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700000028

第28章 人物印象(3)

那年我读完洪子诚教授的《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才知道洪教授是研究当代文学史的。他在书中说在‘十七年’及其以后几年的时期,小说的题材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农村生活,即‘农村小说’,一是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生活,即‘革命历史小说’。”这让我很快想起“三红一史一歌”的小说,就是在那样的创作背景中产生的。

其实,研究当代文学史并不容易。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一段时期,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比较弱。这对任何一个研究者都是一个难题。然而洪教授长期执教于北京大学,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当代文学史的一贯思考,在他早年出版的著作里便已经纲要性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我虽然对当代文学史研究是个外行,但很是期待洪教授有更多的著作问世。

1997年初,我在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图书馆,偶然读到洪子诚教授在香港青文书屋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说》,便把它借了下来。书中第21页有这样一段话外部力量所施行的调节、制约,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转化为那些想继续写作的作家的心理意识,而成为作家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此书主要关注作家的文化性格,精神态度;也关注体制、制度、文学机构、刊物、出版、作家经济来源、作家身份、批评和“经典”审定程序等等的问题。这本书看似薄薄的,只170页,却很有些分量。它几乎形成了洪子诚教授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独特个性与风格,也突破了制度化文学史的写作模式。读完全书我有些激动,很想与洪教授说些感想什么的。但我人在美国,有几年没有与洪教授联系了,连他的电话号码也没有,满怀通话的希望只得作罢。

我再次与洪子诚教授联系上,已经是2003年春天了。那时正值“非典”时期,我一天天在家读洪子诚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读着读着,便想着远方的洪教授是否平安、康好。于是赶紧与洪教授联系,寄上自己的拙著,写上自己的电话和邮址,然后就期待着洪教授回信。几天后,洪教授传来了电子邮件。他说:“谢谢赐书。因我已退休,很长时间没有去学校,书近日才拿到。谢谢关心,我很好。祝好!”自此,我与洪教授恢复了中断几年的联系,心里洋溢着温馨与快乐。

2003年秋,我18岁的女儿被浙江大学公派到香港的大学去做交流生,正好洪教授的某个学生也在那里的文化研究系任教。很多事情我都向洪教授咨询、请教,联系自然就多一些了。特别是我将女儿从香港传来的文章转传给洪教授看后,得到他的赏识,让我既高兴又欣慰。他在2003年10月1日的电邮中说:“你的女儿的文章,确实写得好。我读过许多大学生的文章,虽然有的很有文采,也有自己的看法,但大多是一些儿女情长,‘小资式’的小体验和自我陶醉。你女[有这样的关注,这样的关怀,这样的思考的深度,确实很难得。替我谢谢她的这些文字。”经洪教授这么一说,我也对女[刮目相看起来。

2004年7月初,我陪女儿到北京旅游,终于在相隔十年后,第二次见到了洪子诚教授。那天我们一起在北大蓝旗营季诺意式休闲咖啡厅午餐,季诺意式休闲咖啡厅的环境十分优雅、安静,半圆形的褐色餐桌以及半圆形的褐色沙发,别具风味。一支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轻轻地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有一种回到夏威夷海边的感觉。我惊讶北大蓝旗营竟有如此好地方,坐在那里感到温馨安静极了。

洪教授那天穿着深蓝长裤,浅灰丁恤,戴着宽边眼镜。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他面色红润,精神抖擞,看上去很健康,很有学者风度。我们坐下来一边喝卡布奇诺,一边聊天。洪教授说话的声音轻轻,但一字一句很清晰。他的说话就像他的文章一样,干净、清爽。闲聊中,我知道洪教授的音乐修养相当不错。但他总是谦逊地说音乐完全是一种个人爱好,而且对音乐非常外行,不懂乐理,音乐史也所知不多。听音乐就是一种休息。”洪教授喜欢听马勒交响乐,这与我的喜欢不谋而合。马勒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存在价值确实越来越不容怀疑。

我们的聊天很安静、随意。聊到体育锻炼时,洪教授说年轻的时候经常长跑、游泳,‘文革’时期几乎天天都上颐和园游泳呢!”有一个好身体,对学者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望着洪教授不错的身体素质,便想起他的几部著作。那些著作都是他长久坚韧地工作,并且具有创造性的实践,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富于启发性的范例。比如《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部我读过两次,并且做过大量笔记的著作,无疑标致着中国当代文学史从“集体撰史”向“个人撰史”(“独立撰史”)的转变,提升了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学术层次。同时也可看出洪子诚教解的历史研究,是一个不断趋近“真实”的过程。这显示了一个史学家的严谨和自觉。因此书中既有在复杂的历史情境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的资料清理和评判,也有著史者对自己的历史观念和方法论的自觉。

应该说《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史写作。洪教授写作态度严谨,又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因此这部著作在叙事、文学史构成、文学史观等方面,都做得恰如其分。对文学现象、文学创作、作家作品的描述,也是努力将问题放回到“历史情境”中去考察,注重文学史资料的挖掘与文学史知孙甘露长篇小说书彩识的叙述,力图增加读者靠近历史的可能性。

我不是搞文学史研究的,但以一个外行人的眼光看,洪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书的结构,仍然是传统模式。比如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现象等几大板块,在编排顺序上也是以时间为维,将当代文学分为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文学,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两个阶段。然而传统模式经洪教授踏实、严谨的抒写,让最基本构成的方式,解决了当代文学史编写中的基本问题。因此我们看到作家作品在“历史情境”中得以恢复原貌,被赋予了历史的意义与价值。文学运动、文学现象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也在文学作品与作家自身得以具体化和印证。这便是洪子诚教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书的成功之处,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它让我们看到了洪教授的学术眼光,其视野显然已延伸到了新文学的整体过程。现在我们喝完了卡布奇诺,又要来了海鲜意大利面。这个面条很好吃,就像我从前在夏威夷火奴鲁鲁百依沙奴意大利餐馆吃到的一样,是上等面筋面粉做成的,加上海鲜和素菜配料,颜色与形状都相当漂亮,让人口目一新。然而洪教授不喝酒也不抽烟,他的生活十分俭朴。我感觉他最有兴趣的还是文学与音乐,我们聊着聊着又回到了文学上。他说新时期确实有一些不错的作家,如:王安忆、莫言、余华等,但80年代末以来,有一批年轻作家技巧很纯熟,而技巧的操作占了相当重要的成份。我觉得文学没有真诚的东西不行。另外,人们感觉到‘文革’后复出的一些‘右派’作家,和一些知青作家,精神状态似乎非常满足,非常得意。对自身、对外界感觉不是很敏锐。作家处于这样的精神状态,不可能再有更深入的、更高的创造。很多作家现在已经不能超越自己在80年代前期的创作。80年代以后写作的自由度比较大,为什么写不出更好的作品呢?”洪教授的质疑是很有道理的。它让我想到一个词广反省”。

那天我们离开季诺意式休闲咖啡厅,已经是午后了。与洪教授告别后,我们去了北大蓝旗营万圣书园,在那里我们买了不少书。回到宾馆,我就迫不及待地阅读洪教授的新著《问题与方法》。书的封底上说:“本书以五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社会思潮的变迁轨迹为考察对象,从当代文学的体制、生产、资源等观察角度,关注当代作家生存和文学生长的环境;并从学科的生成和建构等问题出发,把当代文学纳入相关的研究序列中加以探讨,通过对海内外卓有影响的文学史家研究状况的考察,提供了自己的思索和见解。”逝水流年。转眼又是一年过去了。这一年由于忙,也未与洪教授联系。然而,最近我又一天天地捧着洪子诚教授的这本《问题与方法》了。

这是由洪教授在北大讲课的录音整理而成的书。读着它,仿佛我就是课堂里的一名学生。洪教授口语化的叙述,明白易懂。他所提出的不少问题,也值得我们好好思索。尽管洪教授在书的第14页很谦逊地说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想法一直不是很明确,借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没有形成有‘穿透力’的眼光。”其实洪教授的吗光是力透纸背的。从全书七个部分的讲稿来看,在复杂的文化矛盾与冲突中,洪教授照样写得完整、丰富和纯粹。他在书中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当代文学的“经典”问题、立场和方法问题等等。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当下“纯文学”,在某种意义上陷入孤芳自赏的局面。文本中那些细碎的、感官的、日常生活的东西,缺乏批判、质询现实的力量;缺乏应有的震撼力。正如洪教授所说现当代文学再不可能有如80年代那样的承担,再不可能有那样的广泛的社会关注了。说是‘败局’也可以。80年代的那种通过现当代文学来参与到对历史的阐释、创造的热潮,现在成为我们的温暖的‘怀旧’材料,也成为一些人用来责难目前文学的依据。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基本格局。”洪教授是广东人,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现状批评,中国新诗等课程。洪教授的演个鑛实、严谨、谦邊的学者讲亲切、平等、幽默、机智。他是那种完全以学术安身立命的学者。前两天我又收到他的电邮,他说谢谢你对我的书的肯定。读书、写作对我来说,最大的动力,就是让我每天有些事可做,也能从中找到一些乐趣,使自己获得一种做人的尊严,不至于变得委琐,过于庸俗……”洪教授说得很真诚自然。许多时候他都让我感到他的诚恳与良知。

我知道洪教授是一个低调的人。他是国内头衔、职务最少的著名学者之一。拿他自己很谦逊的话说,便是我是一个‘无力’的人,会更多从那种思考、形象和语言中获得呼应。”我想,正是这样的一种态度,形成了洪教授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特殊关系,形成了他自身绝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形成了他很内在的精神追求。作为一位个性独特的学者,洪教授其幽邃的灵魂和敬业的气韵,使他的人格力量正代表着北大精神的另一种深藏的魅力。

5.面壁而坐

——记作家陈村

想与陈村见面,已经有很多年了。但一次次失之交臂。直到前年大年初二,网友聚会,才真正见上面。那天我与女」海美术馆赶到天伦酒店时,陈村已经早早地坐在包房餐桌前,恭候网友们的光临了。他脱了外衣,穿着深蓝色的羊毛衫,架着宽边眼镜,静静地坐着。他坐着,我仍能感觉着他原本高高的个子。

也许是初次见面,也许是在餐桌边,我们几乎没有交谈。他是那么安静,静静的不说什么话。而我感觉中的陈村,是能说会道,反应奇快,口才雄辩的。于是我也静静地坐着,默默地感应着,仿佛千言万语都在举高的洒杯之中。

知道陈村这个名字,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些年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在我不多的朋友中,也能听到他一些新鲜的词语。比如“男人是妇女用品”等等。那时候我读过他的处女作《两代人》、《少男少女,一共七个》。若干年后我又翻读过他的小说集《屋顶上的脚步》和长篇小说《鲜花和》。但我没有读过他的散文、随笔。所以对他的人生经历和家庭背景,也一直不了解。后来又听说他是格树下躺着读书的版主。可惜那时光我上电脑,只打字不上网。但是想读读他的文集和大部分作品,却是我心中的愿望。然而岁月如梭,一年年总有很多借口与理由。比如出国、比如养家糊口、比如写作忙累。好在我们总还是时断时续地联系着,这便有了后来我也成为99读书网站,他主持的小众菜园的一位菜农。

自从做了菜农,我与陈村的联系就多了起来。我是网络新手,不会发帖,不会引用,不会贴图。一向他讨教,直到今天还是不会贴图。大概是去年12月10日左右,我在某个帖子上看到这样一段话陈村随上海作家代表团来悉尼访问,我有了机会与陈村小聚。第一眼见陈村吓了我一跳,他是坐在轮椅上的!陈村坐了轮椅不算,身子还僵僵地弯在那里,连脖子也不肯随便抒动一下。只见他目不斜视,直勾勾地盯着一个目标不放,即使是和他说话,他也还是盯着那个目标不放。再看他的脸,阴森森地。第二天在文学讲座上,陈村突然就换了个人似的,虽然还是坐在轮椅上,可他侃侃而谈,妙语连珠。”看了这个帖子,我十分惭愧。这么多年,我竟然不知道陈村患强直性脊柱炎,不知道他老早以“弯人”自居。于是我马上很有激情地给陈村电话,表示要去上海探望他。但他怕我来回奔波累得慌,没有成行。这之后,我便觉得阅读他的文集和大部分作品的功课,已经不能再拖了。

第二天,我把家里仅有的他的小说集《屋顶上的脚步》,以及载有他长篇小说《鲜花和》的《收获》杂志找了出来。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开始重温他的这些小说。感觉当然是与那年的阅读,有所不同。在这部小说集中,我首先重温《死》,因我当时刚读完鲁迅散文《死》。《死》讲的是翻译家傅雷的故事。我把它当作一篇很精致、很深挚的散文来读。我知道这是作者与死者的交流与对话,通篇流动着幽灵般的光,让我读后喘不过气来,陷入沉重的思索之中。接着我又读了他的《蓝色》、《故事》、《愿意》、《心》等小说。

《蓝色》是一篇宛如抒情诗歌一样优美的小说。很空灵,水一样灵性的思维,仿佛是伴着《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一挥而就的。这不太像陈村的其他小说。这个小说洋溢着柔软与慈爱。在这部小说集中,我最喜欢《故事》。《故事》中男主人公张三的形象,栩栖如生,非常清晰。尤其是张三与资本家小老婆张玉娟的那段情感纠葛,写得相当到位,把两个人物都写活了,并且写得合乎他们的个性、身份,自然、贴切。像《故事》这样深邃地表达人性精神主题的小说,还有《愿意》、《心》等。陈村是个思索型的作家,在他很大的脑袋里,几乎无时无刻不产生哲学。

我是在那个杭州多年无雪的雪夜里,开始重温陈村的《鲜花和》的。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小说中也有纷纷扬扬的雪。通读全书,恍若自己也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了。我有点遗憾当年怎么没有认真读这部书,这部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像讲故事,却又实实在在是一部好小说。好小说是一种提升。无论宗教的,还是人物精神的、灵魂的。它总有无数精灵在小说中漫游,使整部书的气韵贯通。

同类推荐
  •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讲述古代文人友情的书。讲的是友谊,更是恩义。这些在文坛上出类拔萃的文人们,在精神上常常离不开彼此。他们有了距离会互相惦念,一方遭逢战祸,另一方会辗转不寐。他们是李白与孟浩然,王维与裴秀才,韩语和孟郊,他们之间不是爱情,是友谊,却胜过人间万千可赴汤蹈火的情爱。作者倾蓝紫仍以其擅长的风格散文写就,文辞华美,取材详实,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可读性的一部佳作。
  •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作为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使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财富和成功,都源于思考和行动。财富的形成和成功的实现,都始于思想中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勤于思考。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状态,因此,要想改变生活状态,首先要改变想法。本书就是告诉人们如何运用思路来找到财路和如何运用思路来找到出路,从而成就一个成功的人生。点子是创新和发展的灵魂,思路是寻求出路的指针。无论是遭遇逆境还是正处于坦途中,理清头绪都会让人找对继续走下去的路。人们在事业、工作、人际关系、爱情、生活等方面都难免会遭遇种种困境和难题,正确的思路会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想到;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我们根本没有去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读懂顾客

    读懂顾客

    《读懂顾客:写给市场一线人员的消费者心理学》主要讲述什么是高超的销售技巧?找准顾客的需求,了解顾客的想法,并且从这方面入手,才是最高超的销售技巧!没有什么比从顾客角度出发的建议更具吸引力,没有什么比研究顾客更具挑战性,更需要智慧!努力工作只是成功的前提,聪明地工作才是成功的关键,不管你的工作如何的繁杂,读懂顾客,最终的成功将会属于你!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 赢在感恩

    赢在感恩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感恩,就是赢在职场。感恩是员工在职场生存发展的必备品质之一。只要怀抱感恩之心,你也能成为金牌员工。
  • 邪王宠妃不倾城

    邪王宠妃不倾城

    他娶她,只当是一步棋,却不料,为她所吸引,第一次动心,却爱的那么狼狈。她求他,只为摆脱困境,她只当是一场戏,却始终分不清他的真真假假。
  •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醉月舞

    醉月舞

    【四海游龙系列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她最喜欢的一首词,不料却成了她最真实另一生的写照。当岳翼如贞子般从棺材里爬出来,方知道自己穿越到了魏晋时期,摇身从警察变成了古代大小姐!而且还有一个未婚夫!“自此以后,岳翼愿以男装打扮跟随二哥左右,护你周全。”当说出这句话,她便与这义兄兼四海游龙的大当家有了扯不断的关联。无论是商场、官场、抑或是情场,她永远跟在他身后,如影相随。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曾经面对无数犯人的她,面对重重危机,爱恨情仇,又如何敌得过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戏说,舞出别样人生?在这个无亲无故什么都不习惯的战乱动荡朝代,且看女警花如何上演一出自力更生求新求变执子之手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