直接地全面地描写现实生活的全貌,都只能直接地呈现出现实生活的某一方面。例如,音乐只能呈现出现实生活的音响运动;绘画只能呈现出现实生活的颜色和线条;文学作品的形象,既看不到,也听不到,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唤起人们的想象;就是综合艺术电影,也不能没有局限性,它使我们看到的活动的形象,也只是银幕上的映像。这就要求发扬艺术虚构的另一种本领,即艺术家必须善于以一当十,必须善于在自己的有限的艺术虚构中,激起艺术观众的无限的认识(想像),必须善于在直接性的部分呈现中发生间接性的全面效果,必须善于突破艺术的直接性的形式而更多地表现间接性的内容,突破现象真实表现本质真实,做到以形传神,以实写虚,以有限表现无限,以相对表现绝对。这里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以局部的直接描写唤起全面的间接形象。刚才说到,各种艺术都受到物质材料的局限,不可能全面地表现生活,如音乐表现不出可见的形象,绘画表现不出音响的形象,雕刻则表现不出现实生活中的绚丽色彩,但是现实生活是既看得见,也听得见,既有色彩,也有运动,所以只有将所有的艺术总和加起来,才能近似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它的全貌。但是,人们却不能也不必同时欣赏几种艺术。于是,每门艺术都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力求以自己的直接性的局部描写,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幻觉和联想,发生全面的欣赏效果,如果做不到这一步,这门艺术就会被淘汰。例如,好的绘画能够利用颜色和线条创造出这样的形象:它不但能使我们看到现实生活的各种有色彩有轮廓的形象,而且能使我们看到有体积有厚度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使我们感到形象的软硬、干湿、冷热。好的音乐,不但能使我们听到音响,还能使我们似乎看到形象,当你听《大路歌》时,不是似乎可以看见那些顶天立地的工人在开辟通往新世界的道路吗?其他艺术也是如此。艺术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步,无疑是由于艺术家对各门艺术所使用的物质材料能够充分掌握;但是,与其说是对物质材料的充分掌握,还不如说是对生活经验的充分利用。现实生活虽然是以色彩、轮廓、体积、硬度、质地各个方面呈现出来,但我们在感受现实生活的某一方面的时候,总不是单纯的。譬如,当我们看到一块烧红的铁块时,虽没摸它,但却会感觉到它的热和硬以及灼人的特点,因为我们有这方面的经验。这就是说,我们在对某种东西得到单纯的某个方面的印象的同时,事先积累在我们头脑中的其他方面的经验,就会引起条件反射,在头脑中复活起来,局部性的感觉就会为全面性的经验所补充。正是由于艺术家有着对现实生活各方面的感受和认识,同时,正是由于读者和观众也有着对现实生活各方面的感受和认识,因而艺术家才能够以自己的直接性的局部描写,唤醒读者和观众对形象的间接性的多方面的完整的活生生的印象,从直接性进入间接性。

第二,上面说的这种由直接性局部描写进入间接性全面描写,还是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感性方面的描写,实际上还只是直接性。艺术家还必须由这种直接性进入另一种间接性描写,即:通过对现象真实的直接性描写,进入到本质真实的间接性描写,以形传神,以实写虚,以有限见无限,以相对见绝对。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做到形有尽而意无穷。在这里,艺术家同样依靠对生活经验的利用。不过,这里不仅是利用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且还利用理性的生活经验。因为本质真实总是寓于现象真实之中,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因而在接触事物的某个方面时,能条件反射地形成对事物的全面映像;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理性经验,在获得事物的映像感受的同时,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发生联想、回忆、想象,从而见到事物的本质真实,由形见到神,由实见到虚,进而由有限见到无限,由相对见到绝对。艺术典型之所以能够以一当十,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红楼梦》通过对四大家族,特别是对贾家的兴衰荣辱的描写,使我们看到了整个封建社会日趋衰亡的历史命运;话剧《于无声处》通过梅林、欧阳平母子俩英雄形象的刻画,使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整个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青年一代英雄们对“四人帮”的英勇斗争,看到人民的革命风暴必将把“四人帮”埋葬的历史趋势;塞万提斯所创造的堂·吉诃德的形象,使我们看到的是当时西班牙社会里那种具有正义感和崇高理想的人物,因脱离实际,生活在幻觉之中,对着臆造的敌人疯疯癫癫、横冲直闯,而不能不碰得头破血流的可悲遭遇。因此,一提起堂·吉诃德,人们就立即想到那种主观主义的可笑形象,堂·吉诃德几乎成了主观主义的代名词。优秀的艺术家总是能够做到以形写神。罗丹作雕刻,就要求做到“灵魂的肖似”,要求“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理”。他说:“如果艺术家像照相所能做到的一样,只画出一些浮面的线条,如果他一模一样地记录出脸上的纹路,而并不和性格联系起来,那末他丝毫不配受人的赞美。应该获得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有这种肖似是惟一重要的。雕塑家或画家应当通过面貌去探索的,就是这种肖似。”有一次,罗丹到卢浮尔博物馆里去欣赏艺术品,他从乌东所创作的伏尔泰和卢梭等优秀的半身像的外形描写里,能够看出这些人物的出身、职业、教养、气质的不同,因为这些优秀的艺术品能够通过外形的描写,唤起人们的理性经验,唤起人们的想象,在见得到的形象之中,“时代、种族、职业、个性,这一切都提示出来了”。

总之,艺术家能够以局部的直接性描写进入全面的间接性描写,以现象真实的直接性描写进入本质真实的间接性描写,巧妙地唤醒读者和观众的生活经验、联想和想象,做到形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艺术真实的特点,也就是艺术虚构的秘密。高尔基曾经指出:“由于文学家的经验和读者的经验的结合、一致,才有艺术的真实——语言艺术的特殊的说服力,而文学影响人们的力量,也正来自这种说服力。”这是关于艺术真实的十分精辟的见解。

艺术的感染性

通过艺术虚构而获得的艺术真实,使艺术能够以一当十,具有巨大的认识作用。但是,如果艺术仅仅具有认识作用,——虽然这种认识作用的获得、来源和发挥与科学不同,那它也就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因为科学比艺术能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艺术的职能可以由科学代替。顶多,艺术可以帮助科学作一些辅助工作,譬如搞一些科教电影之类的形象化科学教育,这样艺术就成了科学的附庸。但是,事实上,艺术既不能被科学代替,艺术也不是科学的附庸。为什么呢?这里有必要进一步从另一个角度考察艺术的特性。

我们几乎到处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读一部科学著作和读一部艺术作品,主观感受很不相同。科学以理服人——作用于人的理性,用逻辑的力量征服你。科学著作为我们揭示客观世界的真理,使我们能够掌握自然界、人类社会,甚至人的思维的客观规律,使我们能够把握世界万事万物的运行变化,使我们把握宇宙速度,使我们能够计算宇宙星际之间的甚至连想象也难以达到的遥远距离,使我们能够掌握社会运动的客观法则,使我们思维敏捷、清晰、有条理,变得聪明、睿智,受到无穷教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推动世界前行,促使历史发展。没有科学,人类就不能进步。科学的任务是艺术所难以完成的。但是,我一再说,读再好的科学著作、理论著作,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如黑格尔的《逻辑学》,如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科学论文,也没有听说有谁会感动得落泪,像读艺术作品那样牵动人们的感情,使人获得审美享受。艺术更多的是以具体形象作用于你的感官感受,更多的是以情动人,它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你的灵魂,使你受到感染。人们在欣赏真正的艺术品、如读《红楼梦》时,明明知道里边的人物和情节是曹雪芹的艺术创造和艺术虚构,却面对着这些虚构的形象而哭,而笑,而悲,而喜。宝玉、黛玉的悲剧,是那样使你悲痛欲绝。有的女孩子读到黛玉之死时,茶饭不思,像是得了一场大病。有的男孩子发誓此生非黛玉不娶。在现代和当代,许多小说如巴金的《家》、《春》、《秋》等,曾使一代青年热血沸腾;《红旗谱》、《红岩》、《青春之歌》等等,曾使千千万万读者为之着迷,那里面的人物几乎成为他们最熟悉的朋友、亲人。艺术能够激起人们巨大的感情波澜和为真理而斗争的意志力量。这样看来,艺术的任务也是科学无法完成的,艺术的作用科学也起不了。

艺术的这种不同于科学的特殊之点是什么呢?就是感染性。

许多美学家、艺术家和深深懂得艺术特性的人,都非常重视艺术的感染性。列夫·托尔斯泰就认为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人”。他认为:“区分真正的艺术与虚假的艺术的肯定无疑的标志,是艺术的感染性。”他还进一步谈到,当读者受到作品感染时,以致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作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而是他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达的一切正是他很早就已经想表达的;如果一个人体验到这种感情,受到作者这种心情的感染,并感觉到自己和其他的人融合在一起,那末唤起这种心情的东西便是艺术;没有这种感染,没有这种和作者的融合以及和欣赏同一作品的人们的融合,——就没有艺术。并且托尔斯泰进一步认为,不但感染性是艺术的一个肯定无疑的标志,而且感染的程度也是衡量艺术价值的惟一标准。“感染越深,艺术则越优秀”。当然,列夫·托尔斯泰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普列汉诺夫曾经对他的观点加以补充:艺术不止传达感情,而且也传达思想。艺术价值的标准,也不能是感情,而是社会实践。但是,托尔斯泰却的确抓住了艺术的特征。感染性无疑是艺术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艺术不同于科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我国古典艺术理论也非常重视艺术的感染性的特点。例如清代黄周星《制曲枝语》中说:“论曲之妙无他,不过三字尽之,日‘能感人’而已。感人者,喜则欲歌、欲舞,悲则欲泣、欲诉,怒则欲杀、欲割,生趣勃勃,生气凛凛之谓也。”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论述小说的“熏”、“浸”、“刺”、“提”四种力量,也从各方面着重谈了艺术的感染性,其见解确有独到之处。这都说明感染性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性。

艺术的感染性是怎样来的呢?

同类推荐
  • 时光韧带(天籁文集·诗歌)

    时光韧带(天籁文集·诗歌)

    不敢说是诗,只因为生命的音符,在时空里跳荡,偶尔捉几只,铺排在平面上,就成了这,似连似断的长短句,空灵的真实,意象延绵嘈嘈急雨,韵律源于天地,智慧敲击宇宙的秘密,情,融化在阳光里,携心灵共振,是恒久的魅力。
  •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它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颠覆、暗杀是它的拿手好戏,通缉伊拉克总统,追杀卡斯特罗,影响世界政坛的重大事件中它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美国最能花钱的部门之一,但往往是无功而返;击毙本·拉登一雪前耻,但反恐行动远未画上句号。这就是它—美国中央情报局。为读者揭秘世界上最公开、实力最雄厚的情报组织。
  • 乖,摸摸头

    乖,摸摸头

    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乖,摸摸头》讲述了12个真实的传奇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 ,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乖,摸摸头》一书记录了大冰十余年的江湖游历,以及他和他朋友们的爱与温暖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与风花雪月无关,与鸡汤小清新无关,有的是无畏的奋斗和孤身的寻找,有的是疯狂的爱情和极致的浪漫……12个故事,12种善意,如点点星光与烛火,给所有心怀希望的人们以温暖和光芒。 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热门推荐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刘亦菲、杨洋主演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8月3日上映,带你重回十里桃林,感受白浅、夜华“三生三世”虐恋!那一世,大荒之中一处荒山,成就她与他的初见。桃花灼灼,枝叶蓁蓁,妖娆伤眼。记忆可以封存,可心有时也会背叛,忘得了前世情缘,忘不了桃林十里,亦忘不了十里桃林中身着玄衣的少年。这一世,东海水晶宫,他们不期而遇。不是每个人都能看透这三生三世的爱恨交织,只要你还在,只要我还爱,那么,这世间,刀山火海,毫不畏惧。有些爱,藏在嘴边,挂在心尖。浮生若梦,情如流水,爱似桃花……
  • 红楼之水沁黛心

    红楼之水沁黛心

    红楼之鬼医寵主:-------------------------------------------------------------------------------------一个是被称为鬼医的降世神医,一个是美貌若仙的世外仙子!九子夺嫡,他是一代降世的神医,她是一抹孤洁傲世的淡雅花魂,一期相遇,彼此的命运和人生便命定的纠结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一世都将相互陪伴着走下去!你的眼泪再不会白流,而是化成我掌心最洁白无价的珍珠!******可叹那红楼大厦呼啦啦倾颓,冷月儿孤葬了一抹花魂!我曾夜畔捧书几多想,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写出的《红楼梦》寄托了先生对红颜知己李香玉的几多相思?如果那锤炼在红楼梦中的不是那个软弱无能的贾宝玉,而是对黛玉相知相惜的江宁织造局未来继承人曹雪芹。。。梦中一切繁华还原它本来模样,曹家连任60余年江宁织造,李家亦为苏州制造局之主,黛玉还原她的模样,贵为李家之珍宝,美玉无瑕在一片污淖俗世中卓然独立、一尘不染,一代神医曹雪芹又将为了心上之人如何奋起反悖世道命运,受任于康熙末年之间,铲除曹府内贼孽祸,肃清家治,又如何游刃于蛟龙九子之间,在混乱残酷的宫廷斗争之中,使曹家免于抄家之祸,为妹妹铸造一段康雍传奇!(该故事可能结局会跟历史不一样,像“胤禛会不会是最后的雍正皇帝啊?”诸如此类的问题请亲亲们不要再在留言中多问,该文中一切历史都为雪芹先生一心给妹妹筑造一个温馨温暖的爱之巢服务,考究历史者请不要在本文中抠字了)(本篇出于爱的写文,保证完结,但不保证每天一更(我不是专门写文的),也可能一周才一更或我也不知道具体时间,外加无线网那个怨念的链接状态,喜欢青色的文又能接受这一点的亲亲们请不要大意地入坑吧,不能接受的亲请不要在下面发抱怨之言的挥一挥衣袖……吧。最后,谢谢!)红楼之水沁黛心-------------------------------------------------------------------------------------七年之前,七岁之时,她遇大风迷失,她与他机缘巧合偶遇在漫天枯谢的荷塘边,小小的他救起不小心扭伤了脚踝的小小的她,归还原主。她与他就此分别,她没有留下给他什么,只留下了一句“先生常教我诗词,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离他而去。他离去,记住了她留下的这句诗。在此之间,她在那个不属于她梦栖息的富贵之府度过了漫长谨言慎行的七年,有一段奢华的生活,她苦苦的寻觅,却寻不到家的方向。七年之间,她与他再没相见。七年之后,她与他再次重逢,那股莫名的归宿,感到只要和他静静、默默走在一起,心中就就会有甜甜的味道,看到他,就有不再孤单的感觉。尽管,七年来的眉蹙如一道缚住眉梢的胶,习惯了的展不开,心灵头一次知道了家的方向。然,七年的岁月带来故人的重逢,也同时流逝富贵府邸的流金溢彩,贾府大厦将覆,主宰施尽手段力挽倾颓狂澜,昔日的千金万贵,今日成了挽财挽势的工具,人,何可变相作交易?现实的落拓,姊妹命运前程摸不着,妹妹前,夹间进一个别有用心“宝姐姐”争抢水溶。水溶前,面对一个“宝弟弟”兄弟同爱妹妹难。养育恩,不能忘,姊妹情,堪难抛。兄弟情,不能残,神女爱,不能伤。水溶柔情如水,亲吻那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与她度过一度一度的劫难,始终一脉专情,用自己的双手,去给她筑造一个温馨的家。波澜狂大,玉立其中,不偏不倚,玉质本心,兰草皎洁,我本草木,落在旷野雪原,落在冰崖孤岛,落在水涧幽谷,质朴洁净,昭日映月,不类金银。忽喇喇似大厦倾,回眸楼梦,多少岁月记忆模糊泪?水溶,一个白璧无瑕的男子,似一泓清水,沁人心脾,温润着稚嫩黛心,让她歇息停泊,不再孤零漂流!面对着她的水溶,她再不会悲伤,似西子湖的微凉漾开笑靥如花!《水沁黛心》的尝试视频:丫丫的博客:http://m.pgsk.com/smileqsyd
  • 半个苹果的爱

    半个苹果的爱

    在作者的word文档里有一个名为“心灵呓语”的文件夹,对朋友的爱。它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我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的文章不是小说,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80多篇。,也不是传奇。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
  •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曾经说过: “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一大堆答案来回答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不被经济学家欺骗。”尽管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是那么有趣,但以往总是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在唱主角。现在,让我们回到经济学的原点,共同探讨如何将经济学运用到生活中,使我们过得更幸福、快乐。
  • 致命女佣:腹黑冷少接招吧

    致命女佣:腹黑冷少接招吧

    这是个腹黑女与腹黑男相爱相杀相斗的故事。高崇阳,我这辈子跟你没完没了,下辈子也跟你势不两立!!白小蝶站在悬崖边上愤愤地喊。前世,她怀了花心大少高崇阳的孩子,却惨遭狗血抛弃!重生,她将一雪前耻,报复花心大少,也让他尝尝肝肠寸裂的痛苦!为了达到目的,她装清纯,装歹毒,装高贵,装魅惑,斗亲戚,斗前女友,斗男朋友,斗小三,好不容易达到目的,命运的洪流再次将她推上风口浪尖!红尘破,命已绝,痴女笑,在命运的纠葛中她该何去何从?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长生仙箓

    长生仙箓

    就是一篇普普通通,升级打怪的修仙文。1.女主的人设蠢、蠢、蠢2.成长文,慢热。第三卷后才会有挂接受不了人设和这篇风格的建议不要入坑
  • 每天读点金融史4

    每天读点金融史4

    《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 一万种减肥方法

    一万种减肥方法

    医学博士权威验证,最科学、最安全、最有效,翻开本书,发现最适合您的减肥方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