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1000000002

第2章 文学不死(1)

具体地说,譬如,印刷机渐渐让位于电影、电视和因特网,且越来越迅速,所以那些曾经比较稳固的界限也日渐模糊起来,也就是说,“距离”消失或者趋“零距离”了;当今世界自我裂变为多元的自我,“文学将要终结”。

大家知道,政治影响倒在其次),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比较集中和明确地传达这个讯息的是美国着名学者J·希利斯·米勒教授,且出现多个不同层面的自我--这些就成为情书“走向终结”的一个原因:在电话或者因特网上,“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写情书,然后再通过邮局邮寄到那个人;而且直接打电话或用因特网更方便,干吗用文字写情书?

再如,因为电影、电视、或者因特网的屏幕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一线相连的主体性的延伸,所以,似乎它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从笛卡儿一直到胡塞尔的哲学所赖以存在的主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也被极大地削弱了,这可能是德里达所说的新的电信时代将会带来哲学的终结的内涵之一。

还有,多媒体的产生使得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日渐消逝,虚虚实实,幻象丛生,精神分析的基础--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别--而今也不复存在。

米勒还引用了麦克卢汉“媒介就是信息”的话,2000年金秋,说如果用德里达的独特方式,这句话就是“媒介的变化会改变信息”,换一个说法即“媒介就是意识形态”。保罗·德曼曾说,我们所称的意识形态的东西,是语言和自然现实的混合体。米勒补充说,创造和强化意识形态的不仅是语言自身,而且是被这种或那种技术平台所生产、储存、检索、传送所接受到语言或者其他符号。手抄稿和印刷文化是这样,今天的数码文化也是如此。就是说,文学曾经接连不断引起“轰动”,“电信技术王国”通过形成和强化意识形态的作用而使得文学、哲学、精神分析甚至情书走向终结。

如果上述所言是实,即电信技术、电影、电视、因特网、多媒体……取代了印刷机,借德里达的话阐述了全球化时代(或者说电信技术时代、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将要面临的“悲惨”命运,文字被电子媒介挤兑得无路可走,等等;那么,以文字为基本媒介的文学,其命运就的确很可悲了。

但是,米勒又并非完全肯定文学终结的命题。在文章最后,他以黑格尔作为回转的由头:“黑格尔说,就艺术的终极目的而言,艺术属于,文学似乎打蔫儿了,而且永远属于过去。这也就意味着,艺术(包括文学)也总是未来的事情。艺术和文学从来就是生不逢时的。就文学和文学研究而言,我们永远都耽在中间,不是太早就是太迟,没有合乎时宜的时候。米勒说:

“德里达就是这样断言的:电信时代的变化不仅仅是改变,而且会确定无疑地导致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甚至情书的终结。”米勒还说:“文学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沟沟坎坎、因特网之神秘星系上的黑洞。虽然从来生不逢时,虽然永远不会独领风骚,但不管我们设立怎样新的研究系所布局,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话儿,也不管我们栖息在怎样新的电信王国,文学--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沟沟坎坎、因特网之神秘星系上的黑洞--作为幸存者,仍然急需我们去‘研究’,就在这里,现在。”

又两年,2003年9月米勒再访北京并带来新作《论文学》,其中仍然说:“文学的终结就在眼前。文学的时代几近尾声。该是时候了。这就是说,该是不同媒介的不同纪元了。”这话的意思很明确:因“不同媒介”而转到“不同纪元”了,德里达、米勒:“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

目前的中国学界,因此“文学的时代”马上就接近“尾声”了,文学即将“终结”了。鄙人有幸在场。但在这时,米勒又把话头一转:“文学尽管在趋近它的终点,但它绵延不绝且无处不在。它将于历史和技术的巨变中幸存下来。文学是任何时间、地点之任何人类文化的标志。今日所有关于‘文学’的严肃的思考都必须以此相互矛盾的两个假定为基点。”从“文学是任何时间、地点之任何人类文化的标志”这话看,既然文学可以作为“任何时间、地点之任何人类文化”的“标志”,那么文学又怎么可能“终结”呢?永远不会“终结”的。

不知我们是否理解有误,或者翻译不准确。假若无误,失去了昔日站在社会舞台中央的英雄光彩。而到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那么米勒教授,正如有的朋友戏言,是否有点“滑头”?他的表现,他的上述言辞,是否“首鼠两端”?让我们摸不清他的真实的和确切的意思和意图。”

然后,他的整个发言就围绕这段话的思想加以发挥。

也许这件事情本身就根本说不清。

米勒在转述德里达的话时,文学头上的光环慢慢黯淡下来。到了九十年代之后,也尽量照顾人们的这种情绪,说得委婉、退让,但他是赞同德里达的,这个意思表达得很明白:“尽管德里达对文学爱好有加,但是他的着作,像《丧钟》和《明信片》,的确加速了文学的终结,在西方,引起了与会者不小震动和争论,文学这个概念不可避免地要与笛卡儿的自我观念、印刷技术、西方式的民主和民族独立国家概念,以及在这些民主框架下,言论自由的权利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只是最近的事情,开始于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西欧。它可能会走向终结,但这绝对不会是文明的终结。事实上,如果德里达是对的(而且我相信他是对的),为全社会所注目,那么,新的电信时代正在通过改变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因素而把它引向终结。”那么,“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因素”是怎样被“改变”的呢?--“照相机、电报、打印机、电话、留声机、电影放映机、无线电收音机、卡式录音机、电视机,还有现在的激光唱盘、VCD和DVD、移动电话、电脑、通讯卫星和国际互联网--我们都知道这些装置是什么,而且深刻地领会到了它们的力量和影响怎样在过去的150年间,变得越来越大。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于是就渐渐造成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如下状况:“民族独立国家自治权力的衰落或者说减弱、新的电子社区或者说网上社区的出现和发展、可能出现的将会导致感知经验变异的全新的人类感受(正是这些变异,将会造就全新的网络人类,他们远离甚至拒绝文学、精神分析、哲学和情书)--这就是新的电信时代的三个后果。”

黑格尔:“终结”不是“灭亡”

米勒提到了黑格尔老人关于“艺术终结”的思想,既然如此,那么我想翻翻老账,弄清黑格尔“终结”是怎么回事。

尽人皆知,作家成了“边缘化”的人物,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提出一个“艺术终结”(后来有人说是“艺术的消亡”)的命题。按他的哲学,艺术是他的“绝对精神”发展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或阶段,是绝对精神通过人进行反思或观照的方式之一,必将被高于它的方式(宗教和哲学)所扬弃。

黑格尔的体系是人类思想的一个奇迹。他构造得如此精妙。虽是人造的,虚构的,但巧夺天工,像真的似的。

米勒一开始就引述了雅克·德里达《明信片》中的一段话:“……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前没有。这个体系的灵魂是绝对精神。起点是绝对精神的逻辑阶段,曾几何时,之后是自然阶段,再后是精神阶段。逻辑阶段是纯概念,是事物的本原。逻辑概念发展为自然阶段,在自然万物和现象界表现出来--先是无机界,后是有机界,再后是人。出现了人,精神得以显现,于是进入精神阶段。精神阶段又有三个环节:主观精神(个体意识),他在北京召开的“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一个长篇发言,客观精神(社会的法、规章制度),绝对精神(理念通过主体即人进行的反思、思考、观照)。绝对精神的这种反思、观照有三种形式:艺术的直观形式,宗教的表象形式,哲学的思维形式。

在黑格尔那里,艺术-宗教-哲学,是绝对精神发展中的三个环节,是辩证转化的三个步骤,正在热烈讨论。这个发言后来以《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为题,发表在2001年第1期《文学评论》上。消亡不消亡,是后者对前者的扬弃。后来人们似乎有点误会,把艺术向宗教和哲学的这种发展、转化、扬弃,认为是艺术的消亡,好像艺术从此消失了,灭亡了,不存在了。其实这是对黑格尔的曲解。黑格尔说过:“艺术在自然中和生活的有限领域中有比它较前的一个阶段,也有比它较后的一个阶段,这就是说,更有一个令人吃惊的命题传到中国来:“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也有超过以艺术方式去了解和表现绝对的一个阶段。因为艺术本身还有一种局限,因此要超越这局限而达到更高的认识形式。”黑格尔又说:“我们诚然可以希望艺术还将会蒸蒸日上,并使自身完善起来,但是艺术形式已不再是精神的最高需要了。”虽然不是“最高需要”、不是最高的“认识形式”了,但并非从此不存在了,死了。当时我对米勒教授的观点虽然有些疑惑、不解,甚至还有些不满,但对他发言的苏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诱和雄辩,十分佩服。只是艺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不向‘后’面的宗教和哲学转化,作家成为时代的骄子。然而,自己超越自己。或者说,艺术在宗教和哲学中扬弃了自己,从而也保存了自己,成为宗教的一个方面,也成为哲学的一个方面(黑格尔说,“从艺术向宗教的这一进展可以这样来表示,即说艺术对于宗教而言只是一个方面”;黑格尔又把哲学界定为宗教与艺术的统一)。

但是艺术依然存在,它是艺术的另一状态,文学曾经有它非常“火”的年代。大家还记得刚刚粉碎四人帮的那几年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即近代艺术的阶段。黑格尔没有把它同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并列起来;但也承认它是一个阶段。此前,“艺术曾以意义和形象的统一,以及艺术家与其内容和作品的统一为基础。更切近地说,正是这种结合的确定的方式,曾给内容及其相应的表现提供实体的、贯通于一切作品结构的规范”;此后,“……我们就到达浪漫艺术的终结,到达新近时期的立足点,在当代中国,其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是艺术家的主体性统驭自己的材料和自己的创作,因为他的主体性不再是被内容和形式上一种本身已确定的范围给定的那些条件所支配,反之无论是内容还是其表现方式都由艺术家的主体性来选择和控制。他说了一句斩钉截铁道话:再也不要写什么情书了!”德里达的话对于文学工作者、文学爱好者、甚至所有惯于以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在黑格尔看来,过去艺术表现绝对、表现原则,现在的艺术则表现主体,表现主体的个性、性格、感情和生活,表现人和人性的东西。他肯定近代仍然有一种艺术,肯定近代艺术是一种人道的艺术,关于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一种直接从人出发、以人为对象而又回到人本身的艺术。这样的“近代艺术”,以荷兰风景画和小说(小说是真正史诗的终结)为代表。这就是说,所谓“艺术终结”并不是说艺术死亡。艺术没有死亡,也不会死亡,--除非人类死亡了,地球毁灭了;浪漫艺术“终结”了,还会有新的艺术出现。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就对黑格尔的这一思想作过这样的阐述:“黑格尔决不想否认可能还会出现新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

同类推荐
  •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作为一名新时期文学的参与者,本书作者长期身处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前沿,是作者对世纪转折间报告文学发展的追踪、观察和思考,因此这些文章表现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也有对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其中一些篇章是对报告文学理论建设的丰富、发展和补充。同时,这些研究文章还向读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本书收录的是作者1996年到2000年间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具有相当的资料文献性。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既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宏观的报告文学理论及发展流变、创作潮流的梳理、总结,同时也是这几年报告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甚至是微观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剖析、评论
  • 尚书博文精粹

    尚书博文精粹

    百篇博文记录一个铁骨柔情的中年男人的五味生活,他是丈夫,他是父亲,他是悉心记录生活的书写者。有琐碎,更有精彩,每一篇都透着醇厚的日常情味,本色笔墨书写本色人生。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发现小说

    发现小说

    利用他的理论可以非常现成地把世界文学、中国文学进行清晰的归类、判断,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可操作性,但同时又超出他个人文学观的阐释,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重新界定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边界和层次,本书见证了阎连科自己的文学观,也重新为文学的优劣作了独特的富有启发性的判断
热门推荐
  • 穿越庶女当嫁

    穿越庶女当嫁

    穿越成了杜如晦的女儿,杜软玉不想掉脑袋,急着把自己嫁出去。李德琅有了心上人,经年不忘,却被老娘逼着娶亲。同床异梦的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 总裁之不育前妻

    总裁之不育前妻

    清晨,一抹明亮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下,映着花园里斑驳的树影,一起投射在落地窗隔断的主卧室里,美好的一天开始。暖暖的阳光照下,林楠眼睫轻轻的颤动。她慢慢的睁开了眼晴,起床,转头看着床上还睡得死死的人,她林楠的老公,已经结婚二年的老公方泽,心里暖暖的,不由勾起唇角,温柔的笑。方泽此时帅气的脸在晨起的光线下,衬得格外的柔和,平时里看起来有些微疏离的五官,一丝的冷漠一起消失,让林楠心里……
  • 黑虎帅令

    黑虎帅令

    智者顺天以求长生,强者逆天以求超脱,智力双全,便可将这天数玩弄在股掌之间!
  •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7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7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上司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向的,想要有所作为的员工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上司,正如上司必须管理好自己一样。员工不一定非得被动的接受上司的命令,也不一定非得符合上司的期望。反过来,他们与上司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共同的目标!
  • 都市里的魔导师

    都市里的魔导师

    一个异界由于特殊体质而造就的少年魔导师。一个原本无拘无束,以研究稀奇古怪魔法和调戏贵族少女为乐的公子哥。却在一次战争中由于使用了超禁术的空间魔法而逆穿越到了我们所属的世界。面对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陌生的规则、陌生的情感。当黑暗的力量觉醒以及末日的谣言充斥我们的世界。他的意外出现,又将给这个时代带来怎样待定或者注定的变化?*********************************************纯洁党出品,完本保证,请放心收藏阅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玉楼一弦

    玉楼一弦

    她是异世寻死的孤魂,却离奇穿越重生。四年亲情让她蜕变成蝶,玉楼郡主横空出世,翩翩美男层出不穷,这郡主有点招架不住。他唇边勾起一抹浅笑。
  • 千金一弄

    千金一弄

    淡定穿越女一脚迈入宫门便成了太子妃的不二人选。只是,太子的人选尚不明确。嫁谁,谁做太子?这年头有个宰相爹,果然不同凡响。到底嫁谁呢?穿越女林小弄摊摊手,这个,都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王莫怕

    大王莫怕

    土里土气的山村野丫头木小多无意中结识了要去中南山修炼的高傲贵公子夜泽天,一路发生了很多搞笑无厘头的事情,到了中南山之后又经过多层选拔终于留下成为南派入室弟子……与尘冠希,许仙,沉鱼落雁等人成为师兄妹,其中爆笑不断,欢喜多多……(有心脏病的亲们慎入哦!笑残概不负责。)另外随着时间的累积,小丫头有和小王爷产生了怎样的情愫呢,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