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丁晓兵到八连蹲点,这是他当政委以后第一次回到自己的老连队蹲点,进门没来得及坐下,他就对迎接的连队干部说出了自己的“三不”,把端着瓜子准备往房间送的司务长弄了个大红脸。
一次午饭后,指导员打听到政委爱吃水果,就让通信员洗了几个雪花梨端到丁政委的房间里。不一会儿,通信员端着盘子哭着跑了出来广我不干了,当个通信员太难当了?不去送,你们批我,送去了,又要挨政委批……”
蹲点结束时,连队干部想,丁政委是八连的老指导员,连画室都设在八连荣誉室,对连队感情很深,应该送个小礼物作个纪念,就花了558元,买丫一条“华伦天奴”的腰带。
午饭后,连长和指导员敲开了丁政委的房间。政委正半躺在床上看报纸,看见两人进来,他掀开被子坐起来。听两位连队主官说明来意,丁政委问:“钱是从哪里来的?”“是连队家底。“两名主官话音刚落,丁政委的声音都变了:“你们就这样拿战士的伙食费来送礼吗?赶快把它退了!”为了让政委收下,连长坚持说:“卖出去的货泼出去的水,退不了了。”“我系了你们的腰带,在别人面前就抬不起头了,还怎样去教育别人?你们不退,我去退。”政委掏出手机要给司机打电话,两名主官只好拿着腰带到商场退了。
事后,连队干部在支部会议上说:“我们送给政委的这条腰带,实际上是给政委送了一根鞭子,他抽在自己身上,更加警醒为官做人的准则;抽在我们身上,鞭策着我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带兵……”
丁晓兵对老婆严,对自己严,对儿子也不例外。有一次,丁,陶生病了,公务员跟炊事班说了一下,炊事班给做了两个菜,丁晓兵得知后,立刻交了钱,还批评了公务员,让公务员把丁陶带到食堂去吃,不许炊事班把菜送到家里,说是“这个院子里没有谁是特殊的,包括政委的儿子”。
丁晓兵对身边工作人员同样要求很严。2003年底,丁晓兵的驾驶员张林巳经当兵4年了,可小张一‘直没回家探过亲,按照规定,小车班战上休假,应先向车队领导递交申请报告,但小张私下跟战友们说:“我是政委的驾驶员,只要我向政委请个假,谁也不敢拦我,谁也不敢不放,我想回去几天就几天。”战友们听得又羡慕又不舒服,心想小张够牛的,到底是首长的司机,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第二天一上班,小张就早早地等在了丁晓兵办公室门口,说实在的,小张有点后悔自己昨天跟战友们吹下的牛皮,因为他刚一上任,政委就曾经跟他说:“小张,给我开车,我给不了你什么实际的东西,只能教你做人的道理。”小张越想越觉得自己这样越级请假可能没戏,正犹豫着,政委巳经走到了办公宰门口。看到小张直挺挺站在办公室门口,政委关切地问:“小张有事啊?”
看着政委亲切地笑容,小张想,来也来了,就壮一回胆说了吧,说到家也不是啥大事,再说政委平时对自己像兄长一般,这点事应该不会拒绝,而且,政委的司机连这点小特权都没有,还有什么面子?政委的司机没面子,他政委不也没面于叫?
于是,小张向政委提出了休假请求。没想到,政委的笑容立刻隐去了,他正色地问到:“你该找谁请假?”小张嗫嚅着,没敢开口。政委严肃地说:“给我当驾驶员,没有什么特权,什么事情都要按规矩办。”说完,政委转身进了办公室。
小张尴尬地站在门口,心里很是委屈:这么多年,跟着你跑前跑后,饭店没进过一次,宾馆没进过一回,就跟你提这么个小小要求,你还不答应,你也太不近人情了!
小张又羞又恼,眼泪差点掉下来。他一跺脚,转身走了。回到车队,小张按正常手续打了休假报告,几天后,报告批下来了。走的那天,小张赌气不跟政委打招呼,心想:反正你也不关心我,我也不理你,走就是了。
小张背着包,刚走到大门口,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在喊他。不用回头,小张就听出那熟悉的声音正是政委。回头一看,政委气喘吁吁地追上来,左手拎着两瓶酒和一包点心。政委把东两塞到小张手里说:“这点东西带回家,向你父母问个好。”
政委的左手那么温暖,看着他一头的汗水,泪水模糊了小张的双眼,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有歉意,有愧疚,更多的是感激。
这就是让人又恨又爱,又怨乂敬的丁晓兵。世上的事好像没有绝对的,2004年,二团还真来了个政委的“关系兵”。
这个安徽籍战士一入伍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他和政委丁晓兵是老乡。有好事者探问他和政委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士兵闪烁其词地说:“反正比老乡还近得多。”
比老乡还近得多?那不是亲戚也得是至交呀。人们看他的眼神果然有些不同。新兵训练结束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层“比老乡还近得多”的关系,反正这个士兵被分到了相对轻松舒服的仓库当了保管员。这样一来,似乎更加验证了他和政委非同寻常的关系。这个士兵到了仓库,不仅没千出什么成绩,还犯了几回小错误,也一直没人跟他认真计较。这个士兵渐渐尝到了甜头,从此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很快,全团都知道仓库有个政委的关系兵,更有意思的是,也没人好意思跟政委提这个事,直到有一天他“栽”到了支队长陈锡春手里。
那天,陈支队长路过操场,看见一个兵在操场上开车横冲直撞,险些撞到篮球架上。陈支队长怒喝着让那个“愣头青”下车,一看,竞然不是小车班的驾驶员,支队长更加生气,问他:“你是哪个单位的,知道非驾驶员不准开车的规定吗?你胆子不小哇!”
那兵低着头,半晌没说话,见支队长问得急了,忽然蹦出句没头没脑的话:“我……认识政委……”
陈支队长愣了片刻,忽然想起这阵子人们议论的政委关系兵的事。想了想,又觉得不对劲,和丁晓兵搭班子虽然才一年多,可早在总部组织的“拟提主官培训班”上他们就是同学,两人同居一室,朝夕相处,对丁晓兵不可谓不广解。丁晓兵弄个关系兵,而且表现还不咋样,这事蹊跷。
陈支队长找到了丁晓兵,正儿八经“质问”起这个“关系兵”的事。丁晓兵听得一头雾水,等听明白了,他先是无奈地摇摇头,然后严肃地说:“老陈,我以党性原则向你保证,我丁晓兵在二团绝对没有一个关系兵,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最后,这个所谓的“关系兵”在全团军人大会上做了检查,并被调离仓库。事情水落石出,“关系兵”原来与丁晓兵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丁晓兵还是在会上向大家做了深刻检讨。他说:“出了这样的事情,我是有责任的,说明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好,大家竟然不敢跟我讲真话。从今往后,我请大家监督我,工作上、做人上有什么失误,请大家随时批评指正!”
台下爆发出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在二团采访中,我们得知,二团没有一个丁晓兵或陶婉珠家的关系兵、关系干部,丁晓兵也没有帮过一个亲朋好友在无锡找工作、打工。丁晓兵真的很幸运,他不仅有理解他维护他的父母,还有位永远和他站在一个立场上的妻子。与此同时,丁晓兵曾不遗余力地帮助130多名转业干部、60多名随军家属安置并调动了工作。
2001年底,干部陈接平转业冋到江西老家。因为夫妻感情不合,他离婚了。陈接平妻子家在当地很有势力,妻子家人因为离婚而对陈接平产生怨恨情绪,放出话说,陈接平休想在老家找到像样的工作。陈接平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思前想后,连个说道说道的人也没有。最后,他拨通了政委丁晓兵的电话,他只是想找个贴心的人说说心里的苦。当年,在新兵连里,是丁政委手把手教他打第一枪、走第一步路、敬第一个军礼的,提干后,政委更是他的偶像和榜样。陈接平并没有指望丁政委能帮:什么忙,因为江西这个地方政委来都没来过,人生地不熟,肯定是鞭长奠及。
那天晚上,陈接平和丁政委在电话里聊了近一个小时。放下电话,陈接平心里舒服了一些。但他不知道,政委在那头放下电话,却皱起了眉头。
接下来几天,陶婉珠发现晓兵总盯着地图看,一问,原来是为厂陈接平的事。两口子苦思冥想,把所有的亲朋好友想了个遍,也没有个能帮上忙的。两口子又翻箱倒柜找出所有的通信录,当看到冯副军长的电话时,丁晓兵一拍脑袋,有!这位首长老家在无锡,过几天就是春节,他很有可能回来过春节呀!丁晓兵髙兴得跳起来。仔细一打听,那位首长真的要回家过春节。汉民族传统,正月初一是男方直系亲属团聚的日子,儿孙满堂享天伦。正月初二是则是女儿带着女婿孩子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三以后开始就没有更多的讲究了。
大年初一,丁晓兵拎了两瓶“剑南春”,叫上陶婉珠,先去镇长家“拜年”。
镇长一看,愣住了:“丁政委,你真是个急性子,大年初一就来了?再说了,大过年的给司令员拜年你就拎这种酒啊?”
镇长回屋拿了两瓶五粮液、两条中华烟,由他带路,直奔冯副司令的家。
那天,雨夹雪,天冷路滑,到冯副司令家路上跑了3个多小时。陶婉珠后来谈及此事时说:“倒不是说路上吃了多少苫,主要是怕人家不理我们,这里有一个面子问题。他这个人啊,为了‘人家’的事,怎么丢脸都可以!”
一进门,发现副司令员正在和家里人吃团圆饭。丁晓兵赶紧自报家门:“冯副司令员,你是我的老领导,我叫丁晓兵,你记不记得我了?”
“记得记得,就是那个独臂英雄吧。现在在哪里工作?”“在二团当政委。”“噢,都当团政委了,可喜可贺!”丁晓兵接着道:“首长,冒昧打扰,多有不恭,您先吃饭,等会再给您汇报工作。”
副司令员放下饭碗,把丁晓兵让到客厅。丁晓兵开门见山,说明了他的来意。
老首长说:“你对部属这样关心,让我感动,这件事我当回事办。”
―厂晓兵没有更多的话可说,临走时,他给首长敬了一个军礼说:“老首长,拜托你了,我代表全团官兵感谢您!”副司令员说:“南昌我不敢保证能进去,看其他地方吧。”后来,陈接平被安排到江西省抚州市人大工作,他本人十分满意,现在已经升任办公室主任了。
新编《陋室铭》
“位不在多,为公则名。权不在大,爱兵则灵。吾是公仆,掌权为兵。胸怀大目标,宗旨律己行。躬身干事业,弘扬求实风。心中有群众,廉洁公生明,无虚晃之乱身,无取宠之劣行。军屮诸楷模,余辈之先锋。”这是丁晓兵改写的“陋室铭”。
1984年10月,就在丁晓兵手捧壮行酒,壮怀激烈地写下血书请战时,就在他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宣誓时,屮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开始了经济改革。
1984年10月30日,丁晓兵把他的右手永远留在了烽火连天的战场。
丁晓兵走下战场后的20年,是中国改天换地的20年。那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一句话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民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
但是没有人会想到,中国变化得这么快!更没有人想到,一个叫“市场”的词刹那间跑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世界惊呼:中国变了!英雄呢?今夕何夕,英雄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