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500000023

第23章 陨石,一面无需镀水银的镜子

再过了半个月,中科院联合调查组的勘测有了初步结论。

4月21日,关于吉林陨石雨,新华社第一次对外发布消息。

似乎毛泽东并不相信吉林的这场陨石雨只是天上的事。

当今国内研究毛泽东的著名学者陈晋,因其本人就在权威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他的《毛泽东之魂》一书中的描述,应该大抵可信——

1976年4月22日,又是一个夕阳残照的黄昏。宽敞的卧室里依然那样沉静。

毛泽东半躺半靠在那宽大的床上,不知一本什么书吸引了他。他已经一个多小时一动不动了。

小孟坐在沙发上,正在翻看当天的报纸,也许是翻动报纸的细微声音惊动了毛泽东,也许是毛泽东感到了疲劳。他在床上转了个身,顺手把书放在一旁。

正在翻看报纸的小孟,大概是护士职业养成的习惯,毛泽东这一不大的动作和声音,使她马上察觉。她顺着声音望过去,此时,毛泽东正在望着她,她刚要站起来,毛泽东却向她做了个手势,把手向下按了两下,意思是让她坐下来。然后毛泽东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问道:

“报上都有些什么新闻啊?读一段听听,不过,我可不要听什么大批判的成果,要听新闻。”

说来也巧,当时小孟也正在看一段新闻,主席的这个要求,也正中下怀。

“您要听新闻,这儿正好有一段,我正想做个记号,等您不看书的时候,读给您听听呢”。

“噢,一个想读,一个想听,巧合,巧合,你就读读看。”

“新华社长春1976年4月21日电:最近,在我国东北吉林地区降落了一次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陨石雨。”

“今年3月8日下午,宇宙空间一颗陨石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以每秒十几公里的速度坠入地球大气层中。由于这颗陨石与稠密的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飞至吉林地区上空时,燃烧、发光、成为一个大火球,于8日15时01分59秒在吉林市郊区金珠公社上空发生爆炸。陨石爆炸后,以辐射状向四面散落……”

读着读着,小孟突然发现主席坐了起来,这可是从来没见过的事。

好多次读文件、读报纸,主席都是听听而已。一般他总是静静地听着,很少发表什么不同意见,也很少改变或卧或坐的姿势,所以小孟感到,主席对给他读的东西,多半没有什么大兴趣。

而这一次,主席坐起来听了。小孟感到有些奇怪,忙放下手里的报纸,准备去问主席有什么事,但主席又是用手势制止了她,并说:

“读下去,我在听。”

小孟又接着读起来:

“大量碎小陨石散落在吉林市郊区……最大的三块陨石沿着原来飞行的方向继续向西偏南方向飞去……最后一块陨石在15时2分36秒坠地时,穿破1.7米厚的冻土层,陷入地下6.5米深处,在地面造成一个深三米、直径两米多的大坑,当时震起的土浪高达数十米,土块飞溅到百米以外……最大的三块陨石,每块重量超过了100公斤,最大的一块重量为1770公斤,大大超过了美国收藏的目前世界上最大陨石的重量(1078公斤)。这次陨石雨,无论是数量、重量和散落的范围,都是世界上罕见的……”

小孟读完这段消息之后,又开始读另一段新闻,主席马上说:

“小孟,就读到这里吧,不用再往下读了。”

毛泽东边说,边穿上了拖鞋,小孟上前搀扶,他慢慢地向前走去。

看来,毛泽东被一种情绪笼罩着,他的脸上现出一种思虑,一种不安,一种激动。

毛泽东在屋里走了几步,让小孟把窗帘打开,这又是很少有过的要求。毛泽东站在窗边,望着那夕阳渐落的天际,望了很久很久,望得那样出神。

小孟见主席转过身来,便问道:

“主席,天上怎么会一下子落下那么多的石头呢?也太巧了,还没伤人。”

毛泽东若有所思地回答小孟的提问:

“这种事情,历史上可屡见不鲜噢,史有明载的就不少,野史上的更多了。”

看来,今天主席很有兴致,他又问小孟:

“这方面的记载你见过没有?你们家里人有什么说法?”

小孟摇摇头,她也只能摇摇头,因为她对此确实了解得太少。

“这方面的记载我没有看见过,小时候,听我妈讲过,在我们家乡的一个村边上,一天夜里,突然掉下了一块大石头,有磨盘那么大。后来,这块石头,又被风刮走了。咳,都是瞎说,我才不信呢。”

“噢,你妈妈讲过这样的事,你还不相信。”

“我是不相信,您能相信?”

“我相信噢,中国有一派学说,叫做天人感应。说的是人间有什么大变化,大自然就会有所表示,给人们预报一下,吉有吉兆,凶有凶兆。”

毛泽东说到这里,稍稍停了一下,然后接着说:

“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哩。《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赵云死时,都掉过石头,折过旗杆。大人物、名人,真是与众不同,死都死得有声有色,不同凡响噢。”

毛泽东说这些话的时候,带着少有的感慨,少有的激动。

毛泽东似乎压抑了自己的激动,转换了个平静的语调:

“不过,要是谁死都掉石头,地球恐怕早就沉得转不动了……”

毛泽东又在屋里走了几步,然后坐在沙发上又问小孟:

“我说的这些,你信不信呢?”

小孟看了主席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还是不信,那全是迷信,是古人瞎编的。”

小孟说完之后,似乎又觉得没有把握,她也很想听听主席的看法。于是,她又好奇地反问:

“大人物要死的时候,天上会掉下大石头,您真信吗?”

毛泽东没有马上回答,他沉思了一会儿,才说:

“古人为什么要编造这些?”

像是回答,又像是提问。

4月22日,毛泽东听到陨石雨消息的这一天下午,他不止一次地站到窗前,望着渐渐昏暗下来的天空,每次时间都很长很长。

仿佛那神秘昏暗的天空上,有谁书写了只有他才读得懂的文字。

——(陈晋《毛泽东之魂》,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9月版)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当其老病缠身、心境荒凉之时,便也会有些其他想法,随中国北方一场疾降的陨石雨,让毛泽东第一次强烈地感到自己的生命跌入苍茫暮色里的一震。

尽管红墙外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又在作举国之嚣,但他悚然于自己面颊上已经触摸到的一股微风,将会在自己死后急剧地升腾起一片飓风,将他生前耸立的青铜般伟岸的纪念碑,给吹落成一顶顶草帽……

历史的那一刻,沉重,诡异,折冲,像一方压在人们心上的黑黢黢、满是皱叠的峭壁。

新华社4月21日的电讯,却轻薄、简单,像从峭壁上飘过去的一支羽毛……

1976年里,在压抑着什么、担忧着什么,又暗暗期待着什么的普遍社会情绪中,愈来愈多的国人开始相信“天人感应”。

7月6日,朱老总驾鹤西去。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4秒,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7.8级地震,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一座城市瞬间毁于一旦。

在地震波的震撼下,北京毁房三万多间,大约有两千人死亡。

唐山大地震成为二十世纪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自然灾害,它注定不会被历史遗忘。

一时间,各地纷传将要发生地震,城市里的人们忙着搭建可在露天过夜的各种抗震篷。

各种异相怪事,似真似假,半真半假,被人们绘影绘声地描述着:鄱阳湖里的乌龟变得烦躁不安,四川的熊猫抱头尖叫,东北的虎豹感到了大地的微震,像吃了迷幻药一样,纷纷躺倒在地上……

9月9日,毛泽东撒手人寰。

在东北,很多人豁然大悟:

“这陨石雨里落下的三块大石头,原来是说丙辰年里中国必有三个大人物要归天了。那些小的陨石,就是指唐山大地震中不幸死去的那些人……”

肯定有些陨石,没有被联合调查组发现。当地有人把这些陨石珍藏起来,锁进箱子,或用个香包缝起来,贴身挂着,希望三位伟人菩萨日后能够保佑全家平安。

1976年,是我们这个民族由乌云压顶走向曙光在前的一年。

1976年,在欧阳自远的人生记忆与科研经历中,也是特别重要的一年。

无数人一辈子也难遇的陨石雨,这一年里他却遇到了两次——

同年9月12日,天空中几条非常巨大的火龙,从云南开始,由南向北窜过,经贵州,入四川,直到重庆一带才消失。也是轰隆轰隆巨响,声威像雷鸣布阵,闪电摇旗,煞是壮观。

一听到这个消息,欧阳自远就知道又一场陨石雨降临了,在第一时间,他组织了13支队伍,去追寻陨石。

许是因为这场陨石雨降落的范围更大,由云贵高原到四川平原;而且,正是毛泽东逝世后的第三天,哀音绕梁里,人们更容易相信“天人合一”,虽然找得极为辛苦,最后只在贵阳市附近清镇县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了很小的两块。

拿回地化所,经过研究,发现这是一种很特殊的陨石,目前世界上只找到三块。它里面的物质非常特殊,是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而这种环境又极为罕见。这两块陨石后来命名为清镇陨石。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要求他们提供样品。几十年来,地化所对这块陨石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而且不断地有新的发现,仅在这两块陨石的研究上就出了三位博士。

1976年里的两场陨石雨,尤其是“吉林陨石雨”,是中国陨石研究的里程碑事件。

此后的十余年中,欧阳自远在《中国科学》、《地球化学》等刊物上发表了五十余篇研究论文,主编了《吉林陨石雨论文集》和《月质学研究进展》,在多次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报告和介绍了吉林陨石的研究成果,并被国内外的教科书、专著、大百科全书等引用。

他作为第一作者提交的《吉林陨石综合研究》成果,获198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美国科学院院士安德斯(E.An—ders)对该项成果十分赞赏,认为“中国的陨石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的陨石研究从此进入系统阶段。

欧阳自远等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细致的陨石形成演化模式,为研究太阳星云凝聚过程提供了新证据,对了解太阳系的早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太阳系形成后的行星演化过程提供了对比标准。

与此同时,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陨石研究队伍,开创了我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的新阶段。

世界上十四个国家近三十个实验室,也对吉林陨石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世界上著名的陨石学权威们一直认为:在全世界已收集的陨石中,吉林陨石的研究工作是最为系统的陨石之一。吉林陨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对太阳系的化学演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证。

此外,通过1976年这一特殊年份的渲染,当时新闻单位的大力宣传,陨石知识及其价值也在国人中日益普及开来,民间对陨石收藏的兴趣陡然增大。当一个商业化社会以令人猝不及防的速度到来时,许多人视陨石为钻石一样永远不会贬值只会升值的硬通货。

1990年代开始,前往南丹寻找和倒卖“南丹陨石”的活动一直很盛。如今,世界各地的陨石贩卖网站都有号称“南丹陨石”的陨石出售。“南丹陨石”成了陨石收藏界的知名商标。

1997年2月15日深夜,山东省鄄城县董口乡上空爆发陨石雨,形成了15平方公里左右的椭圆形陨落带。这次,国内奇石爱好者和商人在第一时间蜂拥而至,当地村民也马上做起无本生意,就地出售拣到的陨石,没有拣到的就将煤矸石冒充陨石出售。

2004年12月11日23时许,甘肃省兰州市发生火球事件,因为有数千证人目击,又据地震波资料分析,科研部门估计会有成吨陨石坠落。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国各地有数百人“空降”兰州东郊,除了科研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外,绝大多数是准备来搬“硬通货”的。

2005年6月,新疆阿尔泰市切木尔切克乡,有一处石头外形有些奇特,当地人却早就见怪不怪了。这些石头究竟来自火山还是太空,一直未经科学鉴定。为吸引外地人到此旅游,当地领导随口一说:那就建个“陨石公园”吧。如苍蝇闻到血腥,该公园很快就被陨石贩子死死盯上了,屡屡发生“陨石”被盗事件,引起了当地警方的高度重视……

似乎我们总生活在一个不善于“保护”的国度。

仅仅几十年前,因不会保护历史,不会保护文化,相反却捣毁历史、捣毁文化,酿成多少长歌浩哭,遗给后人多少笑柄苦果!

到了现在,不能保护国有资产,不能保护公民权益,导致大量流失或者被严重践踏的案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看来,我们可能连老天送到家门口的陨石都保护不好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在世界著名的美国图森(Tucson)国际矿石展销会上,年年都摆放着来自中国的珍贵陨石和大量走私化石等待买主。前者国内尚没有立法,也就罢了;后者国内已有明令不得买卖或出口,可两者结局还是一样。

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迄今为止,他们仅仅回收到十几次陨落的样品,其余的都是与其他科研单位交换得到的。新疆哈密曾有人获得130公斤铁陨石,并寄给该台少量样品请求鉴定,对方许诺赠送几公斤样品。可鉴定消息通知对方后,联系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该台最后一次回收到陨石是1997年在山东,距今已经快十年了。

在中国,陨石收藏的势头直追海外。现在,国际上陨石从1克1美元上下到价比沙金不等。如果陨石有特殊成分和来源,价格还要高很多。1998年在美国纽约,一块重0.28克的火星陨石卖到了7333美元,这个价钱是同重量金子的1000倍。

《南方周末》曾发表文章分析:陨石研究本是“靠天吃饭”,现在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随着金钱流走了,而国家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从天而降的陨石到底是国家财产还是私有财产,于是,科研机构只能做无米之炊。(参见张旭《天外来客的意义》,《南方周末》2006年3月23日)

在2006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严俊提交了尽快制定《地外物质(陨石)管理条例》的建议。他在《地外物质(陨石)管理条例》草拟稿中这样写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和领海陨落的地外物质,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个人、单位和地方政府机关不得占为己有。

其实,现在买卖陨石的只是“小儿科”了,更有胆子大的已经敢卖月球。

2005年9月,一个叫李会民的河北人,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公司,注册名是北京月球村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宣称是“月球大使馆”,李会民自称是“月球大使馆”CEO。“月球大使馆”,不但名字听起来新鲜,它的经营项目也让人惊奇,那就是出售月球土地。这家公司对外宣传说,只要花费298元人民币,就可以购买一英亩大概合六亩的月球土地,公司将发给购买者一份月球土地所有权证书。

陨石,这一部无字的天书,深藏了多少深邃的宇宙信息。

陨石,落在中国的大地上,又成了一面无需镀水银的镜子,映射出两个年代如此泾渭分明的影像——

一个年代,政治铺天盖地,举世疯狂;

一个年代,金钱长袖善舞,腾挪万状。

抑或是否可以这样说,两个年代的影像其实是一致的,表现的都是中国人一种总是难为清洁的精神所照耀的灵魂迷茫,一种个体命运总像陀螺一样被某股外力抽打的满脸焦虑……

同类推荐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 走进宁波

    走进宁波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一幅幅珍贵的新老照片,集中展现了宁波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活力四射、生机盎然、潜力无限的广阔发展前景。手法新颖,独具匠心,集趣味、意味、回味于一身,集文气、大气、雅气于一体,既蕴涵了宁波磅礴发展的原动力,又体现了宁波人民的自豪感,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寂寞烟花梦一朵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流传深远,最具宋词神韵。
热门推荐
  • 娇妻太彪悍,总裁不好惹!

    娇妻太彪悍,总裁不好惹!

    全本完,简介无能,宠文阿!他是她眼中的花花公子,她是他眼中的极品小辣椒!初次见面,他正为摆脱难缠的相亲对象而头疼,她不明所以二话不说上来狠狠的甩了他一巴掌,骂他负心汉!再相见,他是她的顶头上司,为了丰厚的薪资待遇她极力隐忍,还是在他的一再咄咄逼人下,凶悍的如母老虎般原形毕露!***一次协议,她化身成他的豪门女友,自此开始了婆婆嫌弃,情敌挑衅的豪门家斗,每天上演着一系列的喜怒哀乐情景剧!然而,就在两人感情甜如蜜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次车祸到底是人为还是意外,再相见她已经忘记了他,他们的命运又会怎样?
  • 古代帅哥

    古代帅哥

    她,端木灵。与几个好姐妹一起去东方明珠游玩,没想到竟穿了?在古代她举目无亲,没想到其她的三个姐妹竟然跟着她一起穿到了古代,悲哀的是,她们几个人并不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穿越时空都会有一段美好的爱恋,那些个古代帅哥们咋比二十一世纪的帅哥还要拽呢?看她们怎么反击,嘿嘿嘿~      
  • 烙情:红颜醉,帝王劫

    烙情:红颜醉,帝王劫

    少时,他是她最亲的人,携手走过千山万水并立下此生此世不离不弃的誓言…少时,她天真无知地答应做他的娘子……多年后的再遇,却忘了那个许诺的人…而他所给的爱究竟是上天安注定的情缘还是一场蓄谋多年的骗局?三个人的宿命纠缠,两个睥睨天下的男子,究竟,谁才是她此生的良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妾

    东宫妾

    穿越而来,她满头是血的倒在地上,身上却是一身喜庆的红色嫁衣。贺兰挽伊,已故南煜国贺兰将军之女,大婚之夜,迎来的却是国破夫亡。为保名节,她一头撞墙,醒来后的她竟是判若两人。当额上的血迹还未干透,她一身鲜红,果敢的打开太子府的大门,看见门口那齐刷刷的三千骑兵时,她便知道她的人生已彻底颠覆,这穿越而来的日子将会异常艰难。从此她将挣扎于这个异世,再无依靠,从此她将如履薄冰,步步为营。百转千回,深宫那朵绚丽无双的帝王花,只为谁人而开?
  • 冰封王座之纵横大陆

    冰封王座之纵横大陆

    玩魔兽把自己玩到异界去了并不希奇,希奇的是你见过这样的异界经历吗?埃尔罗伊虚空劈出一剑,跟前的木棍化成无数的碎片,哼道:“你会凌空劈么?”柔伊在掷出一个火球之后得意的说道:“你会玩魔法么?”依耶芙特则召唤出一只水元素,不屑的哼道:“你会召唤宠物么?”我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后吼了几声,叫:“你们会跳街舞么?会唱两只蝴蝶么?”前面的众人倒下一大片!“我会唱两只小蜜蜂!”络瑞斯在我身后傻傻的说到,前面的众人全倒!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内容简介:给严父看的书却并不是严肃古板的哦!《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分12章,从培养孩子爱心、学习、诚信、节俭、自主、友谊、健康、责任、礼貌、快乐、挫折、特长等方面的品质进行分析,对一个成功父亲所需要注意的教育法则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一篇《背影》让所有的人深深感动于如山的父爱,80个法则让所有阅读《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的父亲跨入成功的行列。感受父爱,感悟人生。
  • 旧爱总裁别乱来

    旧爱总裁别乱来

    “苏沫,你不过是苏家不要的养女,你以为你嫁给我就能永远荣华富贵吗?”婚礼后他撂下这一句狠话,决然离去。她低低一笑,流泪了整整一个晚上。……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苏沫不知道。她只知道她想要一个家,一个爱着自己的家人。可是这一切命中注定仿佛与她无缘。六岁,她父母双亡,被人收养。从此她只是小她两岁“妹妹”的跟班。替她做作业,替她挨罚,替她做永远不愿意做的事……养父母的冷漠与漠视并不能让她有什么委屈,毕竟她不是苏家人,可是直到有一天真相揭开,她才知道自己真正不受欢迎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她被诅咒的出生。十八岁,她发现自己爱上了那总是含笑的邻家的大哥哥江霄天,可是他的笑容总是因美丽娇气的妹妹而存在。她把爱恋深埋心底……五年后,她耀眼归来,身边的小小男孩机灵可爱。再相遇,他看着她手挽整个A市最炙手可热的钻石级王老五,犹如陌生人。“沫沫……”他喃喃念出深藏五年的名字。她嫣然回头一笑:“先生认错人了。”再不回头。片段:“苏沫,苏晴就靠你救她了!”他说,冷漠的薄唇吐出她最害怕的一句话:“那孩子我不期待他的出生,打掉!”“苏沫,我们离婚吧。”他深夜归来,胡渣拉渣,眼中的决绝却是认真的。她终于死心,颤抖签下离婚协议,一走五六年。********亲们要支持朵朵哦!点下面的“放入书架”哦!!!!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