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700000021

第21章 整风运动(5)

这里有鬼,鬼在什么地方?过去说是书生办报,现在应当说是死人办报。最近党的政策的宣传,《人民日报》不是没有抓紧,而是没有抓。你们多半是对中央的方针唱反调,是抵触的,反对中央的方针的,不赞成中央的方针的。中央开了很多会,你们参加了,不写,只是使板凳增加了折旧费。如果继续这样,你们就不必来开会了,谁写文章叫谁来开会。

你们到底是《人民日报》,还是《国民日报》?报社里要敢于给你邓拓提意见,没什么了不起,顶多撤职……你不要把着茅坑不拉屎……

可以想见此刻,邓拓在他老人家面前那副如坐针毡、诚惶诚恐的模样。

邓拓有可能反对毛泽东吗?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出身、始终以理性指导自己行为的高级干部,如果说在1961年,他在《北京晚报》上开辟《燕山夜话》、又与吴晗、廖沫沙在《前线》杂志上开辟《三家村札记》,这时倒表现出他对毛泽东倒行逆施、天怒人怨的许多做法,有了相当程度的清醒;但是在这时,他对毛泽东的认识,比起四十年代来,大概不会有多少改变:

1942年7月1日,他为《晋察冀日报》撰写了题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的社论。社论高度评价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指出他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的统一完整的体系,是创造性的马列主义的新发展。”这是共产党党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章之一。

1944年5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拓主持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这是中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的选集。在《编者的话》里,他写道:毛“真正掌握了科学的马列主义的理论原则,使之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使马列主义中国化”,而且,“过去革命的经验教训了我们,要保证中国革命的胜利,全党同志必须彻底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之下。”

这一论断,比起与之精神完全一致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来,整整提前了一年……

延安枣园的烛焰,一定为之欣喜地跳跃。

毛泽东注意到了这个一手拿枪、一手握笔、在八头骡子上办报的年轻人。1949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当邓拓由两人扶着走下小汽车,拖着被残酷的战争环境也被焚膏继晷的编务给摧残得羸弱的躯体,走进位于煤渣胡同的《人民日报》社出任总编辑兼社长时,他只有37岁。

毛泽东欣赏他的忠诚,也欣赏他博闻强记、文思如潮的才华。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工商业改造等运动中,他亲自撰写了几十篇社论,其中不少得到毛本人的称赞。1952年春天的一个深夜,中央办公厅给邓拓打电话,要《人民日报》次日就朝鲜战争问题发表一篇社论。放下电话,他立即动笔,三小时后,他用毛笔小楷写的草稿便送进中南海了。黎明前毛泽东批回这篇社论,只是用铅笔改动了几个字,天头上写着“照发,很好。”

除去历史渊源外,作为清朝最后一届科举人的儿子、本人也自幼喜好文史的邓拓,如果说也和众多袒露着身上的伤疤嚣嚣进城的党的官员一样,存在着被权力的腐蚀、对知识的偏见的话;但可以肯定地说,文明与科学对他的影响,要远胜于这一腐蚀与偏见。因为他的学术造诣和创作成果,也因为他与社会科学界、教育界、文学界的广泛联系,他曾被受聘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兼任教授,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似乎这些衔头,犹如秋夜那轻卷蓝纱似的天空上浩瀚的星子,比起部长、副部长的级别来,更能让他感到人生的博大和生命的分量。他注意倾听知识分子的心声,了解知识分子的情况,有记者从上海采访回来,他甚至这样问:你们除了接近工农兵,同“鸳鸯蝴蝶派”的人有来往吗?

邓拓不应该对毛泽东自1956年以来极力推行的双百方针有所抵牾。

更有力的证据是:徐铸成“感激涕零”地当上中国新闻代表团团长之后,去苏联访问了整整五十天,待他5月下旬回国时,大鸣大放的高潮已经过去。在这一很快就被毛泽东称之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的期间,《文汇报》的编务是由钦本立主持的。在这一期间,据说钦本立几乎每天都要和邓拓通电话。

为了查实这一“据说”,我曾问过前《世界经济导报》记者张伟国先生,他告诉我钦本立在办报上有两个很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强调报纸在关键的时候,要起关键的作用。其二是报纸要“得气”,即能把握高层的想法,了解幕后的动态。在主编《世界经济导报》期间,钦本立的主要工作似乎就是打电话,给驻京办事处打,给宦乡打,给杨培新打,给苏绍智打……与一切在他眼里能“得气”又能将“气”输送给他的人联系。无论是他的办公室,还是他的家,每月电话费都多得让报社会计的心狂跳不已,仿佛他的呼吸器官放在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每天如果不能从话筒里听到来自北京的声音,他的生命、他的思维就失去了活力……

由此可以认为,在1957年上半年里,作为原本就从《人民日报》调过来的钦本立,给自己的前上司邓拓打电话,不但是自然的,更是必然的。

那么邓拓是不是也心怀叵测,有意发布假的“天气预报”,将《文汇报》这条船及船上的老部下,引向大鸣大放的风急浪高的海上,并最终导致其触礁沉没呢?

有两件事能作相反的佐证:

其一发生在萧乾身上。这年5月下旬他给《人民日报》写了《放心·容忍·人事工作》一文。夫人文洁若知晓后一定要他抽回来,他听从了,并给报社打了电话。当晚邓拓来了电话,表示萧乾此文提意见的立场是好的,对党改进知识分子工作也很有帮助,力劝他不要抽回稿件。于是这稿子被发表在6月1日《人民日报》的第三版上。因为这篇稿子和他发在《文汇报》上的另一篇文章,一个月后,他被“请君入瓮”,这结结实实地证明女人有时直觉的准确,往往是惊人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萧乾以为邓拓头上的翎带沾有众多知识分子的鲜血。但是到了1966年5月16日,在这后来被称作“五·一六通知”通过的日子,全国各报转载了戚本禹发表在《红旗》杂志第七期上的文章《评〈前线〉、〈北京日报〉的资产阶级立场》,萧乾一下注意到了文内这样一段:邓拓是一个什么人?现在已经查明,他是一个叛徒。在抗日战争时期又混入党内。他伪装积极,骗取党和人民的信任,担任了人民日报的重要职务。他经常利用自己的职权,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推行和宣传他的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思想。1957年夏天,他是资产阶级右派方面一个摇羽毛扇的人物……

次日深夜,在天空上越集越厚、越涌越低的乌云中,年仅54岁的邓拓闪电般地扑上前去,在滚滚而来的“文化革命”的车轮下,掷去了一颗书生血迹斑斑的头颅……

萧乾为此永远地认定了当时邓拓的真诚。

其二发生在刘宾雁身上。这年4、5月间,他奉命来上海采访一个厂因官僚主义所引起的罢工事件。采访中他强烈感到,应该给记者以更多的条件来发出也许是嘈杂紊乱、但却是发自于生活的真实、新鲜的声音,并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推动社会的变革。他写下了《记者这一行》一文,内称:

“而今天,这支力量并未充分动员起来。有人要求记者名副其实地作一个‘记录者’,踏着首长的足迹去找例子,证实别人发现的定理;不要求或不允许记者独立发现问题,分析矛盾的结果。有的记者就真的走上了轻便的路:仿照别人的思想,寻找现成的‘线索’,采写现成的‘典型’,稍加剪裁,便成文章。四处寻找喜事,逃避矛盾,锦上添花的也大有人在……”

此文寄给了《人民日报》社。无疑在反右斗争中,这些言论确是板上钉钉的“右派”言论了。如果邓拓也有“引蛇出洞”的想法,他完全可以将此文发表出来,他却在自己被撤去总编辑之前,扣下了这篇文章,并在以后悄悄地退回给刘宾雁。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民日报》在毛泽东无比热情拧下的两场滂沱大雨里,居然表现为一片倔犟、沉默的沙漠呢?

似乎邓拓并非不想让这块沙漠变成一块让毛泽东心旷神怡的绿洲。

5月11日,即徐铸成率新闻代表团访苏归来的次日晚上,他与徐晃等人同去了邓拓家,向后者汇报此行的经过。汇报完后,在谈起这一段《文汇报》干得不错时,邓拓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人民日报》也有计划想提高一步,但是上面卡得很紧,比如,我准备写一组题目,共十篇社论,但报上去一直没有消息,写好的社论稿大部分扣压了,其中只发了二篇,把我的计划全搞乱了。”

接着,他悲愤地说:“有时,我真想辞去《人民日报》的职务,另外去干一张报。”(《徐铸成回忆录》)

尚在邓拓出席最高国务会议、听取了毛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之后,他回到报社便立即作了传达,又制定了宣传计划,并赶写出两篇文章送交中央审查。从1956年6月《人民日报》所发的一篇关于反冒进、并让毛泽东批示“不看了”的社论的审查程序中,我们已经得知这社论是经陆定一、胡乔木修改、最后由刘少奇审查并通过的;

再翻翻《胡乔木文集》第一卷里,在57年下半年他为《人民日报》撰写的几篇社论里,除经过毛的修改外,也经过了刘的修改,因为胡乔木在序言里特地注明:毛修改所加的文句用黑体字印出,而刘修改所加的文句则用仿宋体表示。由此看来,无论是邓拓拟就的宣传计划,还是他赶出来的两篇文章,大约最后都到了刘少奇手里。

刘少奇对邓拓交代了些什么呢?是告诉他在最高层对于整风的形式有不同意见,整风发动的日期也没有确定,因而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尚无必要对形式与日期均未最后明确的整风运动发表社论,以免造成全党的思想混乱;

或者,刘少奇什么都不会告诉他,如将自己与毛之间的分歧摊开在连中央委员还不是的邓拓面前,对十分强调共产党员修养的刘少奇来说,大概会感到某种不妥。但鉴于邓拓建国前长期在晋察冀边区彭真的手下工作,在来《人民日报》之前,还担任过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宣传部长,他还是能从彭真及北京市委的态度里感觉到什么……

因此,面对外面已经跃跃欲试鸣放的《光明日报》、《文汇报》,和报社内日愈感到不安的编辑、记者,邓拓只能再三强调:

“我们是中央党报,一切都要听中央的安排和指示,不要街上锣鼓一响就出来……”

此时,在4月10日的中午,邓拓几次想向毛泽东作些解释,但几次足将进而踟蹰,口将言而嗫嚅。他能作些什么解释呢?

宛如一个初进股市便遇大面积崩盘被一下套牢的股民,在党内高层日愈激烈、日愈复杂的斗争中,邓拓过去总游刃有余的聪明与才华,被死死套住了。无论他怎样做,都得撞上信仰或是党纪森严的天条;无论他说些什么,都只能使他的处境更危如累卵。

毛泽东似乎也不想听他的解释,如果说从《人民日报》过去发的那篇反冒进的社论里,毛已经嗅到了几分“鬼”的气息;那么现在毛更明白了“鬼”在何处,“鬼”在何人。他召邓拓来,除了要想羞辱得后者斯文扫地外,只是想要证明:在“上帝”的震怒与那“鬼”的纠缠之间,《人民日报》这头迷途的羔羊,还能不能归队?

终于,邓拓站了起来,他向毛泽东请求,辞去《人民日报》总编辑兼社长的职务,但没有得到允许。

此后,他又向胡乔木多次陈辞:我现在实在不能再干了,请求中央让我辞职。

也许邓拓感到自己党内报人辉煌的生涯,已经走到了末路。他是识时务的:不久除胡乔木几乎每日来一次报社、亲自坐镇报社的反右斗争外,还调来了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兼任该报总编辑,比起邓拓来,他深得毛的青睐,他能列席政治局常委会,并代毛泽东起草了大量文件。在后来与苏共的“修正主义路线”进行论战之时,“九评”写作小组的组长为康生,副组长便是吴冷西。在“文革”的惊涛骇浪里,他几乎淹死,又是毛泽东及时地给他丢去了一个救生圈。

邓拓又不那么识时务:

当他空挂一个人民日报社社长头衔百无聊赖之中,1958年彭真将他要了去,安排为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主管思想文教战线,同时负责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1960年起又兼任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由此使毛泽东并没有随他离开《人民日报》而将他从记忆里抹去,并使他党内一个大笔杆子“文章满纸书生累”(邓拓离别《人民日报》书诸同志诗)的人生悲剧,一步步地逼近悲怆、血染的尾声……

在毛泽东召见邓拓后的第三天,《人民日报》发表了此后开始宣传毛两个讲话的五篇社论的头一篇《怎样对待人民内部的矛盾》。社论明确断言:

“目前我国人民群众和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领导者在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社论明显地反映了毛泽东自1956年以来的思索,以及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报告的思路。犹如秋风渐起时各服装店都在喊着“出血价”、“跳楼价”贱卖的T恤衫,刘少奇的克服主观主义“是保证党的工作顺利发展,避免重大错误的根本关键”的论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

4月27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为了适应我国由革命时期转入建设时期的新形势,为了克服近几年来党内新滋长的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整风运动,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作风,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整风以毛泽东同志2月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和3月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的两个报告为指导思想,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按照“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方针,进行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和恰如其分的批评及自我批评,坚决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文件还特别指出,非党员愿意参加整风运动,应该欢迎,但是必须完全出于自愿,不得强迫,并且允许随时自由退出。

显然,这时毛泽东关于整风问题的看法,在周恩来、邓小平的说服下,也在他本人不屈不挠的推动下,在高层已渐成气候,即使有人是不得不喝了几碗酒,才脱去厚重的毛衣以勉强适应这政治气候的。

以北京为例,4月1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首都一些工厂的几千名干部热烈拥护毛的两个讲话,彭真的背脊上一定隐隐有了“全聚德”的烤鸭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觉。在这之前,上海的柯庆施已召开一系列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会,天津在市委第一书记的主持下开了一个为期9天的宣传工作会议……

同类推荐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我问关公

    我问关公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为什么说关公“生在蒲州,长在解州”?、关公是怎样熟读《春秋》的?、关公是怎样到绛邑小华山求师学艺的?、南山上的三道狭谷是怎样形成的?等。
  •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当黑道恶少遭遇恶魔女

    当黑道恶少遭遇恶魔女

    “只要你幸福,即使守候在你身边的人不是我也没关系。”温柔如他;“我好像爱上你了,你说怎么办?而且我儿子也只认定你这个妈咪。”霸道如他;“记住,我叫北宫御,因为这个名字将会伴随你一生。”邪魅如他;可她夜莫紫只有一个,总不能分成三份每人拿一份吧?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是一位独抒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追求“爱、美、自由”,这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本书精选了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在欧州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散文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特性和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中自成一家。
  • 礼仪常识悦读

    礼仪常识悦读

    严谨务实的原则,总结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快来看看这些礼仪常识吧!
  • 为何偏偏遇见你

    为何偏偏遇见你

    十四年前,白夭夭推了祝融一下,祝融摔了个四脚朝天,立下长大后报仇的誓言。十二年前,祝融略施小计,白夭夭从年轻有为的人民教师变成乖乖活的家政人员。十年前,祝融终于发现白夭夭生得颇为美貌,于是捣蛋鬼的坏心眼顿生。白夭夭瞬间警惕起来,默默做好了敌来我逃的长期游击战准备。当傲娇女惹上病娇男,名为折腾的命运之轮开始火速运转。误会、折磨,弃如敝屣,误会解除。再爱,更爱,纠缠不休,彼此折磨。其实,他不过欺负她两年,可最终他竟被她欺负了十年。当他以为幸福来临,那朵记仇的桃花居然毫不犹豫地飞走了……"
  • 长大成熊

    长大成熊

    棕熊罗伊小时候,差点丧命在一只母狼獾的口中。后来妈妈夏洛特为了救罗伊而被森林恶霸所罗门杀死,他变成了孤儿,过着流离失所、饱尝艰辛的生活。在流浪时,他遇到了尖酸刻薄的熊兄妹,神神叨叨的花栗鼠,结识了身世复杂、富有正义感的白狼丹,还得到了心地善良的臭鼬泡芙的帮助。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不光懂得了生存之道,还学会了许多成长的道理。在森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时,罗伊挺身而出,阻止了一场血腥的厮杀,成长为真正的森林之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惹上总经理

    惹上总经理

    新文推荐《误惹黑心上司》:——本文已完结!公众章节:13W字!!VIP章节:18W字,订阅只需:5.34元!番外不加V!!~~~~~~~~~~~~~~本文:轻松+小虐+温馨+甜蜜=幸福终点站!喜欢这一型的亲亲,就放心的收藏吧!!——————————————————他:俊美、冷酷、倨傲、狂妄、独断专横、霸道,集坏男人的‘优点’于一身。她:娇小、丰满、固执、倔强、善良、可爱,包裹在乖巧的外表之下有一颗甜蜜而炽热的心。他与她是不能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一次激烈的碰撞,擦出了炽热的火花。………………………………内容简介很老套的故事,男友结婚,新娘不是她,不过……她却被邀请参加婚礼。眼睁睁看着他为别的女人套上婚戒,原本她是要泪洒当场的,可偏偏……出现个‘程咬金’什么,居然是新娘的前男人!!为了保住他的婚礼,她可以暂且牺牲一下小小的色相,将这个色魔男人带出礼堂。可这色魔男人却从此缠上了她………………………………精彩片断:“你以为你逃得出我的手心吗?”他狂妄中透着掳夺的眼神,“没有人可以从我身边逃开第二次。”“你应该捉的人不是我!”“是你自己送上门来让我捉的,不是吗?”………………………………“放过我吧,如果你不是真的爱我,就请放我离开!”这是她第一次跟他低头,第一次用卑微的语气跟他说话,“……这样的日子,我再也不想过下去了,我怕,我会疯掉!”“不,我不会放过你,除、非、我、死!”他疯狂的吻她,脸上被淋得模糊一片,分不清是淋浴的水或是男儿之泪。………………………………“你,真的决定要离开我,回到他身边?”依在病房门外,他目光直视着她,那幽暗深邃的眸中,透着不意察觉的痛楚。她,用一双哭红的眼,对上那双染上血丝的的眼,认真的点头。下一秒,他的眼底染上了暴戾,充满血色的眼放出残酷的光芒:“你就不怕我毁了他!”“你当然可以……”她大喊,眼泪不受控制的大举落下,“……你高高在上,无所不能,你当然可以……如果你要毁了他,那就把我也毁了吧!”高大挺拔的身躯,明显的浑身一振,看着她坚决而迅速的转身,心被狠狠的抽痛……这一次,他认输了!………………………………舒可可:原本以为他是色魔,相处之后才发现,他原来是个恶魔,对女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对工作伙伴冷酷无情外加狠绝霸道。她讨厌他像对待那些倒贴女人一般对待她,讨厌他举手投足间对她造成的间接影响,她决定……逃离他。单允哲:他是风靡商场的猛将,是财经版的头条,他拥有比一般人邪恶俊美的外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女人之于他……只是利用的工具。而她,居然为了另一个男人,主动的撞上他的枪口,成为他下一个利用对象。程至浩:碍于长辈的命令和家族利益,他埋藏了心底从未抹去的爱情,不得不娶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基于多年未见的想念,他自私的将‘她’列入邀请名单,却没想到……因此害她落入恶魔的怀抱。他见不得她受伤,见不得她委屈的掉泪,必要的时候……他一定会将她抢回,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凄凉的夜里,他看着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的她,此刻的她退去了那耀眼的活力,像只没有生命力的小猫般任人摆布。他执起她的手,放在唇边,嘶哑而低沉的倾诉:“没有人是一开始就会爱的,更何况是一直生活在恨里的人!”“老婆……对不起!请给我时间。”☆☆☆☆☆☆☆☆☆☆☆☆☆☆☆☆☆☆☆☆☆☆☆◆◇★推荐文:夜色痕迹:《刁蛮公主的恶少总裁》:樱冷美:《绝色王爷天才妃》:十字家的猫:《再嫁为妾》:亦可烟:《丑女要嫁诸葛亮》:紫婉儿:《惹火小丑后》:——————————————————————————嘻嘻,简介随手写的,要改的可能性很大!!久仙又回来开坑了,希望亲亲们留下脚步看一看,是个精彩有趣的故事哦!!!
  • 最强沟通术

    最强沟通术

    如今年轻人还需要学习些什么?大学文凭和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走向成功的人除了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口才,和善于推销自己的才能。
  • 王的朝鲜美人

    王的朝鲜美人

    “真淑,你到底是爱钱还是爱本王?”“王爷,我爱钱,也爱王爷!”大清最有权势的无冕之皇多尔衮,妻妾成群。他最爱的女人,是他从朝鲜掳来的美人李真淑。李真淑跟多尔衮在对抗中,赚得盆满钵满,富可敌国。.第二部是穿越剧,喜欢穿越剧的,真接看第二部。《学霸萌萌哒:BOSS坏坏哒》也希望读者喜欢。
  • 通天神修

    通天神修

    传承逆天神力、练成天外化身、手控辟邪神雷、驯服超级魔兽,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踏上终极强者巅峰!雷霆大陆风起云涌,少年破九幽,战雷霆,独领天下,逆天而行,杀戮于九天,纵横于苍穹,八荒六合唯我独尊,绝灵死体受到世人所藐视,意外获得青灵之气,身体血脉被彻底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