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600000014

第14章 在星光的辉映下

--《共和国的星光》的写作

做一个诗人很难,做一个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诗人更难;可以有千千万万读诗和爱诗的人,但不可能有千千万万的诗人。在中学时代(那已是十分遥远的过去),我曾迷恋过诗的写作。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便知道,我已失去了创造的诗人所拥有的合理的空间。我不再期望自己会成为诗人。50年代最后一个春天,我还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

当时的《诗刊》的同志们,感到国内还没有一部谈论中国新诗发展历史的着作,便由徐迟等同志出面,委托我和几位同学(他们是孙玉石、孙绍振、刘登瀚、洪子诚、殷晋培)合作编写《中国新诗发展概况》。也就是这时,我开始较为系统地接触中国现代诗歌创作和理论的史实。这个工作,弥补了大学现代文学史课程诗歌部份不够充分的缺陷,并训练了我们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此后,我业余的主要写作活动,是对当代诗歌的评介。这个工作促使我了解并熟悉诗歌创作的现实的脉搏。那时我刚毕业留校,年纪也轻,还不到30岁。也就是这时,我接受北京出版社的约稿,写出了一本通俗性的关于读诗和写诗的小册子。怀着忐忑的心情寄出书稿,收到的却是极为热情恳切的肯定。这是我的文学批评道路上受到的印象最为深刻的鼓励之一。正当我以浓郁的兴趣,准备投身我所钟情的诗歌研究事业的时候,一场可怖的政治旋风刮起来了。它不仅刮走了我那本有可能出版的、可以称之为处女作的《关于读诗和写诗》的书稿,也迫使我中断了关于诗的学习与思考。

一停便是可惊的十年。这期间,中国新诗和中国人民一样,经历了空前的灾难。诗歌创作走上了“假、大、空”的绝境。劫后归来,人已中年,当我重新开始我的工作时,我惊异于诗的严重退化。从1976年开始至1978年,我的研究工作也和那时的中国文学一样,处于一种“惯性滑行”状态。一方面,我从事诗歌运动和诗歌实践成绩的综合;一方面,我开始了诗歌基本理论的普及性文章的写作。那时我便觉察到,我的工作已与即将到来的跃动的时代不相适应。1978年底,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刚刚开过,我们停滞了很久的社会沐浴在思想解放的阳光之中。这种形势促使我很快地结束我手头正在进行的工作。1979年我先后送走《湖岸诗评》和《北京书简》两本书稿。算是表明我向过去告别并以一个新的视点重新起步的决心。整个的时代氛围启发了我。进入1979年,我沉浸于诗的回顾与检讨之中,总的特点是对于历史的反思。这种反思的出发点是:追溯“五四”新诗运动曾经出现过的创造的和多样的繁荣;总结建国以来诗歌创作所已达到的和曾经失去的,从中寻找新诗在长时间内所逐渐产生的异变的因由。

1979年北京大学“五四”学术讨论会上,我宣读了题为《和新中国一起歌唱》的论文。这是我对于建国以来诗歌发展道路的最早的回顾。这篇论文流露出我初步的思考历史批判意向。这批判性的特点,后来在以《历史的沉思》为题的论文中有更大幅度的展现。后者也是一篇长文,计四万余字,它是我在北大讲授《当代诗歌思潮》的导论部分。上述两篇长文完成以后,我舒了口气,有偿清历史欠债那样的轻松感。我感到,我对当代诗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要说的话,大抵不出于此了。当然,《历史的沉思》发表之后,也有的朋友对我的写法不以为然。他说,要是他来写,就不会采取这样的叙述方式。我知道,他指的是我文章中的“尖刺”,特别是论及许多历史事件和若干有声望的诗人的作品时我的不加掩饰的批评。我自知忠于史实的说话不免伤人情感,但我宁愿以此维护文学批评的严肃性。《论新诗传统》是这本书中未经发表而直接列入的唯一文字。

我写此文的用意,在于使我的思考保持历史延续性。它是我对“五四”以来迄至今日的现、当代诗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描述的尝试。以上我用了较多文字谈到《共和国的星光》第一辑的三篇文章,因为它们的字数加起来超过全书的一半。这第一辑可以看作全书的基干,它确定此书的基本倾向是回顾性的,是对于诗歌的反思。一位年轻的评论家在批评我的作品时曾经作过这样的概括:“……中国知识分子普遍都经历了一个从‘想不到’到‘想得到’的痛苦觉醒过程。从‘想不到’到‘想得到’,其间我们的人民和知识分子都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甚至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苦涩和讽喻,不过这是大有补偿的苦涩和讽喻,而最大的补偿就是,他们获得了独立思考精神和成熟的理性。”(王光明:《谢冕和他的诗歌批评》)

他对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描写是宏观的。我觉得自己是在历史的挫折中学会了理性的沉思。这种痛苦的沉思获得的坚定性是不易动摇的。

1979年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给人们的启示是太丰富了,对于诗歌也是如此。许多信息向我们表明,诗歌正在全面萌发着振兴变革的因素,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大批名字生疏的青年诗人的出现,以及他们的诗作的引起震动。1980年4月在广西南宁举行了全国当代诗歌讨论会。会议的话题集中于新诗的现状和展望上,新诗面临挑战的命题被提出来了,不同的关于历史和现状的认识有了初步交锋。它预示了以后更为激动人心的辩论。就是在这个会上,《光明日报》与会同志拟组织部份专稿见报,我也是被组织的作者之一。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刊出我的短文《在新的崛起面前》。我以如下的话结束了这篇文章:“接受挑战吧,新诗。也许它被一些‘怪’东西扰乱了平静,但一潭死水并不是发展,有风,有浪,有骚动,才是运动的正常规律。当前的诗歌形势是非常合理的。鉴于历史的教训,适当的容忍和宽宏,我以为是有利于新诗的发展的。”

文章一出来,立即引起不同的反响。我感到我是在“平静”的水中投进了一块小石子。我自己也如同文章所说的那样,准备随时“接受挑战”。那时没有预料到,我所使用的“崛起”一词,竟留给人们那么深的印象,以至于被不少的人所相继使用。我也没有预料到,继《在新的崛起面前》之后,又有第二个“崛起”和第三个“崛起”(即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的出现。当然,我最没有思想准备的是,由于它的出现竟引起了那么多人的情绪激动,以至于在四年后的某个时候,竟被归纳成“三崛起”在更大的范围、更严重的气氛中受到关注。其实,《在新的崛起面前》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理论,对当时出现的新的创作现象也缺乏具体论析。文章的作用只是在于,它发现并描述了诗歌发展的新的迹象。但作为一个评论工作者,这也许是少有的“幸运”,因为他的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当然,我为此也付出了代价。以《在新的崛起面前》为契机,我在此后一段时间一直以浓厚的兴趣注视着新诗潮的兴起、发展及其挫折。

在我的观念中,挽救新诗的走向衰竭状态的,只能是当前这样受到昌明政治鼓舞的、整个社会向着世界开放的良好时机。它为整个理论界、思想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宏阔的视野。中国新诗的由停滞走向发展、由窄狭走向宽广、由单一走向多样,它的成功或者失败,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是我们不能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振兴诗歌(或是给振兴开一个好头),那么,我们诗歌的不景气将要持续延长下去。收入这本《共和国的星光》中的文章,除了前述历史回顾一类,另外大约一半,便是对于新诗未来的呼唤。

这是一本论文集。对于这样的书稿,一般出版家都表现了相当的冷淡。它之所以得以出版,全然是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慷慨。他们鼓励我将近年所写诗论,以“新的崛起”为中心主题结集出版。编辑同志的热情和认真令我感动。为此我深深地感激他们。

当然,此后因整个形势的影响,由于我遇到的麻烦,也牵累了他们,这又是我所深感不安的。《共和国的星光》出书了,送到我手中时已是1983年的秋季。感于当时的整个气氛,我一面暗自庆幸它的毕竟未曾夭折;另一面也为自己和出版社耽心,怕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从而引起更大的麻烦。我极力“缩小”这本书的“影响”,尽量地不持以赠人,因而也不曾多购。许多师友我都不主动赠送,这当然是无可奈何的失礼,直至今日我还在一一地请求他们原谅。随后,从各地来了熟悉的和陌生的朋友的信件,向我索取或要我代购该书,可是出版社和书店竟一本也找不到了。一本说不上有什么价值的小书,竟然有人想到它并真诚地寻找它,作为作者,我所感到的欣慰可想而知。

当然,在特殊的气氛中,我也听到不同的声音。对此,我不想说些什么。需要加以表明的是,不论我发表的见解存在什么样的不足乃至错误,但我的观点的不同于众或使用资料的不加隐匿,并不说明我对当代诗歌的看法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我始终陷于痛苦的思索中。我受到中国现代和当代诗歌的滋养,我的批评建立在它自身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我进行这项工作时完全把自己当作局内人而不是旁观者。最近,我在《中国诗萃》(50年代--80年代)的序言中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越是遥远的历史越是好写,越是近切的历史越是难写。中国千年诗史的最近一个阶段,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欢乐与悲苦、激扬与沉寂,它是我们诗化的生活史与情感史。因此,当我们试图描写它,我们仿佛是在从事一番无情的自我解剖。但我们毕竟无计逃遁作为当代人的使命。比起全部的中国诗歌的历史,这36年短暂得好似瞬间。但是忠实地、像历史家那样地描述并评价它,其对我们内心的煎熬,不啻千年之久远!”人民共和国的诗的星光始终照耀在我的头顶。我因它的明亮而欢欣,因它的晦暗而忧虑,我与它共命运。对于“数典忘祖”、“蔑视传统”、“蔑视权威”之类的言论,我除了付之一笑什么都不想说。

“春风”的朋友告我,他们将再版这本书。我再一次感激他们,为自己,也为关心它的命运的读者。

同类推荐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地心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地心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它出自“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之手。描写地非常精彩,到冰岛请一位向导,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书中的汉斯,本书是一部描写冒险的书,阿克塞尔,全书讲述里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里登布洛克教授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里登布洛克教授在地心环游了地球一周,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好几次险些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最后回到了地面
  • 世界最好的杂文

    世界最好的杂文

    本书从世界各国浩如烟海的杂文作品中精选出70余篇经典之作,代表着杂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它们,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同时,在体例编排上,通过“作者简介”、“佳作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理性思考,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 红楼钟声燕园柳

    红楼钟声燕园柳

    本书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
热门推荐
  • 王爷也敢玩:王的女人太狡猾

    王爷也敢玩:王的女人太狡猾

    现代歌星倒霉穿越到古代,附身在一个又丑又哑的女人身上,成为了一个爹不疼,娘神秘,姐妹厌恶,下人也欺负名叫哑疤的女人。又倒霉的逃跑路上遇上个难缠的将军王爷,说什么她身上有他要的东西,卑鄙的他用一直猴子威胁自己不得不低头跟他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可低头不代表服输,生性抠门小气,对金子有异样执着的她变相的在王爷府赚钱了起来。顶着张丑陋脸又发不声音的喉咙,却还是照样有办法把王爷府给弄的鸡飞狗跳。无厘头的坑钱,没道理的整人,就连一向以冷酷闻名的王爷都被气红了脸,只差没晕倒。可忽然某一天,某哑疤忽然神秘的就发挥奇功,带着猴子,离开了王爷府,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一次气得王爷发誓要把这惹到她的女人逮回来,好好的教她怎么做人……
  •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书叙魏忠贤原名进忠,自幼灵巧乘觉,十三四岁的有相人言其中年必荣贵。万历十五六年间,因家乡灾荒,被债所逼入司礼监为太监。二十余年间,随天启帝由少小至登基,遂成新主近臣,蟒袍玉带矣。此后,魏仰仗权势,掌东厂大印,结党营私……
  • 聘金无价:国民少爷追爱记

    聘金无价:国民少爷追爱记

    何为国民少爷?举个例子,就像欧阳痕祭这种,有雄厚家底、长得人神共愤,亲和力爆表!可在谢雪尘看来,有雄厚家底,那也是他爸妈的钱;长得人神共愤,也不过是衣冠qin兽一只!亲和力爆表,说白了就一只花花大萝卜!国民少爷对此微微一笑,迅速将高冷千金俘获!最后却让她给逃了!两年后,再次相遇~“欧阳少爷,请你听清楚!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是冷氏千金冷黎雪,而冷黎雪马上要和铭萧踏入神圣的婚姻殿堂了!”国民少爷勾唇,“一个小帮主,确定?”谢雪尘掀桌:“小帮主?Z国最大hei帮的帮主你说小帮主!聘金就有半个hei帮的权利可使!”“那比得上本少暖床暖身更暖心?这可是无价!”“滚!”国民少爷追爱路漫漫其修远兮!~
  •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这本书阐明了纸上谈兵的人从来都不会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除了像华盛顿那样的伟人,世上还有许多像克罗伊斯王那样的人,庸庸碌碌地了结此生。
  • 知识结晶

    知识结晶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胭脂醉

    胭脂醉

    "腻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矫揉造作,厌了六朝金粉的绮丽韶华,南来的风落尽了繁花,唯独绽放在辛酸与痛楚中的那朵奇葩。她,出身卑贱却走进将相帝王家。她,沦落青楼却将旧主恩情牵挂。暮然回首,耳边那一句句的海誓山盟在岁月里崩塌,蹙眉追忆,枕边那一幕幕的温情被时光摧垮。
  • 会说会听会沟通:高效经理人沟通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

    会说会听会沟通:高效经理人沟通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

    在当前的管理界,一个很有意义的争论就是管理究竟是技术还是艺术?本书作者认为,管理首先是技术,然后才是艺术。管理有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在不同场合下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目前国内的管理教育,基本上以MBA为主流,集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管理者自我提升所必需的技能。书中原理的阐述与技能的结合,案例分析与管理游戏相交融,使读者能从概念和原理上得以提升,又可以在具体技术和方法上有所改善。这是第一批,包括了7个专题的基本内容,从管理沟通、谈判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到团队建设技能、激励下属技能,再到个的时间管理、个人压力调节等,都是管理者自我提升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后面还会不断推出新的专题。
  • 凤惑天下

    凤惑天下

    她倾世才华,风流潇洒,谈笑间让世间男子倾心。她权倾天下,嗜血无情,倾城一笑血溅天下。她到底是游戏人间纨绔世女?还是狠辣无比的凤朝王爷?且看凤君一出,惑世心他初见她一身风华,倾心相许,不管他人怎看,一生只为她活他一身傲气为她所折,甘愿为她放下世间权贵,只为博她一笑。他人如其名,冷漠无情,是她教会他什么是情,一生只为她倾情。女主不是善良之人不喜勿入这里一位亲帮子君建立的QQ群,有想跟子君一起聊天亲们可以进来玩玩103194784子君完结书:《纨绔女王爷》连载新书:《篡位女帝》
  • 老公,你很坏

    老公,你很坏

    “嫁给他,嫁给他……”耳边是众人异口同声的呼喊,伴着些许的尖叫和口哨声。林檬无措的看着拿着戒指单腿跪在自己面前的顾瑾白,今天是她二十岁的生日,可是她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会选择在今天向她求婚。和顾瑾白结婚,她从来没有想过,而且她才二十岁。她抬眼看向站在顾瑾白身后的欧阳骏,想从他脸上看出些她想要看到的表情。可是他的脸上却带着暖暖的笑意,更像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她的心开始下沉,他什么……
  •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