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40

第40章 附录二 新文学一百年(2)

到了20年代末,情况大变。那时左翼文艺思潮盛行,以阶级性的眼光来判断文学的价值成为一时风尚。随着创造社大部分成员的转向激进,“五四”的“文学革命”迅速地转向“革命文学”。此时开始激烈地反对文学的个人性和趣味性。对所谓的“个人主义”和“趣味中心”抨击最厉害的是后期创造社的那些人。他们大多数是留日学生,信奉“普罗文学”的思想。最典型的是成仿吾发表于1927年《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这篇文章,此文激烈批判当时的文艺界“就好象许久被人把口封住了一旦得了自由的一样,都是集中在自我的表现”,“我没有想到他们会这么早就堕落到趣味的一条绝路上去的”。他认为这种“遭遇着趣味这种臭气”的倾向不是文艺的正轨:“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成仿吾:《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见《中国新文学大系·文艺理论集二》,4~5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其实,即使是如鲁迅这样的毕生以社会承担为己任的先行者,他的一贯的激烈之中,也存在着通达的一面,并没有后期创造社同人这般的“彻底”。鲁迅在他的那篇着名的文章《小品文的危机》中,有一些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那就是:“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紧接着这句话,他还说,“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尽管他对这种“愉快和休息”作了限定,即:“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鲁迅全集》,第4卷,576~577页。)鲁迅的“通达”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基本精神,即一方面把文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社会的大前提下,所以,他首先要求于文学的,是作为武器(即“匕首”和“投枪”)的性能,是为求生存而能够杀开一条血路的东西。然而,文学同样感知了那个时代追求个性解放的、对于个人存在及其欲望的尊重的总体氛围,有它的自由性和民主性的一面。因而,它能够注意到文学毕竟存在着那种有限度的和有节制的“愉快和休息”的性能。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在一定的历史空间里,文学的风格和样式是多样并存的,尽管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对立和抗争,但却不会是排他的、更不会是唯一的。这种相对宽松的心理承受,在那个时代是一个普泛性的事实。例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这两个影响力相当巨大的文学社团,它们的宗旨各有不同,但却并行不悖,各自沿着各自的路线发展。文学研究会宣告,“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已经过去了”。据茅盾介绍,这个文学社团的宗旨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实,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与此判然有别的是创造社,他们是倾向唯美的一群,强调“文学除了对于外界的使命之外,总有一种使命对于自己”,“有不少人把这种对于自己的使命特别看得要紧,所谓艺术的艺术派便是这般”(郑伯奇:《创造社的倾向》,见《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上海,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1935。)。但即使如此,创造社的作家同样“显示出他们对于时代和社会的热烈的关心”,“他们依然是在社会的桎梏之下呻吟着的‘时代儿’”(同上。)。这些材料有助于我们现在进行的讨论。首先,它说明“五四”当时对于艺术主张各不相同的艺术派别的宽容和大度,同时也恰好证明了即使是艺术自身规律之倾向的社团如创造社者,它依然不能完全脱离苦难深重的中国社会的现实。就是说,它们的文学依然是沉重的。

革命意识的介入,使原先那种近于极端的文学主张获得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意识的核心是阶级论,即社会人群的阶级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这种新兴的理论被有效地嫁接在中国本来就矛盾重重的社会肌体之上。它造就一种幻觉,即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所苦苦追求的强国新民的理想终于显示出明晰的线路。来自域外的理论使国人的悬念有了答案。似乎它的到来,往日所有的纠结和悬置全都迎刃而解。新文学为寻求社会进步而拥有的批判性,如今非常明确地与激进的政治理念完好地契合了。一向不甚明晰的文学变革的设想,迅即从政治意识的定位中取得了明确的方向感。

大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些政治色彩很浓的文学理论大量引入并发表,这些文章更加猛烈地批判文学的趣味性,“凡所谓趣味都是这样的,它是路旁的一个迷魂阵”(成仿吾:《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见《中国新文学大系·文艺理论集二》,8页。)。持论者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最后的阶段(帝国主义),全人类社会的改革已经来到目前”,对于当时的文学态势,也有激烈的批评:“在整个资本主义与封建势力二重压迫下的我们,也已经曳着跛脚开始了我们的国民革命,而我们的文学运动--全解放运动的一个分野--却还睁着双眼,在青天白日里寻找已经迷离的残梦。”(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载《创造月刊》,第一卷第九期,1928-02-01。该期编辑王独清在“余谈”《今后的本刊》中说:“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是一篇最重要的论文,简直可以说是今后同人要从事于新努力的一篇宣言。”本期同时还发表郑伯奇的戏剧《牺牲》,蒋光慈的小说《菊芬》。王独清对此评价说,它们“都充满了革命的情绪”。在这篇“余谈”里他还说:“新时代斗争要开展在我们的面前,处在这样的一个转变期间的我们,应该持一种真实的态度:我们是应该向后退呢,还是应该去欢迎这新时代的来临?……我们要承受新时代将开展以前的朝气,我们要参加催促新时代早临的战线,我们要尽我们的能力做些自觉的工程作欢迎新时代的礼物。”这一期刊物所登的作品、理论以及编者的编后谈,构成了一种“事实”,即“五四”新文学已经转型。而这种转型却是由于中国社会“业已”发生了“新时代”的转变。这是当时创造社同人的愿望和判断。它也代表了中国在抗战爆发前的二三十年代“革命文学”运动的一个事实,也是当时的“文学主潮”。)

可以说,从近代的文学改良直至“五四”的文学革命,都是在中国社会危机的背景上展开的。试图通过文学的变革以达到消除危机的目的,这种追求的目标的确立及实行,在很长的时期中都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和充满矛盾的。但是在20年代末,这种追求由于与强劲的革命思想的遭遇,无啻于给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注入了兴奋剂。仿佛是得到了证实,即新文学所追求的强国新民的梦想,可以凭借着那时流行的那些话语得以实现。一批由留学生引进的新潮理论似乎造成了“事实”:那就是认为一个崭新的社会革命正在中国大地上进行。因而,当受到“五四”思潮影响的国人,面对着救亡和启蒙两项使命感到踌躇时,因为有了上述那种引进从而使先前的矛盾得以缓解。“救亡”甩下了它的兄弟“启蒙”而单独前行了。这样,当“救亡-革命”的公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早已对此习以为常而不会大惊小怪了。

对于中国文艺界来说,当它“顺利”地处理了上述那一对矛盾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文学的社会性和个人性这一对新的矛盾。这是一对更复杂、更深刻、也更棘手的矛盾。“五四”初期关于“人的文学”的议论烟消云散之后,在它消失的沿途抛撒下一路“个人主义”的碎屑。对个人主义的申讨始于20年代末,盛于五六十年代,而终于90年代。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路程。它的背景非常复杂,其基本动机则是社会功利。现在不妨再把话题拉回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的那场革命文学运动。那时的目标非常明确,即革命是倡导集体性而反对个人性的。而在文学上,则是要以集体的价值和趣味来排斥和替代狭隘的个人主义。革命文学,它天生地总与大众利益以及社会群体的思想性有关。

在这一方面,蒋光慈的论述最多,也最详。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一文就是把文学放置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的环境中考察并提出要求:“现代革命的倾向,就是要打破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制度,而创造一个比较光明平等的,以集体为中心的社会制度。”与此相对应,他认为,“革命文学应当是反个人主义的文学,它的主人翁应当是群众的一分子,若这个人的行动是为着群众的利益的,那么,当然是有意义的。否则,它便是革命的障碍”,“革命文学的任务,是要在斗争的生活中,表现出群众的力量,暗示人们以集体主义的倾向”(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原载《太阳月刊》,1928(2)。转引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文学理论集二》,46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事情这样开了头,就有源源不断的后续者的发挥。这些后续者越来越表现得自信、坦率且坚定。到了毛泽东,他更以断然的语气说:“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在今天,坚持个人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立场的作家是不可能真正地为革命的工农兵群众服务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864、8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此后,革命文学的性质与作用似乎就专注于对于个人主义的批判。在一批革命文学家的心目中,个人主义是罪恶的,等同于资产阶级,而集体主义则是圣洁的,等同于无产阶级。

在这一点上,郭沫若的主张最为彻底。他以麦克昂的笔名发表的《桌子的跳舞》,激烈批判中国作家“他们都是些很舒散的个人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只是想绝对的自由”,他们表现的是“极狭隘,极狭隘的个人生活的描写,极渺小,极渺小的抒情文字的游戏”(麦克昂(郭沫若):《桌子的跳舞》,载《创造月刊》,第1卷第11期,1928-05-01。本期编辑后记写道:“革命文学的激潮已经传到四方,知识阶级的青年大众已经完全接受,以后必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革命文学的全运动上,文艺理论的建设与作品行动只是形式上的区别。指导理论的发扬,由指导理论的灯光去照彻有产者家犬的衣裳,点破一切新旧文艺的本性-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今后将更努力于这方面;正确的理论决不是空虚的,它是轰破敌军的强有力的炮火”。)。还有一篇《留声机器的回音》指出,对于“唯心的偏重主观的个人主义者”来说,他们应该克服自己已有的个人主义,来参加集体的社会运动。“就是要叫他们当一个留声机器--这就是第一,要你发出那种声音(获得无产阶级意识),第二,要你无我(克服自己有产者或者小有产者意识),第三,要你能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郭沫若:《留声机器的回音》,载《文化批判》,1928(3))这些道理说白了,也就是取消个人主义,不要表现自我,要被动地、无保留地充当集体意识的传声筒。

较之周作人当年“人的文学”的提倡,这是一个明显的倒退。革命把原先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启蒙意识都消解了。这时,明确地对文学家提出要求,即为革命而文学,而不是为文学而革命,落脚点是革命。至于创作的动机和目的,应该是由“艺术的武器”改变到“武器的艺术”,出发点是武器。(见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载《文化批判》,1928(2)。)文学和艺术到了这时,自然地变成了革命和武器了。由于上述那些理论的推进,新文学在经历了初期的有些庞杂也有些散漫的发展之后,就被迅速地吸引进了革命的隧道。强调社会性和集体性的结果,使文学的“个人主义”受到沉重的打击。那些指向农工运动和底层生活的革命作品,使恋爱也染上革命的色彩。这些无一例外的严肃而沉重的作品,一时间站在了时代主流的位置。他们从批判文学的趣味中心转而批判文学的个人主义。激烈地反对文学的个人主义的结果,伤及了文学的心脏--文学的所有悟性和灵感的核心。这就给此后漫长岁月中的文学悲剧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以20世纪40年代初期那个讲话为标志,直至40年代末的《斥反动文艺》(郭沫若作,载《大众文艺丛刊》,第1辑,香港,1948年3月出版。)的发表,事情可谓愈演愈烈。邵荃麟那时说:“在今天,作为一个进步知识分子来说,只有在同广大群众结合中,进行其自身意识改造,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健康的感性生活,否则便可能走向到个人主义文艺的旧路上去。我们以为今天文艺思想上的混乱状态,主要即是由于个人主义意识和思想代替了群众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见《大众文艺丛刊》,第1辑。发表时署名为“本刊同人-荃麟执笔”。)

一百年来,我们的新文学就这样以不堪重负的姿态,行进在发展创造的长途上。文艺不仅是疗救社会病苦的药物,后来更成为政治的代言,甚而本身也成为政治。文艺排斥和拒绝轻松和闲暇的结果,使那些不能占据主流位置的写作者受到质疑和打击。他们是主流以外的人,他们的工作长期得不到公平客观的承认。他们被称做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作家。他们置身于支流、边缘甚或是逆流的受轻视和受排斥的地位。在上述那篇《斥反动文艺》的文章中,作者说:“我今天要号召天真的无色的作者和这些人绝缘,不和他们合作,并劝朋友不合作。人们要袖手旁观,就请站远一点,或站在隐蔽的地方。”这种局面从2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延续到70年代,大约占了一个世纪的一半。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时间里,文学一直如此沉重,这说明中国新文学的生存环境并不正常。

新文学在行进中,它却又是在不断地试验中。从它酝酿和诞生的时候起,它就一直在尝试着适应中国这个充满危机也充满变数的社会政治现实。它是文学,却又不单纯是文学。尽管在漫长的时间内,有不少的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都在提倡一种“纯”的文学,但文学在中国就从来也没有“纯”过。在中国这个现实里,文学似乎总是天生地和它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兴亡,甚至和政治沉浮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最初的“为人生”到“为大众”,再从“为工农兵”、“为社会”、“为绝大多数”到“为政治”……开始是自然而然的推进,后来就有点着了魔似的“穿着红舞鞋”不停地跳着,再也停不下来了。

同类推荐
  • 别让外界浮躁了你

    别让外界浮躁了你

    《别让外界浮躁了你》:读其文,识其人,识其人,知其心,海亮的文字与他的生活,其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看上去散淡随意,细咂却是绵绵不尽的爱,是一份让人敬佩的认真。由周海亮编著的《别让外界浮躁了你》共6篇,主要内容为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原谅别人等于解脱自己,我真的闻到了花香,暗夜的明灯,寻找一处桃源,尊重每一扇门。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南京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世界最好的杂文

    世界最好的杂文

    本书从世界各国浩如烟海的杂文作品中精选出70余篇经典之作,代表着杂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它们,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同时,在体例编排上,通过“作者简介”、“佳作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理性思考,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热门推荐
  • 回望家园

    回望家园

    闲来翻书,常常由衷的羡慕古代所谓“文人”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诗、书、画犹如血脉,时而各行其道,时而汩汩交汇,径直通向他们的心灵。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穿行,反观当下,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当然还有诸多的原因),不要说达芬奇式的巨人不复出现,就连文艺也被分割成了不同的营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隔山而望,跨门类的“通才”已近罕见。当然也曾发现几位作家朋友,或是因为家学,或是因为机缘,有幸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有所涉猎,其作品就有了旁人所没有的气象,着实令人羡慕。正因为如此,当我偶遇吕中元先生的散文集《回望家园》时,那份惊喜就可以想见了。
  • 大牌二手妻

    大牌二手妻

    墨熠:没算过,不过至少能养得起你每天三百颗卡地亚十克拉钻戒……苏米:……(请问,他所有场子加起来,半夜所谓的正事儿,是何事儿?)苏米:KAO……这么有钱,这要我们兄弟怎么活啊!B:苏米:盛泽先生,一个月利润也比不上这2%,都让苏米忍不住想凑凑热闹呢!墨熠:以后我场子里的利润分你2%......C:墨熠:媳妇……毒鹰:2%?(一个场子2%,全给你……现在,先办正事儿。)墨熠:怎么错了?苏米:我不该用催情药……(呜呜,一场突入其来的婚变,真的假的?)墨熠:(搂着安慰)乖,下次用了记得洗手……A:墨熠:乖乖做我的新娘,我都给……D:盛泽:苏米……苏米:您看上的任何东西,你得全力配合我媳妇砸场子……毒鹰:墨老大,让她成为商政界的笑话……墨熠:明天订好过渡协议,本已小有资产的她。毒鹰:墨老大,请自报家底!一无所有,消失一年,你的女人带人砸我场子,却因最信任之人出卖;卖到A市黑市中,沦落到拍卖台之上……盛泽:……磨牙苏米:我错了……阴差阳错,还不只一个;我哪里有拍卖会,你想要的,只要我有的,就带人砸哪儿!苏米:大爷,往后,你大爷,您真是越来越风光了。整了盛泽;连自个儿也送人了。毒鹰:……,我嫁你;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盛世财团的股份……墨熠:不错!很有做大姐大的气势墨熠:这些不是白给你的,成为黑市之皇墨熠的夫人……墨熠:……
  • 首席少东不好惹

    首席少东不好惹

    岳憬初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借着窗外的月色,模模糊糊地能够看清,时钟的指针往前跳了一个小格。十二点了,他还没有回来,又在见客户?亦或者正在跟哪个女人风流快活?这些年,她的心中总有些小小的不安,却也只能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体会。岳憬初明白,这隐隐的惴惴与慌乱,完全是因为他——江浩然。江浩然二十九岁,是一家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岳憬初非常喜欢他这个职业,因为日本人把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宪法学导论

    宪法学导论

    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工作能力,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本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系列教材,这本《宪法学导论》就是其中一部。
  • 穿越之狂傲魔妃:凤逆九霄

    穿越之狂傲魔妃:凤逆九霄

    她,是二十一世纪最顶尖的天才杀手,阴狠狡诈,在杀手界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无所不能!然,却因一场精心策划的地雷阵爆炸而身亡。她,是兴元大陆中千灯国的七公主,软弱无能,体弱多病,人称“废物七公主”。然,因深宫的争斗被暗杀。当素冷的眼眸再一次睁开,展现的不再是懦弱,而是嗜血的光芒,阴狠的笑靥!比灵兽?她有上古神兽青阮凤凰,兴元大陆中屈指可数的拥有神兽之人!比灵力?她是紫级幻灵师,随意召唤一个灵兽便可地动山摇!比势力?她是兴元大陆三大家族中位列家族之首的白羽谷谷主,富可敌国!在这以强者为尊的时代,她必然褪去草包的皮囊,朝着强者之旅一路狂奔,登上最高的巅峰!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无耻相爷的降魔宠妻

    无耻相爷的降魔宠妻

    一抹七星极光要了傻妃的命,却令她劫后重生。她,惊鸿,至冰至美,至清至冷。他,叶隐,至纯至净,却鬼魅妖冶。●前世,她是至尊的降魔者。今生,她却是痴傻呆滞的弃妃!他是大鈅王朝官居一品的相爷,妖孽魔魅。两个本是天生敌对的克星,在他看来却是天造地设。●异国公主前来和亲,看上大鈅王朝的相爷。相爷妖娆一笑,请皇帝赐婚,宠妻惊鸿。公主恼羞成怒,皇帝后悔不已,眼睁睁看着惊鸿‘本人’嫁于相爷为妻!什么,惊鸿丢给相爷一封休书?好!一场赐婚,她竟然多了个未婚夫!当他冰冷的手指抚摸上她的锁骨时,她清冷的眸子终于有了怒气。“叶隐!再无耻也要有个限制!本尊不好你这口!”“没关系,为夫好这口就行。”●妖界妖龙契约在手,看你无耻相爷怎么接招!凤凰精魂守护在身,看你无耻相爷如何对付!什么?!无耻之徒竟然是魔界的皇!!妖龙和凤凰缩在角落浑身颤冷……===========人皆有三魂,她为何只有一抹天魂?“鸿儿放心,其它两魂交给为夫。”“……谢了。”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杰克·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

    杰克·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

    杰克·韦尔奇,一个拥有自己独特个性魅力的商界精英,一个在事业中创造了管理神话的商界领袖,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经历的商界奇才。本书是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相信阅读本书过后,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