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700000032

第32章 人物印象(7)

这会儿徐小臟坐在我身旁,我们的聊天很随意。但大部分时光,我都在听小斌讲故事,直听得两眼发光。我知道徐小斌是南方人,但生长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读金融的她,无论写小说还是刻纸绘画、服装设计等等都拿得起、干得好。这在于她干什么都会有一股着迷的感觉和力量。徐小斌做事认真,这点我是领教过的。去年盛夏,我到北京本来与徐小斌有个约会,但因为时间紧就错过了。后来她让我寄她一部长篇小说,说是想着争取试试改编电视剧。我寄了她《夜上海》。书寄出,我就把这件事忘记了。有一天她给我打手机问我具体事儿,我好—阵感动。我想,这种事情不容易,她怎么就这样认真啊!闲聊中,我知道徐小斌有一个快大学毕业的子。

徐小斌谈起儿子就眉笑眼开。她说她与儿子像哥们儿似的,玩耍起来自己也活臟像个野小子。我很喜欢徐小斌叙述母子时的表情,那是只有做了母亲的人才有的慈爱的表情。尤其是单身母亲,那一份慈爱我是深有体会的。我们总是担心教不好孩子,所以其用心、辛苦、责任就布满了我们每一个细胞。所以:我们的容颜会因岁月的沧桑而老去。但真正内心成熟的女人,士不在乎这些。她们更注重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力量。她们认为女人真正的美丽是历尽沧桑,依然宁静安详。

那天与小斌告别时,她送我一本刚刚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德龄公主》。从北京回杭州后,我又找出了家里所有徐小斌的著作重温起来,包括阅读这本33万字的《德龄公主》。《德龄公主》让我证实了当年我对徐小斌写历史的预言。这让我很兴奋与高兴。但我一直没有与徐小斌说,因为那种兴奋与高兴,已成了一个读者自己的喜悦了。

阅读《德龄公主》这本装帧大气的书,我总是望着它的封面就想进入它的内核,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书的扉页有作者题记:

“一半是艺术,一半是历史,时间总是把历史变成童话。”我知道这是作者下了很大功夫写成的书。更何况,徐小斌读那些史料,是要把它们嚼碎了吃到肚子里去,然后吸收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我从前读过德龄撰写的《温台泣血记》、《御香漂渺记》,只觉得比较平面,没有写出那个特定时期的“她”,与那段历史的深刻内涵和精神上的东西。我想徐小斌之所以选择写《德龄公主》,并非时下都在播清朝电视剧而去凑个热闹。而是,首先她对德龄这个人物的传奇色彩感兴趣,然后有责任对德龄所处时期的历史进行一次解构和创造,让那些历史人物在她的笔下富于有血有肉的灵魂。于是《德龄公主》诞生了。

徐小斌从容地建构了那段时期的历史叙述,并且把它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为此,我们看到徐小斌笔下的德龄,已不再是那个经历了一切,又不知道其意味着什么的德龄了。这个德龄富于了我们深邃的象征意义。我们从中看到这个与妹妹容龄向邓肯学过现代舞,后来又入宫给慈禧当了女官,接着在危机四伏的宫中又进行了一场浪漫异国之恋的德龄,其个人的背叛,正是对古老王国传统束缚的背叛。

读完《德龄公主》,我被徐小斌深深感动着。想想这么一部融历史与故事的小说要做得到位,不仅要把自己变成了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还要懂得当时的服装、礼仪和食物。可想而知,徐小斌的付出有多么重。

徐小斌曾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与其他多种奖项。她也出访过不少国家,到过不少地方。无论经历与阅历,徐小斌都是丰富多彩的。但她很安静,是一个能够静下心来做事的女人。这与她从小养成安静的阅读习惯分不开。她恪守作家宗璞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作家要面向文学,背向文坛。”于是徐小斌总是默默地耕耘,勤奋地做事。她相信文学的纯粹,文字的纯粹。相信只有拷问自己的灵魂,只有高贵的心灵,才能让自己、存敬意地緬怀流逝的岁月。

现在徐小斌又激情地投入另一部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这是一部描写战国时期的小说。但我不想问得太多。所谓天机不能泄露。我相信小斌一定能很出色地完成。让我祝福她!让我们祝福她吧!

10.—个女性主义者的思想言说

——记学者艾云

认识艾云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初次见面是在1998年9月,北京第四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上。她一头膨松卷发,穿着入时的服装,乍看像个影视明星。但只要你与她相处几天,你便觉得她很少有感性成分。她是内向的、沉稳的、理性的。她嗓音轻轻,脚步也轻轻。但若你与她交谈,你便会感觉到一种“重”。

2000年底,艾云寄我一本《赴历史之约》的随笔集,这是一部抒写海外历史名女人的书。从卡洛琳娜、斯达尔夫人、阿赫玛托娃、汉娜·阿伦特到波芙娃、薇依,艾云以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我从她写这些女人中,看到了她的智慧与明白;看到了她的哲学功底与思辨能力。她在后记中说:“她们是些远去的女人,而且与我们国别不同。但她们又是我们目光必须追逮的人;并且智慧不分国别,它本来就是全人类共同的事物。”女性与女性,彼此的心灵是用感觉触摸、沟通、接近的。

那天我在书店看到艾云的散文集《欲望之年》,便毫不犹豫地买回了家。这是一部谈女性肉身欲望与灵魂欲望的书,它用理性思辨,来描述作者心灵的、感性的文字。若我把它归纳概括起来便是:“女人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纠缠。”艾云在这部书里,全方位地阐述了女人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灵魂世界、肉身世界,并以女性主义的写作姿态,提出女性自身的精神拯救。艾云写得比较细腻,那些带着思想的文字,总是显现出智慧来。譬如她在书中说没有悟性,就难以找到清廓高远的时间。她不会冥想,也就不会把燥热的情绪变得清凉。”接着她又说:“其实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一个作风正派学有所成的女人,是可以活得安全稳定的。一个有实力的女人单枪匹马闯天下,依旧可以任我驰骋。

女人不要太过相信自己的性魅力。没有人格魅力,人只能处处露出可怜的蠢相。有一句话:‘无欲则刚’,大概是适宜所有人的。”与艾云第二次见面,已是2003年12月,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的颁奖大会上。这次我与她同居一室,有了较多的接触与闲聊。她依然穿着时尚,精神昂扬,与六年前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大多聊些女性话题。探究女性之所以迷人,是我们共同喜爱并思考着的事。我们说成熟女人的出现,会令男人觉得活着多么好。我们说这样的女人,不是幼稚柔弱遇到事情惊乍惶恐,而是看透世态炎凉,识别巫山云雨的女人。她通体布满玄机,又芳香四溢、神秘渊薮。她是智慧的,又是美丽的。

从哈尔滨回来,我与艾云多了些联系,也多了些彼此的关注。我们有时会在电话上交谈,其主题也是探讨一个女人如何成为智慧的女人。虽然相隔千里,但我们能从电话中感觉到对方的眼睛“刷”地一亮。那是灵魂碰撞,产生出智慧火花后的喜悦。这期间,我常在《花城》、《作家》、《百花洲》、《书屋》等刊物上,读到艾云有关女性话题的理论文章。她的理论文章我是喜欢的。她不论述那种宏大的主题,她是从小处着手,步态稳健、有条不紊地探究问题的实质,并且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后,给人以启迪。

今年春,艾云寄我一本她新出的论著《用身体思想》。这是一部论述女性的书,有理论部分也有评论部分。我尤其喜欢她的理论部分。比如第一篇《时间:就从恐惧说起》,开场白告诉读者:“这是女人的时间。”并从女人的“沐浴”开始,写了“享乐与绝望”、“选择与愧悔”、“负疚与受难”,艾云站在思想的高度,来论述这些话题。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深厚的哲学功底,以及敏锐的审视力与判断力。她对克尔凯郭尔、舍勒、德里达、海德格尔以及茨维塔耶娃等的精到论述与引用,让我感觉着她的某些“尖锐”,受之舍勒的影响;她的某些“明晰”,受之维特根斯坦的影响。除此,艾云的聪明之处在于从局部说,从细处说。

她几乎不做大而无当的空头理论。她论述女人,就好比把一件衣服拆开女人的身体是柔软的。女人的身体一思想,便从毛孔里飞出自由精灵来。所谓知性、经验、良知、道德等,都蕴藏在女性的身体内。然而,如果不进入灵魂深处、智力内部,那么平庸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艾云在感到女性主义写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同时,如何直抵女性主义写作的神秘内核,便是她多年来探究与思考的问题。她害怕被思想拒绝。这是她真正的恐惧之所在。

《用身体思想》的评论部分,论述了王安忆、铁凝、迟子建、蒋韵、林白、海男等女性作家的作品。她以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论述这些女作家的作品时,是站在她们的背景立场上言说的。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不少评论家喜欢搬西方理论,往作家的作品中套,不管那个作家的作品是否合适,其结果自然是“隔”的。

5月广州之行,我有了与艾云第三次见面的机会。这次见到她,在我眼里她是一次比一次精神朗朗。睿智的女人,是懂得时间的黑洞正在大口呑噬生灵。必须好好活着,无论是否拥有光荣与梦想,我们都必须敬畏生命。那一天我们与一大帮诗人朋友晚餐后,艾云、林宋瑜、郭玉山与我又来到咖啡馆聊天喝咖啡。

我们四人的闲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真是一场智慧迸射出闪光点的闲聊。我们探讨女人,也探讨男人。但我们最终的归结点是如何走近宗教?生命、原罪、忏悔、救赎,生与死的奥秘,在那场闲聊中闪烁着晶莹的光。

艾云生长于古城开封,曾下乡插队,后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留在郑州生活多年。20世纪90年代初,艾云举家南迁广州,成为广东省作协《作品》杂志社的一名编辑。在我的感觉里,艾云是一名不错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顾家的主妇和好母亲。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便是她漫长育儿期后最出色的作品。艾云是那种不会被日常生活的烦琐乱了方寸的女人。生活对她来说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承担。她知道作为一个学者,不能让坏情绪影响写作。因为文字不相信眼泪,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艾云已写作20多年,出过很多部著作,也获过不少奖项。从《此岸到彼岸的泅渡》、《细节的四季》、《退出历史》到《理智之年》、《南方与北方》、《艺术与生存的一致性》等,大部分都是以女性为主题的著作。应该说,艾云的女性主义思想言说,尖锐却不偏激。她仿佛是个武林高手,气沉丹田,许多质疑,在她每天的思考中,使她的理性之维建设得稳固而坚实。

最近,艾云又给我寄来了她的《理智之年》与《南方与北方》这两部散文随笔集。《理智之年》按艾云自己的说法,与《欲望之年》都是套用了萨特的书名。她在自序中说:“自己始终不想放弃的是那种在理性原则指导下的写作,它令我们心胸阔大,求得真知,令我们眼界宽远,关心人类。”所以,《理智之年》是一部以理性思辨论述外部世界的书。

在书中艾云再一次沉迷海德格尔的哲学。于是她从论述作家、艺术家、到占卜、相术等,其涉及的面是颇广的。真是多年的书斋生活,让艾云也成“精”了。

早在去年的哈尔滨女性文学颁奖会上,我就知道艾云的散文集《南方与北方》获了奖。为此,我一直想看看这本书。看看艾云从北方迁徙到南方后的感受,以及她对南北文化差异中的感悟。然而由于忙着一些事,也由于去了图书馆没借到书,便理由十足地一拖再拖。

这些天,我一天天捧着艾云寄来的《南方与北方》,仿佛捧着大半个中国似的。我要跟着她去漫游冷峭中严峻的北方,感受冷嗖嗖的西北风是怎样让我们缩紧了肩膀。我也要跟着它去南国逛逛商厦、观赏店铺橱窗里的名牌衣饰。当然在我通读全书之后,感觉着艾云是属于北方的,亦是属于南方的。她的南北文化整合得比较到位。这源于北方有着她生命成长历程的踪迹。童年,开封古城给予她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北方女人“奔放、热情、精粝、爽朗”的性格,自小感染着她。她有着与北方不可分割的情愫。因为那里有她的故乡,而故乡总是最好最美的。所以,我更关注艾云南下后的生活。她是如何把自己从里到外变成了一个南方人呢?要真正融入一片土地,并不容易。

同类推荐
  • 红烛·死水

    红烛·死水

    《红烛》中的诗多创作于闻一多留美期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表达在异国他乡的孤寂,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死水》中,诗人更加注重以精巧的构思来凸显诗的神韵,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新诗的格律化,这一点对后起诗人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最新修订文雅词幽,馈赠珍藏首选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新订版)》“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生活·文学与思考

    生活·文学与思考

    这些文章写作发表的时间几乎伴随着我全部的文学评论研究历史。不免汗颜。,所取得的成果显得十分单薄。同这个已不算短的时间相比,有关小说、散文创作的思考,从事文学批评写作,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文章。每想到此。选入这本书中的论文共有三个部分,李炳银参与文学活动,它们是有关作家作品的论评,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
  •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部小说也因最早歌颂党的领导、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从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热门推荐
  • 御雷

    御雷

    前生,她本是21世纪豪门之女,父母因自己而亡,在雨夜中悲痛欲绝,雷电所劈,竟是得到重生。这世,在异世界成为了那最低等穷困人家的孩子,一切都失去,有的只是一双慈爱的父母。本想平安快乐的度过一切,却在父亲被打的那天,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强者为尊!!她的心态终于得到变化,拥有先天神雷灵魂体的她在这世界混得如鱼得水,逐渐的强大!生杀予夺,翻云覆雨。其实,她只是想要父母过的平安快乐的生活,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而已。等阴谋渐起,她同样被混淆其中,天赋变态的武者,墨希!强大恐怖的强大异者,紫!等众人发现两者居然是一人时,她又会给众人带来怎样的震撼,给这大陆带来怎么样的传奇?五行金为尊,雷电金中王者,霸者!紫天雷动,谁于争锋?以杀止杀!血雨腥风尽现天下!甜美、纯真、犹如百合花般纯洁。恬静、柔美、像那春风温暖人心。重情、豪爽、似无拘无束般潇洒。冷酷、狠辣、宛若死神毫不留情。到底哪个是她,或是,每个都是她。迷惑着众人,影响着众人.【女主绝非善类,对自己人好,对敌人毫不留情,甚至冷血残酷,慎入。】◆◆女主越来越强!过程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绝对精彩!绚丽的异能,科技,异兽尽现眼前,这里不止是爱情,还有友情!亲情!成长与冒险!◆◆◆◆◆◆◆◆◆◆◆◆◆◆◆◆◆◆◆◆◆美银儿子领养◆◆◆◆◆◆◆◆◆安亦祁:由亲亲zhi123领养!二愣:由亲亲X378756741领养!方诺儒:由亲亲maomaoy领养!辰:由亲亲罄罄瑶领养!蛋子:由亲亲383044224领养!鬼:由亲亲风飘渺领养!飘零:由亲亲魅惑小妖领养!聂子澈:由亲亲倾情x绝恋领养!【其他美银大家想要的和小卿说啊~~~】=====小卿最新仙侠玄幻:【弑神无双】姬无双,一个绝色无双的少女,却得机缘进入修仙门派,天资不行,背景不行,只为心中执念不断坚持。一朝变故,却让她差点消香玉损。“无双自认并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之事,却招人祸害!天下间的一切,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何谓好何谓坏!?只在胜负之间,实力之间!”凤凰涅槃,彩蝶破茧,从此锋芒毕露,素手遮天,以吾逍遥,仙挡诛仙,神阻…弑神无双!千澈新文:【望门闲妃】“全场为证,我穆清黎今日在此休夫。”
  • 残王的冷妃

    残王的冷妃

    无情的人一旦有情,那情会是怎样的惊心动魄?
  • 潘多拉的眼泪:第七个天堂

    潘多拉的眼泪:第七个天堂

    她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女,倒在大雪里奄奄一息时一个神秘少年救了她。那邪魅的笑容,仿佛恶魔一般囚禁着她的心。五年之后,她带着强大的复仇心理回来了。凭着秦家私生女的身份,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最高点。他是荧幕前的宠儿,是高高在上娱乐界的大明星。孤冷清傲,一尘不染的如同神谪。她冷漠,她无情,她恶毒。最终,那冰冷的心又会为谁而融化成了一滴滴热泪。你知道什么叫做意外吗?就是我从来没想过我会遇见你。但是我还是遇见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爱上你,但是我却爱了。
  •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美丽与丑陋,光荣与梦想,光辉与嘲弄,快乐与哀伤幻化成多彩的颜色,融入我们的内心和生活,伴我们走过人生每一个驿站。本书介绍了十二种颜色,用颜色来讲述文化,用颜色描述生活,用颜色表述心情。就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融化在颜色里,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吧!
  • 网游之代练传说

    网游之代练传说

    大力是一个能力平庸知识有限的底层代练员,穿越到五年前的游戏初期也只想混的比前世好一些,死搬攻略的他频频失误,阴差阳错之下奇遇连连笑料百出。本书穿越者争霸,女尊争霸,高富帅争霸,纨绔争霸,职业高玩争霸,中二争霸,吊丝争霸。而冠满神之手救世主龙骑士大领主亲王各头衔于一身的大力则表示:低调发展永不称霸!大力是一个废材,但再牛逼的人都在为他打工。大力欠一身巨债,但全世界都在为他买单。这是一个没有特长,善良而市侩的小人物艰辛的“被”奋斗史。这是一个真猪吃真虎的“被”代练传说。本书被书友惊为神作,请勿使用正常的阅读方式阅读。新书《勇者斗魔神》已经发布,敬请书友们收藏关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老女再嫁

    老女再嫁

    二十七岁的年纪,怎样都不算年轻了。经历了七年之痒,被曾经山盟海誓的夫君以七年无所出的名义休弃,她心碎欲绝。本以为就这样了此残生,却没发现,有两道目光,已追随了她经年之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特战先锋

    特战先锋

    中村一郎逮捕了美国海军情报署的特工史密斯夫妇。中共南京联络站站长黄云晴通过潜伏在日军里的内线布谷鸟搞到了史密斯所在医院的地图和警卫配属,并交给上级黄天明。黄天明按照中央指示,将这份情报交给了国民党。突击队出发了,队员们空降渗透到南京并隐藏在萨尔神父的意大利教堂。日军很快发现了端倪,一边准备以史密斯为诱饵,等待突击队自投罗网。突击队成员最终劫走了史密斯,但正当队员们准备返程之际,陈一鸣却表示,这次行动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暗杀中村。书生负责来做蝴蝶的思想工作,他告诉蝴蝶,只要引诱中村在冷锋的枪口下五秒钟,就成功了。蝴蝶在狙击现场却放走了中村。小组成员们迅速转移,萨尔神父和孩子们被捕……
  •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我们之所以主张公正未必公平,乃是基于最有效的激励精神,在于“有本事就来拿”。拿得到的人当然很高兴,拿不到的人也不应该怪别人,最好反求诸己,再充实自己,以便下一次顺利拿得到。美国人偏重个人主义,采取个别激励方式;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激励团体而不针对个人。那么,中国人呢?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合起来想,而不分开来看。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可以说在团体中体现个人。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