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30

第30章 “后新时期”与文化转型(2)

这种艺术本质属性在文学中的苏醒,为新时期文学作出了质的规定性:新时期文学的一切变革和探索都涉及了文学自身,而与非文学相剥离。新时期之所以“新”即在于此。当然,这一时期还有若干重要的特征赋予中国当代文学以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概而言之有如下几点:首先是开放性。前此的文学处于严重的自我禁锢状态中,文学受到褊狭的自以为是的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的制约,以过敏性的排他反应对待一切自认为“不纯”的文学,步步设防、处处设防,以致最后孤立了自己。再就是探索性。一旦意识形态的羁绊得到解除,文学自身规律启动的结果,便是奔涌而出的创作激情。原有的戒律取消了,文学自然地要寻求多种的可能性。整个的形势鼓励着文学冲出传统规范的实验和探索。开放性和探索性是条件,它们造出的结果是多元性。塑造单一的甚至唯一的文学,是一种文学的自杀行为,而数十年来却对此一往情深。封闭的文学设计出名目各异而实质不变的“最好的”方法、风格或标准,把本性属于各式各样的文学改造为统一的、在“样板”规范下的文学。说是百花齐放,实是一招一式都要受到模式的统治。新时期完全改变这种单一性,而以多元性来代替。多元局面的实质在于承认文学的民主化进程,在于承认文学的非主流性。统一规范的瓦解当然造成了文学的失控,但是文学也就是在这样的失控中获得新的生机。

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社会的开放相联系的文学新时期,在独立形态的运行中到达20世纪80年代的终点。一切新的都将变成旧的,何况文学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它的完整形态。文学的发展也如世间万事万物,总是在不断的推进中新陈代谢。新时期文学不能永远地新下去,终究要有更新的形态出现。但文学又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点,这就是尽管它服从于新旧替代的总规律,但一切“旧”的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消失的只是不具价值的东西。然而“旧”的并非不具价值,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不论新旧都将在文学王国中获得永生。

四、后新时期文学:商业社会的文学形态

后新时期这一概念与社会发展阶段也与意识形态无直接关系,它仅仅属于文学,或者宽泛一些说,涉及艺术或文化。后新时期文学是新时期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但又不同于它的前身。就外在条件而言,它有从属于历史时代与社会的某些决定性因素;就文学自身的条件而言,经历了十余年的充分的、近于完整阶段的发展,为它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充分、令人信服的条件。

中国社会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政治型转向经济型,社会转轨的阶段基本完成,不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明确地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80年代的结束,选择了一个让人全面震撼的时刻,它把当今时代的历史记忆导向了深刻。一方面,它无情地让人面对这个传统社会的深重悲剧性;另一方面,它诱逼更多的人逃避这种遭遇和命运。一百年的历史以其惊人的相似促使一些人惊醒,也促使更多的人沉沦和忘却。

中国以庄严悲壮的心情面对过去的20世纪。从这20世纪回望上19世纪,中国人拥有一个沉重的记忆。世纪末在其他国家和民族那里也许只是时序的更迭,但在中国却易于激起特殊的悲凉情怀。一百多年前那些触目惊心的大事件,如甲午海战、戊戌政变、辛亥革命等,都会引发某种怅惘和失落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距离20世纪的结束越来越近时,一百年的追求和失败,以及对这个世纪苦难的反思,构成中国人特有的世纪末情结。这种世纪末情结是社会和文化的,却更是直接对后新时期产生重大影响的。不论是激情还是隐逸,不论是调侃还是闲适,文学上的种种表现,都可以从这种世纪末的处境中得到解释。

再就是商品社会的形成,带来了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大大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的性质。最封闭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今也开始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科技产业。电脑的普及、信息的革命、消费文化的膨胀,给这个古老社会以强烈的冲击。

一方面是西方超前意识的移入,一方面是中国固有积习的充分展现,人口的爆炸,生态的危机,资源的匮乏与毁灭,城市和乡村的污染,还有国营企业的病入膏肓,这一切,又构成了复杂而矛盾的“国情综合”。至于文化上更表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汇的种种冲突。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长驱直入,吸引相当多的青年的兴趣;而传统文化在主流意识支配下,以弘扬为号召,使一切以往受到革命压抑的观念形态得到空前的弘扬。谈国粹不仅不可耻,而且洋洋自得,国学热迷浸于那些最具革命性的学说的讲坛,至于尊孔尊儒,更是一路绿灯。这一切的兴旺发达,堪与可口可乐、麦当劳、卡拉OK的狂热相媲美。

五、世纪末情绪与“90年代文学”

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社会是说不清楚的。这是一个不明朗和不定型的社会,良莠不分,鱼龙混杂,华洋交错,非古非今,不中不西。但有一点却是确定的--它已告别了中世纪式的封闭和禁锢。但是新时期那种意识形态的理想和激情已经黯然,不断透漏进来的阳光,叙说着外边世界的风景和节拍。告别了暗夜的社会于是充满了想象,而这些想象又往往由于现实的积重而化为泡影,混乱无序也许就是进入商品社会的常态。原先的有序状态本来不属于这一个历史时期,计划经济的解体就是一种暗示。

至于文学自身,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已经显露出诸多有异于前的新的气象:后朦胧诗的出现、先锋小说的实践、第五代导演、新生代艺术、新潮绘画等前卫文艺实践已相当广泛。80年代最后一年的事件,成为一个启爆的因素促成了文学新时代的转型。其实,这种转型80年代中期就已经在孕育之中,是以累积式的渐变来实现这种前后交替的。

20世纪80年代结束以后,文学研究界已经开始注意新的文学转型的现象。当时的思考是在“进入90年代文学”这一命题下进行的。1991年第5期《当代作家评论》发表“文学走向90年代”笔谈,参加笔谈的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的及青年学者,其中有谢冕的《停止游戏与再度漂流》、孟繁华的《平民文学的节日》、张颐武的《写作之梦:汉语文学的未来》、李书磊的《“走向世界”之巅》、张志忠的《批评的陷落》。这是80年代社会震撼后批评界第一次面对着新的文学世界的发言,可以把这次笔谈看做是关于后新时期文学思考的先声和准备。

谢冕提出:“无论是从正面或是负面的价值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文学阶段的‘新时期文学’已宣告终结”,“十年前开始的文学急流已经消退,随之而来的是冷静的回望与总结”。谢冕对当时文学的某些迹象表示了不安:“当生活变得不那么轻松的时候,当文学的环境也并不那么良好的时候,我们的作家和批评家仍然理直气壮把对象当做手中的玩物,是否有点近于残忍!于是,我们不能不从内心发出吁求:停止游戏!”谢冕在1990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北京年会上,在高度评价新时期文学的同时,就在发言中正式指出这一时期“已画了句号”。至于“新时期文学”以后的文学形态及其命名,当时的讨论还并不明晰。值得注意的是张颐武在他的文章中已经运用“后新时期”的概念,他说:“进入90年代,作为第三世界文化中具有最悠久的文学传统和最丰富的文本存留的汉语文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型。‘新时期’文化向‘后新时期’文化的转移过程已经清晰地显示了出来。驳杂的、零散的、扑朔迷离而瞬息万变的80年代已经逝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的话语空间。”张颐武这段话已经包含了对于新的文学时期的预言和思考。

同类推荐
  • 岁月归真

    岁月归真

    此书分为新闻篇、言论篇、评介篇、散文·诗歌、采访·拜访等板块,内容包括:革命的友情洋溢在崇山峻岭、繁荣热闹的雷波物资交流会、千红万紫争芳菲、节日的歌声、借宿番家、双喜临门等。
  • 紫色菩提

    紫色菩提

    “菩提十书”之《紫色菩提》:《紫色菩提》是林清玄从掌声与喝彩中走出,反观自性,深入佛典,体验般若智慧的结晶。除了沿承他一贯明朗浪漫的抒情风格,更展现了深刻而细腻的生命思考。林清玄说,紫金色是佛教最尊贵的颜色,菩提是觉悟,“紫色菩提”是“最尊贵的觉悟”,可以开启入世与出世的双重智慧。“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沃尔特·惠特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由于早年受到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恩和爱默生的深远影响。1839年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50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
  •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人真正生命的诞生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热门推荐
  •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的器官。中医上有“望表辨病”,“表”即包括皮肤。通过对皮肤的各种变化来诊断人体的各种疾病症状,虽然简单,但是却少有人知晓。本书以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人们揭示皮肤暗藏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信息,并给出相应的保健养生意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福尔摩斯探案集2:最后一案

    福尔摩斯探案集2:最后一案

    本书收录了《海军的协议》《黄脸人》《“格罗利亚司各特”号三桅帆船》《马尔斯格瑞夫礼典》《最后一案》等11篇著名的福尔摩斯探案故事。书中故事惊险刺激,情节引人入胜。11篇故事各有风格,或神秘诡异,或曲折离奇。在充满异域风情的英伦背景下,由福尔摩斯带领读者拨开迷雾,直击真相。可以说,这是一本推理小说迷不可不读的推理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老公是妻控

    我老公是妻控

    假的,【完本】他权势滔天,他分明宠她宠得全世界的女人都想杀她!她好苦:“咱们能不能回到从前,你不爱我的那个时候。”他笑得意味深长:“回不去了。心狠手辣,敌人闻风丧的,听说他高冷矜贵,不喜欢女人。”因为他一直都爱着她啊
  • 叛逆的少女

    叛逆的少女

    一个叛逆的女人,一段超乎意料的遭遇。伪装成男子,却结下一段孽缘,在绝色美女诱惑下,她险险失足。恢复成女人,仍躲不过男人的纠缠,绝世美男、花花公子、无敌屌丝纷纷展现殷勤,绝色美女更是横插一脚。
  • 不良婚约(全本)

    不良婚约(全本)

    落花的文是毒药,请慎入!落花作品,部部经典!风格独特,回味无穷!*********************************************他突然一笑说:“是,我是要结婚,但是和谁结婚对我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随便找一个吧。”他环顾四周,突然看见前面屋檐下坐着一个女乞丐,看上去又瘦又小又脏又邋遢。便走过去,用手一指:“就是她好了。左晨俊,一个香港的名流总裁,经营家族的连锁五星级酒店。偶然在路边捡了一个小乞丐,为了逃避父母的逼婚,与小乞丐签了个合同婚姻,婚期为3年。但是在两人的相处中,他慢慢发现自己不可抑制地深深爱上了她,她所带给他的不只是惊奇,更多的是难以决择的迷茫……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生死离别后,他们是否还会相聚?到最后,她还能带给他什么惊奇……**************************************************本书为浪漫纯情小说,情节扣人心弦,故事感人肺腑!先声明一下,本书为场景剧本,很小白,纯粹是为了放松心情所写的!不喜勿入!本书签约出版,此为网络版!**************************************************欢迎收看落花全本作品《奴妃妖姬》欢迎收看落花新作《神秘首席的契约》飘雪落花新文《傲龙宠凤之抢心记》正火热发布,喜欢古文的亲可以去看看哦!http://m.pgsk.com/186043/
  • 师父,徒儿知错了

    师父,徒儿知错了

    结局HE。一对一。【师徒】云在在:师父,唱戏的婆婆说,姑娘的身子不能随便给人看,除非那人是姑娘的相公,师父,原来你是我相公。舒卿歌:云在在,那婆子忘了告诉你,五岁的奶娃不叫姑娘。云在在:那是叫啥?舒卿歌:小屁孩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沧海(第一辑)

    沧海(第一辑)

    本书集汇了作者多年来思考和学习的成果,展示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其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是与现实主旋律紧密合拍的,那就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