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100000019

第19章

康有为的胡子与《走向共和》的瑕疵

2003年曾在全国热播的59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以其波澜壮阔的宏大场面和全景式的艺术表现,征服了许多观众。

在题材的挖掘、史实的提炼、人物的塑造与艺术的创新方面,都有突破性的成果,其中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的定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可争议之处,作品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有违史实的硬伤,但总体说来,仍不失为一部能给人以警示与启迪,促人深思的成功之作。本文不想就整部剧的成败得失作全面的探讨评价,仅就该剧最后一集即第59集中有关康有为的一个细节,从历史真实人手,谈谈自己的看法。这要先从康有为的胡须说起。据1917年某报(原文未注明报名)以《康有为剃须》为题披露:康有为剃去胡须,易容进京,应张勋邀请参与复辟,欲谋宰相职位。张勋请溥仪授康有为大学士。瑾太妃认为历朝宰相均有胡须,宜虚位以待,等康有为长出胡子再受宰相职位。康闻言大为懊丧。后购得生须药水,每小时必涂数次,并时时照镜,望胡须快长。后来,在1918年8月2日天津《大公报》,又有一则题为《康圣人之须》的报道,可引为康有为剃须的“续篇”或补叙:

康南海于去岁七月十日入京,其割须则在九日之夜,割须之剃发匠闻为江北人,能操英语。方其受命割须,颇疑。后见南海几欲自行动手,毅然为剃其须。坠落之须,南海本不甚惜,其弟子某则以为须眉之斯二者,乃之男子所以为男子,令剃发匠为之梳束将藏诸箧中。不料该剃发匠见为圣人之须,顿生盗窃之念,当将原须匿藏他处,代以棕须,立即携须前往美国,将以售于外人之好奇者。惟其非十万金元不售,以故此须久久未能出脱。现该剃发匠因旅美甚久,斧资告绝,假贷无门,拟以一万金元售诸纽约博物院。谅此时圣人之须已在纽约市大出风头矣。然而在《走向共和》最后一集中,康有为出场后(均在北京)的两个场面,一是晤见梁启超,劝其参与复辟“大事”,梁任公则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信念,坚持原则,拒绝了康的约请;二是康与张勋一起入宫叩见溥仪和摄政王,共谋复辟帝制之事。在以上两个场面,康有为均明显地留有须髯,而且剧中用了好几个特写镜头展示他的长长的山羊胡子。窃以为,第一,康有为剃须进京之事,因系当时报纸所载,应是可信的。

而且,据报上披露的两则消息,康有为剃须轶事颇富戏剧性,可笑而又有趣,既能说明康有为参与复辟是梦寐以求,矢志不渝;又能刻画康的忠于帝制,谋官之念久已有之;更能反衬复辟帝制闹剧之短命耳。此“一箭三雕”之事,本来就是很好的艺术细节,对生活中提供的如此佳妙之“原始细节”,何不顺手拈来,巧妙运用于电视剧中,以增刻画人物与深化主题之艺术效果?第二,即使编导者考虑某种原因(比如剧本篇幅、长度,以及不愿过度贬康等)而有意不用这一细节,那么,亦应忠于史实,让康以剃光胡须之貌,“易容进京”,以使其容貌与当时史实记载相符。可惜《走向共和》最后一集,既违悖史实又未能用“活”真正的史实。如果编导者本来就没有看到上述两则史料,则说明事前对史实察之不详;若编导者察而不纳,知而不用,那就不能不说是一个“瑕疵”--尽管比之电视剧的总体成功,仅是微瑕小疵--至少也算是一点遗憾吧。

弦外说琴

小引

读书之乐,在于由“发现”而“联想”,随兴所致,触类旁通;积而有思,思而有得。余尝以披览之陋,乃见诸多典籍之中,所涉“琴事”颇饶意趣。琴者,古乐之器也,以琴器而入史籍,乃为人事之佐也。其或为轶事,或为典故,或为正传,或为野史,虽所叙寥寥,或仅只数语,然令我读之解颐甚或莞尔者,不为鲜见。窃以为古人与琴之关系,远甚于今人。《诗经》之《小雅·鹿鸣》即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琴之遍于朝野,自古已然。琴、棋、书、画,为旧时文人引为风雅之事;琴、剑则为儒生侠士随身佩带之物。故以“琴心剑胆”喻刚柔相济、儒雅任侠;以“琴鹤相随”喻志趣高洁、为官清廉(宋·苏轼:“夫君清且廉,琴鹤最相亲”)。是故“焚琴煮鹤”,乃为大煞风景、渎毁美事之所譬也。至于夫妻和谐、兄弟情深、友朋谊笃,则谓之“琴瑟之好”,实为妥帖之至。古之人也,居则抚琴自娱,出则以琴会友。乃至安邦治国之道,布衣乡野之聚,似俱与琴事有不解之缘耶。此则令人思之而自见其趣。故特以便览之偶得,缀而成文,以就教于读者方家及诸多同好者。

是为小引。成连“海上琴”,张岱“涩勒”功孔子日:“学而时习之。”大凡学问技艺,无不得自“时习”之功,岂琴艺独能异乎?然习琴之道,则大有学问在焉。春秋时的俞伯牙是闻名古今的琴师,据传在年轻时曾从“天下第一名师”成连学琴。苦学三年,迄未出师。究其原因,乃成连觉得这位“高足”虽学有所成,却尚未进入“情至空灵”之“境界”。于是谓伯牙日:“吾能授你以琴艺,却不能陶冶你之胸襟,而吾师方子春则能做到。他授琴于东海之上,其琴室海阔天高,何不与我同去请教?”遂同行而至蓬莱仙山,下临泱泱大海,浩浩洪波,成连则称要远迎恩师于海上,遂独自驾舟而去,谁知去而不返。伯牙伫立良久,只闻海水激荡奔涌,海鸟悲呜呼号,山林杳杳冥冥,遂恍然而悟日:“何来方子春者?此乃恩师成连授琴于海上也!”顿觉胸襟愈阔而境界愈宽,于是抚琴高歌,与山风海啸和而鸣之。从此,伯牙弹琴遂出神入化,成为天下第一高手。身临江海,眼界自阔;得之天籁,无师自通。个中“真味”,又岂独琴乎?凡艺术之承传精进,莫不如是也。如果将胸襟、境界的修养,视为“务虚”的话,那么,习琴的“务实”方面,则仍然有其艺术规律可循。曾写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的明人张岱,在《绍兴琴派》一文中,述其从师习琴,半年得二十余曲,可谓稔熟也。

然而他坚持“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由生而熟,本是习艺常规;“练熟还生”,那就是非同寻常的独特体验了。因为一旦琴艺娴熟,极易“自我蒙蔽”而驾轻就熟。轻车熟路,自无履险之虞,然亦无探险之乐、猎“奇”之趣,而且极容易走向“油滑”,沿“熟路”顺坡滑下,于艺术断无长进。君不见操琴者万众,“熟”而能奏者十之八九;而真能称为艺术家的高手,则凤毛麟角也。成功之道,惟有艺术上再次出现生涩之感,即所谓“以涩勒出之”。“涩勒”,真是一个绝妙的词语,也是一种吃苦的功夫,含滞涩、磨蹭、缓慢、生僻之意。比之“铀滑”、“熟腻”,看似“愚钝”,实则如嚼橄榄,涩中有甘;如登山路,滞中有进。张岱“涩勒”之说,与清代名画家郑板桥之体验酷似。板桥《画竹》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毫夜间思。

剔尽冗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此亦深谙生、熟之道也。

学画也好,习琴也好,都要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地进入又一轮“生涩”的艺术感受,不断地“虽熟犹生”。方能体验到“艺无止境”的乐趣,逐步臻于成熟。张岱习琴而深谙此理,并付诸实践,故能使“听者诚服”而“无出吾上者”。他终成为琴坛高手,也就不足为怪了。凡天下技艺,无不关涉务虚与务实,似皆可从上述二则“琴事”中悟出个中真谛也。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在与琴相关的故事中,“高山流水”可说是传之最久而又最广的一则佳话。《列子·汤问》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而且善听者深得堂奥,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这就十分难得了。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是“知音”一词的双关含义。

朋友之间或男女之间,相得知己,殊为不易,“欲解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囿于政治、地域、交通、信息等条件的局限,人们要找到真正灵犀相通、意趣相投的“知音”,谈何容易!一旦觅得,倍加珍惜便是情理中事了。然而前面的故事,还只讲到“喜剧”式的前半部。它的结局,却充满了悲壮的色彩:“……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吕氏春秋》则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二说大体一致,只是后者强调了“终身不复鼓琴”,更为凄绝。

我们似乎听到那一声“破琴绝弦”的砰然巨响,美妙的琴声自此岑寂。主人公很悲观,理由也很简单:“世无知音者”,难道还值得“复为鼓琴”乎?它从反面烘托了挚友、至交之弥足珍贵。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唐·薛涛),“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唐·骆宾王)。合乎人性的某些情感,总是古今一脉、灵犀相通的,所以,事隔两千年,伯牙痛失知音的那份凄绝悲伤,那份寂寞惆怅,我们闭上眼睛也还能想象出来。“高山流水”见于多种典籍,文字大同小异,以致附会于民间,“琴绝”即为“情绝”,“不是知音不与弹”中的“弹,即“谈”,“弹琴”甚至与“谈情”相谐音,这些无疑都丰富了民俗的语汇。而“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则成为朋友之间或男女之间相得知己、心曲相通的譬喻,在关于友谊与爱情的表述中,独标一格,为“知音难觅”的茫茫人世,留下了些许美好的向往与温馨的慰藉。

孔子弹琴论道与诸葛操琴退敌

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是儒家的开派宗师和集大成者,其学说博大精深,为后世所景仰。孔子精通“六艺”,而又将其中的“礼”“乐”并提,可见他把音乐的地位看得很高。

有一次他听“韶乐”演奏,欣喜若狂,连连夸奖:“尽美矣,又尽善也”,竞至于“三月不知肉味”。为音乐而忘情如此,孑L子当然会乐于操琴弄弦的。据《论语》记载,孔子曾从师学琴。演练《文王操》这样难度颇高的名曲,融汇贯通而至精于琴道。后来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手不释卷,琴不离身。但由于孔子的学说不为当时的统治者采纳,故常常处于困顿甚至危险之中。他有两次遇险,却都能做到君子坦荡荡,甚而从容地弹琴论道,化险为夷。一次是在卫国的匡地,卫国人将他们误当仇人,团团围困。弟子们一片惊惶,孔子却若无其事,一边悠然地弹琴,一边结合眼下的处境,向弟子们讲授“大勇”与“小勇”的道理:不避蛟龙,乃渔夫之勇;不惧猛虎,乃猎人之勇;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乃烈士之勇;处于困厄窘迫之中而能冷静地分析这是时势命运所致,临难不惧,等待转机,这才是圣人之勇。在孔子的悠悠琴声与娓娓讲述中,弟子们镇定下来,终于卫国人消除了误会,赔礼道歉,一路放行。还有一次是去楚国,他们半路上被人派兵围困了七天七夜,缺粮断炊,只好挖野菜充饥。弟子们在沮丧绝望中感到走投无路,而孔子却神态自若,依然弹琴论道。这次他讲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道理,讲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告诫大家要在险境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弟子们如沐春风,以至忘掉了随时可能遭遇的杀身之祸。终于等到解围,他们又踏上了去楚国的路途。类似的故事,还有“诸葛亮操琴退敌”,又称“空城计”,事见于《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仲达者,魏之将军司马懿也,时率十五万大军,趁马谡街亭之失,围诸葛孔明于西城县中。司马懿兵临城下,乃见孔明“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看见诸葛亮那怡然自得的样子,听见孔明弹奏的悠悠琴声,竞自“暗暗生疑”而恐中埋伏,急令撤兵。诸葛孔明竞以一座空城而退敌万众,化险为夷,何故?以其致敌于疑阵之心理战术取胜也,而无可忽视的是“琴”的象征意义及其特殊作用。焚香操琴,能给敌人以“悠然无事”、“有备无患”的错觉;徉“实”掩虚,“弹琴”则是最具特征的“假象”。后人有诗赞日:“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这“空城计”的故事,也和前面“孔子论道”一样,将围城之险(杀身之祸)与弄琴之“闲”这相悖的二者集于一身,表现了主人公虽临斧镬而处变不惊的勇毅与胆识(当然还表现了诸葛亮超常的智慧和计谋)。

孔仲尼和诸葛亮,其“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雍容气度,何其相似乃尔。而他们赖以自我镇定的手中之琴,亦可谓功不可没也!

雍门“琴谏”与魏侯“悬琴”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被封为薛公,过着锦衣玉食、高枕无忧的生活。其时盛行游说之风,而雍门子周能说善琴。

一日,雍门子周携琴谒孟尝君,孟尝君说:“先生弹琴,能使我悲伤吗?”雍门子周说道:“目前你轻车肥马,门庭若市,鲜衣美食,威重望高,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小人以一技之鄙,何能使君忘乐而致忧伤耶?只可聊为一试耳。”说罢,一边弹琴一边侃侃而谈:“有一事我恐大王有乐极生悲之虞。而今领头与秦国为敌的是您,联合五国攻打楚国的也是您,当今天下非合纵即连横,合纵成功则楚国称王,连横获胜则秦国称帝。无论秦楚谁称雄天下,都必将寻你薛国报仇。敌国强薛国弱,犹如磨利斧而砍朝日之草菌,薛国必亡也。有识之士无不为您忧心如焚。若干年之后,您的后代将断绝香烟,宗庙将无人祭祀,亭台楼馆也将变为萋萋荒草啊!……”雍门子周边说边弹奏着哀伤的音乐。这时孟尝君早巳听得泫然泪下,欷欺不已:“先生的琴声,岂止令我悲伤,简直让我备尝亡国之痛、毁家之哀啊!”此番“琴谏”,竞使孟尝君居安思危,防患未然,采取了许多强国措施。后人有诗叹日:“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唐·张九龄);“池台无恙仍今日,已似闻琴对雍门”(清·丘逢甲)。春秋时魏国有位善鼓琴者名日师经,是魏文侯的宫廷乐师。

同类推荐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是一本随笔集,按照余秋雨先生走出的路子,和评论家将之视为标杆的尺度丈量,有不少文章可以归结为历史文化散文。 汇总完该书,一向不愿算账的我居然拨拉了一回心中的算盘。入选进来的作品全是近15年写下的,而自以为还耐读的篇章多是近七八年的收获。算起来自己走进写作的天地已有30年了。可是其间有半数时光都没涉足这个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后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近乎练笔。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散文还真不是轻易就能摆弄成的。我有些胆大了。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 贵平吟草

    贵平吟草

    主要包括:无题;登庐山感赋;清明扫父墓;寻诗;七回乡偶书;重走砍柴路;重游黄龙寺;三过双井村(三首);读《石湾诗草》(两首);一二怀乡;赠妻;修江月夜等。
热门推荐
  • 小鬼讨债

    小鬼讨债

    ◆◆◆◆◆◆第一部:小鬼讨债◆大街上。“爹地——”一个好听的童音突然响了起来。一脸俊美的仲飒月却是没有回头,不可能在叫他!他虽然已经结婚,可是,却是没有孩子!“爹地,哇——”一个孩子突然冲了过来,抱着仲飒月的大腿,不停的哭了起来,让所有的路人都侧目,仲飒月尴尬不已。仲飒月耐着性子蹲了下来,刚想告诉那个小孩子自己不是他的父亲!可是,在看到那张脸时,他却呆住了!那张脸,与他长得一模一样,虽然小了一号!那个,真的是他的儿子吗?仲飒月的眼神幽黯,他突然想起了那个六年没有联系的女人!或许,该问问她……**************************************************************************************************************◆六年前。蓝水烟因为那个男人突如其来的温柔而失了心!可是,在她带那个男人回家见家人的时候,那个男人竟然告诉她,他爱上了她的表姐!之后,那个男人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娶了她的表姐!她悲愤不已,远起他乡……那样的婚姻,她——不要!◆◆◆◆◆◆◆◆◆◆◆◆◆◆◆◆◆◆◆◆◆◆◆◆◆◆◆◆◆◆◆◆
  • 前夫再见

    前夫再见

    此文,关于高干,关于背叛,关于婚姻,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亲情,关于男婚女嫁。【正剧版】信东,她用七年的时间来爱他。七年的相濡以沫,她以为,那便是她要的一辈子的幸福。可是,爱情终究错了位。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没有婚姻的爱情,岂不是死无葬生之地。她怎么选,都是错的。他是世人眼里的模范丈夫,她是别人眼里羡慕的美娇娘。女人应做寒向南,嫁人当嫁梁信东。可谁又知道风光背后的酸痛、无助、彷徨。婚姻,本就磨人,还是她爱的太深。好友背叛,小三找上门,亲自撞上奸情,婆婆虐待,她没法在自欺欺人,做别人眼里的模范妻子,乖顺儿媳。原来,爱情终究经不起诱惑。终究,还是不爱了。否则,又怎会背叛。离婚,只能是唯一的出口。她要的从来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再婚,老公俊雅倜傥,事业有成,对她爱护有加。这一次,她是否真的找到了她要想的幸福?慕白,她从来没有看懂过他,时而冷漠,时而温存。她看不清,那个才是真正的他。为了她,他说太他定要成为最强的人。【剧情版】寒向南以为她为了爱情放弃她所有的爱好,所有的不舍,那就是她要的爱情。可当七年的感情在权利,金钱,欺骗之下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她又该何去何存?宿城第一少,人中龙凤,又为何对她情有独钟,非她不娶,她是否会被他的真情所打动?神秘酷男慕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过往,他为了什么独自离开,又不顾一切后果的归来?纠结的感情,不同的过往,造就不一样的结局。感情之路,何其漫长,她突然的转身,他会不会就在她的背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是,他站在她的背后,她站在他的背后。离婚的女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其实,爱情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此文,过程是情意绵绵无期的,结局是意想不到滴。亲们安心看文吧。求收藏,票票,花花。。。。咳咳,简介先这么着,后期在改善,不怎么会写,亲们可直接进去看文,喜欢就收藏,千万不可因为一个简简单单的简介而错过一篇好文。推荐区;都市文:跑给你追临窗纱前妻三嫁紫砂萍重生-老公别乱来风念夕重生之就做狐狸精小妖重生霸情哥哥舍不得的温柔前夫倒插门逃爱木棉皇后天涯孤鸿
  • 绝代佳人:女人太凉薄

    绝代佳人:女人太凉薄

    她,有着惊人的智慧,有着不寻常的冷静,可是却一朝穿越成了宰相府不受关注的三小姐。一道圣旨,将她送入了洛王府,面对痴傻的他,她该如何是好。皇权之争?她没有兴趣,可是却为了他一步步深陷其中。命运究竟如何?到底谁才是她的良人?群号:84798497(敲门砖文中任意名)
  • 洁癖男神心尖宠:100天契约甜妻

    洁癖男神心尖宠:100天契约甜妻

    一份契约摆在她面前,她别无选择,国际大集团的总裁竟然对女人洁癖。等她走后,零距离,一向被称为冷少的他哈哈大笑,稍稍亲密接触就反胃,“这傻女,全球顶尖企业独孤家的三少爷,竟然没写起止日期。不仅能靠近三米,反正也就100天。甚至负距离……一般女人不能靠近他三米之内,必须签,可偏偏就喜欢蓝飘飘这碗清粥小菜。”那就是,一米,无期……
  • 创世礼赞

    创世礼赞

    看一个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奸馋懒滑坏、阴险毒辣狠的小人物,如何成长为这个世间的创世之神!
  • 武剑乾坤

    武剑乾坤

    “得九剑,纵横天下,一场惊心动魄的局,一个真男人的传说,一段热血传奇的故事,既世人皆称我为天剑,则索性,从此我童博……就是天剑传人!少年崛起,历经修炼一途,奇遇、坎坷、夺宝、热血、崛起,掌控绝对力量站在大陆最高点。废材变强、凌云天下的典型!”
  • 女帝朱砂劫

    女帝朱砂劫

    以吾千世情劫赤子泪万行,凝汝今生心头朱砂痣一滴。请玻璃心、圣母心或者阅读后产生不良反应的读者君,自觉点击右上角关闭。作者学生党,更新不定期,保质不保量。本人不会以任何方式求票求收藏,您图看个热闹,我图写得开心。各得其所,不亦乐乎。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湛紫灵:佞王休妃(全本)

    湛紫灵:佞王休妃(全本)

    【内容简介】生性无欲无求的上官珂,遵从父母的遗命嫁给了坊间流传其嗜血、暴戾、冷酷、无情的王爷,一直过着平静无波的生活。直到某一日,被人陷害坠入水中后,平静的表面下,变成了滚滚的波涛……那个一脸凶残邪魅的王爷,冰冷的眸子,紧紧的盯着她露在面纱外的灵动水眸,修长的手指钳住她的细长的颈项,冰冷的话语一字一句吐出:“我的王妃,你不是要坐正主儿的位置吗?那本王就让你继续好好的坐下去……”手上微微使力,她的面纱随即滑落了下来……冰冷的眸子霍然闪动了下——这,是他那个终日面纱遮面的“丑妻”吗?为何,有些不一样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