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600000004

第4章 流向远方的水(2)

生命的感悟

从蔡元培到马寅初,诗人只是他自己。他对历史的尽责。少年壮志,文学益我,文学也害我。我读郭沫若和新月派诸人的诗比对什么都感兴味,读多了就学着写。那时有一批趣味相投的同学,各自写了互相传看,后来影响到在课堂上写诗,私下酬和。这样当然就影响了其它的学业。时至今日,青春狂傲,便是文学和诗的贻误。学业的偏废造成知识的不全面,如今想来,是悔之不及的。诗人的方式是用人格告诉世界,我们如今均已告别了中年时代,我把有生之涯的大部分都奉献给了燕园这一方圣地。那些年有很长时间因痛苦而辍笔。军队复员和考取北京大学,无形中把少年时代的钟情于文学的线加以接续。选择北京,选择北大,也就是重新选择文学。这是人生途中的另一个庄严的选择。数十年来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我随这个社会由少年、青年并过完中年期,于我都成了昨日。生而有涯,我反顾来路,仍要深深感谢给我人生以重大影响的这两所学校:福州三一中学和北京大学。这两个学校给予我的,主要并非学业,还在精神。这一选择几乎是永远的,而后它们消失。我自省从我反对的基督教所受的影响其实更甚于父母信奉的佛教对我的影响。我不相信轮回,更相信现世的爱心和平等精神。这些影响后来与文学和哲学中的人性、人道精神结合而成为一种入世和治学的潜在“思想核”。

至于北大,但愿生而无愧。我期望着推迟衰老的到来。对于令人羡慕的青春,其间有着一长串闪光的名字,我为能置身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氛围而庆幸。北大高扬的科学民主精神以及它对社会改造的参与意识,使它的每一个成员感受无所不在的思想渗透力。幼年时代对文学的想往仅仅是由于兴趣,进入北大之后我才有了学术生涯的自觉。

1988年7月于北京大学蔚秀园,人们的精力和才智都在这种无情的劫难中丧失殆尽。论及我作为学者的生活经历,有一事必须提及,即我较早自觉而冷静地否定了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我把诗看得很崇高,诗人在世界面前必须是无保留的。诗人不是训导者,我喜爱“二十岁的教授”的称呼;对于同样令人羡慕的对传统和习惯势力的反叛,而不是其它。在我生活的那个新的年代,我模糊地感到了气氛已经失常,一种环境的自觉和才华的自审,使我放弃了创作。北大是燃起我学术研究兴趣的地方。我和我的学友们有过“大跃进”的狂热,批判资产阶级的狂热,“集体科研”的狂热。这种狂热是反常的。那个被称为“文化大革命”的大动乱,我心中暗暗祈求一种对已经形成的文学大一统恒定秩序的冲破的机会。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以集体编写“红皮文学史”着称,我是该书的编委之一。如今抚摸那最初二卷70万字后来扩展为四卷120万字的着作,我们为当年的粗疏、片面和狂妄而羞愧。我们也为当年的无畏和热情的奉献而自慰--我们的青春在扭曲的时代虽受到了扭曲又不曾虚度。我和学友们同处的1955级是一个带有深刻时代印痕的特异文化现象。作为当事人,我甚至欣赏“老顽童”这一谑称的发明者,我们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来冷静地思考那一切--它的长处和短处,它的给予和剥夺。

从1955年起,我作为普通的文科大学生入学,五年学业结束,1960年留任助教,历经讲师、副教授,如今成为教授,我不崇拜青年,今后也难有到什么“大的”变动。我感到我的一切正渐渐地与北大的传统精神相融合。1978年下半年,而这几乎是无可变易的一种惯性。一个人的一生能够与一种长恒的精神存在互渗,并能在一个大的存在中确认自身的价值,这种幸运并非人人所能拥有。因此,我以艰辛的代价换取的是人间少有的幸运感。

生命是一道流向远方的水,对于以往的遗憾我不愿叹息。我愿这小水流是鲜活而不腐的。我不相信伟大或不朽,情况就更是如此。我知道它有停止流动的一天,记忆中有那么一道匆匆的抛物线。它们抛掷过,我只知道作为平等的人,我对数字的绝对无知和无记忆,也充满动荡不安。尽管如此,它给我的是民族忧患的心理遗传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前一次选择,冲破了我的文学梦。少年时代反抗教会,只是表面的现象,基督教教义中的博爱精神却无形的浸润了我。是北大使我坚定了对文学的皈依感。但我们却从这种反常的狂热中超常地得到了独立读书和工作的训练。置身于中国这个环境中而不认识并不承认风暴的。反正我们拥有了苦难,这是唯一可以把握的存在。我深知一个已成定势的文学观点和文学思维有着为数众多的卫道者,我深知这是一个力量极为巨大的固化的存在,但我选择了秩序的反抗而不选择秩序的维护。1980年4月,我参与筹办的后来被称为南宁会议的全国当代诗歌讨论会。我们简单地把一个空前的历史动乱的发生委过于几个卑鄙的政客。我们也就是在这样微妙的拉锯状态和各种力量际会的空隙中寻找艺术一隅的通往自由的可能性。它只知一径地向着前面流去,并不湍急,也不浩大。我已成为北大不可剥离的一部分

生命选择风暴,并非生命的情愿。清醒的生命知道风暴的不可避免,于是选择了它。这对于中国人,尤其对于中国的知识者,但我崇拜青春的热火。长沟流月,是蒙昧者。也许正因如此,明智和清醒的生命的芦苇,有了坚质。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越来越变得不正常?它是一个大的云团,是无从深究的。我预感到新诗的走向进步“还要走一段艰难的历程”。是无休止的人为的斗争和倾轧造成了大灾难,在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领域,这种灾难具体化为一个又一个的批判运动,寂然无声,它为中国争得的是在全世界面前的自我凌辱!对比之下,其对于个人的损害,毕竟是相当微小的。我从情感上不愿触及那一幕其大无比、其长无比的丑剧。但我却从这一巨大社会悲剧的大背景中找到了我的学术活动的出发点。我目睹中国文学如何从丰富而自在的生存状态中被窒息而失去自由。

我深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人格和创造力不知不觉地遭至萎缩。历史的灾难给了我历史的眼光。我改变了60年代初期那种在一个作品中寻找一点属于自己的艺术见地的学术视角,我开始把对于诗和文学的考察放置在文化摧残和文化重构,放置在社会的正常生态的修复和建设的大视野之中。后来所发生的一切证实了我的预感。我知道诗在中国文艺史上的特殊地位。我希望通过诗的一角揭示中国文学的倾斜。我特别关注于寻求一种可能打破当代中国文学所产生的全面的“硬化”现象。我从社会和文学噩梦中醒来,但流向远处的水希望有不竭的后续。云雀在歌唱中抛出的弧线,中国社会开始一种新的萌动。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思想解放的氛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份叫做《今天》的民办文学杂志,里边的诗歌以陌生的艺术方式让人震惊。我认识了一些同样是陌生的名字:北岛、芒克、食指以及其他一些人,我认为我看到了中国文艺变革的先兆。1980年5月回到北京,由中国人的这一处境而联想到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界争取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换来的一切悲剧是自然而然的。我在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诗的进步”的讲演,我批评了对于敢向“传统”挑战、写不拘一格的诗的歧视;我提出宽容和竞争的观念。

在那次会上我呼吁:“编辑部和批评家不应该制订不成文之法,编辑部和批评家也不应该对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怀有偏见。”

这些话的局限在于把原因归结在“编辑部和批评家”,其实,编辑部和批评家的行为都听从于更大范围的思维惯性,雨后天际那稍瞬即逝的虹彩,我应《光明日报》之约写了短文《在新的崛起面前》,并于5月7日刊出。这篇文章收到的巨大反响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因了这篇文章而成为有争议的人物也出乎我的意料。1983年,在一次来势很猛的运动中,我以及写其它两篇同样以“崛起”命题的文章的朋友,被综合为“三崛起”作为内容纳入了那个“清除”运动。这一事件以及那以后发生的一切事件,再一次惊动了渴望摆脱骚动而获得安宁生活的普通中国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还有秋夜匆匆划过银河的流星,我们的反思是浅层次的。那些悲剧无一例外地都在重复。当风暴从窗口一次又一次呼啸而过,我们听到了中国历史的哀吟。这黄土地的悲哀和它的土层一样深厚,这黄土地的积重也如此!作为一个知识者,我们所遭遇和遭受的也决非属于个人。苦难降临时刻,当我预感到即使是对于文学这一个角落的自由思考也将成为禁地,浮起的不是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中国的沉哀。所幸中国社会并不因这些干扰而真的倒退。中国这个古老而顽强的巨人终于听到了世界的召唤。它已经感到即使永担风险也要蹒跚着前行。这种醒觉对于酷喜黑暗和愚昧的人来说绝非福音。

“文革”动乱结束,中国社会由于变革而经历阵痛,但它只知流动。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学术生命真正开始于这一痛苦的时刻,作为过程都是美丽的。它们留下的是记忆,也就是我个人在寻求学术自由的途中所经历的阵痛。毕竟应当感谢的是这样一个走到世界视野中的开放社会,是它给予我们个人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和思考的机缘。

我把自1980年起以来十余本编着、100余万字文字看作是社会进步的赠予。应该感激的是从窗口卷过的那一阵阵风暴。它对于灵魂是一番无情的磨砺,它让人警惕,也让人勇敢,从而使人有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时势的艰危。

暴风从生命的窗口吹过

同类推荐
  • 灵魂里的铁

    灵魂里的铁

    本书为李克的首部个人诗集。收录作者创作、发表的140首新诗,分为《说出那个词》、《事物的内部》、《光芒涌入》三个专辑。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走进历史深处

    走进历史深处

    本书突出记载了笔者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册“历史深处”时留下的思考和感悟。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热门推荐
  • 王的专宠冷妃

    王的专宠冷妃

    穿越到即将灭亡的北宋,她成了亡国公主,为了联合小部落抵抗金国的侵占,她牺牲自己嫁给部落的王子联姻。她凭借所有的能力构筑能够抵御他的城墙,试图有尊严的活下去。她不择手段,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然而,背叛、出卖使她最终沦为他的奴隶……当她逃出皇宫,消失在他面前时……他才明白自己的感情……他强迫她做了自己的皇后,却遭到她的鄙视和冷漠。直到他深陷敌营,命在旦夕时,她才明白,爱原来一直都在……
  • 特工冷妃肆天下

    特工冷妃肆天下

    猫姬,国家特工,冰冷而嗜血。代号:肆殇。对于她的敌人来说,死是一种解脱,因为落在她手中生不如死。四小姐,夜月王朝的相府四小姐,明明是尊贵的身份,却连下人也不将她放在眼中。他,夜月王朝的七王爷,大军在握,所向披靡,傲视群雄!天空中一道白光,魂起魂灭间,黑白二使的失误,让明明不同路线的人发生的交错。陌生的世界?不一样的世界?轻风细语间,渐渐改变了历史的轨迹。就算是掌握了所有人的命运,但唯独逃不了记忆中,那一抹的背影。逃脱不了的缘分,命中注定。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冲喜小王妃

    冲喜小王妃

    讯息瞬息万变,穿越时时发生!夏雪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一个小小的种田妹,竟然也赶上了穿越的风暴!好吧,穿越她接受了,可是,为什么会穿越到了一个不受宠的还是冲喜的新娘身上?不过,话说,冲喜真的有那么灵验吗?那个病鬼一样的王爷,竟然真的因为她的冲喜奇迹般的好了起来。可是,好了起来,不是应该好好的感谢她这个救命恩人吗?为毛线却是如此的冷落她这个救命恩人?丫的,难道想过河拆桥吗?以为姐姐想在你这个王府呆一辈子吗?要知道,姐姐我也是有伟大的志向的,既然这里备受冷落,那姐姐就走好了!所谓此处不留姐,自由留姐处!当种田妹活的风生水起的时候,桃花,也开始朵朵开来。而当初那个病鬼王爷,在她离开的时候连一丝留恋都没有,此刻竟然妄想让她回去?靠,搞什么飞机,你当姐姐我是什么,既然走的时候毫不留恋,现在想让姐姐我回去,抱歉,姐姐我走远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一对一种田宠文,男女主身心皆干净,清爽无比,求包养收藏.
  • 亲爱的,我们复婚吧

    亲爱的,我们复婚吧

    {这是一部叙写当代都市婚姻成长的小说}如果把人生比喻一场戏,那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没有爱情的宣言,没有说一句再见,偶像剧里的画面竟然会真实上演,在爱与被爱中激情且又极力的挣扎着。她为了与深爱的男友重逢,草率的与另一个男人走进了婚礼的殿堂,一次次的伤害,一次次的背叛,使原本基本感情不深的婚姻摇摇欲坠,精神上的折磨,让深爱她的丈夫有种撕心裂肺的痛。离婚后他如同一双隐形的翅膀默默守护在那一方,执着的等候是否能让她回心转意?婚姻,最悲惨的婚姻莫过于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却浑然不知。我喜欢读悲情文,但我不希望我笔下的结局亦是悲剧,不管中间情感有多么的复杂,我还是希望付出全部的人,得到属于自己的爱。但对于本文。。。。。。
  • 野狼沟传奇

    野狼沟传奇

    这部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黑瞎子沟传奇》、《豹子沟传奇》、《野狼沟传奇》、《兴安野猪王》以及《虎峰山传奇》。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 锦绣花田

    锦绣花田

    当穿越女摊上了不受待见的庶女。她努力的想要改变命运,利用自己的聪慧和才能让母亲的身份不再那么尴尬低微自己不再受冷眼。不曾想却招来别房的嫉恨和排挤。经历风雨变故后,她能否利用偶得的神器走向成功。让长满青刺的藤蔓开出幸福的花朵。拥有超乎寻常的辨香能力,附赠空间一个,能够提供植物所需。与母亲和贴心丫鬟相依为命,凭借自己的聪慧和毅力经营出自己的锦绣花田。良缘嘛,某女主望天思考,这个得靠缘分了。————————————————————另有完结VIP作品《年年有怡》《琐窗寒》郁桢出品值得信赖,请大家放心入坑。 欢迎亲们来郁桢的窝作客,群号:198932061
  • 最后一个道士3

    最后一个道士3

    查文斌,凌正阳二十七代传人,茅山天正道掌门,一个因救人触犯了天罚的道士,一个源自生活的人物原型。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未知的全新的道家世界,重新打开属于传说中的真实腹地。青衣人,忘川渡人,棺中人,为何都与他有着一致的面孔?师傅、父母、儿女为何一个个都会离他而去?卓雄和大山的身世,血色的纹身究竟象征着什么?一切之前的所有谜团将会在《最后一个道士3》全部揭晓!
  • 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职场中有许多像猫头鹰一样的员工,当外界的环境不如自己的意时,就想着另外寻觅一个地方安身;却从来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去改变自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频繁地更换外界条件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境遇,只有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良现状,才能得到别人的青睐。不仅要做事,更要做成事。不仅要有苦劳,更要有功劳。光像“老黄牛”那样低头做事是不够的。本书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上通过想法把事情做好,做一个不瞎忙不乱忙的高能效职场精英!
  • 爱国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爱国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读关天培、邓世昌的故事,感叹他们为抵抗帝国主义侵略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壮举;读邹容、林觉民的故事,感受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气魄;读杨靖宇、张自忠的故事,重温他们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而英勇献身的军人本色;读钱学森、邓稼先的故事,学习他们为发展新中国科学事业而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的精神!
  • 嗜血魔帝

    嗜血魔帝

    有人骂我是强盗,我告诉他:“我是一个成功的强盗,我抢的了一个天下!”有人骂我是无赖,我回答他:“我是一个伟大的无赖,这世上最正直的人也要匍匐在我的脚下!”有人骂我是屠夫,我说:“从我生下来,就注定我这一生要踩着血腥走过!”哥就是这么嚣张,你们又能耐我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