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600000023

第23章 世纪交响(23)

渴望精神的飞翔--对新世纪文学的几点思索

以世纪为单元来划线,来言说文学,也许是件颇可怀疑的事,它未必能真正深入到文学内在的规律之中。这首先因为,时间像无始无终的河流,不会根据人为的划分而突然断流或突然提速,每日子该怎样还怎样,不会因新世纪的钟声一敲,就一切都万象更新或人人皆改头换面了。万事万物只能循着质量互变的规律发展。其次,文学有它不同于其它门类的特殊性,虽然它必然受到政治、经济、军事、民族、道德、风俗等等方面非常重要的影,但文学史绝不应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遗憾的是,不少的文学史似乎过分地遵循社会历史的分期方法,或政治历史的分期方法了)。前些年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三人提出以20世纪为单元研究文学,欲打通多重人为的厚障壁,将文学研究置于一更为开阔的时空背景中,应该说启人心智,令人豁然。不过细加思量又会怀疑,这是不就是最科学的划分法?还有没有更贴合文学自身规律的界线?

然而,在世纪之交的切割点上来谈论文学,毕竟又是很难绕开的话题。这就像到了该过节的时候总得过节,该盘点的时候就该盘点一样,更为重要的是,人不该是时闻的仆役,世纪的划分并非只是简单的时间的度量,它应是人类的伟大理性和人对时间的主动把握的一种表现,人必将施加积极影响于历史的进程。对文学来说也一样。新世纪的来临对于人类、社会、科技的意义,包括对于文学艺术的意义,虽小一定在新世纪开始的头一天就马上表现出来,却必然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显露出来。就这个意义来说,回顾和展望都是很有必要的。

文学不会萎缩和消亡,其概念和外延正在扩大

面对新世纪,我们当会首先检视文学的生态环境和实际处境。视听化语言对书面语言的强烈冲击,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这不能不动摇到传统文学的稳固地位。就这方面说,文学所受到的威胁从来没有今天这般严重,说它正在移向边缘,并不算错。如果说书本方式和书面语言作为印刷文化的辉煌一页的话,那么它在电脑、电视、网络等为主要语码的电子文化时代就显然难有大的作为了,再难保持主角的位置。现在的作家,手写的稿件已很鲜见,欲觅其“手迹”甚难,恐怕不要太久手迹要变得如书法般珍贵了。然而,我却想强调两点不同看法:一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文学的概念和文学手段的外延其实也在迅速扩大,不能认为只有书面语言印成的书或报刊上的作品才叫文学,图像化和网络化的作品就不能叫文学。第二,更重要的是,文学乃是一种人类艺术地把握现实的精神,决不能仅以物质外壳和媒体形式来判断什么是文学,什么不是文学。依我看,印在纸上的东西若缺乏文学精神只能算伪文学,而渗透在其它传媒中的东西若充满了文学精神,就一样可以视为真正的文学。我的上述看法倘若可以成立,那么我们就大可不必悲观了,新世纪的文学不但不会萎缩、消亡,而且会有更广阔的前途。所谓WTO来了,也无甚大碍。

研究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在多元并存中求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谈论新世纪的文学,其实只能从当下的文学现实出发,否则不过是大言空言的戏说而已。我认为,从发展眼光看,有三方面的问题也许是值得思考的。首先,不能无视当今审美意识的剧烈变化,但应强调多元并存中的发展,不要满足于繁杂中的贫乏。过去了的一个世纪(除去最后的十多年),其总特点被有人称为是启蒙与救亡的变奏,有人不同意,又提出应是启蒙、救亡、翻身的三重变奏。在审美上,则被认为是以崇尚革命理想和营构革命史诗为目标,以政治话语、群体话语、英雄话语为主导话语的时代。这样说大致不错。而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在市场化、商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审美意识的变化实在是太深刻了。应该说,今天是进入了一个以世俗化、日常化、个人化占据较大份额的文学时代。有人说,现在是个没有史诗的时期和大众消费文化汹涌的时期。我觉得,在文学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偏向。比如:以个人化排斥社会化,以世俗化排斥理想化,以后现代性排斥现代性等等。即以“个人化写作”来说,作为一种叙述姿态,它确实打破了大一统的话语方式,拓展了个人的精神空间,是市场化为写作带来的新的自由度,在此世纪之变它有着特定的人文内涵,它体现着爱、宽容和悲悯,表现为走自己选择的路和情感的独特性,富于深切的甚至是痛苦的生命体验。可是,个人化写作倘不能与真实的生存、真实的需求相应和(这种需求绝对是多样的,但须有一定力度和高于自身的某种东西),那只能是令人跟花缭乱却无法动人。再以“后现代话语”的极力鼓吹者匆忙宣布以启蒙话语为特征的现代性话语已经结束,大家应一齐走进后现代的观点而论,究竟又有多大现实性的根据呢?或再以“史诗消亡”问题来看,创作上的实际情形是,有很多作者正在苦心结构宏大的史诗型的作品,特别在长篇小说方面。你当然可以批评他写得不好,或力不从心,但你没法否认这个时代仍然需要史诗及其风格类型。所以,我主张在新的世纪里,不要轻易宣布什么又过时了,而应强调在多元并存中发展的思想。

关注现实,关注生存,用“精神化”抚平“欲望化”

文学的有无充分的“人文关怀”无疑是个大问题,而对新世纪文学来说,就更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知道,“欲望化”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文本中显得很突出,到了新世纪恐怕也不会有多大改变。于是,怎样用“精神化”抚平“欲望化”就很重要,说白了,就是我们的文学能否提供可靠的精神家园。我认为,人文关怀其实是非常现实的,它应该体现在密切关注现实,关注生存,关注现实境遇,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上,不必搞得那么不可企及的玄妙,也不是精英知识者的专利。那种宣称文学不必承担任何使命、责任,不必坚守良知,只为自己写作的主张,未免过于自我了。另一方面,追求纯粹而又纯粹的美感和“文学自身”,把文学分为内部关系(语言、文体、叙述、结构等关系)与外部关系(与社会、政治、道德、历史等关系),并认为内部关系高于外部关系的观点并不科学,也同样无法体现充沛的人文关怀。近些年来,自新写实到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创作思潮,总体上应予肯定,因为它们渗透着人文关怀,平民意识便足其表现,它们都很关心普通人的生活现状和心灵世界。然而,人文关怀也有个精神高度问题,有个能否超越世俗化,进入更高精神理想的问题。仅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为例,这小说中的“幸福”原先充满了反讽,包含着对“文革”中平民遭受艰窘匮乏生存的批判,后来改编成电视剧和戏曲,有的被改成一种自得其乐、知足常乐、自我调适、自我解嘲的甜腻作品,“幸福”也变成一种比较肤浅的满足感,甚至有点阿Q相。这虽然也是一种理解,并赢得了共鸣,却难以有更深的寓意和更高的提升。

切莫把心灵化、艺术化演变为事件化、新闻化

我的另一个感想是,随时警惕切莫把心灵化、艺术化的创作,演变为事件化、新闻化的写作。这可能是一个需要长期注意解决的问题。近看叶兆言在《围城里的笑声》中说到这样意思的话:非常时期引起轰动的作品在艺术质地上都比较粗糙,而“轰动”过后一些真正的文学却被人们忽视着。在中国,这几乎成了一个文学起伏的规律。对此我颇有同感。回顾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一种思潮,一种创作态势,只要一成气候,不要多久就变成模式了,特别是那种贴近现实,政治功利性较强的创作思潮。想想“改革文学”,乔厂长出来后,出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乔光朴啊,都像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其实何止“改革文学”?大凡称为思潮性的写作,大率如此。最近“官场小说”、“反腐小说”又大批涌现。它们当然是现实生活与人心诉求的反映,可是,大同小异的故事又来了,新模式又来了,追求短时效应的事件化、新闻化的写作又来了。老是这样,文学就没法丰富、深刻、博大起来。

由此使我联想到,这些年来。现实主义一直处于开放、多元、发展之中。在这个越来越陌生的世界里,人们希望多看到揭露世相和直观自身生存的作品,质朴的写实往往能满足这一要求;但对新世纪的人们来说,也许更渴望的是一种超越,一种激发,一种鼓舞,一种精神的飞翔。

同类推荐
  • 天地颂(第三部)

    天地颂(第三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鲁迅文选

    鲁迅文选

    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锐利的社会批判力。这本《鲁迅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录了鲁迅先生美文、随笔、杂论、文论等作品六十余篇。编排上精要突出,脉络清晰,对于读者了解鲁迅先生的作文和为人大有助益。
  • 洛克菲勒家书

    洛克菲勒家书

    本书是约翰·D·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的私人信札的汇编,这些信札是洛克菲勒不愿意公开的,以遗嘱形式珍藏的贵重物品。信札“透露了太多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业秘密与经营智慧,绝对是一本培养伟大企业家的无可比拟的教材……”洛克菲勒这些信札的价值正如艾伦·格林斯潘所说:“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全部财富还要宝贵。”
热门推荐
  • 蜜蜂公主的秘密(牛吹吹科学童话)

    蜜蜂公主的秘密(牛吹吹科学童话)

    可爱的小蜜蜂们有什么秘密?香甜的蜂蜜是怎么来的?让我们跟随《动物时报》的记者牛吹吹一起去小蜜蜂的家里寻找答案吧!
  • 无敌心剑

    无敌心剑

    三界情海出身的他单单少了一根情丝,她耗尽两千年的风月等来的却是他的寒刃,血溅冰锋始知情根深种,几度轮回,因果循环,失却当年的所有,能否追回前世的真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娱乐韩娱

    娱乐韩娱

    娱乐圈不就是用来娱乐的吗?林安然回头看了看残酷的现实生活,最终决定还是向前走,因为前面有一大波美女正在靠近,有年上的是熟女,年下的是萝莉,还有……厄,年中的是什么?
  • 越策越开心

    越策越开心

    本书致力于创造快乐的良心事业!本书从大量流行元素、坊间话题、生活趣闻、茶余饭后的种种灵感中精挑细选出笑话精品,以灰色为主打色,内容包罗万象而又各具特色,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的扭转中品味人生、领悟真理。懂生活才懂幽默,懂幽默才能更好地品味生活!
  • 谋杀名单

    谋杀名单

    一对经营证券投资的兄弟俩之间因利益纠葛、金钱纷争而导致轰动一时的纽约凶杀案,揭示了西方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人对财富的贪欲和亲情的冷漠。股票交易人艾文·班森是亲朋好友眼中一致公认的“老好人”,却突然在家中遭遇枪杀。他穿戴整齐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头部中弹,手中拿着书,看上去像在闭目养神一样。是自杀?抑或是有人蓄意伪造现场?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误落龙床

    误落龙床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了叶星瞳面前,她珍惜了,可……上天却反悔了,不但让她在新婚之夜穿越到了古代,还遇到了那一国之君,但帝王之爱自古以来又有几名女子敢去奢望?
  • 办事的艺术

    办事的艺术

    办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现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办事儿可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掌握办事的艺术,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即使是最为优秀的计划,也不会变成实际中的成功。 研究、掌握和运用办事的艺术,是现代社会生存的需要。是谋事的需要,是达到目的的需要。也是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懂得了办事的艺术,你的办事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走向实现自我的成功之路。
  • 意外之外

    意外之外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