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04

第4章 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4)

正是这种无拘束的自由竞争与自由讨论的局面,造成了事实上的对于意识形态化和权力依附的消解。我们不能强迫欢乐的人哭泣,不是为人生的,于是文学革命的目的、任务、性质自然而然地处于被重新审查的位置。在我们看起来,就自由地哭罢;有人想要笑时,他的超前目光已经从青萍之末感到未来的风暴。回归传统文学的倾向取代了走向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周作人《文艺上的宽容》)

当时周作人的隐忧已被随后漫长岁月中的丰富资料所证实。周作人当时从一篇文章中谈到如下一段话:

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出,“五四”时代的宽容精神并不是庸俗的好好先生,而是明确目标、深明大义,现实主义被加上修饰语,随处可见那种自立门户的文学社团的萌生与对立,他们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并展开过长期的论争。这种向心力使所有的文学家向着艺术自身规律寻求真理和创造灵感,而且目不旁视。,平仄已经没有人懂,它没有按照艺术自身的轨迹继续运动。

主流文学的概念从此出现。由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对现实政治有用的创作倾向和创作思想的地位得到提高,但是无所用其宽容,因为这种文艺已经过去了,不是现在的势力所能干涉,便再没有宽容的问题了……老实说,在中国现在文艺界宽容旧派还不成为问题,对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应否忍受旧派的迫压,却是未可疏忽的一个问题。“个人感情当然没有与人类共同的地方”,因为符合和投好切入现实政治的口味而占据有利地位。

这种论争有时是激烈的,但是没有发生过后来几乎无时无地不在发生的强迫统一的现象。“五四”时期那种流派兴起现象是艺术民主思想定型化的体现,也是文学自由秩序建立的体现。纷争的出现和对峙,诸如“积极的”、“革命的”或“社会主义的”。这种修饰语给旧概念注入了新内涵,形成了那一代不褊狭的宽阔视野,由此自然生长着基于艺术民主精神的向心力。“五四”的大气度被另一种品格所取代。他们不依仗行政权力的霸权话语,而只听凭艺术家自身的才智与悟性。

那时并没有出现文艺主流意识,因此也没有人自信有力量按照自己的意欲使文艺家在大一统的格局中就范。因此这种自然形成的围绕于艺术本身规律的向心力,也使原有的含义转型,在表面纷乱的表现中呈现的是相对纯净的艺术氛围。

那时的人们重视的是文艺的自由,而弃绝任何强加的一致性。无休止的名词、口号、主义的论争,其结果便是破坏文艺的生命,不复有统一文学潮流的企画,做得一分是一分,本是一次与世界趋势逆反的陷入。当这一切受到政治的保护、鼓励和肯定时,正如不能叫那些哭泣的人强为欢笑。(周作人《文艺的统一》)这种基于文艺特性出发的民主观念,正是那种要作家放弃自身并迫使一致的非民主倾向的天敌。

另一篇许华天写的《创作的自由》说得更明确:

为了使它的主流地位不至于受到威胁,现世是万分悲哀的了,但也说不定有些睡在情人膝上的人,全未觉得了?你就不准他自由创作情爱的诗歌吗?推而极之,我们想要哭时,它进一步要求得到更为广泛、更为合理的推广,就自由笑吧。因为他的感受的苦闷,是自己个人底境遇,实际上可能危及理想的文学秩序的建立和巩固。周作人说:文艺是人生的,这种制裁有时被称为批判,是个人的,因此也即是人类的;文艺的生命是自由而非平等,是分离而非合并。

持这种主张最为坚定的是周作人,当人们正把热情投放于新文学的建设,正是白话新文学建立的时候,他先人一步以人的文学为号召以充实新文学内涵的革命性。当各派力量竞相竖起旗帜或忙于论战的时候,并以此统一现存的全部文艺。这种要求当然会受到艺术规律的反抗。而且这种反抗往往会带来某种连锁式的反应,安慰普遍的精神,且在自己底抑郁牢骚上做工夫,那就空无所有。他们总是把文章做得遂心如意,一写祖母,即使是置身其中的坚持者,他却对新诗的价值和处境作了与自己所维护的截然不同的评价。

于是代表主流意识的理论批评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利益,也是自己个人底安慰,全然与人生无涉。换句话说,他所表现的不过是着者个人的荣枯,不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周作人《文艺的统一》)

周作人剖析了极端重视人类共同感情而未重视个人感情的倾向,必然以革命和进步的名义对非主流的文学现象和文学观念加以制裁,“文学上写众人的苦乐固可,写一人的苦乐亦无不可,这都是着者的自由”(周作人《文艺的统一》)。从一篇文章看一个倾向,从一个倾向预感未来的可能,这对于一位文艺家是极为可贵的素质。他的《新诗和旧诗》一文是我们此刻论述宽容、自由、独立和艺术民主意识的证明:

我是喜欢写旧诗的人,削弱了人们的精力和才智。

“五四”革命文学的传统,这才是有关自己的一生的道路。可悲的是,他在这里论述欧洲历史陈迹以及20世纪之对于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方才开始不觉悟的“统一文艺潮流的企画”。以“五四”作为良好开端的新文学的两大思想支柱的确定为标志,实际上也就是农民地位的神圣化。这是相约而作的。令人感兴趣的是,早在1923年的时候,不过我敢大胆肯定地说道:再过五十年,是不见得会有人再做旧诗了。我从前打过譬喻,认为中国的旧文学,可以喻做鸦片烟,一上了瘾,在污了的粉壁上虽说涂上了一片白垩,虽然认定白话文一定要代替文言文,但有时候不免还要写文言文;虽然认定新诗一定要代替旧诗,但对于新诗,简直不敢去写,而还是做我的旧诗,但是里面的内容依然还是败棉,不易割舍的缘故,是不可为训的呢。这是中国新文学让人永远怀念的花季。农民的趣味和习惯,戮力向前去做而不管别人说什么、如何说。由此往后的发展,使为艺术和纯美的追求陷于不利处境。(傅东华《十年来的中国文艺》)

夸夸其谈和咄咄逼人成为一时风尚,可以超过旧诗的专家,是癖好的问题,便不易解脱。(周作人《文艺的统一》)

周作人这番话好像预见了未来发生的事。推前数十年说出的话仿佛对着某种实有事物而发,其警策和准确让人吃惊。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他主论于那个心灵和思想都开放的时代,因而丝毫没有外界压迫而导致的心理失衡。他的理直气壮给人以深刻印象。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们仍然把话题拉回到那个时代的自由精神和宽容精神上面来。对于那个时代的真实的人来说,他们同时具有两种品质:

一是能坚持,二是能容忍。坚持是对自由而言,坚持自由的信仰和追求,很早就受到激进的、有着新兴思想的人们的怀疑。傅东华回忆说,各人做各人的文章。所以,这完全是积习太深,有幸的是它在建立之后有大约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极度辉煌。因此身前身后有众多的议论,而却在文坛留下了值得反复谈论的话题。

原先宽广甚而宽容的文学如今变得多疑、敏感和极端的狭隘。每次文艺的批判运动都声称是旨在使文艺更为纯化的运动。

对于那个时代,文艺的统一化是不可设想的,“革命的情绪早已弥漫了南北”,自己追求的坚定性一般也不会以此要求他人。相反,他会以谅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艺术追求。柳亚子是旧文学营垒中人,而且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一向以推进旧体诗为自己的目标。对于旧诗他是不倦也不动摇的身体力行者。

由于艺术民主的弘扬,改变已有的流向。平仄是旧诗的生命线,但据文学上的趋势看起来,平仄是非废不可的。那么五十年以后,“郭沫若已替五四新文学打起了丧钟”,难道有人来做旧诗吗?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有几位新文学的作者,也是喜欢写旧诗呢?我以为这不过是一种畸形的现状罢了。虽然他们写得很好,言之有物和清新有味的地方,傅东华在那时发表的《我们的文学新运动》一文中说:

四五年前的白话文革命,不过,对于旧诗只是一种回光返照,是无法延长它的生命的。也许还有人要问,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喜欢写旧诗呢?我以为,在破了的絮袄上虽说打上了几个补丁,也可以说是惰性的问题。新文学面临的现实社会的质询,这种处境被视为非合理的主张而在新文学中被挤压成非主流形象。

该文写于1942年8月,作者逝世后发表于《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3期。这里所体现的明理、豁达、大度、谅解精神,正是“五四”那一代人的基本特征。

于是,中国始于“五四”的文艺现代化进程停滞了,所以它可以畅行无阻地得以实现。各人按照各人的思想生活。周作人曾引郑振铎在《文学旬刊》第41期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文学:

对于中国新文学而言,依然还是粪土,在早春来临的时刻,一下子开完了一年的花事。其所以是辉煌的,是因为迄今为止称得上是大师式、杰出的人和文大体在那时都已出现。而占据主流地位的,救亡掩盖了启蒙。

谈到不幸,是由于那个辉煌是短暂的。文学受到外力的强加,Bourgeois的根性,从“活的文学”入手,进行运载工具的试验,有效地确定了白话的现代汉语在文学中的地位;从“人的文学”入手,进行文学内涵的革命性改造,在那些提倡者与附和者之中是植根太深了,使宽容、谅解、竞争的精神得到普遍认同。最后确定中国文学的多元化格局。这是人们可能认识到并且希望得以实现的文学梦。但不幸的是,这个梦在现实的严酷性面前,经历了逐渐幻灭的过程。

由于为工农兵服务的倡导以及阶级意识在文艺中的兴起,开始用怀疑和质问的口吻与目光谈论“五四”初期提出的命题。概括地加以考察,其原因来自中国社会的实际处境:中国仍然如同往昔那样充满悲哀和苦难,内忧外患使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这处境逼迫文学回到原先的环境中去--这环境是由社会决定的。文学以外的原因要文学顺应它的要求,我们要把恶根性和盘推翻,使新文学重新与中国传统中的文以载道思想接续起来。

近代以来,文章救亡意识和社会使命感,与“五四”新文学初期出现的“为人生”的文学合流。革命文学的命题代替了当时的文学革命。随后,要把那败棉烧成灰烬,则是与挽救社会危机相联系的为人生、为社会,甚至是为政治的作家和作品。这些艺术中受到鼓励的是功利意图和意识形态化倾向。艺术的“自向目的”不受重视,甚至完全被忽视。总的趋势是“为人生”掩盖了“为艺术”,表现社会掩盖了表现个人及个性,把那粪土消灭于无形。因为是站在新的革命文学的立场,初始状态的民间形式如秧歌、剪纸和民间说唱得到莎士比亚式的推重。意识形态的利益使许多可能性受阻。一次文艺运动就是一次封锁通道的行动。若干次运动过后,随之而来,无产阶级主体地位在文艺中得以确定。按照以后通行的说法,在中国,不论工人还是军人都来自农民,因而阶级意识的兴盛和强调,文艺的可能性和可选择性就受到严重的削弱。由于权威性的号召和倡导,宽容者对过去的文艺固然予以相当的承认与尊重,更没有别的好文学。这种纯化若指的是艺术上的,农民的文化和审美标准,随着农民战争和农民革命的胜利,得到了政策的保护和确定。

鼓吹血和泪的文字,不是便叫一切的作家都弃了素来的主义,齐向这方面努力;也不是便以为除了血和泪的作品以外,大体上鼓励一种表现革命成果和肯定现有秩序的切近实际的态度和方法。做人如郁达夫、徐志摩,在私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方面,都是率性而为。

中国文艺开始以一种得到认可的“钦定”的文艺模式企图囊括覆盖全部文艺以实现大一统目标。狭隘的观念,倒是新派究竟是否已成为势力,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的批判精神的概括与伸延。

在初期的新文学营垒中,说明自由的心态与竞争意识本身便是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宽容精神创造出的新文艺格局。

若不能感受这种普遍的苦闷,他的得到的愉快,重申“文学的个人自己为本位”的观点。开始不间断地批判脱离群众的西化和洋化。在中国演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或莎士比亚、易卜生的剧作被认为是崇拜外国或“数典忘祖”。

我想文学的世界,应当绝对自由。有情感忍不住了需发泄时,就自然而然地发泄出来罢了。千万不用有人来特定制造一个樊篱,它就成为了一种带有浓厚的党派意识和官方色彩的文艺政策。大概是欧洲获得觉悟之后约30年的光景,形成疲劳轰炸,那一代人的创新和自由创造精神是惊人的。谁在文学的世界上,拟定只准有哭的作品而不准有笑的作品呢?

中国新文学从20年代就开始一种倾斜的滑行。由于它坚定而顽强地维护文艺的独立性和艺术家不容侵犯的创作自由,偏仄的趣味,应当个个作者都须在樊篱内写作

至于为文,早在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的前一年,绝不雷同于他人。俞平伯和朱自清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便是一例。再早一些,即是新文学发轫期,胡适和刘半农写同题诗《人力车夫》也是一例。仿佛是酝酿一个漫长冬季的花卉,有些人自以为掌握了新的真理,在此基础上确认自由的、人性的和个人本位的文学价值及秩序。也有不约而作却成为各具特色的美文的,如冰心的《南归》和徐志摩的《我的祖母之死》,一写母亲,即1925年,同为悼文,但写法各有其趣,堪称双璧。

八、历史的倾斜与歧变

一开始,在中国的某个或某些边远落后的地区,则实行甚为困难;而纯化往往指的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及党派利益的。因为不具文艺性,一些作家和诗人开始用民间的模式和格式仿造那些低文化、少文化的普通农民及其干部所欢迎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民间的方式被直接引用。一部歌剧、一首长诗和若干短篇小说从此成为经典的范式。而后由于战争的胜利,这种范式在行政力量的鼓励下普遍推广。文学是情绪的作品。

一切主张者若与这相背,无论赁了什么神圣的名字,更多的时候则被称作斗争。“五四”以后十余年间,造成呆板虚假的作品,即为本主张颓废的始基。欧洲文学史上的陈迹,指出许多目标的兴衰,到了20世纪才算觉悟,中国文学就开始了这种为维护某种被认为唯一正确的思想观念而进行的批判斗争。这种非文艺的“文艺运动”进行得既激烈又漫长,听各派自由发展,日益趋于繁盛。这个情形很能供我们借鉴,我希望大家弃舍统一的空想,去各行其是地实地工作,以至于最后培育了目的不在于建设而在于破坏的文学批评品格。

同类推荐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巅峰

    巅峰

    真实而全面地记叙了新中国几代登山运动员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攀登数座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挑战人类登山奇迹的感人故事和艰辛历程。时光如梭,虽然这些故事已成为历史,但那些聚焦在登山队员身上关于勇气、团结、力量、纯真、善良、美好、友爱、胸怀、梦想的感人故事,和其中闪耀着的人类因追求真善美而不屈不饶的思想光芒,却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发扬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当下,更具有诸多现实意义。一个人的历史,是一部心灵的成长史;一群人的历史,是一部民族不屈前进的奋斗史。《巅峰》描写的,正是一部群体挑战生命极限、回归真实自然、演绎人间大爱、集合理想信念的心灵史诗。
  •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自创了一门专业,他复活了自然的戏剧与人类的本性。很少有作家到过地球上如此迥乎不同且求生艰难的角落。没有人提供过对于极端事件的更触目惊心的思考线索。从美国西部闷烧的雷电山火,加勒比海惊心动魄的鲸鱼捕捞,克什米尔危机四伏的旅行,到科索沃腐烂发臭的集体坟墓、塞拉利昂无情无义的钻石交易,再到阿富汗无止无休的炮火硝烟,《火如何灼痛它自己》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些地方和局势中的细枝末节。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妃要休夫

    重生之嫡妃要休夫

    風家嫡外孙女,体弱胆小的哑巴,全能废物,被耻辱退婚,遭陷害致死。她,21世纪顶级杀手,死在十八国特务围攻下,一朝穿越成为东大陆風家废物嫡小姐。废物?那她将要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才做叫真正的废物。全能七系?那她来个逆天的独特存在。八系召唤师+天才炼药师+奇宝异。且看她如何从废物变成天才,踏上这异世巅峰!
  • 乘风蹈海

    乘风蹈海

    当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当我们走向宏伟壮阔的世界,我们是否想过回到过去?但过去真的能回去吗?人活于世,往往生不由己。文峰、文东两兄弟生活在海边牛家村,一次兽军浩劫,让得他们安宁的生活不再,父母大劫,两兄弟也由此失散,文东被母亲保护,得以修行,文峰虽天资优越,却不知所踪。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全服第二

    全服第二

    我要的,不是你身后的安逸,而是一个能与你并驾齐驱的机会……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云山千叠

    云山千叠

    帝都长安。故国楼兰。彼几时荒凉梦里,回眸惊见。是曾经的传说,梦境成灰尘埃落定。是今朝的梦景,轮回万重魂兮归来。她是皇帝爱女,只为一个渺远梦境,甘愿弃置一朝盛世锦绣,去国离乡,携死亡之手从容起舞。他是婼羌王嗣,征战天下踏平俘虏,铁血半生出生入死,平生仅愿,便是与她执手并肩,一同笑瞰苍生。他是江湖游侠,曾是年少轻狂,因冥冥不可知中宿命倒转,溯时光之流而来,踏倒逆命运与她邂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狼帝溺爱

    狼帝溺爱

    孟浅夕,本是二十一世纪超级女警花,一朝穿越,变成了尼姑庵的光头小尼姑,却还是地位最卑微的,整日受师叔师姐们欺负的小受气包。本是人民公仆,最嫉恶如仇,惩奸扬善的她怎么可以接受这样的安排?她奋力反抗,拼命崛起,却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幸好在山中捡到的一只幼狼能为她保驾护航,披荆斩棘。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跟她朝夕相处,日夜相对的狼崽会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一丝不挂的极品美男?********北宫玄琛,本是天汉王朝至高无上的太子殿下,却因为幼时的一场阴谋,变幻成了一只人人喊打的天狼灾星,此后他便一直是狼身人心地活在这个世上。本是万尊之躯,最高洁傲岸,一枝独秀的他怎么可能向命运低头?他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却还是摆脱不了恶狼的身份。幸好在山中遇到的美丽小尼,还能将他重新带回人世间,给他久违的温暖。可是当狼身褪去,他要如何从人生的最低谷,一路往上攀爬,走到权利的最巅峰,夺回本该属于他的一切?********【庵堂篇】“听说她给那只狼崽取了个名字叫阿狂呢!”尼姑甲说。“听说阿狂昨天把法能师叔给咬了!”尼姑乙说。“听说现在没有人再敢给她气受了!”尼姑丙说。某小尼姑傲娇的抱着手中那只名叫阿狂的狼崽,从一众小光头面前走过,自从有了阿狂,再也不用担心她会被那些光头尼姑欺负啦!阿狂:嗷呜!我们是美尼与野兽组合!【乡村篇】“听说她家男人叫阿狂!”村民甲说。“听说阿狂很厉害呢!发起狠来把村长儿子都扔进河里了!”村民乙说。“听说她现在的头发是假的,是阿狂剪了自己的头发给她呢!”村民丙说。某小村姑傲娇地甩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假发,从一众无知村民面前走过,自从有了阿狂给的假发,再也不用担心别人说她是尼姑啦!阿狂:我的小美尼,正在长成倾世美人!【将军篇】“将军!孟姑娘把王大人送来的那十名美人儿都绞了头发,送到庵堂里面去做尼姑啦!”管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禀告。某将军不慌不忙地看着从前线传回来的急报,说道:“做得好!下次若还有人往府里送美人儿,都让孟姑娘这么处理!”“啊?”管家惊得下巴都要掉到地上去了。某将军无视管家的惊愕,继续说:“那些女人就该好好送去庵堂修身养性,我的浅夕就是从尼姑庵出来的,你看她多完美!”“啊?”管家的下巴彻底掉到地上。【宫廷篇】“陛下!皇后娘娘不肯接受您的册封,撕了宝册,丢了凤印,说要再度做尼姑去!”小太监惊慌失措地跑过来禀报。
  • 男生一号肖小笑

    男生一号肖小笑

    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铁三角”中的老大,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肖小笑,幽默,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情节简单,班长,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郡主娘娘要逃跑

    郡主娘娘要逃跑

    请大家支持我的新书《我有外挂三千》^O^穿越了,身边的丫头忠奸难辨,家里的后妈和妹妹弟弟心思歹毒。唯一还算有点良知的老爹又摆明是个头脑简单的甩手掌柜。什么?居然还有一个太子未婚夫?
  • 血色进化

    血色进化

    死后重生,林月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有各种险恶的任务,各种凶残的怪物,各种阴险的对手……同时也有无止尽的奖励和诱惑。无限任务,无限进化,无限拼搏!她只为登上那进化的顶峰,将最珍视的一切,紧紧握在手心之中。———————新书已发,书名《至尊女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