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一中学初三(二)班几名学生轮流被该校一名老师狠命痛打,多名学生被打伤,其状惨不忍睹。一学生被打成右手掌骨骨折而无法执笔,其父母代孩子在网上向老师讨伐,讲述了过程:“晚上有同学在厕所骂脏话,很多同学都去看热闹,被老师叫回宿舍。当夜学校政教处老师把其中一个闹事的同学叫到了政教处审问,大概凌晨两点多,我被叫醒后到教导处接受审问,算上我一共四个学生,老师打他们三个,用拖鞋抽他们的脸,用脚踹他们,用棍子打他们,而且还用手揪着他们的头发,拿手狂捶后背。这次他没有打我,大概在凌晨四点半才让我们回宿舍。我被冻感冒了发烧头疼。接着,老师又把我们四个叫了出去,什么话都没有说就开始抽打,每人几个耳光,然后让一个同学把昨天晚上去厕所看热闹的二十几名学生全部叫了出来,并对二十几人开始抽打耳光,再被叫到了政教处罚站,然后又开始分成两排打我们,他用手揪着其中一个同学的头发狠狠地往铁管子上撞,被打的同学一直在喊:‘老师别打我了!’可他仍然不肯放手,撞完后把这个同学扔到地上又用脚狠狠地踢他。打我的时候用手拽着我的头发狠狠地抽我耳光,我拿手左右护着自己,但是都没有用,打得越来越厉害,现在我的头发被揪掉了很多,头皮多处淤血,头顶上有个大包,双耳渗血,头晕恶心,右手掌骨骨折。我当时虽然感觉委屈,却不敢反抗,因为越反抗就打得越厉害。我不想上学了,我害怕。打完我们以后又让我们做了半小时的蛙跳,最后让我们面朝西抱头罚站。”
《海南特区报》报道一政教主任情绪失控,冲进女厕所打几名女学生的事件,更令人触目惊心。该校中学整顿校风校纪,有一次趁晚自习时间对学生的仪表着装进行突击检查。高三文(1)班的十几名女生因穿拖鞋而害怕被登记批评,情急之下躲到女厕所。该校政教处主任带领的检查组冲进女厕所就用扫把打女生。女生小A后来面对记者回忆说,她们躲在厕所里,听到有人在外面喊:“你们最好出来,每人挨一巴掌,比在厕所里呆一整夜好。”她们听后十分害怕,这时,外面又有人在喊:“再不出来就把你们锁在里面,等到12点再放你们出来!”后来门被打开了,文主任便冲进厕所,拿起门口的扫把,朝着她们的脚和腿打去。扫把打断了,但随着挥舞的扫把破损的,还有女生在这所学校再也修复不了的尊严。
德育处是处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处室。不是审讯室,拘留所,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是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师德。可媒体报道德育或政教老师打学生事件,在“百度”上搜索有两万多条消息。德育老师常用打罚办法教育学生,殊不知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酿成悲剧,害人害己。
差生?地震灾区教师迟到的醒悟
四川地震之后,我到地震灾区走访了三个月,接触了大量少年儿童与中小学教师,很多老师说过的话我已经模糊甚至忘记,但有一位老师说过的话,我却一直记在心底。他说通过这次地震,他明白了许多以前没有明白的道理,这都是他曾经认为的“差生”带给他的刻骨感动。
绵竹市城北中学教师杨远程在“5·12”地震发生后,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哪怕是一条裤衩,也没能拿出来。他说他成了一个难民,一个真正的难民。身上仅有的一件红色T恤,一条裤子,也因为一趟趟的奔跑,背伤员,组织学生疏散,出了几身汗,又连续淋了雨,已经发馊。他说,在他心情极为郁闷的时候,是他的学生给他带来了安慰,意想不到的安慰。
特别引起他深思的是,学生志愿者里面,有不少是他曾经认为的所谓的“差生”。在他眼中,这些“差生”曾在他所任教的班上有过太多不听话的举动,但在大灾过后,他们却齐整整地走进了另一个课堂,一个真正的社会大课堂:“我看到了他们,他们出现在街上,但不是闲逛,而是以另一个角色出现--抗震志愿者。他们手上扎着红丝带,有的忙着从救灾车上卸下物资,有的将这些物资装上运往各个救助点的车辆。他们一个个和我打着招呼,脸上洋溢着自豪。看得出来,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他们是很愉悦的。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的付出不图回报,这样的人格是健全的,这样的人格是丰满的。”
教育是让孩子们长大成人!在众多生命的危急关头,他们不是“差生”!他后悔他曾经将他们定性为“差生”。就是通过这次地震,他明白了许多以前没有明白的道理。他说当这些孩子再回到学校的时候,有些话,他一定要对他们说。他会更加亲切地呼唤他们的名字,亲昵地呼唤他们的小名;假如孩子们再犯错误,他不会再简单地在记事本上罗列他们的一大堆“罪状”,他会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很阳光地自己去消除这些“罪状”,假如孩子们以后有进步,哪怕一丁点儿,他宁可放下一些师长的尊严,给他的学生们以朋友的拥抱;当然,假如孩子们在学习上更加进取,那他就更开心了。
他说他记着他们的名字,永远记着:王磊、王圣、王宇、许洋、赵育刚、王庭轩、何川、荀勋、张停、张露、杜成刚、王韬。
在地震灾区,有一位“差生”男孩在女教师王军蓉的讲述中,也曾令我有刻骨铭心的感动。
在德阳三中,那个男生常常挨老师训,因为学习成绩不大好,小缺点很多,平时又比较贪玩,很多老师都不喜欢他。但男孩在灾后的非凡表现,使他的老师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地震发生,学校楼梯垮塌,他先是和同学冒着生命危险到孝泉医院通宵达旦照顾受伤同学,后又到汉旺去做志愿者,救助受伤老人,连续五天帮着清理学生尸体。由于酷热难当,身上湿了干、干了湿,累得顾不上吃饭、休息,结果累倒在废墟。因伤员太多顾不上小毛病的人,医院不接收,他被母亲找到后送往爷爷家。在爷爷家的他稍微好一点后,他想到了到汶川去做志愿者,他们组成了一个七个人的小组,想走路到汶川。可要去汶川,当时比登天还难。余震不断,道路两旁的高山上不时滚下一块块巨石。遇到隧道走不通,他们就翻山越岭,遇到桥梁断了,他们就顺着河流找最浅的地方踩水过岸。
王老师说,男生那次去汶川,真的是惊心动魄。在那里,男孩冒着生命危险当了20多天志愿者。
2008年8月,我曾走访过汶川威州中学的几位女老师。说起当时的情景,英语教师高志琼对我说,遭遇地震后,孩子人格上的升华,太让人感动:
“我父亲70多岁,躲在车库,没有吃的。看到这种情况,我好心痛,也很伤心,觉得很对不起他。震后第二天,准备悄悄问同事有没有一丁点儿面包和馒头,好给父亲吃。”早晨刚刚回到学校,可能我的脸色也不太好,几个同学马上跑过来,围着我便问长问短:“你吃没?”“老师你没生病吧?”有的同学还伸手摸我的头。其中有几个同学将他们手中限量领取的一小杯粥纷纷硬塞给我。这原本是分给他们救命用的啊,每个人都不多,我怎么能要?有两名同学,就是平时考试成绩差、看起来不守纪律的孩子,他们在灾后却表现得特别的懂事!
“我女儿在学校原来是出了名的淘气包。有时候我在家里擦地板摔着了,她还吃吃地笑,我摔了见她还笑,就很伤心,可她反倒不知我为什么要伤心。她以前出门玩,一个假期可以不打一个电话,有时候打过去她都不接,怕我们限制她玩的时间,不在乎我们的担心。地震后,喝水要排长长的队伍去用桶提,第一天我去排队,上午没取到,下午要她去排,结果她赖床晚起了一个小时,磨磨蹭蹭,水又没有了。提不回水,就肯定没有水喝。当天晚上,她很晚没睡,她似乎开始明白一些生存的道理。”
“女儿似乎从中懂得了生存的艰难,第二天一早,不用吩咐,她就去了,跌跌撞撞提了半桶水回来,高兴得不得了。5月19日,我们考虑到汶川生存条件差,要她到平时最喜欢去的姨妈家去,可她怎么也说不走,问为什么,她哭着说,就要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后来不得不走了,一家人找别人借的背包,干粮,藏刀,送她到路口,她哭了,问她为什么要哭?她担心爸爸在重灾区有生命危险,她担心余震会伤着我们,她抱着我就是不肯离开。刚到那边,便给我打来了电话报平安。后来每隔两天就打一个电话回家。每次都跟我们说,要我们保重,吃好,自己会好好读书,把各方面成绩都搞好,不让我们操心,原来与同学相处不太好的,现在到了那边,她说与同学相处非常好”
“以前我经常批评学生,说他们不懂得爱。经历了这次地震,他们开始在乎老师、同学对他们的评价,对社会的认可度也提高了。过去说爱国主义,他觉得你说大话,觉得国家离他们很遥远。这次亲眼目睹了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团结、坚强,每个孩子都比原来成熟多了。”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
灾难让灾区的孩子置身血泪的现场,让孩子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既脆弱,又坚韧。灾难让孩子成为了生命中那个会悲悯、会痛惜、会大悲、会大爱的人。
灾难也更让成人明白了,孩子分数的增加不能代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考试成绩绝不是孩子人生第一位的,孩子的成人才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关键时刻能够肩负起责任的孩子,才是父母可以放下心来的孩子。
然而在学校,在社会,在家庭,对学生价值的评价,我们仍然习惯于以文化成绩好坏来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到现在,所谓的“差生”,仍然指的是文化考分差的孩子。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人们往往对文化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盲目赏识,过度表扬,殊不知,文化考试成绩好的孩子更容易在集体中缺少公益心与合作精神,这在汶川地震灾后的孩子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而平时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这种人际交往中最致命的弱点,却没有得到学校及时而必要的批评和惩罚。这是严重的教育缺失。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缺钙的、危险的教育。在集体中缺少公益心与合作精神的孩子,他们,才是真正的差生。父母与老师一味地对成绩好的孩子过度保护,对孩子成长造成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
因口角挥刀砍死4名同学的云南大学生马加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在别人关注他贫穷的家世而一掬同情泪的时候,我们注意更多的是马加爵在狱中的《忏悔书》,开篇里,他这样回忆了两位让他享有过特权的老师:“记得是在农村上的六年小学,有一位老师特别严厉,自备了一小木条来惩罚学生。尽管我很顽皮,这位老师却对我疼爱有加,因他发现我有小聪明……我们班主任几乎每天早晨6点整都来到我们宿舍来催我们起床做早操,因为好几个人很不自觉,常赖床不起。有一个学期我对班主任说我不想做早操,想多睡点儿好养足精力学习,老师马上就答应了。那么多的学生当中就仅我有这个特权……”
因为学习成绩好,老师便让他在同学中享受特权,该惩罚他时不惩罚他;因为学习成绩好,该遵守的纪律唯有他可以违反;还是因为学习成绩好,他考上了整个云南省名气最高、实力最强的高校:“就业前景是很看好的,这些我都从师兄师妹(老乡)和老师那里打听得很清楚了,所以很多报纸上所渲染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我是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在高校,因为习惯了享受因成绩好带来的特权,“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然而“现在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这是多么荒谬,多么无知啊!这是多么地悲哀,多么地残酷啊!可我当初怎么就轻易地毁了这一切呢?”
“那4名被害者也和我一样,家里都有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和我一样经历了多少年的寒窗苦读,也和我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但我当初怎么就那么轻易地毁了他们呢?”“父亲母亲对我从小就疼爱有加,从小就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出人头地,希望我为家乡争光。他们为我含辛茹苦了几十年,而我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对他们的打击是多么地沉重啊……”
面对不可挽回的罪恶,马加爵忏悔已迟。一报纸的精神操练版以醒目的标题向社会发问:此案是“原罪还是他罪?”我们应该如何来“从马加爵反思学校教育?”“父母对孩子了解多少?”“成人与成才哪个更重要?”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年长还是年幼,在集体中缺少公益心与合作精神,他的内心是不强大的,他的心灵是不快乐的,他的灵魂是不优美的,他的人格是不健全的。一个孩子成长的快乐与文化成绩好坏没有直接关联,但与集体中的公益心和合作精神紧密相关。
新闻、文学与影视作品的教子启示
张学友:坦言自己很顾家
看到这条消息很感动。有媒体消息称,张学友将在央视的虎年春晚上唱歌。但后来的报道又说,张学友表示十分可惜,他称自己确实收到了春晚的邀请,不过邀请发来的时候他已经答应家人过年时一起出国:“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遗憾,因为我还没有在春晚舞台上表演过。”张学友坦言自己很顾家,因此他接片也有条件:一定要在香港拍,因为孩子要上学。关于今年将在内地巡演的消息更是被他否认。对照张学友,反思我们很多的家庭,父母稍稍有一些职务,或在某方面有功成名就之感,常常就以工作及事业需要为由,拒绝孩子的亲情要求,放弃自己作为父母对孩子的亲情责任、陪伴责任。
郑板桥:临终前请儿子自做馒头
传说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老来得子。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看着即将离世的父亲,儿子不得不满足父亲的临终愿望,但他从来没做过,怎么办?郑板桥说:“你去向厨师请教吧!”儿子请教了厨师,费了很多心思,总算是把馒头做好了。儿子一定是怀了一些成就感将自己的劳动成果端上父亲床头的,哪知这时的父亲早已咽气身亡。跪在床边的儿子,发现了父亲留下的纸条:“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临终时以教子动手为训,让儿子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期望儿子在没有父亲的日子,“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以期儿子生命的航程由此一帆风顺。这是一个父亲临终前对儿子最重要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