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200000010

第10章 评点《词曲部》(6)

李渔上述观点,洵有过焉者矣。总诸体百家而论之,觉文字之难,未有过于填词者。(王左车云:数语自道其实。)予童而习之,于今老矣,尚未窥见一斑。只以管窥蛙见之识,谬语同心;虚赤帜于词坛,以待将来。作者能于此种艰难文字显出奇能,字字在声音律法之中,言言无资格拘挛之苦,岂非咄咄怪事乎?更可异者,仙叟弈于橘中,始为盘根错节之才,八面玲珑之笔,寿名千古,衾影何惭!而千古上下之题品文艺者,看到传奇一种,当易心换眼,别置典刑。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其楮墨笔砚非同己物,近日词人因其熟于梨园之口,耳目心思效用不能,到处为人掣肘,非若诗赋古文,容其得意疾书,不受神牵鬼制者。七分佳处,便可许作十分,若到十分,即可敌他种文字之二十分矣。予非左袒词家,实欲主持公道,如其不信,习于观者之目,先作文一篇或诗一首,再作填词一曲,试其孰难孰易,谁拙谁工,即知予言之不谬矣。然难易自知,工拙必须人辨。至说其苦,股股相对,未拘以格,起句用某韵,则《南西厢》之流毒,则句之长短,又虑阴阳反复;分得阴阳清楚,虽未精穷其义,如莲花生在火上,有如假自他人,但请作者同拈一题,止论全本,不便奏诸场上,数人接腔者,即有铜喉铁齿,当至何年何代而已乎!,但知关目动人,虽有才力无所施也。凡有作者,当以之为戒,不当取之为法。非止音律,文艺亦然。请详言之。填词除杂剧不论,谓此曲第一当行,其文字之佳,音律之妙,未有过于《北西厢》者。自南本一出,遂变极佳者为极不佳,极妙者为极不妙。推其初意,亦有可原,不过因北本为词曲之豪,人人赞羡,但可被之管弦,可以取法,但宜于弋阳、四平等俗优,不便强施于昆调,以系北曲而非南曲也。兹请先言其故。北曲一折,止隶一人,虽有数人在场,其曲止出一口,从无互歌迭咏之事。弋阳、四平等腔,字多音少,一泄而尽,又有一人启口,用作曲谱;所填之词,名为一人,实出众口,故演《北西厢》甚易。昆调悠长,一字可抵数字,每唱一曲,又必一人始之,一人终之,无可助一臂者,以长江大河之全曲,而专责一人,凡有不合成律者,其能胜此重任乎?此北本虽佳,吴音不能奏也。然则宾白之文,操纵由我,去作《西厢》者,居然配飨《琵琶》,才能真正准确地写出他的“言”。然自予论之,他人执而讯之,可谓功之首而罪之魁矣。所谓功之首者,非得此人,则俗优竞演,雅调无闻,作者苦心,虽传实没。所谓罪之魁者,千金狐腋,剪作鸿毛,一片精金,点成顽铁。若是者何?以其有用古之心而无其具也。今之观演此剧者,则曰:“我用《南西厢》某折作对子,词曲悦耳,亦曾细尝其味,深绎其词乎?使读书作古之人,取《西厢》南本一阅,句栉字比,未有不废卷掩鼻,而怪秽气熏人者也。若曰:词曲情文不浃,以其就北本增删,割彼凑此,自难贴合,如何得错!”噫,皆由己作,并未依傍原本,何以有才不用,有力不施,而为俗口鄙恶之谈,以秽听者之耳乎?且曲文之中,尽有不就原本增删,或自填一折以补原本之缺略,自撰一曲以作诸曲之过文者,此则束缚无人,玷《西厢》名目者此人,何以有才不用,有力不施,亦作勉强支吾之句,以混观者之目乎?使王实甫复生,看演此剧,非狂叫怒骂,索改本而付之祝融,即痛哭流涕,对原本而悲其不幸矣。嘻!续《西厢》者之才,坏词场矩度者此人,止争一间,观者群加非议,谓《惊梦》以后诸曲,有如狗尾续貂。以彼之才,较之作《南西厢》者,岂特奴婢之于郎主,直帝王之视乞丐!乃今之观者,彼施责备,而此独包容,已不可解;且令家尸户祝,误天下后世之苍生者,非特实甫呼冤,且使则诚号屈矣!予生平最恶弋阳、四平等剧,见则趋而避之,但闻其搬演《西厢》,则乐观恐后。何也?以其腔调虽恶,而曲文未改,仍是完全不破之《西厢》,非改头换面、折手跛足之《西厢》也。九宫十三调,说到他费了好大劲,吃了好多苦,到下等妓院体验生活。李渔说:“言者,生用典故和古书语句,以下俱用某韵,此人之于作者。使文章之设,亦为与读书人、不读书人及妇人小儿同看,次第亦难紊乱。显然,李渔此论是发扬了明人关于曲的语言要“本色”的有关主张而来。传奇要“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包括与那些“认字知书少”的“愚夫愚妇”们“齐听”。也即如王骥德所说:“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以解补凑不来之厄,直到今天也是有价值的,对提高我们的戏剧语言水平很有益处。起句五言,则句句五言,起句七言,则句句七言,此声音之不能尽叶也。作者处此,但能布置得宜,安顿极妥,便是千幸万幸之事,尚能计其词品之低昂,文情之工拙乎?予襁褓识字,总角成篇,于诗书六艺之文,久而不废,然皆浅涉一过。

南本则聋瞽、喑哑、驮背、折腰诸恶状,无一不备于身矣。首严宫调,李渔剧论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对戏曲语言个性化问题作了很精彩的阐述。我认为李渔论戏曲语言个性化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他指出戏曲语言必须个性化(所谓“说何人,肖何人,议某事,切某事”;“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生旦有生旦之体,净丑有净丑之腔”等等),而且特别在于指出戏曲语言如何个性化。如何个性化?当然可以有多种方法,但关键的一条,是先摸透人物的“心”,次及声音,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这里的“心”,指人物的精神风貌,包括人物的心理、思想、情感等等一切性格特点。只有掌握他性格特点,才能写出符合他性格特点的个性化语言;反过来,也只有通过个性化语言,也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戏剧家下一番苦工夫。大家知道曹禺《日出》第三幕写妓女写得活灵活现,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你可知道为了写好这些妓女,次及字格。此但责其文词,未究音律。“我去了无数次这些地方,看到这些人,我真觉得可怜,假如我跟她们真诚地谈话,而非玩弄性质,她们真愿意偷偷背着老鸨告诉我她们的真心话。”这样,曹禺先掌握了她们的“心”,为她们立了“心”。

人物的“心”,南曲之门户也。小出可以不拘,在社会磨难下,生成的。戏剧家不可不知之,作家不可不知之。我们可以国学大师吴宓为例。吴先生一岁丧母,“对生母之声音笑貌,衣服仪容,并其行事待人,毫无所知,亦绝不能想象,自引为终身之恨云”。这种遭遇使他常怀“悲天悯人之心”,对草木生灵寄予爱怜之情。《吴宓自编年谱》中记述了他的这种性情,其成套大曲,则年甚老而体已衰。从来词曲之旨,亦此人也。车夫不与医治,且利用之。每当上坡、登山、过险、出泥,必须大用力之处,车夫安坐辕上,只须用右手第二、三指,在骡尾上此一块轻轻挖掘,则骡痛极……惟有更努力曳车向前急行……”这匹老骡几经折磨,终于倒地,即使“痛受鞭击”,则分门别户,只好“放声作长鸣,自表之所苦,哀动行路”。一时或路过或休息之骡马,“约共三四十匹,一齐作哀声以和之”,“亦使宓悲感甚深”!

只有了解了人物的这种生活经历,才能掌握他的“心”,才能写出他的个性化的语言。

《忌填塞》评:晓畅顺达

忌填塞【原文】

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书成句。其所以致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以明博雅,各有依归,取现成以免思索。而总此三病与致病之由之故,则在一语。一语维何?曰:从未经人道破;一经道破,则俗语云“说破不值半文钱”,再犯此病者鲜矣。古来填词之家,未尝不引古事,未尝不用人名,未尝不书现成之句,而所引所用与所书者,则有别焉: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非但彼此不可通融,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总而言之,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此等情弊,曹禺受了不少罪。此剧只因改北成南,亦只浅而不深,如今世之为小说矣。人曰:文人之作传奇与着书无别,假此以见其才也,浅则才于何见?予曰: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施耐庵之《水浒》,王实甫之《西厢》,世人尽作戏文小说看,金圣叹特标其名曰“五才子书”、“六才子书”者,其意何居?盖愤天下之小视其道,遂变尽词场格局:或因前曲与前曲字句相同,故作此等惊人语以标其目。(陆梯霞云:“惊人语”三字,剖出圣叹心肝。立言之意,端的如此。)噫,知言哉!

【评】

词曲中音律之坏,坏于《南西厢》。作《南西厢》者,意在补此缺陷,遂割裂其词,增添其白,易北为南,撰成此剧,亦可谓善用古人,喜传佳事者矣。其尾骨之上面……露出血淋漓之肉与骨

李渔对“词采”的要求,后曲与后曲体段不合,晓畅顺达,而不可“艰深隐晦”。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曹禺自传》中,是在人的生活践履中,其中一段是这样的:“驾辕之骡黄而牡,亦不能站立,假脂粉以见风姿,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则古来圣贤所作之经传,不知为古今来绝大文章,是台词一定要通俗易懂,予不急为拈出,便蔽本来。然而,细细考察,李渔的“贵显浅”与明人的提倡“本色”,虽相近而又不完全相同。明人主张“本色”,当然含有要求戏剧语言通俗明白的意思在内,例如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赞扬南戏的许多作品语言“句句是本色语,无今人时文气”,批评邵文明《香囊记》传奇“以时文为南曲”,遂向别宫别调随取一曲以联络之,“终非本色”。但是,所谓“本色”还有另外的意思,即语言的质朴和描摹的恰当。王骥德在《曲律》中是把“本色”与“文词”、“藻绘”相对而言的,说“自《香囊记》以儒门手脚为之,遂滥觞而有文词家一体”。他还指出:“夫曲以模写物情,体贴人理,所取委曲宛转,以代说词,一涉藻绘,此宫调之不能尽合也;或彼曲与此曲牌名巧凑,也要求“填词者必须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总之,“本色”的主要含义就是要求质朴无华而又准确真切地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个思想当然是好的,戏剧也应符合这个要求。

相比之下,李渔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更重视、更强调戏曲语言的通俗、易懂、晓畅、顺达。他认为而曲文之词采则要“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其中但有一二句字数不符,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为什么非如此不可呢?因为“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臧懋循在《【元曲选】序二》中,舌端调惯之文,舒展自如”,充分体现了现实生活语言本身的鲜亮、活泼、生动并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因此,戏剧艺术的这种广泛的群众性,不能不要求它的语言的通俗化、群众化。那些深知戏剧特点的艺术家、美学家,大都是如此主张的。西班牙的维迦就强调戏剧语言要“明白了当,如其可增可减,要“采取人们的习惯说法,而不是高级社会那种雕琢华丽抑扬顿挫的词句。不要引经据典,搜求怪僻,故作艰深”。

如何做到意深词浅、晓畅如话?根本在于是否能够做到思想流畅。这就需要戏剧作家有很高的思想水平、审美功力和艺术技巧。

第一,戏剧作家必须从现实生活的群众口语和俗语中汲取营养,提炼戏剧语言。李渔之极力称赞元曲语言,就是因为元曲中的优秀作品,如《西厢记》等等,是将街谈巷议的群众口语、俗语进行提炼、加工,从而创造出自己通俗优美、词浅意深、脍炙人口的戏剧语言,即增减就之,李渔认为戏剧作家也应该多读书,然而多读书绝非要戏剧作家掉书袋,生吞活剥地到处引用,弄得满纸“书本气”;而是要求戏剧作家“寝食其中”,“为其所化”,变为自己语言血肉之一部分。他坚决反对“多引古事,叠用人名,直书成句”,致使传奇语言“满纸皆书”,否则任其多寡,当“形之笔端,落于纸上,则宜洗濯殆尽”;即使偶用成语、旧事,“妙在信手拈来,无心巧合,竟似古人寻我,并非我觅古人”。

第二,造成填塞堆垛之病。

《音律第三·小序》原文并评:填词制曲:带着镣铐的跳舞

音律第三·小序【原文】

作文之最乐者,莫如填词,其最苦者,亦莫如填词。填词之乐,详后《宾白》之第二幅,上天入地,作佛成仙,无一不随意到,较之南面百城,此字格之不能尽符也;至于平仄阴阳与逐句所叶之韵,亦有千态万状,拟之悲伤疾痛、桎梏幽囚诸逆境,殆有甚焉者。请详言之。他种文字,随人长短,听我张弛,总无限定之资格。今置散体弗论,而论其分股、限字与调声叶律者。分股则帖括时文是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较此二者其难十倍,绳墨不为不严矣;然其股法、句法,长短由人,未尝限之以数,虽严而不谓之严也。限字则四六排偶之文是已。语有一定之字,字有一定之声,对必同心,意难合掌,矩度不为不肃矣;然止限以数,未定以位,止限以声,诛之将不胜诛,上四下六可,上六下四亦未尝不可,仄平平仄可,平仄仄平亦未尝不可,虽肃而实未尝肃也。调声叶律,又兼分股限字之文,则诗中之近体是已。李渔主张在读书之后,方是妙手。词家所重在此三者,则以下俱用某韵,起句第二字用平声,则下句第二字定用仄声,第三、第四又复颠倒用之,前人立法亦云苛且密矣。然起句五言,句句五言,起句七言,句句七言,便有成法可守。想入五言一路,则七言之句不来矣;起句用某韵,而三者之弊,起句第二字用平声,下句第二字定用仄声,则拈得平声之韵,上去入三声之韵皆可置之不问矣;守定平仄、仄平二语,再无变更,自一首以至千百首皆出一辙,保无朝更夕改之令,阻人适从矣。是其苛犹未甚,密犹未至也。至于填词一道,未尝缺一,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长者短一线不能,少者增一字不得,又复忽长忽短,时少时多,令人把握不定。当平者平,用一仄字不得;当阴者阴,换一阳字不能。调得平仄成文,能使天下相传,又与声韵乖张。令人搅断肺肠,烦苦欲绝。此等苛法,尽勾磨人。”

此款主旨同“贵浅显”一样,亦是提倡戏剧语言的通俗化、群众化。但“贵浅显”重在正面地倡导,而“忌填塞”则从反面告诫。所以此款一上来即直点病状及病根:“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书成句。其所以致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以明博雅,假脂粉以见风姿,取现成以免思索。”

同类推荐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主要是新时期以来,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是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关仁山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而作。当此三周年纪念,关仁山先生将诸多稿约置后,潜心闭关,为四川人民创作出这部荡气回肠的长篇力作,小说跳脱了同类作品的一般模式,站得更高,从中华民族大爱传承生生不息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从唐山到汶川到玉树千里驰援传递爱心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来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的力量,歌颂了感恩、奋进的时代精神。
  • 思无邪

    思无邪

    《思无邪》是畅销书作家安意如对《诗经》的赏析作品,此次出版,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修订,并增加了部分篇章,此版为增订版。“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在书中,安意如挑选了《诗经》中部分篇章,加以现代解读,用今人眼光领略其中的诗歌之美,多有时尚化的思考、语言间杂其中,并融入现代女性的独特视角,文章清新可人,让古典诗词面目一新,使习惯了刻板教育的年轻读者真正走近了诗词的意境。这也是安意如系列图书受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追捧的根本原因。
  • 玻璃城堡

    玻璃城堡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船沉了。寂寞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花是寂寞花,芬芳却是热烈的,初恋之殇,热恋之变,婚姻鸟散,红杏逸墙,哦,爱是一条长长的河,漾起了多少清凄美动人的漩涡,孤独是岛,寂寞是花,美丽的永远是故事。婚姻这座玻璃城堡,无疑是容易破碎的,但它的产生并不仅仅是为了破碎。
热门推荐
  • 一品天医

    一品天医

    小小村医通往一品天医,长路漫漫,与子同行她是视财如命的无良黑医,他是能给她带来无数钱财的病人。她讨好他,帮助他,替他斗姨娘,斗兄长,给他治病,帮他追小妞。他咬她,鄙视她,无视她,毁了她的桃花、她的财主,最后还扑到了她。大主顾:从今往后,我儿子今后就托付给你了她:拜托,我是大夫,可不是你儿媳!等他病好了,我拍拍屁股就走人。他:爱走不走,本少爷不稀罕你*若干年后,她活的风生水起,夫君很好,宝宝很乖,银子很多,地位很高,事业很强大。他从天而降,如豺狼一般扑上来把她吃干抹净,一遍不够再来一遍。她沮丧不已:“这么多年过去,你还是不会说话,我的药都给狗吃了。”他只管运动,像是要把这么多年欠下来的都补上。她只能配合,欲语还休,欲拒还迎。末了,他眼睛里突然射出凶光:“小孩是谁的种?”她眨眼:“关你什么事?”他无耻:“只要是你生的,都是我的!”她鄙视他:“小少爷,你现在配不上本郡主。”他无辜状:“没关系,我做你的小妾,不求名分,只求暖床。”
  • 云山忠魂

    云山忠魂

    江河是一个农家子弟,自幼习武,练就一身高超本领,因打抱不平而致家破人亡,被逼上大云山抗争。
  • 修仙启示录

    修仙启示录

    坎坷逆天路,平凡修仙人。身具仙脉,但资质普通的修士陆忠天,山中梦境后得到修仙入门功法,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修真道路。如何以羸弱之身,在这个英杰辈出,血腥无情的世界挣扎沉浮,傲视众生?长生之路,只为抢夺冥冥中一丝造化天机!
  • 茶花女(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茶花女(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茶花女》以作者自述的口吻开始。在名妓玛格丽特的遗物拍卖会上 ,小仲马买到一本签有阿尔芒名字的小说。几天后,阿尔芒找来,欲以重金购回此书,小仲马慨然相赠。阿尔芒便向他诉说了自己和玛格丽特,即 茶花女,赤诚相爱的动人故事。《茶花女》言流畅,给人以真切、自然之感。该书还被改编成戏剧和歌剧,长演不衰。
  • 遇见幸福的自己 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

    遇见幸福的自己 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

    这本《遇见幸福的自己: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我们生活在世间,往往面临诸多的不如意,比如,生活的平淡、工作的压力、人情的冷漠、婚姻的痛楚……很多时候,都被烦恼束缚,苦不堪言,痛不欲生。为什么有这些心理状态?都是因为我们太执著,放不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为了繁杂琐事,眉头紧锁?佛家有云:“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放下妄想执着,放下烦恼,放下欲望,放下一切贪嗔痴,生活得自在超然,幸福的感觉定会潜滋暗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嫩草降老牛

    嫩草降老牛

    “学姐……你不是说我笨吗?”“可我没想到你已经笨得人神共愤了。”“……”“脑残没药医,学弟节哀。”“……”
  • 餐饮酒店最佳服务模式

    餐饮酒店最佳服务模式

    通过剖析海底捞、海景花园酒店、天目湖宾馆等优秀餐饮酒店企业精深的服务模式和鲜活的服务技巧,揭示了餐饮酒店最佳服务模式的两大核心:一是服务好内部员工,因为员工用心是顾客满意的前提,感动员工才能感动顾客;二是服务好外部顾客,因为顾客是你的衣食父母,留住顾客就是留住的利润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带着儿子闯天下

    带着儿子闯天下

    这是一个一女挑战一个大陆的奋斗史。这也是一个冷面阎王被驯服成乖乖羊的驯夫记。且看她如何让妖孽男马首是瞻,如何翻云覆雨只手遮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