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600000033

第33章 跨越时空的魅力

--读李商隐《夜雨寄北》书后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刻整个淹没在淅沥雨声之中的巴山秋夜,这特定的场景,这特有的情趣,原也易于诱发与牵动旅人的乡思与离情。许多诗人都写过这样的诗篇,也许不是这个山,这个乡间的夜晚,但他们都能够把秋天与怀念结合得精美熨贴而唤起普遍的共鸣。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无疑是一首独特的诗,尽管它的内涵在此类诗中并无异趣,但它的确以其艺术的独创性避免了重复。艺术创造的规律在于每个创造者当他面对被重复了千百次的同一物象同一题材时,他想到的却是开天辟地般的第一次创造。艺术的克服困难的普遍性,在于克服蹈袭前人窠臼,避免重复。在诗歌创造中,彼此重复或自我重复往往危及诗的生命。而历代的诗人几乎都在前仆后继地与自觉的或不自觉的艺术惰性进行殊死的战斗。能够在这场战斗中成为胜利者的,往往便是杰出艺术品的创造者。一个秋夜,一个有雨的秋夜,在这个夜里想起久离的亲人和朋友。许多人被这种情景所迷醉,他们为之动情,他们以为自己将有杰作产生,他们却不知正在此际,他们已堕入“蛛网”,而这正是千百年来诗人和艺术家共有的“厄运”。我们现在看到李商隐在这个“蛛网”中的“挣扎”。他作为艺术上充分独立的诗人,他有充分的才情可以不为那无情的蛛丝缠死而创造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需要强调的是,无数有才能的诗人和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毕生心力证明一个真理,哪怕只有寥寥数十个字的作品,它总是不重复的。独创的和自立的艺术世界。不如此,它将被浩如烟海的艺术次品所淹没而无法流传。

如今,轮到我们来辨析这首4行28个字的精品的价值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这里,讨论这首诗是一般的“寄北”还是特定意义的“寄内”,意义并不重大。尽管《万首唐人绝句》用了《夜雨寄内》的题目,但有人考证此诗为作者充任梓州刺史、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时作,时妻文氏已卒,故“寄内”未能成立。但是,这首诗中深重的别愁以及不能如期的归聚的遗憾,却因其传达出永恒的思念超出了具体的范围而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不仅于当时、而且时距千年之遥仍在生发着艺术感染力。《夜雨寄北》起于亲友的思念,这种思念发而为对于归期的盼询。诗人对此种真挚的问询一方面作了不肯定的回答(“未有期”),一方面又作了未来的肯定的许诺(“共剪”和“却话”)--他把亲友冀盼的相聚留给了未来,他以浓重的人情温暖使友人在整个不确定的气氛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正是这不能如愿中包孕的思念,和对于这种遗憾的心灵补偿,赋予期待以普遍的永恒魅力。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个突兀而起的问与答。回答以它的不能确定而给人以失望。这种惆怅因后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而具象化:这一个秋天的夜晚,整个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绵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满。没完没了的雨声打着山间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动了离人的心弦,秋雨所带来的寒漠与凄清,更为浓重地渲染了愁思与离情,何况还有不能确定的归期!这首七绝的前半首,第一句以抽象的方式点出对亲人的询问的回答:归期的未卜。它自然地蕴含了无尽的惆怅。但形象地发出这惆怅的,却是第二句--巴山、秋夜、春雨、池塘水满……这两首诗以此时、此地、此景、此情点出了现在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象人情。李商隐没有重复许多优秀诗作写离情别绪往往停留在单一时空内的做法,他不光写归期之不可断定而愁绪之无法补偿,而是寻求某种补偿。他的办法是超越现在的时空、使之向着未来拓展。李商隐在别的诗人易于满足之处体现着他不满足的追求。

他借“何当共剪西窗烛”把现在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境界:何时能与你共剪烛花于西窗之下,共话如今这种巴山夜雨之中两地的深深思念?那时,把如今这万般愁苦都化为了回首往事的欢乐。要是囿于即景生情的传统写法,他也许至多只能宣泄眼前的思念。现在,他把现在时空和未来时空作了沟通,他的艺术天地无形中得到拓展。他把未可预期的将来加以假想的实现。从此时此地此景此情出发,使之与彼时彼地彼景彼情完成了一个跨时空的浑整的意境创造,以绝句的有限框架寄蓄了无限的内涵。

“何当……却话”的寄想看似平易,实则奇崛。它把“巴山夜雨”的场景一下子搬向想象中的未来时间。那时将出现的是北方某地窗前的亲切秉烛夜话,在灯花的跳动中,出现了那已成为过去的、如今夜雨之中孤单身影愁苦思念的影象,如同电影的“切入”--在未来的画面中切入了如今的现实、即对于未来而言此日已为过去的物境人情。佛家的三世相:过去、现在、未来在这里奇妙地实现了融合!不仅是现在而且还有将来,不仅仅是眼前已实现情景还有未来尚待验证的情景的契合:从今天想象明天,又从明天想象今天--各个不同的时空得到自由往返的交通。已有的无定会聚的惆怅,与假定性的异日异地的回味今日今地,以至于把伤怀与苦况当作付之一笑的欢乐,其间所体现出来的通脱的人生哲理,这的确倚仗于诗人对于时空观念的创造性把握。不能如期与未可预期的会聚,及其想象中的补偿,使时间得到了广延,空间得到了拓展,人的情感的存在也得到了扩大和充实。因此,这首诗中充填的不仅仅是别离的伤怀以及相聚的未可预期,而是增添了期待、憧憬甚至是想象未来回味此时苦况所产生的乐趣。一首通共只有28字的诗中,用字都是经过周密“计划”予以妥贴安排的。每一个字都尽量避免重见。但在这首诗中,“巴山夜雨”四字却原封不动地赫然出现了两次:

“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此种“挥霍”无疑有深意在。它首先是在强调同是巴山夜雨背后两个完全有异的时空:一个是现在的夜雨,一个是将来回味如今的夜雨;一个是此时真实的巴山,一个是想象中的将来幻象中的此时的巴山。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其内涵又是完全相通的:一个是他日的回溯,一个是今日的广延,推衍与回环之间传达出人生飘忽无定的况味。不仅今日与他日通,而且苦与甘也通,今日的苦可以化为他日之甘,他日充满深情的回思却是今日的辗转反侧的痛苦所酿造。

“巴山夜雨”四字的重现,体现着一首诗中两个构成部分的维系。不仅说明二者的异(此时、彼时、此时的秋夜雨,彼时的西窗烛),尽管均有“巴山夜雨”,一个是实有的,一个却是想象的;而且强调了异中之同--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在想象中的未来,巴山夜雨的情景当然是消失了,但它却成为一种存在唤起人们旧日的情怀。只是旧日的思念之苦情淡化了,变成了纯粹的回忆。

1987年

同类推荐
  • 我问关公

    我问关公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为什么说关公“生在蒲州,长在解州”?、关公是怎样熟读《春秋》的?、关公是怎样到绛邑小华山求师学艺的?、南山上的三道狭谷是怎样形成的?等。
  •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集了众多名入撰写的情书。他们当中,既有政治明星、高官权贵,又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每一封情书都表达了写信人诚挚炽烈的情感。编者在每封情书前,对写信人作了详细介绍。部分书信还在结尾处给出了写作背景,方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写信人的心理。这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情书,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到爱的真谛。
  • 解读阎府

    解读阎府

    本书共分为沧桑阎府和魅力民俗两个部分,分别从阎锡山及其家族、阎府的主要建筑、阎府的建筑风格、阎府的雕刻艺术等方面解读阎府。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热门推荐
  • 巴顿奇幻事件录

    巴顿奇幻事件录

    初版:吸血鬼扎克在巴顿市中的生活。二版:吸血鬼带着一群非人在巴顿市中的生活。三版:巴顿市中混入了奇怪的东西。终版:巴顿异族大爆料。
  •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已经成为传播“雷锋精神”最鲜活的载体,“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而阅读《雷锋日记》则是我们了解雷锋生前工作与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更加完整地展现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成长。经过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泛搜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除了收录雷锋同志的日记,还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汲取榜样力量最丰富的源泉
  • 嫡女倾城:腹黑王爷逆袭妃

    嫡女倾城:腹黑王爷逆袭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侯府一无是处备受欺凌的草包嫡女,懦弱好欺?哼,我命由我不由天,凡是欺我、辱我、害我者,我必淡然轻笑,看准时机整死他!她手握逆天功德系统,建产业,治瘟疫,他是尊贵的世子殿下,严重洁癖,厌恶女人,强大背景的求婚人选。但是——世人皆知瑾世子宠妻入骨,是个怕老婆的,某女实在忍无可忍翻白眼,她怎么就看上这黑心男人,节操何在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琉云历

    琉云历

    会一直写下去~,构思了很久的魔法文。希望能够让心中的人物活起来。读者的阅读是我最大的支持
  • 笨丫头PK拽王子

    笨丫头PK拽王子

    他慵懒的倚在门上,灰色的双眸直直盯着她的胸前。”啊——你……你……来找我做什么?”她双手护胸尖叫道。“求婚——!”言毕,七克拉的钻戒就那样华丽的套在了她的无名指上,她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跟这个男人同居了!他总是喜欢欺负她,捉弄她,到最后却无法自拔的喜欢上了她!
  • 与君如故

    与君如故

    暧昧版:当青楼女遇上腹黑男。某女,“你个下流无耻的大混蛋,吃干抹尽了就说我不行,你有本事以后就别再上我的床!”某男邪魅一笑,“昨夜好似是你主动爬到我的床,也好似是你扒了我的衣服。”某女默然无语……虐心版:烟花烂漫,唯独她,月下独酌,泪水满面,却不知心里该为那人的薄情而伤,还是该为自己的遭遇而怜悯。和亲路上,她于袖下藏了一把匕首,决定与敌国君主同归于尽。不料,盖头揭下,她看到的竟是他……刀子,陡然落到地上。他眸色暗沉,看着那掉在地上的那一把锋利匕首,冷声道,“原来,你此番过来竟要杀我?!”她惶恐摇头,不敢置信的看着他说道,“是你,为什么会是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白夜

    白夜

    《白夜》讲叙了一个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