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300000026

第26章 省世(3)

在“老少配”的风气引领下,不光结婚要花样翻新,征婚启事也讲究出奇制胜无论女的男的老的少的,征婚时就没有不敢说出口的话,没有不敢公开提的条件,在这里不妨顺手摘录几则(哪个报纸上都有,网络上更是随处可见):

深圳一位40岁女人的征婚词:“一枝花的徐娘,胸部魅力无穷。寻觅不服伟哥也一样强壮的猛男,拒绝沙发土豆:(即成天赖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男人)。”

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愿意找“长腿姐姐或姑姑、阿姨都行”。(干嘛不把奶奶也捎上?)

一位23岁自称“窈窕淑女”的,“寻找具有超强经济实力的男士,年龄不限。”这等于公开声明找的是钱。难怪许多真正具有超强经济实力的钻石王老五,因其太富有,反而不敢结婚了,怕的就是碰上这类“掘金娘”。如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公开宣称事业第一,母亲第二,爱情第三。还有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首富王磊、捜狐的总裁张朝阳等等,都是富得不敢轻易结婚的人。

《辞海》上说,古时“婚”亦作“昏”。如果说,过去是“女”的发“昏”才成“婚”,现在该轮上男的因结婚而发昏了。所以,精明的现代人防备结个“昏头昏脑”的婚,在结婚前趁着还没发昏先签下各种各样的结婚协议,以限制自己发昏。比如,有的规定女方在婚后的体重不得超过80公斤,超过一公斤就罚款多少。更多的是关于财产怎么分,要不要孩子,谁先死了怎么办,一方有了外遇怎么办,两人过不下去要离婚怎么办……像以花心闻名于世的奥斯卡影帝道格拉斯,与著名影星泽塔的结婚协议上就规定:“男的拈花惹草,给女方万英镑的赔偿费。如果离婚,按结婚年限每年补偿对方100万英镑。”

说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婚配,难免要惹得人发问:那么你说什么才叫婚姻呢?我给不出更好的答案,但可以求教经典思想家的经典答案。这是个老掉牙的故事: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没有马上回答,却叫他先到杉树林里去挖一棵最好的树回来做圣诞树,但只能选取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出去大半天,终于拖着一棵看上去并不是很起眼的树回来了。苏格拉底向他:“这就是林子里最好的那棵树吗?”柏拉图说:“因为只能选一棵,选完后似乎看见前面还有棵更好的,但时间和体力都不够用了,也就顾不得管它是不是最好的,先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才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婚姻之“痒”

现代人喜欢用一个“痒”字,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和自杀性爆炸是世界之痒”,伊朗、朝鲜的核设施是之“痒”,法国、荷兰的全民公决否定“欧宪”成了欧盟之“痒”,男人不男为女人之“痒妻子施暴艿丈夫乏“痒”,腐败是官场之“痒”,作弊是足球之“痒”,甚至连国庆黄金周也弄出个“七年乏痒”……个痒那个痒,仿拂当今世界处处发痒,现代人身上无处不痒。

痒了就要抓,就要挠,现代之痒大多是越挠越痒,越痒越挠,重至挠破,血糊肉烂。然后开始新一轮的痒。而在当今诸多的痒中,似乎惟婚姻中的“痒”最多。

不信咱们就数数看

“婚姻的一年半之痒”。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最近公布了他们经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新婚夫妇18个月后,新鲜感消失,以前双方隐藏很深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从而产生失慈感,导致夫妻分道扬镳。

吕娟在《26岁,逃出围城》一文中介绍了中国年轻人的婚姻现状,结婚在一年半之内离婚的最为普遍,最短的只有一个月。以南京个区为例,在20年前三个月的离婚人数中过不了18:个月之“痒”的占到80%。北京白领林蕾,在公司加班到晚上11点钟,那天她有点发烧,浑身酸痛地回到家,见丈夫倚在床上看电视,看她回来都没有动弹,反而发牢骚:“我真是可怜啊,虽然结了婚,袜子脏了都没有人给洗。”林替一跃而,浼完丈夫所有的袜子,第二天离婚。

真是现代烈女,这年头谁还在乎谁?现代人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灵机一动,说离就离。何况现在离婚又不丢人,说不定还是大好事。果然,林蕾离婚后两眼放光,整个人好像又活过来了,随心所欲地装扮自己,重新吸引了众多追求者,她于是喊出一个口号:

“早结,早离,早开始。”

似乎没有离过婚,就不能开始新生活,结婚、离婚不过是人生的预备阶段。

现代人的婚姻如學侥幸闯过了个月的第一道坎扎,后边又面临着“五年之痒”。据全国的离婚统计,5竽以内的占40%。

这个婚姻的“五年之痒”,可能跟第二代出世有关:要了孩子有要孩子的麻烦,不要孩子有不要孩子的问题。鶴岗一美男子剑锋,娶了美女晓雨,婚后生下一女,孩子太小还脊不出丑俊,待到孩子稍大,变得又黑又丑,这成了剑锋的一块心病,整天怀疑这不是自己的孩子,要做亲子鉴定。最终晓雨不得不坦白,自己过去就是这样一个丑女,靠美容变成现在的样子,但基因不能美容,故生出的孩子还是像先前的她。两人只好离婚,好离好散,女的反给了男的一笔钱,不知是精神损失费,还是玷污美男基因的赔偉金?看看,美容竟然也能构成现代婚姻之“痒”。(单正平《人造美女的伦理问题》)

现代人经济独立,情感活跃,婚姻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于是就盛行亲子鉴定。这样一来更闹得现代夫妻容易疑心生暗鬼,搞不清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是自己的,疑心起,靖姻也就亮起了红灯。孩子也成了现在的婚姻之“缚”。

有孩子就好受吗?一对年轻的夫妇,婚后三四年没有孩子,男的想要,女的却不要,男的有一次提前回家,看到妻子脱得赤条条正在电脑前跟网友通过网绛做爱。这就又多了条“网恋”,更是现代婚姻之“痒”。

但,千万不要以为“婚姻之痒”为青年男女所独享;过了“五年之痒”,再往后就是“十年之痒”。结婚头10年离婚的占50%。后边紧跟着是“二十年之痒”,占到70%。

此时孩子已经长成,家庭负担减轻,没有让两口子必须凑合下去的外在压力了,老账新账、或老伤新伤加在一起,就变得不可忍受了。现代心理学证实,夫妻间的关爱是有周期性的,有起伏,分高低,在低潮阶段,一点小事就会激起对对方的格外不满,这个阶段处理不好就会走向离婚。

特别是那些有所成就的中年男女,前20年苦于奋斗,或拼命挣钱,或玩命往上爬,当老境渐近,不可能不产生危机感,一下子会在感情上变得如狼似虎,厌烦了形式婚姻中的冷漠和疲疲塌塌,便想法打破它去追求更有激情的婚姻。

据社会学家的调查显示,当今社会上有一批黄金王老五和单身富姐,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对中青年婚姻构成威胁。不是有这样的短句子吗:二奶的存在威胁老婆,当二奶成了老婆,别的女人又开始威胁她。大城市里甚至开始流行婚姻猎头,专门负责为富哥富姐寻找“幸福的目标”。有诱惑就有被诱惑,自然会对婚姻形成巨大的冲击。

婚姻度过了中年危机,越到后边“择”的间隔就越长了。最近媒体在热炒婚姻的“四十年之痒”。结婚40年,年龄至少有60多岁,有的已是七老八十,怎么突然也效法现代小青年闹起了离婚热呢?如上海80老人张翁,嫌老伴太节俭,对他大吃大买各种补品多有唠叨,便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要求离婚。

俗云:“少年夫妻老来伴”,当一对夫妻老了,连作个伴的感觉都没有,自然更不可能相依为命,天天大眼瞪小眼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就会谁看谁越看越别扭。

到了七八十岁的这种“痒”,应该是婚姻中的最后一“痒”了,可称“老年搔痒症”。这看起来有点乱,现在的人怎么从一结婚就开始痒,一直到老都痒不够,可谓活到老,痒到老,无时不痒,一生都痒。

痒”是一神时尚吗?不”还有比这更时髦的。那就是不结婚也痒,还没有结婚先想到离。眼下时兴这样一种结婚协议:“如果没有两层楼的房,就请准备两间房,如果没有两间房,就请准备两张床。”

还有,首专门为这些未婚先“痒”的男女写的喜歌:“我们要天天相恋,但不要天天相见;要有共同的生活经验,但不要共同的房间;你可与别人约会,但不要让我发现;我偶尔也会出轨,但保证心在你这边。”

一这个歌的别名叫“鬼话连篇”。

驾驶感

——“汽车狂欢节”畅想

1、20世纪40年代,正处于冷战状态的苏联,异乎寻常地购买了一部好莱坞根据斯坦贝克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愤怒的葡萄》。意在展览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困,以活生生的画面教育苏联百姓。不料影片放映不到两个月,就被匆匆撤下,因为影片给苏联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银幕上所显示的贫困,而是每个美国人都有一辆小汽车!

想想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最令中国人惊讶的是什么?同样也是汽车。原以为“世界上那三分之二还没有获得解放的人们,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岂料他们竟是坐在小汽车里。而那时中国最吃香的职业,却是“方向盘”和“听诊器”。“方向盘”之所以吃香,是因为“离地三尺,高人一等”。也就是说,汽车比人尊贵,人因车坐公共汽车为什么就没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因为没有驾驶感。

长春一汽大众司2001年推出了一款“宝来轿车”,被誉为“驾驶者之车”。这种称谓有点怪,难道还有“非驾驶者之车”吗?

后来我到了一汽大众,才闹明白所谓“驾驶者之车”,强调的是一种驾驶感。此车凸显驾驶者的自由,用驾驶感取代乘坐感,即变被动为主动。这全释了一种全新的汽车理念,颠覆了传统的“坐”汽车的观念。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冲击的,仍旧是汽车。著名的华西村富裕起来之后,一次购买了250辆捷达小轿车,排着长队开进村子,曾轰动一时,被媒体炒为佳诘。曾自称是“世界第一庄”的大邱庄,视“庄主”萬作敏的坐骑“奔驰600”为图腾,村民们自称,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庄主”的奔驰车在不在,车在便心定神安,一顺百顺城市里就更不用说了。有钱人斗富,首先就在汽车上显摆;结婚炫耀幸福也要在迎亲车队上比豪华;甚至连祭奠死人,也要烧一辆纸糊的轿车;现在中国的官场,差不多就驼在奥迪车上,政府不知下过多少文件,规定哪一个级别的官员该坐什么车…可见金钱与权力,乃至人的尊严、追求和理想,都要依赖汽车体现。

中国人太多了,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腿,你湮没在13亿人中怎么才能引起别人注意?靠汽车就能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汽车成了现代人的标志。就像布什的竞选主管肯梅尔曼在分析选民成分时所说过的:开豪华车,练习瑜伽,差不多就可以肯定是一个民主党人。开林肯或宝马,并拥有枪的人,才会把选票投给布什。中国的汽车社会也正在逐渐成熟”慢慢地也可以根据汽车便能断定其人的身分。

2、就这样,人们几乎是在欢欣鼓舞的诱惑中,不知不觉地被汽车改变了,仿佛不是人驾驶汽车,而是人被汽车所驾驶、所追赶。看吧,中国到处都在修路,“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了不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万应灵药。为什么修路能致富?路一修好汽车就来了,汽车是财富的象征,汽车的滚滚车轮,可带动滚滚财源。于是,老路在拓宽,新路在无限制地伸延,公路如网一样覆盖了大地。

城市像发烧一样在急剧膨胀,向郊外扩展,一切都是被汽车逼的为了汽车的便利。汽车的发展引发了一场城市“大跃进”……有史为鉴。

俗云:“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堆出了城市。”而汽车,又剧烈地改变了城市,决定着现代城市的面貌。只要稍微回顾一下近一个多世纪来,汽车和城市的发展过程,便一目了然。世界上第一台以汽油为动力的内燃机,是1885年由德国人卡尔本兹和哥特利勃代姆莱发明的。但真正把汽车变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却是美国人亨利福特,人们称他的型汽车,“改变了美国,改变了世界”。

国际上公认的“改变世界商业历史的20个决定”中,福特汽车公司于1914年,给员工开出5美元的日薪,被排在第四位。当时福特汽车的生产线正陷于困境,工人流失率高达370%,福特不得不雇佣近5万人,才能勉强维持只相:当于14万人的劳动规模。福特希望通过每天向工人的口袋里放进5美元(以前工人的日工资只有234美元),并将工人的劳动时间由9小时减为8小时,能稳定住人心。不料这一决定竟引起一连串的社会效应,渐渐地竟改变了整个美国的社会结构……由于工人的工资高了,有了购买力,汽车的单纯制造者变成了消费者,汽车的销路大增,自然也就更剧烈地刺激了汽车的生产。而高工资又催生了一批以高级技工和白领为代表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中坚。

到1928年,约有1600万辆福特型汽车从传送带上投放市场,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辆小汽车。当时美国的汽车产量,占了世界汽车总量的85%。有了汽车就得修路,道路又刺激了郊区城镇的发展,在那个美国汽车和公路发展的全盛时期,每年建新房83300幢,其新房建造率是以往的两倍多。每个大城市的边缘地带都有许多新的郊区城镇连翩而起,驼在汽车上的美国城市经历了一场戏剧性的空间转换,来了个里外大调个儿,出现了中心区每况愈下,而外围蒸蒸日上的新模式,美国在不知不觉中身不由己地变成了一个郊区国家。

汽车使城里人享受到以前无论如何都享受不到的好处,清新的空气,安宁静谧的环境和大自然风光,既有乡村的全部优点,更兼城市的一切便利。(《潜滋暗长的疆界一百五十年来美国郊区的发展》肯尼斯杰克逊著,迟越译。)这像不像现在的中国?

郊区化过程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城市增长的重要功能。

可为什么非要说是汽车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而不是电车、火车?电车和地下火车几乎都是直通市内商业区,似乎是在鼓励人们跟市中心保持经济和社会的联系。然而它们是有轨道的,因此是保守的,总是沿着一定的路线往返运行。而小汽车是创新的,有驾驶感,可随心所欲,任意驰聘。

20世纪末,美国总统胡佛任命了一个委员会,调查美国生活的现代趋势1933年,以《美国当前的社会趋势》为题公布了调查结果,对私人小汽车有如下的描述:

“新交通工具之所以在短期内受到普遍的欢迎,多半可归结为以下的事实:小汽车使车主来去自如,这已是旧的交通工具所望尘莫及的了,汽车备于身边,可供随时驱驰之用;自己驾车外出,路线、目标任意选择,时间、速度随心所欲;行囊2裹之累已不在话下;更可取者,乃是用较小的开销,便可携全家出游。种种方便加大了汽车使用率,也加速了汽车的普及。”

这就是驾驶感的作用。只能拥有自己的汽车,可以获得这般美妙自在的驾驶快感。

3、2006年夏天,一批作家应《作家》杂志社之邀赴长春参加一个讨论会,题目是“现代工业化进程和文学创作”。我却宁愿称这次文学讨论是一个“汽车狂欢节”——这个“现代工业化进程”最后也可以归结到“汽车的发展进程”上。

同类推荐
  •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尴尬的文艺批评》、《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得与失的智慧

    得与失的智慧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 迷失日本

    迷失日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万中国农村妇女远嫁日本乡村,生活好了,但普遍受到歧视,有的遭到了虐待、暴力,杀夫、自杀的事件也多次出现,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影响,这本书有几个故事就叙述的是这些事件。十一位赴日新娘的情感实录。
  •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这是李国文近年来文章的鲜明特色,放眼时代。广泛得到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独树一帜。神游千古,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何何之舞

    何何之舞

    那带头的侍从犹豫地看了一眼紧闭的铁门,不顾诸人的围观纳闷,正要伸手去拉石环叩门,最后在一条古陌幽深的小巷前行了许久,那石环正在怪兽的口处,侍从伸手一拉,他的随身侍从便指挥着抬架大帝像,仿佛将手放入怪兽口中,逶迤婉转,有种凭空而逝的感觉。终于在尽头停下,那是一道奇异的窄门,迥异于青城民居普遍以木为门的形制,并那颗被斩落的头颅,那门是用整块的石板镌成,一道穿街过巷,花纹也极为特异,简简单单的几笔,枯木子刚离去前往王宫,却透出一股寒意来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 英雄无敌之国战

    英雄无敌之国战

    这是一个靠着亡灵魔法起家的神圣牧师,混迹在英雄无敌的世界中的故事!....................................................................新书【九转金莲】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一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家欢

    家欢

    守着一家小小包子铺的顾家生活拮据,一个铜钱恨不得掰成两个花。女主重生成为顾家的小孙女儿,遭遇了算计多多的后祖母,从此踏上了一发不可收拾,斗智斗勇的道路……幸而身边有恩爱父母疼惜,有热血哥哥护航,有明理姐弟相伴,小日子照样欢欢喜喜!一句话简介,市井小人物的奋斗史,温馨种田流。已有五本完结作品,坑品有保证,请跳坑~O(∩_∩)O~
  • 神农劫

    神农劫

    神农重生,破解上古邪咒。李时珍的本草经,他用来杀人;戚继光的鸳鸯阵,他用来弑神。天荒神鼎,鼎内另有乾坤;巨阙神剑,剑下鬼神哀号;百慕大穿越时空,西伯利亚血战群魔,问鼎三界苍穹,终于知道:人间一切,相比“神农劫”,都可以舍弃……
  • 宰相府种田三小姐

    宰相府种田三小姐

    【1女N美男】重生为宰相府又圆又肥又没人爱的三小姐,还被妖孽皇子赶出京城去种田?哦no,天下美男是我的爱,我又怎能烂在荒郊野外!神教教主,冠世美男,武霸天下。江湖传,得教主之心者,得天下。且看我如何脱胎换骨、快意江湖、扫平后宫、逆袭皇族高富帅!
  • 彪悍农家女

    彪悍农家女

    一朝穿越农家,穷的掉渣。免费赠送两个暖心哥哥、一个伶俐妹子和正直憨厚包子娘。她发誓要改变现状,发家致富过好日子。谁知极品亲戚一大堆,今个偷个蛋,明个强占房子,后个……林婆雪冷笑,我是恶女泼妇我怕谁,化身奥特曼一天打一怪。吃我的给你吐出来,拿我的给我还回来。日子好了,名声坏了,可把亲娘愁坏了。林婆雪得意一笑:“娘,别怕,改日给你找个上门女婿……”求爱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早上的就发情,就你一个穷酸书生,还想心上人……”某女忍不住嘲讽道,而且手还抓住了某男的衣襟。“东家,书中自有颜如玉……”话未说完,忍不住惊吓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男女授受不亲也,东家这是要毁小生清白……那以后人家就是你的人了。”眼角闪过一丝光亮。‘嘭’只听一声响,某男眼眶黑了,某女酷酷的甩下一句:“非礼你个头,本小姐看不上你也……”某男的脸色不由抽了抽……这是一个恶女重生文,心狠手辣斗亲戚,重生翻身做主人!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