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3200000017

第17章 军旅报告文学的精神与品格(4)

提起这几年来涌现的报告文学作家,我乐意把马役军、卢跃刚、邓贤、张建伟、李鸣生介绍给读者。或许这种提示已变得多余,可能读者早已从马役军的《婚姻大世界》、《黄土地‘黑土地》邓贤的(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卢跃刚的《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以人民的名义》;张建伟的《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八《澳星风险发射》中更为具体地感知到了他们报告文学创作的成绩,对他们并不陌生。认真地读读这些作家的作品,人们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成功,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在其根本上,是与他们认真地吸收继承了此前报告文学创作的经验分不开的。

主睪之点,就是明确坚持现实精神和态度,因此与现实的改革生活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与人们所思、所想有着许多共鸣之处。不管他们写的是某一种现实的社会问题,或是某一重大事件,还是历史上的某一段生活人物,但作品都紧紧地与现实发生着联系。报告文学天生是生长于现实生活土壤上的文学艺术品种,离开了这土壤,她就会失掉根基。作家只有在这不断更新的现实土壤上冷静选择,深入开掘真实生活中那些有益于社会文明进步,并且不乏思想感情内容的题材,才能真正发现体会到她的风姿与魅力,表现出作家自己的智慧。否则,报告文学的发展繁荣只能是一句空话。钟情于现实的人,才能得到现实的回报。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写成的,失去了现实,也就等于失去了历史和未来。那些对报告文学的现实精神带有偏颇看法,而主张去追求永恒的人,在失去了今天的时候业已没有了未来。虚浮的“清高”是改变不了文学的命运的,能改变文学命运的永远是社会生活的现实和勇于涉足生活并长于理性思考和艺术表现的,作家。

1994年9月

由《小木屋》看黄宗英报告文学的特色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原则,是她能够自立于文学之林井具有其它文学样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之,真实性既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又是作家借以反映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变革,联系并与读者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

然而,正是报告文学的这种不可动摇的真实性原则,往往让不少的写作者望而却步,感到“危险”和难以处置。有人干脆说,真实性就像捆绑在报告文学作家身上的脚镣,而作家写报告文学就如同“带着脚镣在跳舞”。这话或许过分,但报告文学写作确实不像写小说、诗歌、散文那样的自由却是真的。但是,这种真实性的制约,也许就像一双滑冰鞋,对于不善滑冰的人来说,它带给的是惧怕和摔倒;可对于一个优秀的花样滑冰运动员来说,它又是他可能表演出许多优美漂亮舞姿动作的极好工具。所以,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不能变易的法则,但报告文学的写法‘却不应该是一种模式,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各有高招,都有在制约中寻找自由的办法。以下结合黄宗英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小木屋》及她的其它作品,谈一些见识,或许有益于读者对报告文学的理解。

黄宗英报告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在她对题材对象选择的谨慎严格上面。她一般不是去被动地接受指令性的任务,不是出于某些短浅的功利目的去接触对象,而常常在一种心灵、情感的被触动或一种对生活的责任心的趋使下萌动起写作的冲动。她偶然接触到西安植物园的中年女科技工作者秦官属,结果她写出了轰动一时,乃至引起国家政府部门重视的著名报告文学《大雁情》;她因为与著名影星上官云珠有过许多的生活交往和对她的了解,因之,她才能写出(星)那样动人心弦的作品。《小木屋》写作的初始,也同样带有偶然性。一九七九年秋天,黄宗英去成都列席旁听一个学术会议,在这次就我国“生态平衡”问题交流的会议上,她听到了放弃在南京的家庭生活,只身奔去西藏致力林学科研工作的徐凤翔简短而又是充满真情的发言,从而对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九八二年九月,黄宗英随中国作家参观访问团赴西藏,在准备返回拥,得知徐凤翔正住在同一宾馆的普通客房,并即将开始一次野外考察研究。她当即毅然决然地退掉实难购得的飞机票,立志与徐凤翔等人一起进行这次野外科研考察活动。《小木屋》就是结合着对这次考察活动的纪实,穿插了部分过去生活画面的描写,报告了徐凤翔献身于科学的无私精神与品质,真实又动情地反映了徐凤翔为科研便利而希望在藏南建立一个“小木屋”一林业科研观测“定位站”,虽经多年呼吁,四方奔走终不能实现的坎坷与惆怅。同《大雁情》一样,《小木屋》同样名震一时,加之作者后来又将其改编拍摄成电视片,更使它影响广大和深远。

黄宗英总是选择那些有力地触动了自己心灵,使自己动情的人和事来报告。这就很容易地使她的创作欲望和情绪达到最佳的状态,在黄宗英的作品中,我们总感到她不是一个作家,不是一位生活事件、人物故事的旁观者,而是生活的一员,是人物故事中的一分子。这种总能轻便地把自己化入报告对象及生活内容的表现方式,为黄宗英所独有,亦是她的报告文学常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融自身于报告对象,以非常具体、直接的观察与感受来报告生活的方法,自然与黄宗英早年从事电影表演艺术的经历有关。这为她在写作时容易进入角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我在此论证并肯定黄宗英报告文学的这种风格,旨在向有志于报告文学创作的人们表明,对于题材对象的选择和熟悉,对于成功的作品来说,它将会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说黄宗英总能潇洒自如地面对报告文学,这种感觉产生于她报告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那种自然,那种亲近,那种易于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诸多特点。我们几乎发现不了她结构作品的痕迹;看不出她组织编排事件、情节的迹象,似乎提笔成文,呼之欲出,结果总是人、情、事皆具,纤毫毕现。这表现了她的灵智,也表现了她的大家手笔。

《小木屋》开写她突然改变行程计划,似乎给人有莫名之感,觉得她这举动有些反常,有点心血来潮。但读到后来,知道了她曾同徐凤翔在成都有过的那次短暂但却印象深刻的接触,对这一切亦就不觉为怪了。

接着,文章在“波密会议”的小标题下,以拟人的手法,大胆而又生动地写了一次林间动物聚会,以大狗熊、夜莺、阳雀、牦牛、地鼠、山羊、白唇鹿、獐子等的诧异、惊叹、猜疑等多种心理,巧妙地讲述了大自然界的生气和奇异和谐的生活情形,又借机把以徐凤翔为首的考察队的人员组成和他们身处的偏僻、艰难、危险环境作了形象化的描绘。这种虚拟的“动物会议”,显然是作家的主观想象,属于不真实的范畴。可是,读到黄宗英的这些描写时,却没有人会因为这种虚拟感到作品的不真实。这种带有奇智的笔法,很能见出黄宗英的才略,也足见出行文的大胆。然而,紧接着这种虚拟的描写之后,作家在“蘑菇的玩笑”的标题下,又以非常具体、细致的笔墨叙述和描写考察队在高山原始森林中哏苦的工作与生活情形,环境的恶劣,使他们吃、住、行等都出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结果发生了除一人外出而幸免的全体考察队员“蘑菇中毒”,险些丧生的惊人事件,一下子把作者意旨―即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的危险、艰难状况,最充分的表达出来了。黄宗英的明智处在于,她并没有一味地唠叨在这里工作的困苦情形,可她的见闻、遭遇却有力地说明了一切。

“不治之症”标题下的内容,并不是真的讲人的生理病症,而是喻指徐凤翔对在西藏从事林学研究的那种矢志不移的精神。徐凤翔原就教于南京爿林学院,在南京,她有安稳的工作和温暖的家。但是,她“少年立志在山林”,后志愿援藏,到西藏农牧学院工作,从此与西藏的山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两年援藏时间期满之后,她仍然反复申请,在多次的争取下,才得以继续留在西藏工作,以至于把教化学的丈夫也吸引来西藏两年。这一章中以他们夫妇互送的诗句和徐凤翔顽强的工作行为显示着她难以治好的“工作之症”。从徐凤翔的身上,作家又突然移笔另一位植物学家吴素萱,吴素萱在外学成,远涉重洋返回祖国,创立了“细胞核穿壁”的学说。可是这一学说被一些无知的权威所轻视。而外国的科学家却说吴素萱的创造给他们以极大的启发,使他们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科研成就。当吴素萱的科研成果终于展出,报纸在报导时,这位创造了新学说的科学家已永远地闭上眼睛半年多了。“宝贝在自己手里,不知道它的价值”。作家写吴素萱的不幸,意在提示人们不要再忽视了徐凤翔和她的事业。这绝非多余之笔。果然,就是一个只需十几个人的编制,和花费只需大点科研项目省个零头的费用即可建立起来的“定位站”,徐凤翔申请了三年,依然没有着落。她会不会有吴素萱那样的命运,真令人担忧。作者写到:“常有这样的情况:天大的事,一句话定了;不丁点儿的事儿,却得讨论研究个没完没了……”我想小标题“不治之症”,或许也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种顽症吧!

在了解并亲身体验过徐凤翔的科研环境和她的为人之后,黄宗英深为这样一位献身西藏,献身科研的中年女科学家的精神行为所感动,她要助她一笔之力,为她多年要求建一座“小木屋”而不能,奔走呼吁。然而,黄宗英也知道天下岂能由我”,可是“纸上我自作主”,这就是产生这篇报告文学的内在思想感情因素。在这作品中,黄宗英用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徐凤翔对她事业的坚贞与她事业环境的不一致,不协调乃至矛盾的情形。例如写徐凤翔肩部被草虱叮住,又痒又疼,黄宗英为她用烟头烧烫时的心理感觉及徐自己不以为然的情形;写被荨麻螫过,问起荨麻是什么样儿时,徐凤翔答:“荨麻是荨麻科艾麻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被螫毛触后有剧痛感。叶互生,圆锥花序。我国有十四种……”等,这样一些描写,既写出徐凤翔的坚强可爱,又写出她对本行知识的丰富和那么一点知识分子的可笑劲。把人物的心灵、性格、事业就这样悄悄地连结到一起,在看似不在意的过程中进行了有力的表现。手到擒辛,毫无牵强造作之气。

或许,最值得激赏的细节还在作品的结尾,黄宗英与徐凤翔等人坐着卡车沿川藏公路冒险下山时,沿途看见许多朝佛者从干里之外,一步一长跪,五体投地,叩着头走来,他们就是这样怀着虔诚的心,经过两个月、三个月、半年的跋涉向拉萨走去。有的人沿途因疾病、冻饿而死也毫无怨言的情形,使她震慑得发呆,并悄悄地落过泪……由此,她又想到徐凤翔还未建起的“小木屋”,听到徐不禁口中喃喃地说我不如他们虔诚……”的话语。这是佛教徒们的行为对她触动的结果,透过这感叹的话语,我们不也听出了他们遗憾、痛心、怨愤的心音吗?科学不是宗教,科学工作者却想到要像宗教徒那样地去朝拜,去求助,这是科学工作者的悲哀,是科学的悲哀,还是我们现实社会生活的悲哀?尽管如此,作家还是写下了如下可能表达着中画许多知识分子心声的话语我们-个一个、一群一群、一批一批知识的苦力,智慧的信徒,科学与文化的‘朝佛者’啊,我们也是一步一长跪地在险路上走着。恁是怎样的遭遇,我们甘心情愿,情愿甘心。”啊!这真诚然而沉重的心声伴随着徐凤翔的科研和生活经历而发出,多么令人感慨系之,思绪绵绵,想到更多的人和事呢!这个有力而形象的结尾,如同点燃的花炮,顿然间鸣响,闪光,使作品光彩斐然。

诚然,报吿文学的表现方式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对于某二种方式方法肯定的都不是要建立一种模式或造就一种程式。黄宗英报告文学的表现特点:她看重选择题材的自觉性;叙述描写时的自身投入和生活化;典型细节的选用和恰到好处的思想感情生发以及洒脱自信的运笔之风等,都会给我们不少启示。但都不是死的标签,而是一种成功的实践经验可能被他人所借鉴。果真如此,此文或许就算对读者尚且有益了吧!

1993年5月

同类推荐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笛鸣悠悠

    笛鸣悠悠

    眷念,是一种情怀,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爱。当岁月的年轮翻飞,烟尘一路远去,面对故土,眷念也便愈发深切。风来了,且听……这悠悠笛声,似文字,似旋律,似实景,亦是意象,不管怎样,我总感觉到她来自于心灵,来自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的点点滴滴……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著名散文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百鸟的音乐盛会,欣赏鸟类筑巢可谓是鸟类的百科全书;在享受鸟语花香和自然的清新之余,还能增添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明确一种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细腻、沉睡的诗意。
热门推荐
  • 太神道

    太神道

    张叶,名不见经转,荒野山村中的一名弃婴。只因魂魄不全,年少之时受尽魂痛之苦。初成之时,养父养母家门被屠杀殆尽,师门更是在一夜之间灭亡。其后面隐藏着怎样一个巨大的阴谋?如此,张叶背负着身世之谜,师门家门被屠之谜踏上了修真旅途,一步一个脚印。从而也踏上了王者的巅峰!
  • 佣兵天下:妖孽请自重

    佣兵天下:妖孽请自重

    “少废话,脱衣服!”月疏离瞪了皇帝一眼,皇帝乖乖点头,“喔。”他站了起来,非常配合的褪去了衣裳……可月疏离嘴角微微的抽搐了下,整个人似乎雷劈了一般:“该死的男人,裤子不用脱……”一个堂堂雇佣兵,穿到古代,变成个人尽可夫的妖后,还要带这个懵懂痴傻的皇帝,她到底招谁惹谁了?
  • 神皇

    神皇

    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塞,风有八等,水有六品。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翼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
  • 逃妃倾城

    逃妃倾城

    目睹丈夫背叛的她彻夜买醉,却不幸遭遇车祸,魂穿异世,成了不受宠的相府哑巴四小姐。一纸圣旨,她嫁了,成了残疾三王爷的王妃,她女扮男装,包袱款款,逃了……本以为孑然一身、绝情断爱的她从此可以逍遥自在,然她的到来并非偶然,一段三世未了情,一句“隐星现,天下变”,一段宫闱之中的爱恨情仇将她越卷越深,从此她步步为营,在这陌生的世界挣扎求存。腹黑如北辰夜,身份尊贵的三王爷,对她恨之入骨,誓洗被弃之耻;聪明如欧阳文轩,温文尔雅的全国首富,对“他”日久生情,呵护备至;暴躁如雷震宇,刚毅强势的第一堡主,因她甘愿化为绕指柔,一世追随;多情如琉璃炘,玉树临风的公子,却惟独对她情有独钟,痴缠不休;……本文正剧,女主渐强型,且看女主如何在这男子为尊的异世斗智斗勇,大放异彩,引得无数美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俯首称臣。
  • 红楼之水掬黛心

    红楼之水掬黛心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原为女儿结公案,怎奈得红颜皆薄命?西方灵河绛珠草,一抔甘露恩泽今生偿。一抹情天世外仙姝魂,化作尘世清泠女儿身。神瑛情不情绛珠情情,泪尽还本命中注定。算不过,前世悉心滋养另有其人;算不过,今生情深意重却是海王;算不过,前世今生女儿命格改动。呀!泪儿化露清偿前世债;呀!心儿凝情只为今生缘。流不尽的灌愁海水水王情,剪不断的绛珠仙草木主缘。穿不遍的绫罗绮纨,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说不尽的繁花似锦绣,却暗藏祸机无数。只说金玉是良姻,却为何处处窥探水木情?都说水木是情缘,却为何情深似海祸如沙?薛宝钗的算计,玉铭君的深情,请看她闺阁女儿如何处。抚着眉心的一点百花痣,却原来缠绵悱恻前世早定。娇小柔弱的她,面对属于她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她不会后退,风刀霜剑亦无悔。温文尔雅的他,面对着欲抢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的敌人,他浑身霸气凌然,不见丝毫退缩。天边的两颗孤星,就是他和她,前世的缠绵不尽,今生的心心相印,爱上了,无悔,亦不悔。没有波涛汹涌,却暗流无数;没有惊天动地,却温馨甜蜜;没有轰轰烈烈,却细水长流;没有隔阂误会,唯有心心相印。爱情来源于生活,爱情亦离不开生活,从那一刹那,早已注定他们的爱情属于生活,亦归于生活;细水长流的爱情,掺杂着从小的亲情,因为生活并不仅仅依靠爱情维持,还有那份不可磨灭的亲情。******************************走过路过,收藏,投票,多多益善大力摇旗欢迎志同道合的亲亲,至于不喜欢的人,就请绕道,没人强迫你们看若发人身攻击言语,一律删除不怠.......********************梅灵的红楼系列文,欢迎大家去看。红楼之禛惜黛玉:红楼之水掬黛心:情续红楼画眉蹙:红楼之禛心俜玉:红楼之蛊惑香玉:红楼之雍帝霸玉:
  • 巫神纪

    巫神纪

    当历史变成传说当传说变成神话当神话都已经斑驳点点当时间的沙尘湮没一切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故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播一如太阳高悬天空,永恒的照耀大地,永远不会熄灭记住,曾经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昂首挺立在天地之间,好像擎天之柱,从没有对任何人弯腰屈膝他们手握风雷,他们脚踏龙蛇,他们拳裂大地,他们掌碎星辰;他们是我们的先祖,他们和我们有同源的血脉,他们行走在大地时自称为巫,他们破碎虚空后是为巫神!
  •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一部人类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商业文明史。锦绣,不光是一个丽词,或许也是两种最贵重的商品。锦江、锦城、锦里、锦官驿……带锦字号的名字,给成都商业带来了锦绣华章。成都商脉,因锦江古老绵亘,因锦江乘风破浪,因锦江名扬四海。商业之脉,说到底,就是商人之脉。厘清了人脉,也就握住了商脉。锦江这个滔滔不息、流溢千年的河流大品牌,又滋养出了众多丽如锦绣的商业大品牌。把手放进城中锦水,我们就能摸到悠远绵长、流动不休的成都商脉。
  • 折枝花样

    折枝花样

    知名网络写手阿荧创作的故事笔法的中短篇故事集,包含《鬼胎》《阴阳道》等深受读者好评的文章。
  • 男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男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为男孩们展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故事世界,其中不乏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进取故事、励志故事等。好故事犹如一杯陈年的老洒,愈久弥香。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伴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好故事是孩子手中的花盆,用勤劳、善良把自己的生话美化;好故事是旅行者的背囊,承載着对美好旅程的梦想和希望;好故事是男孩脚下的皮球,如影相随,亲密无间,伴随男孩快快地长大。
  • 王牌剑神

    王牌剑神

    好不容易捡到本炼器的宝典,却引来强盗的截杀。好不容易混进了天光学院,却险些挂在入门任务中。好不容易捡了两块灵石还被人算计。当唐飞灵魂觉醒后,强盗是用来反截杀的;任务是随手就完成的;灵石是源源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