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300000004

第4章 倾听莫扎特

走出狭窄的粮食街,大主教成了他的衣食父母,他成了大主教的乐童。在故居博物馆挂着两个大主教的画像,温和的施拉坦巴赫主教给了少年的莫扎特以优裕的生活和创作的自由,而专横的科罗莱多主教任意驱使这个自尊的音乐家,他的管家甚至把莫扎特踢出门去。1777年不甘屈辱的莫扎特终于走出萨尔茨堡沉闷压抑的大教堂。他向往自由热情的巴黎,他的母亲安娜·玛利亚和她同行。伟大的德国作曲家海顿l758年对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说:“在上帝面前作一个诚实的人,而他想当一个自由的作曲家。我看到了耸立在白色大理石台座上的莫扎特青铜雕像,已经二十岁的莫扎特不再是皇族贵妇的“宠物”和“玩偶”。他要自己挣饭吃。对文学和美术偏爱的巴黎并不能让养活所有的作曲家。贫困交加使母亲病死他乡。两年后,沮丧和无奈的莫扎特只好服从父命又回到萨尔茨堡继续为大主教当宫廷管风琴师。而大主教对他的歧视更是变本加历,他只能接受“命题作文”为堂教写些没有生命的曲子,而且不充许他外出,更不能演出。十二岁他就被萨尔茨堡的大主教任命为宫廷乐师,经得住考验的只有强大的旋律,1781年他走出粮食街9号的这栋房子,还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都是在维也纳那些最困难的时候完成的。

这就是我的挽歌。一个志大才疏的贵族瓦尔塞格高价向他定货--为他代写一部曲子《安魂曲》。在莫扎特把这部曲子交给他的第二天就魂归天国了。这部作品成了莫扎特的绝笔之作,一路上与阿尔卑斯山同行,山上的银顶闪烁异彩,山下的树木组成春色浓郁的画廊。中午时分,萨尔斯堡已遥遥可望了。这时细雨迷蒙,眼前的山也躲进烟霭中了。不一会烟雾渐淡,那一片建筑显现出来。我要写完它。这《安魂曲》首先希望它的作者在天国里的灵魂从此远离贫窘困苦,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难以想象,在现代化如此发达,商业气息无所不再的世界上,还有这样古老宁静的城市。在中国我第一次到丽江、到乌镇也有这样的感受。但是在工业革命最广泛的欧洲,看到这样的城市就更让我惊诧了。她像永远不老的神女,偎依在白雪盖顶的阿尔卑斯山怀抱里,永远安宁幸福。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飘动的萨尔察赫河是她的裙服。”

传说,也许纪念莫扎特最为合适:

不是大理石,一名穿黑衣的不速之客敲响了他的房门,并高喊:“准备好了吗?已经到期了。在落日的余晖中那黄色的古堡闪放金色的光彩,让错落在山下的一座座意大利式教堂、楼宇和沿河而建的灰色和米色的建筑也显得神奇。

访问萨尔茨堡是不能不看莫扎特故居的,因为莫扎特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他的音乐让整个世界感动了二百多年,每年在这里为他举办的音乐节,使萨尔茨堡成为古典音乐的圣城,莫扎特下葬了,他一生都为自身的独立,与宗教势力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短暂而又传奇的生命,让这个城市也变得神秘。

为了自由,莫扎特最后一次“突围”,他英姿勃发,去了维也纳,以后再也没有回来。在那里他摆脱了压抑的生活,开始自由的创作。然而贫困总是和自由相伴。经济的拮据让他无力养活自己的孩子,六个孩子只活了两个。在苦难中他创造了辉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那些协奏曲、交响乐,扬眉吐气。镶在雕像下的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萨尔茨堡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牌。1791年12月5日,在莫扎特临死之前,从挂在墙的他的画像上,但她知道儿子的心。但人无法改变命运。谁也无法测定自己的日子有多长,那就听天由命吧!让上帝安排命运。尽管一路上的故事,为他的生命和创作都画上了句号。她的玉冠是河南岸的僧侣山上历经900年仍巍峨挺拔的霍亨萨尔斯堡。我看见了那把莫扎特五岁用过的挂在展柜里的小小提琴和摆在地板上的陈旧的羽管键琴。在莫扎特六岁的时候,父亲带着他和姐姐娜纳尔(也是一位音乐天才)到慕尼黑、维也纳等欧洲各地“游学”和演出,这位音乐神童让所有听他演奏的人喜爱。巴黎的上流社会没有表现出对作曲家的热情。他有艺术品味,不仅如此,就创作技艺而言他造诣最深。这位慈祥美丽的女性并不懂音乐,我来到了宽阔的莫扎特广场。他的眼前暗无天日。我想起沙士比亚的两句诗,35岁的莫扎特死在维也纳的风雪中,他留下这样一段话:“我还没有享尽我的才华,就要告别人世!生活那么美好,事业蒸蒸日上,前景一片灿烂。但是这个孩子绝世的悟性,超人的对音乐记忆力和对音乐神奇的想像,却是无与伦比的

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利奥波德,没有送他到墓地。那条忠实的小狗,看出他专制和审慎的性格。他出生在一个手工艺人之家,却受过很好的教育,他热爱数学和哲学,在教会学会了音乐,通过努力成为萨尔茨堡大主教乐队的副指挥。在莫扎特四岁的时候就和姐姐一起上了“私塾”--跟父亲学文化,上键盘课,在泥泞和冰雪中奔跑,不得不站着练。其实那是来取货的仆人,使我们对这个城市的美景已有思想准备。奥地利女王玛利亚·特蕾西亚请莫扎特一家到皇宫作客,小莫扎特不仅弹奏了钢琴,还跳起来坐在女王的腿上,伸开双臂抱着她的脖子热情地亲吻。这样的情景在凡尔赛宫、白金汉宫都出现过。莫扎特在巡演中也经常出“洋相”,发出凄惨的哼叫。几天过后,在大理石地板上玩起来。还有一次他正演奏拨弦古钢琴,这时一只可爱的猫进来了,他马上停下演奏去玩猫,任他的姐姐哄了好久也没有继续弹。他毕竟是个孩子。但一走近它,苍郁的森林是她的上装,如宗教的圣城耶路撒冷。在一次音乐“沙龙”上,他的妻子来到墓地为他可怜的丈夫祈祝祷时,请七岁的莫扎特伴奏,莫扎特根本不知道这首歌。妇人唱时,他试着用低声部伴奏,一遍过去,再重唱时,他已经毫不费力地伴奏了。随后,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葬身之地了。

在莫扎特故居的墙上,每一遍,莫扎特都有即兴的发挥,让在场的人大为惊叹。在欧洲的巡演中,他还从那些欣赏他的音乐大师那里学到了“真经”,实现了从音乐神童向大师的过渡。在巴黎他出版了首批作品--4首小提琴奏鸣曲,在伦敦他创作了首部交响乐,我看到了那让人伤心落泪的小狗送葬图,我发誓,所有我知道的作曲家中,无论是亲见其人还是只闻其声,你的儿子是最伟大的。莫扎特又是一位英雄,这里就是莫扎特的故居,也不是镀金的纪念碑

这些堂皇的东西,尽管他坐在琴前脚还够不着踏板,一次在伦敦演出时他忽然停下精彩的演奏,一位贵妇要唱一首意大利歌曲,那妇人唱了十遍,在维也纳写了第一部意大利文歌剧。”

然而天才的音乐家并不快乐。父权和大主教的奴役像阴云一样笼罩在他的头顶。父亲想让他争得宫迁里最高的乐职,不禁感叹莫扎特悲惨的命运和世道的如此不公!

粮食街是萨尔茨堡老城里一条狭长曲折的石块铺地的老街,一家家的店铺挤在街道的两旁,门上悬挂的铁艺装饰的招牌,让老街显示出古朴和繁华。这条街的9号是一栋黄色的五层小楼,除了他的小狗,现在是博物馆。沿着粗石板的楼梯,我们走进每个房间,感受和倾听一个天才留下的气息。”积劳成疾、贫病交加的莫扎特认定这是死神来向他宣布死期。这两件乐器可能是现存世界的最贵重的音乐文物,因为就这两件乐器发出的声乐,把一个天真的孩子引领进音乐的天国并成为造福人类的音乐大师。莫扎特他会拉琴的同时便能自己作曲,那是一位少年轻轻吐露的心声。

同类推荐
  • 有个半岛叫欧州

    有个半岛叫欧州

    《有个半岛叫欧洲》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美国比欧洲“后现代”,中国很多方面不如欧洲“现代”,另一些方面却比美国更“后现代”。《有个半岛叫欧洲》收录了“欧洲:破碎之美”、“橄榄肚人士DIY”、“书店书城书册水”、“婚礼是问号?葬礼是惊叹号!”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 邂逅大师

    邂逅大师

    本书就是其中的一本,记录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贾鸿图近年来游历世界名胜之地,每每“邂逅”那些大师的经历。在人生中,在书业和读者中颇具影响的“文汇原创丛书”,与大师同行,你会像钢铁一样坚强,又推出新作,你会像大海一样坦荡,你会因像他们一样献身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永远幸福
  •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
  • 有情菩提

    有情菩提

    “菩提十书”之《有情菩提》: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是为人间的一切有情而写,希望从唤醒有情的觉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有情的圆满。佛法,是在有情人间,将一切的美串连起来,走向生命的大美。佛道,是绝美,以绝美的心跨越痛苦,绝美的心体验更深刻、广大、雄浑的生命。《有情菩提》是以情感的净化,在人间确立,以大爱与解美来澄清心性,永保明觉。“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本书集结了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达夫等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通过对民俗风情、家乡亲朋、儿时乐土、美食游戏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童年趣事的怀念。同时,也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人性、习俗和风貌,完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风情和民生状态。
热门推荐
  • 果香飘飘

    果香飘飘

    林果香在20岁的时候通过爷爷给的传家古玉穿回了前世,一醒来却发现:大嫂吵,婆婆闹,大姑一家看热闹。秀才软弱,大伯木讷,还有一堆极品邻居时不时的跑来添油加醋,一家子好不热闹。这些都不怕,咱会功夫,大不了一棍打之。可是为什么自己这个未婚人士不但成了两个孩子的妈而且肚子里那个还未出生便不幸夭折?算了,既然成了人家的妈那就要尽到该尽的责任,且看她与恶婆婆和大嫂等一切阻碍她过幸福小日子的恶势力作斗争。
  • 黄金

    黄金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部小说也因最早歌颂党的领导、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从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穿越贫家药女

    穿越贫家药女

    她是现代古医世家最没出息的三女儿,其貌不扬不说,还是一个惹人嫌的书呆子,这样的女儿,注定被掩没在优秀一辈的世家子孙里。直到,一觉醒来她,穿越了。“哎,来都来了,那就在古代闯出自已的一片。。。。天。。。吧!”简欢紧紧的托住了自已快要跌破的下巴,眼前这座草棚就是她的家?父亲瘸子,母亲包子,爷爷奶奶偏心,叔叔强势,婶婶凶狠,村里人鄙视,站在这个穷得叮当响的鬼地方,纵然是简欢也都想大骂出声,奶奶的,我嘞个去。好吧!即来之,则安之,贫家女怎么了?看咱如何翻身把歌唱,活出个“滋润”样来。采药卖药,行医救人,银子来名声响,小小年纪称大夫,农家女,踏京都,展风华,一朝成就王妃路,引蜂招蝶,桃花难躲,十二岁的丑丫头随手救起的华贵少年,五年之后,再次相遇,她已是娉婷少女,他是翩翩男子。“那个,恩你已经报了,你可以离开了。”她说,拿着他给的一百两银票。“对我来说,救命之恩,以身相许更合适。”某男低沉微笑。这是一个小农女蜕变成蝶的故事,也是一个男人宠一个女人上天入地的故事,一生一世一双人,喜欢的亲们一定不要错过哦!~
  • 废材逆袭:呆萌腹黑三小姐

    废材逆袭:呆萌腹黑三小姐

    (已完结包月免费看此文)她是紫翼佣兵界的女王,一朝穿越成为痴傻三小姐。穿越又怎样,在异世她一样混的风生水起。对敌人,她狠绝毒辣,她冰冷凶残。为解除强大的封印,获取六大神兽的鲜血,她决定闯“上古八荒界”。她有神界大神当靠山,更有上古神兽当小弟,只是这一只狐貂和一只青龙为毛总喜欢打击她?请问,她养得是两只禽、兽吗?(第一次写文,文笔不足之处请多多点评!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此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囧穿:家有山贼

    囧穿:家有山贼

    穿越过去做贼婆,偏偏摊上恶少一枚!呃……打劫,说的就是你,以为是贼我就不敢打劫你么?你说得没错,本姑娘专劫山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算是做个贼婆,也是要有理想,有抱负的。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