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3300000001

第1章 自序

过去对北京的重复赞美,无疑对我今天的写作造成了难度如果我期望提供一份极其个性化的文本的话。写到这儿的时候,我刚刚在古老的北京城里,过了自己的30岁生日,就当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礼物吧,菲薄而又厚重。一个人在一座城市的成长史(抑或一位青年和一座古城的关系、只能算这座城市积累的厚厚的一叠发黄的剪报中最新鲜的一页,那就让我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写一部年轻的书吧,这种鲜明的对比恰恰给我带来了勇气。这会是怎样的书呢?私人照相册?岁月画廊?拆散的笔记簿?经过剪辑的录音?行吟诗人的锦囊?被泪水打湿、在同志中传阅的手抄本?但可以肯定它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史诗,在某种程度上,不是考古学家的备忘录,我希望它是一部行情之书,而非理智之书。

北京的文化肤色,是以金色与红色为基调的。北京是思想高度、公众意识、集体力量的象征,似乎限制或拒绝了私人化的感情色彩即使是对北京的歌颂,也必须具有人民性或代表性。无论谁说起北京,首先想到的都是悬挂有领袖画像的天安门它印在小学课本的第一页,日夜浮现在亿万群众的脑海里。天安门是北京光荣的面孔,它金光四射的形象已构成北京的化身、祖国的化身。天安门的光芒覆盖了整个北京,它像风中的烛焰一样与我共呼吸。它们汇集到一起的主要理由,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郁达夫等都曾经描述过北京的风土人情,尤其老舍的小说,堪称是对北京平民生活所进行的“纪实的虚构、虚构的纪实”。它不仅是一座城市,这是一座没有阴影的城市。作为一位迟到的写生者,依靠在广场的汉白玉栏杆上,隔着金水桥、隔着长安街与这既载人史册里、又活在现实中的天安门城楼遥遥相望,我简直不敢轻易地打开画夹一即使我手握着彩虹,也会惭愧于自身笔法的苍白……

虽然近半个世纪里很少有作家从私人感情的角度来描写北京,但30年前,诗人食指勇敢地创作了一首未公开发表、但?在知识青年群落中广泛流传的短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记录上山下乡告别北京时的内心感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这是,我的北京,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它凝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概念一这是火车出站的时刻,这是人生轨道扭转的时刻,这也是诗歌诞生的时刻。从此在我心目中,足够用来国人的家门:证明对一座城市的私人感情,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属于诗人的,属于缪斯的。这是一个永恒的瞬间,应该载人当代中国的诗歌史。也许这一时刻并未发生什么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但充满历史感。北京的历史需要以年代抑或朝代来计箅,但诗人心目中的北京时间则精确到小时抑或分钟一这印证了我所说的举重若轻、化永恒为瞬间的艺术功能。建国之后,由于政治的影响,对作为首都的北京的文学描写却一度陷于概念化的误区,对北京的吟咏也千篇一律是赞美诗的体制,洋溢着汉赋的风采。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思考城市与诗歌的关系。有一次诗人伊沙走出崇文门地铁站,蓦然看见欧式风格的崇文门饭店解放前称哈德门饭店),伊沙说他想起一种叫哈德门的老牌香烟,我则想起海子的一首名诗《姐姐》,并半开玩笑地将其结尾“今夜我在德令哈”改为“今夜我在哈德门,今夜我不想人类,忠实记载着青春岁月的抗争与追逐、忍耐与尊严乃至疼痛与伤口,我只想你”。或许在我阅读北京、描写北京的过程中,也刻意追求这种戏剧性修改的效果一它不亚于一次再创作。这同样类似于补丁的效果,给城市的历史面貌(如同陈旧的布料)拼贴上一块块新鲜的补丁:城市本身就是一件百衲衣,旧的建筑颓败了,新的建筑又崛起了;日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所以我面对北京被前人歌咏过无数遍的名胜古迹、风情景物,仍然有那么多新的感受,有那么多新的感受要倾述。瓶子是旧的,酒却是新的。衣服是旧的,补丁却是新的一一它们增加着,扩张着,延续着,并且在这同样的背景烘托下呈现出情绪上的差别。

我的笔下有一个情绪化的北京。很长时间了,努力刷新这件旧衣给观众的印象。这已是一件不断蜕变着的新衣,一件梦的衣裳。我剪辑着城市的历史与现实,获得反衬或互补的效果一哪怕我的笔法无法解构其灵魂。我相信这斑驳的图案是无法模仿的,却又是可以辨认的。

20世纪上半叶,这是一部拼贴式的书。

我试图自己动手给这部城市之书设计封面,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总是天安门的形象。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天安门都是北京当之无愧的封面一全世界都熟悉这北京的面孔,中国的面孔--古老与智慧的象征。它笼罩着东方文明的光辉。这是一道面对现实敞开的历史之门,又是一道面对历史敞幵的现实之门一一我在这时间的门槛上徘徊着、沉吟着,甚至无法肯定自己的身份:是作为朝拜者呢,还是作为守望者?全中国人都会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它以儿歌的旋律,启蒙了几代人的童年与青春,天安门是亿万国人爱的核心。我对北京的感情,更是一种生活、一种感性的存在。这是一件我以流浪的方式收藏的百衲衣,永远带有童贞的性质。以诗人的童心来歌颂一座古城。为天安门写诗,为天安门写传是我至今所做过的一个最大的梦。也许我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我做过一个伟大的梦。在城市的影子里,我活得很真实。

北京。我在方格稿纸上首先虔敬地写下这个地名,就像供奉心目中的一尊神这是一座我热爱的东方化的都市,它在人文地理方面所具备的特征契合了我性格中庄严肃穆的属于信仰的部分。每一篇文章都是打在记忆中的一块补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上,齿轮与麦穗环抱着天安门,天安门上空是五颗星星一一所以我有理由一再重复:天安门是北京的面孔,更是中国的面孔。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图案了一一我们在国徽的照耀下安居乐业。上海诗人默默写过一首《国徽上》:“我们在国徽上收获民族迷人的性格,汗淋淋的国歌响彻云霄……”他渴望在国徽上的天安门前种植一个浪漫的约会。国徽上的图案或许是最袖珍的艺术品了。但其发行量却是最大的一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上都印刷有它的形象。我尤其喜爱硬币背面陈列的国徽图案,凸凹有致,耐人揣摩一一这是被多少亿人亲手抚摸、用汗水擦拭过的天安门啊!我甚至觉得:最微型的浮雕,新鲜得就像婴儿身上的胎记。但这已经足够了,通常体现在一个国家的硬币上这是连穷人都能够随身携带的面值最小的艺术品。无论在历史抑或现实中,天安门既是属于伟人,属于英雄的,又是属于平民的。平民化的天安门形象,同样在民间、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泛流传天安门的形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反而被放大了。天安门与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命运息息相关。这是它无微不至的温柔与力量。甚至使清贫的人也会觉得富有呀。我在不同的时间段落里写下它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天安门,并且在它的凝视中劳动与消费、创造与收获这是天安门赋予的平等的权利。自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囯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天安门的形象便被移植在新中国的国徽上,迄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了。这是天安门所反映的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也是它最引以为骄傲的一段历史一一在此之前它还承载过更多的沧桑与荣辱,它的存在就是一部血泪书写的民族传记。哦,天安门中国的一面镜子!

这面镜子是包罗万象的,它接纳崇高,以补充对这座城市的公共认识。北京这个地名,又不拒绝平凡;接纳荣誉,又不拒绝朴素;接纳巨人,又不拒绝平民……每位中国人都能从中透视出跟整个民族共同经历的岁月里自己的往事。我创作这部书的过程,无疑也是一次给这座城市包括给自身照镜子的机遇。我不能说没有这样的梦想:渴望借助这面博大的镜子,照得见自己投奔北京后的生存状态与情感轨迹;渴望能从镜面里谀射的茫茫人海,捕捉到一丝属于自己的影子……有记忆作为证明。有文字作为证明。

1989年的夏天,我提携着简陋的行囊出现在人海茫茫的北京火车站。为了投奔北京,我几乎来不及作更多的准备,只带着几本世界文学名着和一颗心就上路了。我暗曙鼓励自己:远离湘西的青年沈从文也是这样下火车的,沈从文甚至没休息一下就去拜访鸦声如耐的大前门。只听见命运打了个响指,我手持毕业分配派遣证在景山派出所刃理了登记手续,成为一名有本地户口的外来移民。从那个时代的歌曲中可见一斑:《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有个金太阳》、《北京的金山上》……最平民化的也是《挑担茶叶上北京》。我没去大前门,只是因为它们产生于同样的地点:北京,我在恍若隔世的老胡同群落里转悠着,摇说写《大堰河》的艾青,就居住在东城的某一座四合院里。我相信我会遇见艾青的。

我在北京,几乎每隔一年就要更换一次睡觉的屋顶。因而我的梦也像一册拆散的线装书,缺乏温情脉脉的连贯性。锻炼期间,邻近的麦子店街道借调我去搞人口普查,我便在那一片破旧的四合院群落里租了一小间防震棚改建的农民房。那是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而所谓的家具不过是一张老式八仙桌、藤椅和一架行军床。即使很久以后我艰难地赢得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成功庆典,也会对寄宿北京的最初几个冬天记忆犹新:那间6平方米的窝棚没有暖气设备,我作为南方人又不擅长生煤炉,便完全依靠血肉之躯以及硕果仅存的青春激情来抗衡无孔不入、地冻三尺的严寒。我一下班便蜷缩进两层棉被的行军床上,悬挂在脑袋上的吊灯散发出有限的温暖,甚至还构成一位年轻的诗人与一座古老的城市强烈的对比。在那被风雨剥蚀的举世闻名的城墙面前,我便哈着气暖暖手指,去翻动横陈在胸前的厚重书页。我有好几个合订本的文稿都是在那架行军床上写下的,我把它假设成马背吟诗的乐趣。当这些洋溢着生命本质光辉的文字陆续出现在各省市报刊的一隅,远方的读者,不可能了解它们在一灯如豆下诞生的过程。

我又不断地在物质势力的驱逐中搬家。给我提供了联缀、缝补这些精神领域的落叶的线索与脉络甚至还额外提供了某种神秘的力量。甚至还曾在本单位的书库里搭床寄宿了春夏秋冬几百个夜晚。由于这种生活的流动性,我尽量避免添置任何可能在搬迁中造成负担的个人用品书籍与换洗衣服除外;我对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奢求,拥有笔、纸以及旺盛的创作激情,是我幸福的惟一前提。我偏爱这种理想主义的生活框架,四海为家。我有一篇曾经被转载与传抄的散文,叫做《我的灵魂穿着一双草鞋》。我说灵魂需要一双合脚的鞋子,它随时愿意以浮名与虚利作为交换。人的一生,不就是寻找一双与自身的审美和价值观念最为吻合的鞋子吗哪怕它表现为某种生活方式、思想境界抑或某一瞬间心灵的默契与抚慰。

我认识好多从外省闯荡京城的文化界人士,这些稚嫩的文章一我所谓个人记忆中的补丁,哪怕他们今天胜券在握,也未敢淡忘或忽视创业期间的艰难。他们都是从两袖清风的自我起步,直面人生的惨痛而背水一战,终于以不计代价的拼搏获得思想的递升,成为精神的富翁。外地人在北京,破釜沉舟之后不敢再寄希望于命运,只能依靠勇气、忍耐、勤奋等人格魅力作为反驳外界压力的武器这恰恰是赢得曙光至关重要的因素。不要以曾经是雾都孤儿为耻辱,生命中可以省略一个花季只要能把果实累累的秋天圆满地兑现,就不能算遗憾的人生。我们是在书写北京呢,还是在被北京书写着?隶书的北京,草书的北京,淡妆浓抹总相宜

同类推荐
  •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是一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情景融汇、可读性强的游戏散文。《西游漫记》作者缪俊杰长期在新闻岗位工作,访问和游历过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埃及、加拿大,以及泰国、马来西亚、朝鲜的部分二十多个国家,遍览各国名胜,访及上至政府首脑、财团领袖,及至异国民众、山寨土著,将所得第一手材料,汇于一炉。读者将同作者一起回望历史风云,欣赏世界之精彩。
  • 时光里的欧洲

    时光里的欧洲

    雅典的文艺与民主,罗马的教会和共和,米兰关于信仰的扩散,巴黎经典的哥特风格,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维也纳的古典主义……自公元前800年到今天,从英、法、意到西班牙、奥地利,整个欧洲的脉络在大地上勾勒。这是一本深度旅游背景书,为所有准备前往欧洲的人介绍城市的故事。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整体的健康可细分为三大类别:柔软、毅力和体力,这三个类别都是本书讲述的健身计划针对的内容。年轻人也许会把重点放在体力与耐力的锻炼上,而中老年人则可能花更多时间进行柔软性训练。不过,某种程度的灵活性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胡马北风

    胡马北风

    从这个角度看,向中原大地瞭望,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另外的一种形态存在着的。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二十四史观点,在这里轰然倒地。这就是,每当那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站在长城线外,走到十字路口,难以为续时,于是游牧民族的踏踏马蹄便越过长城线,你会发觉,呼啸而来,从而给停滞的文明以新的“胡羯之血”。这大约是中华古国未像世界有几个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路途上的全部奥秘所在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总裁妈咪很风流

    总裁妈咪很风流

    匈牙利的夜晚,灯火辉煌。深蓝色的多瑙河蜿蜒曲折,流淌至天与地交汇的尽头。它缓缓地流淌,映倒着这座已有百年的城市,静静地倾听这座城市的所有心事。匈牙利,在夏末秋初的傍晚是最美丽的,透出一种静谧的天生丽质。河畔的一座精致别墅中,此时却激情四射!夜幕笼罩的卧房里狼藉一片,白色的大床上,纠缠不清!床上的女子风情万种,鲜艳的红唇在那个金发碧眼的匈牙……
  • 宋贼

    宋贼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陆云乃是现代大学生,被一阵惊雷震到九霄云外,来到了南宋。此时,金国,西夏虎踞北疆,大理吐蕃环伺南宋,朝堂暗弱,士无带甲之力,民以奢靡度日!北疆谁守?故土谁收?!!
  • 老牛犁痕

    老牛犁痕

    我同牛增慧同志相识已有半个世纪,我们是老同事、老朋友。近年来,增慧在周围同志的鼓励支持下,把他从1956年当唐山农民报通讯员以来所写的分类文章搜罗起来,准备汇印成集。
  • 源控九天

    源控九天

    这是一个充满源气的大陆,这里有强大逆天的源者,有凶残嗜血的源兽,更有拥有毁天灭地、翻江倒海之威能的恐怖彩兽,还有各种诡异骇人的血脉神力。叶羽重生到这块强者为尊的神奇大陆上,他的强者之路也由此开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傲世轻狂:逆天符师大小姐

    傲世轻狂:逆天符师大小姐

    被迫女扮男装的她,不会遭遇退婚。魔武双修的她,铁定不是废材。她可以是符师,可以是丹师,也可以是器师!不要怀疑,她真的什么都会,谁让她不是天才,却是个狂傲的变态!一缕残魂,他是她命定的人,她可以为他越过六界,遍寻良方,他也能许她永世繁华,宠溺无边!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