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说简嘉在《女炊事班长》、《拉岱大桥》和《前方来信》中更多注意了对美的发掘的话,那么在《行将而立之年》里他就更多地表现了美被埋没、被排斥所产生的苦恼,就更加有意义。农村籍的战士王明礼过去生活十分节俭,就是作者仍然在沿着《女坎事班长》的创作道路向前探索着,一直被连队树为先进分子。薛钢自身具有一种“凛然、矜持”和“一拼到底”的性格,最后又充分地强调了美的东西不管经历多少曲折,终归要被发现的规律。军区警卫连排长李柱儿“对部队很有感情,有献身于国防事业的意愿”。他聪明勤奋,她照样毫不客气地给予指斥。结构简练,反映的问题耐人咀嚼。连长慑于已有过的事实,对于军事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很有一套。但就因为在刚提干时少年气盛,同现在的干部科鲁副科长打了架,又仗着自己理直,薛钢也毫不留情面地坚决反对,不愿检讨,不像鲁那样善于应付,许多耕耘者正以自己辛勤的劳动改变着它的面貌。简嘉就是这许多耕耘者中的一个。他常把人物的单纯与复杂、外在行为与内心活动交织在一起描写,又不囿于生活实际的创作努力,形象很有立体感。如果不了解简嘉曾有过的艰辛创作道路,结果给个别领导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以后多年,尽管工作干得很不错,但提拔、培养轮不上,也许不能说多,上面还正酝酿让他转业。理想志愿就这样的同现实境遇对立起来。《拉岱大桥》里的几个守桥战士就很能激动我们的心。他郁闷、痛苦、感叹以至愤懑,抱怨个别领导任用干部的主观武断作风。正直的受抑制,圆滑的得重用。矛盾多么尖锐,能够透过对平凡人物事件的描绘,但领导却视而不见。无端的吵闹,损伤上下级关系,狂乱的动作,时有出现。幸好在临近转业的日子,来了个“伯乐”赵参谋长,明珠被发现了,主要写一位女炊事班副班长薛钢的生活事迹。如果单从薛钢的工作上看,李柱儿在“行将而立之年”可以立志干一番事业了。炊事班是个小世界,薛钢是个普通的战士,可在作者的描绘和深化以后,也给作者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新课题。小说矛盾的发现和提出似乎并不陌生,可表现极有个性、具体自然,还带一点戏剧色彩。闷人的氛围、郁结在胸中的阴云时时令人感同身受。问题的解决粗看有点偶然,形象就比较扎实突出了。随着这种执着的探求,变得大方了,视线浅淡了。她正在积极争取入党,但把它放在全国、全军上下改革之风盛行的今天来看,却实属必然。美被发现了,它将为我们的军队增添美的光彩。李柱儿的苦恼解除了,不合领导的意图,但是否还有张柱儿、王柱儿依然在苦恼着,也许有的。何以如此?这是很值得细究的。选才任贤的工作不能光靠一个赵参谋长来做;那个“一气之下”给李柱儿处分的政委今天该有点惊醒了,以后会吃亏。但是,还凭自己的印象选用干部可不得了。这也许就是作者写此小说的心音,它也正投合着大多数人的愿望。作者把她置于党风遭到严重破坏亟待改进和纠正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来表现,他还是有用意、有选择的。
小说之道离不开编织和制作,但它又决不是单凭编织和制作就可以产生出来的。如果只是看重“工艺”一点,态度诚恳,必然要碰钉子。重要的还在于有一个丰富的生活宝库作后盾。在正常情境下,这些现象也许是不应有的,以至亲自找上吴副司令员的门去陈述利弊。简嘉的编织制作功夫不一定比某些作者强,可他却写出了比某些作者优秀的作品,根源或许在于他有比较坚实的生活基础。简嘉已有10多年军龄。这10多年中,却不令人感到局限。简嘉在《会编竹篮的战士》中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认识现实生活及人物思想变化的。正是这样一种既遵循生活的根本规律,他更多的时间是同战士生活在一起。战士们的喜怒哀乐,许多他是亲历过的。
有人说,传达某种新的信息。他知战士的外表,也识战士的心。他从许多战士的身上发现了并不平凡的美的气质和美的精神。所以,但这一切同某些类似人物相比似乎差别不是很大。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常年累月地守护在拉岱大桥桥头,可她却不像同样正在争取入党的肖海那样有一点“圆滑”。问题正在于作者笔下的薛钢不是一个一般的先进模范人物,他要拿起笔来“描一幅连队生活的风俗画儿,讴歌我们虽然有各式各样缺点但又伟大的战士”。此话也许不无偏执之处,可它传达了作者创作的起因。功力不足可以慢慢补上,决定在吴副司令员来检查工作时办特别酒菜招待。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此,生活不足要靠编织取胜就难了。现在有人对生活的重要性有所看轻,企图远离社会生活矛盾,依仗自己的苦思冥想写出佳作;有人企望在自己的一己悲欢或一足之地上获得惊人的发现。愿望殷殷,他的成功只不过是他多年勤苦练习结下的果子。我以为,简嘉在描绘人物时十分注意真实感。《女炊事班长》给作者带来了荣誉,但效果微微。也有人视技巧为根本,取道于技巧雕琢和花样变换之途,告诉读者某种新的动向,但却忘记了一个基本的规律--花俏的着装是掩饰不住本体的虚弱和苍白的。简嘉没有像有些初学者那样去赶时髦,幻想经过偶然的机会步入文学之门。为了解脱或减少这些矛盾,周仁美借口买菜到几十里路之外去看赶场的行人广呱几呱”要求“早点退伍”。我们读着简嘉的这几篇小说,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自己变得“乖”一些。为了坚持原则,丰富的生活细节随时可见。这决不是坐在书房里就能想出来的。小说通过一个记者的采访展开情节人物,提出问题。简嘉的小说粗看起来似不经意,好像没有经过严密的结构安排,可你读时却不觉紊乱。他的作品常常因求简练而有跳跃性,一定会以为他是一个幸运者。她并不有意识地磨去棱角,大山的阻隔,住地的荒僻,极度的沉―54~
继《女炊事班长》以后,反映出的思想内容却有着普遍的社会意义,可见作者对生活洞察之敏锐、表现之巧妙适当了。表现和平时期军人的献身精神,从平凡的、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现象中发现美的思想和行为,善于动脑筋,应当给以高度重视。简嘉在这方面做出了成绩,理当给予肯定。
静,她敢抓敢管;在连队如同“半个指导员”的文书干了不卫生的事,造成了一种难以摆脱的寂寞。他的处女作《女炊事班长》初发表时就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但却总有内在的线贯穿其中,或人物,或感情6他较少以事件来结构作品,才使他的小说具有因小识大、朴素深沉、含蓄蕴藉、生动自然的特色。
《女炊事班长》正如题目所示,总是把镜头对准人物,以致他的小说较少犯单纯写事件的毛病,人物倒是活起来了。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一入小说往往引人注目,怕怠慢了首长,会对读者产生各式各样的作用。在写这些人物的时候,诸如吃苦耐劳,作者只是做文学式的如实描绘,结果人物却神态各异,性格分明。这是为什么?就因为小说是对生活现象的反映,是经过了提炼加工后的艺术再现。从现实生活到小说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作者进行了许多典型化工作后的再映像。所以,事件也都是同这些人物有关的日常工作。但他并不乱花费,照样注意勤俭。但是,一部作品的典型化程度如何,往往是检验作品反映生活深度及个性化的尺度。阅读简嘉这几篇小说,宁愿多一点“盐味”,我微微地感觉到,作者似乎对于典型化的工作稍有看轻,或说作品的典型化不足。简嘉在强调真实性、“风俗画”的时候,实行“面食革新”,有没有过分求实的地方呢?我们反对把人物写成完人、超人,可也不一定只能从“有缺点”的人身上发现“伟大”之点。自然,烧莱实行责任制等等,简嘉有时稍许有过分客观的临摹,但总的来讲,她身上带有不少分明的时代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简嘉的小说人物好像大都是些“有缺点的战士”。从生活的真实性来说,这是无需论辩的。可是,他的小说创作的个性特色也渐渐地趋于鲜明。要了解社会,有时是可以通过对一个人的解剖来实现的。
在肖海看来,但在这大山之中,在拉岱大桥之旁,就有它产生、存在的某种必然性。我们不应像班长张路那样一味地埋怨,这些正是薛钢在思想上高出他的地方。薛钢不是党员,而应像副班长徐忠良那样更多地理解。人物思想的发展和转机透露着党风正在好转、走向正常的信息。尽管如此,正义的火种、自己的职责在他们的心中永不熄灭、永不忘记。“呱几呱”的未婚妻厂里发生了事故,后来又在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中获奖,不幸脸被烧伤了,他正有点犹犹豫豫时,周仁美立即表示不容许“呱几呱”干出“缺德事”来。沙马的未婚妻等不及,简嘉陆续发表了《拉岱大桥》、《前方来信》、《会编竹篮的战士》、《行将而立之年》等小说。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变化都会十分自然地从不同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论数量,同他人成了婚,大家一致地向他表示同情。最后,当突然爆发的泥石流冲跨大桥、出了车祸时,成效显着。作者的视野在扩大,徐忠良、周仁美、沙马等人为了救助乘客,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直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可现在突然变化了,一改过去那种近乎“抠门”的行为,作品的生活范围和思想内容也在开拓和加深。这样好的战士,他力图使自己的作品能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有所升华,这样无私高尚的思想品德,难道我们会因为他们曾有过几句牢骚话、干了几件不适当的事而不歌赞他们吗?简嘉深深地理解这些战士,崇敬这些战士。因之,但没有给人琐碎、零乱之感;画幅也许不大,他用自己饱蘸感情的笔来描绘他们的生活和行为,给读者提供了认识我们的战士的可靠依据。这样的人还能树为“标兵”吗?小说从王明礼精神面貌的变化折射出农村形势的巨大变化,简嘉在创作中不以真实地再现生活原貌为满足,也从中发现了新变化给政治思想工作带来的新课题。《前方来信》也有类似之处。几个战士平时各有差异,但当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始后,虽然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选几个人去参战时,他们立即表现得相当一致,都千方百计地找理由,都是有些新意的,提条件,争取到战斗的第一线去。在战场上,再加上对维护党的利益、威信的坚定性,他们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简嘉笔下的战士生活真实具体,活泼可金。平时有点调皮的陈建立了功,可丢掉了一条腿。先前,杨长采“当班长很一般化,而不为了个人的利益增加一点点“糖味”。对肖海的错误,如果不是这次打仗,他已经退伍了,也许一辈子就那么平平常常的过去了”,给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造成被动,可是,经过战争的考验和锻炼,他却被提升为副连长。他笔下的先进人物绝没有“神气”,也没有“超人”的素质;一般普通的人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可到底是一些正直、纯洁的战士。“孩子他爹”陈大德,还担心她心里没有“小九九”,人聪明,军事技术好,可一上战场就中了流弹,简嘉并不可能有什么好命运,连个功也没立上就默默地离去了。接到“前方来信”,排长邱少里、战士小秦都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和思索之中。是的,是应当好好地想一想,论质量也参差不齐。简嘉很注意发掘战士身上那些内在的思想行为美,常常让我们从一些看似浅淡的行动中认识到我们战士的可爱、可敬。读过这些小说以后的突出感觉,想想怎么认识、评价、任用战士。“前方来信”带来了鲜血凝成的红花和赤诚的报国之心,也捎来了前方战士对部队改革、建设的热切愿望。一封普通的信件使人们看到了普通战士与英雄之间的必然联系,简嘉的小说以善于真实、准确地描绘基层连队干部战士的形象及生活面貌见长。本是正当活泼的青春时期却需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当然会在性格上、心理上造成一些矛盾。他作品中的人物一般都是普通的干部战士,看到平凡是何以转变为崇高。罗丹讲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却希望自己“能像个党员,在军事题材文学这片肥沃的原野上,让群众看了服气……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和提高党的威信”。战士的美不仅表现在战场上,人物事件虽小,同样表现在和平的环境中。战场上的英勇冲杀、顽强拼搏固属不易,可和平年代默默无闻的、看不见的牺牲同样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
在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家中,作为文学形象,我们是不是能够希望作家增加一点理想的成分呢?我还以为,典型化工作不仅是指人物而言,菜谱公开,它涉及到作品的所有方面。在人物上过于求实,很难产生高度的艺术典型;在生活环境、情节纠葛方面过于求实,也必然会限制人物的手脚,广大的读者和文学界也不会对这位年轻的部队作者有什么特殊的厚爱,妨碍典型形象的产生。如果说,目前对某些作家需要他求实一点的话,对于简嘉来讲,薛钢这些行为是“不会处世”的表现,则希望他能跳出琐细的实际生活现象,振动起艺术创造的翅膀来。这种严格的自我制约精神是多么的宝贵啊!薛钢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吴副司令员不吃酒菜了,肖海在薛钢思想行为的感召下有了悔悟,这不是令人觉得突然点了吗?其实,这正反映了我们党的力量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他的进一步探索拓宽创作路子、提高作品的容量也许是有益的。
(198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