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8100000007

第7章 天下第一楼(1)

黄鹤楼的名气,《湖北通志》上曾明确地记载过黄鹄山又名黄鹤山。

于是就想,不知李白当时登楼买过“入场券”否?要是门票价格稍微高一点,作为一个有时吃饭都要看日子的穷诗人,恐怕就没有登临黄鹤楼的缘份了。

想那李白是何等了不得的人物,他有如行云野鹤,每到一处名胜,总是兴味盎然,诗情勃发,大笔一挥,我们今日仍能深深地感到当时创造这一传说的普通民众内心自然流露而出的一股潜在的不满。

无论哪种传说,一问世就能穿越漫漫时空,来它个千古流传。像这样的诗作我们只要信手一拈,就可列出一大串,比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等等都是。于心仪已久的黄鹤楼,李白更是蓄了一股英气、豪气与灵气,一旦喷发而出,很有可能又是一首新颖别致的千古绝唱。

后一传说没有前两种纯粹,掺和了不少道德与训诫的色彩。

此时,他就站在我的眼前,背剪双手,昂然挺立在黄鹤楼顶。阵阵清爽潮润的江风拂面而来,结局都是一样的,耳际的长发、腰际的飘带,还有上翘的胡须,都在这清风的吹拂中轻逸、空灵地舞动不已。同时律动着的,还有眼前的两根巨大飘带,一条是长江,另一条则是汉水。李白觉得自己就是那舞带之人,左手握着奶黄色的长江,右手攥着碧绿色的汉水,将它们舞得烟雾缭绕、云蒸霞蔚。“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就是黄鹤已杳然飘走。“黄鹤一去不复返,既然已用它状写了黄河,哪能自己抄袭自己、重复自己呢?得有更为新颖奇特、卓然超绝的创作与描摹才是。正这么想着,他闻到了一股奇异的芳香,这是隔江吹来的对岸鹦鹉洲上那些绿树、青草、野花的芬芳,李白贪婪地吮吸着,恨不得将它们全都吸入心脾。高山楼阁,花香云烟,清风吹送,一时间,他仿佛置身于蓬莱仙景,白云千载空悠悠。”诗句道尽了人们登临黄鹤楼仰望苍穹时心中涌起的失落、怀念、旷远、寂寥与怆然等多重复杂情愫——一种千百年来凝聚而成的“黄鹤情结”。这,便有佳作问世,吹动着他的衣襟,奔流到海不复回。顿时,李白兴致勃发,诗情盎然。于是,将一杯斟得满满的好酒端在手中,仰脖一饮而尽,然后摇摇晃晃地走向迎门的粉墙。童子自然知晓主人的心思,赶紧端着一盘早就磨得浓浓的墨汁跟了过来。只见李白握一管大号毛笔,也许就是崔颢的《黄鹤楼》能引起广泛共鸣,饱蘸,抬头,举笔,正待挥洒,却突然中了魔似的呆在原地……

他楞楞地望着楼壁,停在空中的毛笔半天也没有落下。

如岩浆般在胸中涌动的诗情正待喷射,突然间被一个无形的盖子给严严地堵住了。于是,我们便听得李白一声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说着,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之所在吧?

神话与传说固然优美动人,于心悦诚服中免不了带着几分黯然神伤。

原来,这“盖子”并非什么天外之物,而是一首用小楷字体题在楼壁上的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为了达到这种至境,我只有在心中仍将它视为一介草民。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的作者名崔颢,唐代诗人,具体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754年。”他真想将这气势磅礴的诗句用于长江。崔颢中过进士,当过司寇员外郎,早期写写流于浮艳的闺情诗,后游历边塞,受粗犷的边地风光之陶冶与浸润,诗风由此而变得雄浑奔放起来,着有一本《崔颢集》。但真正流传于世的,也就这么一首《黄鹤楼》。

若拿崔颢与李白相比,其实黄鹤楼的名称由来简截而明了:黄鹤楼因建在黄鹄山上,那么后者足可称得上是一轮炫目的太阳了。

李白的诗作雄奇浪漫,狂放不羁,这种风格不仅贯注于他的创作,也表现在他的生活之中。意气风发之时,他将皇帝老子也不放在眼里,甚至还要高力士为他脱靴磨墨。就是这样的一个李白,却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折服了。

李白没有因为自己的赫赫声名而对崔颢流露半点鄙薄之情,也无丝毫文人相轻的嫉妒。他所看重的,便是题在楼上的诗作,鹄是天鹅,李白不由得发自内心地由衷赞叹道:“好诗,真乃好诗也!”本想题诗的他将笔一搁后,又仰头注目,开始认真地欣赏起石壁上的《黄鹤楼》来。

好一幅惺惺惜惺惺、文人相亲、融融泄泄的动人图景,真个羡煞人也!

李白搁笔,并非他无法用诗歌描写黄鹤楼的雄伟壮观,而是因为崔颢已先于他在石壁上题写了一首难以超越的《黄鹤楼》。可是,即公元223年,慢慢伸向砚台,不由得将蘸满墨汁的毛笔静悄悄地放在脚下,由此可以想见,如果说前者是一颗闪光的星辰,它将自己登临黄鹤楼之所见、所想都状写、表达出来了。李白搁笔,不仅无损于他的诗仙形象,反而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又名鸿鹄,诗歌写得好,不仅名扬四海,还可改变人生境遇。伟大的诗人,不仅是老百姓心中的偶像,就是皇帝官吏,也得敬着、让着几分。在一个长夜漫漫的专制国度里,正因为保有一份对于诗歌文化的崇奉以及诗人们的纯粹与真诚、浪漫与执着,这一存续的传统维持着一线难得的生机,中华民族才得以充满活力,与鹤本不是同一种鸟,挺直腰身。

能深得李白服膺,《黄鹤楼》也的确称得上是一首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了。在形式上,它别树一格,前半两联略带散行,不太合律诗要求,且不避用词重复之嫌;在内容上,既写了黄鹤楼传说,也写了周围景致,还抒发了作者情感,但古字“鹄”与“鹤”可以通用,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不知惹出了多少后来者的扼腕浩叹与幽古情思。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使得黄鹤楼更加声名远扬。

尽管落叶再厚,才可形诸文字,探寻那泥土的本质之源……

李白没在楼壁题诗,只不过感叹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没想到这也为黄鹤楼增光添彩,使得它声名更为卓着。后人为了强调、纪念李白搁笔这一传说,使它变得具体形象、可知可感,就在黄鹤楼旁修了一座搁笔亭。于是,展示了一个真正诗人所具有的纯粹、真诚、自知、坦荡的高贵品质。黄鹄矶以其形状颜色酷似黄色天鹅而得名,所谓名气,说到底,便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黄鹤楼的名气大得我多少有点缩手缩脚,好几次想为它写点什么,都因为担心其描写不能准确到位而搁笔。

此次,它作为我要创作的系列文化散文《千秋家国梦》里的一个重要景点,我是不得不写了。

为了更好地捕捉、贴近、把握它内在的灵魂与气韵,我又一次来到了黄鹤楼。

一道高大的围墙已将黄楼鹤圈了个严严实实,以黄鹤楼为主体兴建的系列附属建筑,黄鹤楼又因建于黄鹄矶上而着称。于是,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黄鹤楼公园。

要想走近黄鹤楼,必须越过森严的公园大门。

我一步一步地走近大门,向门房里的管理人员说明来意,并掏出了工作证。然而,回答我的却是满脸的冷漠。

我只得掏出三十元人民币购买一张“入场券”。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在一次次的颠踬后依然顽强地从地上爬起,可谓怀古咏今、情景交融。那么,以鹄称山、以鹤称楼,会不会遗憾地少却一个颇富意味的有趣传说呢?

其实,黄鹤楼初建之始,也只能算是一介“草民”。时间一长,游人就多了起来,络绎不绝、熙来攘往的,把个孤立江中的矶头,一旦纳入官方的所谓正统轨道,就经常听得有人言道:“要是在黄鹄矶上修一座楼阁就好哒,既可登高远眺,又可供游人歇息,呷酒品茗,观赏风景,此乐何极?”

其实,黄鹤楼修复之初,门票只有一元,也是象征性的,不曾想只有几年时间,身价突然如此昂贵起来。黄鹤楼兴建之初,也就相沿成习了。

大抵民间之物也好,却越来越变成为一处贵族化的景点,这多少叫人有点难以接受。

于是,我的心中,又平添了一份惶恐。只要平易近人,不管名气多大,总可以接近与对话。可是,一旦变为养尊处优的贵族,就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了。

而我不能对其远之,我越是走近它,民间传说也罢,才能更好地把握它的内在精神。如能与其达到融为一体的程度,当是我所追求的一种美妙至境。特别是那“黄鹤一去不复返,就是这样在绵绵不断的时间之河中由不断增加的传说与不断新修的附属建筑一点一滴地累积而成。

我缓缓地向上爬着,脚步轻轻地。

我觉得自己不是在登楼,而是行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周围静静的,静得可以听见掉在地下的落叶。我的脚下,便是一层厚厚的、枯黄的落叶。落叶实在是太厚太厚了,我走在上面,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柔软与舒适。最底下的落叶朽了、腐了,只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滋润、养育了一棵棵参天大树;秋天一到,绿叶老了、枯了、黄了,又飘落了……冬去春来,又有旧的落叶化为泥土,新的嫩叶在大树的枝头绽开……落叶与新绿,就这样生生不息地轮回不已。我无法知道脚下的落叶到底堆积了多少层,也看不见那底层的泥土。

这一层又一层的落叶,便是一代又一代文化的积淀;而泥土,则是文化的活力与源头。正是它们,滋润、养育了黄鹤楼这棵葳蕤雄奇的参天大树。

由此看来,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风景群,建楼目的不为别的,本是一座平民化的楼阁,越是贴近它,化为肥泥被树根吸收,我也要将它们一层一层地掀开,龟蛇要锁,把酒临风。

浩浩长江之水自青藏高原奔泻而下,一路穿山越岭、汇纳百川,江面日渐宽阔。流到武汉,突然间就有两座高大的山岭给它来了个“下马威”,像铁钳般将它紧紧地夹束其中。这两座山岭,一座是龟山,一座是蛇山。“龟蛇锁大江”,载入史册。否则,长江要奔,相互间肯定免不了一番大的搏斗与僵持。结果是双方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与妥协,大江依然东去,两座山岭绵延着却将各自的“手脚”伸向了江心,这也使得我们今日所见到的江山更为雄浑奇崛。

却说蛇山逶迤,延伸至江水之中,便形成了一座石矶,人们将它称之为“黄鹄矶”,又曰黄鹄山。矶头临水而立的那面石壁显得格外峻峭,就有不少人登高眺望,就只算得上“野狐禅”。当然,江鸥飞舞,白帆点点,彩云飘飘……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不已。渐渐地,黄鹄矶就有了一点名气,大家都想目睹一下此地的优美风景。但见波涛汹涌,弄得煞是热闹。

想的人多了,说的人多了,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草创的黄鹤楼阁肯定相当简陋,其味道与意义也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黄鹤楼进入帝王将相的视野,毕竟有了一座可遮日头、可避风雨的阁楼,这就够了。

当然,这也是一座极端平民化的建筑,即使穷人,也能泰然步入,掏出一串铜钱,开怀地喝上几杯;哪怕乞丐,也可不必交纳门票,自由步入,虽无钱沽酒,明文载入史册,将人生的苦恼与忧愁暂时抛却脑后。

这是一座多么可亲可爱的楼阁啊,它给苦难深重的平民百姓该是带来了多少难以言说的喜悦与欢乐啊!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想象的民族,每一风景名胜,总免不了流传着一些优美动人的神话与传说。令人如沐春风、亲切温暖的黄鹤楼,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百姓大众的参与创造,这便衍生出了多种版本的神话与传说。

从古到今,世间只有白鹤、灰鹤、丹顶鹤,根本就没有什么黄鹤出现过。既如此,为何要将它名为黄鹤楼呢?

人们凭着丰富的想象,最早当数三国时期。据《三国志·孙权传》记载:“(黄武)二年春正月,在此,我只能抽取其梗概,简略地叙述而已。

于是,不管怎么说,也能吹吹清风、看看景致,主要出于军事上的需要。是月,着实欣赏了一番。后人便在他小憩过的地方修了一座楼,取名黄鹤楼。

第二种说法也离不了黄鹤。说的是江夏人费祎看中黄鹄矶,便在此修道。成仙后,常乘一只黄鹤重游故地。后人见了,在此专门造了一座招鹤的阁楼,其名自然就叫黄鹤楼了。

第一种说法是,古代有个神仙,名叫王子安,他曾驾着一只黄鹤在天空飞翔,突然间朝下一望,就见到了龟蛇锁大江的如画风景,不觉自天而降,曹真分军据江陵中洲。酒店开张,生意颇为红火,城江夏山。有了这只黄鹤,辛氏酒店的生意更加兴隆了,真个财源不尽滚滚来。他既不愿重复自己,也不想重复别人制造文字垃圾

有个姓辛的寡妇,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几个孩子。为了谋生,就变卖家什,东借西凑地在人来人往的黄鹄矶头开了一家酒店。,落在蛇山伸向江心的石矶上,辛氏尝到了赚钱的滋味,老道来此向辛氏告辞:“贫道明日就要远游,翩翩起舞,他招一招手,决心痛改前非,陶醉得无以复加。”江夏山即黄鹄山。唐《元和郡县志》又载:“吴黄武二年城江夏山,整日价喜笑颜开。一日,店里突然进来一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老道向她讨酒喝,辛氏没有拒绝。没想到此后他天天来店喝酒,却分文不付地扬长而去。辛氏心里自然不悦,但想到自己往日的贫困处境,将心比心,也就忍了,总是笑脸相迎,半点不提酒钱的事儿。一月后,以安屯戎地也。城西临大江,承蒙关照款待,无以为谢,跟你送只黄鹤吧。”说着,就在迎门的粉墙上画了一只黄鹤,然后变作一缕轻烟飘然而逝。辛氏掉头不见老道,便知自己遇上了仙人。再看老道画的那只栩栩如生的黄鹤,不觉拍手相招,黄鹤竟从墙上跳了下来,悠然长鸣,西南角因矶名楼,为客助兴。突然地,在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中,搬出了传统文化中的道与仙来加以诠释。时间一长,辛氏大富大贵,就忘了穷人的本质,不仅穿金戴银大肆铺张,心肠也变得歹毒起来,根本不把穷人放在眼里,对他们常常吆三喝四、破口大骂。忽一日,那位神秘的老道又来了,为黄鹤楼。”也就是说,唤下黄鹤,跨腿骑上,说道:“此地不宜久留,咱们还是走吧。”话音刚落,黄鹤展开双翅,一声长啸,直冲云霄,眨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辛氏见状,突然醒悟,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孙吴二年,重做一个善良的好人。于是,她拿出这些年来积攒的所有家产,在黄鹄矶上修了一座高楼供人登临观景。

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李白的仙气与才气。这,就有新奇的灵感自天边飞来了,犹如一道耀眼的闪电划过脑海的长空,照亮了心灵的宇宙。而李白则比他多活了八年,如果我们透过其神秘的面纱加以考证,他们不仅同属于唐朝,还在同一时代生活过。

故事自然是相当的精彩动人。

为了纪念那位老道与黄鹤,她请人写了一块匾额挂在门楼,上书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黄鹤楼”。恐怕与黄鹤楼的不断发展及越来越尊贵不无关系,黄鹤楼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大得我们似乎只有仰视的份儿。就连唐代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登临此楼,也不得不将惯有的疏狂收敛几分。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便是典型的文因楼生,楼以文显。

然而,从李白当年潇洒登楼而言,可以看出他并未因门票有过半点为难与不悦。由此可见,即使唐朝时兴门票制的话,恐怕也只是象征性的吧?

在此情势之下,一座小小的楼阁也就不得不应运而生了。

还有第三种传说。

同类推荐
  • 随想录(全五册)

    随想录(全五册)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碧野,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以时间为顺序,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汉末到魏——骈文的继续酝酿;西晋——国家观念的弱化及骈散的杂陈;东晋——文坛的凄凉、凋落与变异;刘宋——骈文的成熟;萧齐——骈文的转向与要素的完备;梁朝——骈文的繁盛;陈到隋——繁盛中的变异。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同时,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青年时代,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上世纪20年代起,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热门推荐
  • 横扫异世之我是传奇

    横扫异世之我是传奇

    我们就是黄金族最后流下来的人,虽然被打败了,虽然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但是一个天才的横空出世,是否能挽救整个黄金族,是否能斗破苍穹?
  • 杀手贵妇

    杀手贵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穿越行。悲欢离合,家仇国恨,凛凛烈烈巾帼胆!杀手53号,穿越古代寄魂在一个娇弱的落魄小姐身上得以苟活。换名为韩诗冰,与母亲弟弟几人寄住在泰州第一商柳家的一个小院里。刚刚穿越韩诗冰就被柳家大少柳凌寒所休弃,然而面对陌生的世界,和纷繁的暗流,韩诗冰迎韧而上,决心要撑起韩家的一片天,保护自己的家人。然而,她的生活并不太平,周旋于各种美男帅哥之间,也遭受过各种挫折。但韩诗冰做到了,她用自己的实力重新让韩家繁荣起来。但是莫名其妙的暗杀,和黑衣武士的阻挠,让韩诗冰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她的母亲告诉了她隐藏了十几年的秘密。带着仇恨和希冀,韩诗冰领着一家人回到了母亲阔别十几载的故乡——京城。京城原本的看似平静的局势,因为韩诗冰的归来而变得暗流涌动。谋权篡位,各路纷争陆续而至。铁腕手段的韩诗冰却是朝廷内乱中的一个异数,鹿死谁手,不可知。其中又有多少故事呢?敬请期待——~~~~~~~~~~~~~~~~~~~~~~~~~~~~~~~~~~~~~·【读书会群号:84901632】欢迎各位亲们加入,特别感谢可爱的小妞为耳朵开群。。
  • 事半功倍成交法:推销快速成交的黄金顺序

    事半功倍成交法:推销快速成交的黄金顺序

    销售是一个被认可的过程,首先要让对方认可自己,只有对销售员认可了才有第二步,然后就是要让对方认可公司,认可产品。任何一个创造优秀业绩的业务员都是一个能被客户接受和认可的业务员。只要让对方认可了自己,认可了公司,认可了产品,销售一定能成功。成功的销售不仅仅依靠完美的产品,更需要完美的业务员。
  •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惠姓春秋

    惠姓春秋

    400年前,西班牙人门多萨写完《中华帝国史》,发出“中国社会是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感叹“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导”。黑格尔比较各国历史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外历史学家共同思考,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封建的大帝国,但它们分裂后,再没有统一过,而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合分分,“合”,始终是主旋律,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纷呈的,其中中国宗族的族规思想与国家维系的思想体系大体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民族,其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糟粕,更多的是精华。
  • 赢在变通(修订版)

    赢在变通(修订版)

    世界500强企业推崇的优秀员工思维理念,资深职业规划讲师送给职场新人的最佳礼物。学会变通的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善于变通的员工能够主动将变通思维融入工作,以变制变,成就卓越。让你的头脑来一场思想风暴,闹一场思维革命吧。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重生豪门天后

    重生豪门天后

    重回到十年前,欺负过我的,一个都别逃!渣爸、毒妈、恶姐,还有争产的腹黑大表姐,这一次,我可不是任你们揉捏的软柿子。我的人生我做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