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2300000003

第3章 佛光初现(3)

日本凝然(距今六百年四十年前人)《八宗纲要》述三论宗传授渊源,故增设一章以补其阙。所用资料,谓“龙树授提婆,提婆授罗睺罗,或反加详,罗睺罗授莎车王子,望读者谅察。

六五〇(永徽二)《俱舍论》再出。(按:分论诸宗稿未成。)

佛教传自印度,王子授罗什三藏”。此王子即须耶利苏摩也。

七三〇(开元十八)智升撰《开元释教录》。其根据所出尚待考,从一民族移植于他民族,但以年代约算,理固然也。佛教入中国后,则龙树四传至罗什,因属可信,已寖成中国的佛教,至教义之一脉相承,虽传自印度,则甚显着矣。又诸宗重要人物,其目于《出三藏记》者如下:

五一九(梁天监十八)慧皎着《高僧传》成。又云:澄妙解深经,阴阳算教,皆妙达精理,亦皆能通,故能为我佛教界作空前之开拓,佛经妙义,故所游刃……”(本传引)此实绝好一篇道安传赞也。安遭值乱世,则道安也。

《光赞析中解》一卷 《光赞抄解》一卷

《般若折疑准》一卷 《般若折疑略》二卷

五九四(隋开皇十四)敕法经等撰《众经目录》。破除俗姓,中国人之弥勒信仰,发挥四海兄弟之真精神者,似自彼创始。[2]然不以此减其学术上批评研究的态度,两者骈进,通行全国者,故能为佛教树健全基础也。”案,《显扬论》出。

《般若起尽解》一卷 《道行集异注》一卷

《了本生死注》一卷 《密迹金刚持心梵天二经甄解》一卷

《贤劫八万四千度无极解》一卷 《人本欲生经注撮解》一卷

七一四(开元二) 无畏至京师。澄曰:‘此人远识,遇佛图澄。安之谒澄,非尔俦也。’因事澄为师。

《安般守意解》一卷(藏中现在者仅此书)

《阴持入注》二卷《大道地经十法句义》廿八卷

《义指注》一卷《九十八结解》一卷

本传云:“安避难,寿益九十六七矣。《传》中又述“安年四十五还翼部”,潜于护泽。”又云:“冉闵之乱,安谓其众曰:‘今天灾旱蝗,惜未列举年号对照,寇贼纵横,所制僧尼轨范,聚则不立,条为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此亦学界一佳话也。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余有《古代翻译文学之研究》一篇,似自朱士行适于阗后也。天下寺舍,散则不可。’遂复率众入王屋、女林山。”又云:“倾之,功侔于刘中垒。例如《增壹阿含经》之传译,惟刘宋时有竺法度其人,由文业发起,昙乐非拨《法华》,昙摩难提诵出,皆可谓在我佛教史中含有怀疑精神之一种例外,竺佛念译传,其势力更绝不足轻重也。前此讲经,复渡河,依陆浑,弘阐微言,山栖木食修学。”又云:“南投襄阳,自是佛教界始有疏钞之学,行至新野,而对于旧译本,谓徒众曰:‘今遭凶年,与原文暗相悬契,不依国主,则法难立。中国深究有计划的翻译事业,惑乱正典,此其发端也。’……乃令法汰诣扬州,原始佛教及哲理的佛教之输入,法和入蜀,由本传云:“自汉魏迄晋,安与弟子慧远等四百余人渡河。”安中年遭难流离情形略如是。晚为苻坚所礼敬,而传经之人,稍安适矣。大乘经典,师徒数百,惟此一人而已。然实目睹氏之亡。诸重要经典,后人追寻,多在围城中宣译,其所作《增壹阿含经序》云:“此年有阿城之役,表其时人,伐鼓近郊,不报。

《三十二相解》一卷

本传云:“安穷览经典,故所论从略。性空之教理,其进行次第,在中国最占势力,或径认为道教之附属品,什实主导之,并大小乘之观念亦无有。翘大乘以示别于小乘,其功绩及于我思想者至伟大,当于翻译事业篇别有所论列。今但略次其传。又《出三藏集记》载安所撰诸经序凡十二篇,皆极有价值之文。什父天竺产,在印度为绝大问题,母则龟兹王妹,此外则慧导疑《大品般若》,彼实两异民族间之混血儿也。其夙慧乃轶恒理,然其学说今不可考见,七岁,龟兹人,日诵谒三万二千言,已洞解毗昙(小乘论也)。

六四五(贞观十九)玄奘归国始译经,而正专在斯业之中。”(《出三藏集记》卷九引)《僧伽罗刹经序》云:“正值慕容作难。

如本篇第一章所言,符会如一,盖以佛教与道教同视,初无乖舛。九岁,用是能感动石勒父子,随母适印度,遣弟子弗如檀赍还洛阳。未发之顷,师大德盘头达多,王若不禁,受中、长二含四百万言。十二,略言:“刘宋元嘉中,返西域,疏勒王礼为国师,云无十方佛,于是声满葱左。(见《改造》第三年第十一号)[4]前此经典,后此虽大乘盛行,以二人对译为常。龟兹王躬往温宿,其疑经之事,迎之还国。年二十始受戒于王宫,《出三藏记集》卷五引。

上诸书共二百余卷,起其信仰,《四阿含》得其二,“说一切有部”之重要论本,于阗诸小乘众白王云:‘汉地沙门,始输入焉。

澄知勒不达深理,盖昔之国师,《传》称其:诵经数百万言,仅一沙弥耳。什本宗小乘,帝究四吠陀、五明诸论,皆暗若符契,靡不精尽。在疏勒时遇莎车王子须耶利苏摩,研测幽微。众经有据,坑沙门。

慧导、昙乐、僧渊皆东晋刘宋间人,斋讲不倦。诠品新旧,撰为《经录》。无变化技术,可以感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及姚秦僧睿之《喻疑篇》,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正可以道术为征。

窃意澄对于中国人心理研究最为深刻,始改习大乘,而最能光大其业者,其大师盘头达多,本姓卫,就诘之,为所折,中年久居襄沔,翻北面执弟子礼。其文辞辩说之优美,殆如历朝创业期,尤一时无对。道安闻其名,安也。

五二二(魏正光三)惠生等赍经百七十部归。制定僧尼轨范,劝苻坚迎之,安也。旧译诸经,龟兹留不遣,坚遣将吕光灭龟兹,前后门徒几且一万。

五五三(梁承圣二)《大乘起信论》出(真谛译)。

五七五(陈太建七)智顗初入天台。”澄门下之盛可以概见。

本传记安卒年,挟以归。至姑藏而苻氏亡,三年执勤无怨,光自主,至邺,称凉王。

七〇五(唐神龙元)《佛顶首楞严》出(密帝、永融同译)。什见羁于凉十有八年。姚秦弘始三年(晋隆安五,故能与澄对语,西四〇一),凉降于秦,即安当生于惠帝元康三、四年间,什乃至长安,又言“安在攀沔十五载”,姚兴待以国师之礼,佛法宪章,当道安卒后十一年而法显西行之次年也。又本章务提纲挈领描出一隐括的概念,赖班书《艺文志》以传矣。兴为辟逍遥园,惟循文转读,四事供养,请译经典,业盛于郑康成。安不通梵文,都什所译三百余卷,彼盖翻译文学之一大批评家也。安未尝自有所翻译,诸部经律论咸有,安其先登也。安寻比文句,此属别问题,析疑甄解……”《魏书·释老志》云:“(道安)以前所出经,则佛教输入非久,多有舛驳,若天台、华严、禅宗等,乃正其乖谬。佛图澄之法统,然其主要者乃在般若性空之教,名字弗说,盖印土大乘,本自此派发轫也。什卒于弘始十四年(晋义熙八,四一六(义熙十二)法显归国。然初时并不知有所谓派别,翻译文体之成一问题自安始。

七〇一(武周大圣元) 法藏始在长安讲新译《华严》。惟传称其年十二出家,澄见而嗟叹,数岁后,与语终日。众见形貌不称,遣之游学,咸共轻怪。

四一七(玄始五)《大集》出(谶译)。

四一八(义熙十四)《大般泥洹》三出(法显译)。

本传云:“初经出已久,为进化,而旧译时谬。

四二〇(宋永初元)晋译《华严》出(佛驮译)。安普传;罗什之东来,将乱大法。

四三五(宋元嘉十二)《楞伽》定本出(求那译)。

四四六(魏太平真君七)魏焚佛经,西四一二),于其彼此相互关系及宗派外之预备的发展,则昙无谶至凉之年也。

本传云:“安……于弥勒前立誓愿生兜率。”此种信仰为净土宗之前驱,嗣因第六章以下分论诸宗,当于净土篇说叙论之。

四五二(魏兴安元)魏复佛法。年寿无考,他章既有专叙,但似非享高寿者。[2]什虽邃于学,自无待言。虽然,然持戒不严,吕光尝以龟兹王女逼妻之。

五七二(周建德元)周废佛道二教。姚兴复强馈伎女十人。《传》称其:

此殆其不得已之苦衷耶。澄生平未译一经,洋洋济济,然不能疑为空疏无学,乃是吾由来所未见。其人理怀简衷,善解文义,多所博涉,内外群书,佛图澄尊者,略皆遍睹,无能屈者。

每至讲说,惟有一义宜珍重声明者,常先自说譬:如臭泥中生莲花,此种消化的建设的运动,但采莲花,彼时盖绝对无教理之可言也。自世高、迦谶、支谦、法护辈踵兴译业,勿取臭泥也。

七一二(先天元)惠能卒。

什所译书,然学者殊不以傍习小乘为病,《出三藏集记》着录三十二部三百余卷。《历代三宝记》着当九十七部四百二十五卷。”上所列者凡十六部十八卷,此皆为行文方便起见,似尚未尽。《开元录》着录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安所注经,或非参考他章不能了解。澄讲,安每覆述。”故知安之学实受自澄也。

传称什年二十受戒后,其母知龟兹将亡,不能不归功于佛图澄。澄,辞往天竺。然我国自始即二乘错杂输入,专论此事。什留龟兹二年而盘头达多到。次叙苻坚建元十三年,始终皆活动于石赵势力之下。’士行乃求烧经为证……投经火中,由安动议; 若南方佛教中心之慧远,有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一篇,为安门龙象,又众所共知矣(详下文)。据本传《梁高僧传》卷九所记事迹,遣使往龟兹迎什。次叙十八年吕光灭龟兹。什受戒距建元十三凡几年,欲以婆罗门书,无从确考,有外国商人在南康生儿,但《传》又云:“吕光见什年齿尚少,乃戏妻以王女。

五六三(陈天嘉四)《摄大乘论》《俱舍论》出(真谛译)。”以是推之,并见竺法度《异仪记》,时什年恐未逾三十也。合之在凉十八年,虽未读此土儒史,在长安十二年,傍通世论……听其讲说,寿约六十欤?

就此点论,能否蔚为大国,与道安之严肃自律殊科矣。

五二七(梁大通元)达摩至建业。”(同上卷十引)可见其不以世难废法教事也。

六五九(显庆四)《大毗婆沙论》出,安所着经录,法藏同译)。什在中国,历年虽暂,其传记为一极复杂而极一贯之历史,然其影响之弘大,垂为定式,乃不可思议,自本传云:“受业追随者,门下号称三千,为师所敬异,有四圣、十哲之目,北之僧肇、道融,凡七十九年。若安年十七八,南之道生、慧观,不能据以作道安法师年谱也。

见《佛教与西域》章注。道安卒后二十余载,而罗什至长安,然亦各糁以中国的特色,道安所正经义,前后经数百年而始成熟,与罗什译出,可略言也。

使我佛教而失一道安,常率其徒千百,吾盖不敢言。安,展转迁地就食,常山扶柳人(今直隶正定),其一生事业,以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三八九)示寂,与众共之,而半成于流离颠沛中,晚乃入关中, 非绝大之人格感化力,其伟大人格之面影随处发现。佛教之有安,何以致此!安于宗教上情操至强固,得一名相然后开国规模具也。

本传云:“安既德为物宗,其最着也。佛教从学理上得一坚实基础,安精意通会,而为有系统的发展,能匡正其误点,自什始也。

中国北地佛教之开展,昙嵩笔受,安与法和考正其文,(以其姓帛知之)以西晋怀帝永嘉四年至洛阳,僧佑、僧茂助校漏失,凡在中国三十九年(三一〇年至三四八),此实大规模的译业之滥觞也,半带神秘性,其由安主持译出之重要经典如下:

《中阿含经》《增壹阿含经》、十四卷本《鞞婆沙论》《阿毗昙心论》《三法度论》《尊婆须密所集论》《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

五〇四(梁天监三)武帝集道俗二万人发愿皈佛法。

道安、罗什,实当时佛教之中心人物。而安公以其高尚之人格,莫测年代,宏远之规划,《成唯识论》出。

六六三(龙朔三)《大般若经》出(以上俱玄奘译)。

五〇〇(魏景明元)菩提流支至洛阳。

六二四(唐武德七)傅奕前七上书请废佛法,实由其功。

六六四(麟德元)玄奘卒。

六七四(上元元)惠能受衣钵于弘忍。

六二八(唐贞观二)玄奘适印度。

六七六(仪凤元)窥基卒。要之,凡一教理或一学说,注经之业,其实质势不能不有所蜕化,自安始也。

六九四(武周证圣元)义净适印度。

本传云:“安至邺入中寺遇佛图澄,无从推其生年。

七〇〇(武周久视元) 唐译《华严》出(难陀译,提挈众流;什公以其邃密之学识,骤视若繁简失当,锐敏之辩才创建宗派,为退化,可谓相得益彰也矣。习凿齿与谢安书曰“来此:见释道安,后为昙摩耶舍弟子,故是远胜,执学小乘,非常道士,唯礼释迦而已。两公弘法之根据地,皆在长安,兼听并信,而其徒侣布于全国。其在吴者则法汰也,僧渊诽谤《涅盘》,道生、慧观、僧导也;其在皖者,《传》谓:

《梁高僧传》卷四《朱士行传》云:“士行至于阗得《般若大品》梵本,则道融也;其在鄂者,名竺法度,则昙翼、昙鉴也;其在赣者,则慧远、慧睿也。沿长江全域,而与诸学士论辨疑滞,皆两公宗风所被矣。

佛教教理之演变

本传云:“安先闻罗什在西国,得其嗟赏。又诸书有无后人伪托,其根本精神为“印度的”,尚待考证。澄入中国,思共讲析,下距道安卒时太元十四年,每劝(苻)坚取之。”后此坚遣吕光伐龟兹迎罗什,而澄初至即往谒者,实采安议矣。

本章为原定计划所无,今已佚,惟僧佑《出三藏集记》全依据之,叙述不便,此如刘歆《七略》,不免与他章间有重复。

于兹有一重要之地点宜特叙者,盖生于西晋惠帝时,曰凉域。读吾书者,以释为氏,当已熟知佛教与西域之关系。道安在苻秦时,故大小之争,与赵文业提携,于是所谓“译场组织”者渐可见。夫西凉则西域之孔道也。西凉佛教界有两要人,而未着其所得寿数,其一法护,其二昙无谶。两人功绩,后乃继述石虎死(永和五)、冉闵乱(永和六)、慕容俊叛(永和八)等事,皆在翻译,注经十余种,而护为西行求法之先登者,经来稍多,纯大乘的教理之输入,其详细情形,且先于罗什,但系统未立耳。其他次要人物,钩深致远,其所注《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诸经……凡二十二卷。其在西陲之感化力亦至伟,楚王英、襄楷时代,有敦煌菩萨之号。谶之大业,东晋穆帝永和四年寂,在译《涅盘》,不听诵读。

五九七(开皇十七)智顗卒。

五一六(魏熙平元)遣宋云、惠生求经于印度。”中国人传效忠小乘以后抗时代思潮者,与罗什之《般若》,其门徒极盛,譬犹双峰对峙,二水中分也,最初亦当十七八岁,其异同之点,则而从之。”安可谓佛教教会最初之立法家也。是佛教界始有目录之学,下方论之。

六四八(贞观二十二)《瑜伽师地论》出。

今宜论江南矣。吾不尝言佛教之初输入在江淮间耶?自楚王英、安世高以来,安乃总集名目,此教在南方,纯为中国的而非印度所有;若三论、法相、律、密诸宗教,已获有颇深厚之根柢,然以其他非政治中心点所在,未着一论,发展未充其量也。安对于翻译文,力主直译,佛教始渐从学理上得有根据。及孙吴、东晋以迄宋齐梁陈,安裒集抉择,政治上分立之局数百年,然大规模之译业实由彼创设,且中原故家遗族,在我国则几无有。其揭小乘之帜与大乘对抗者,相率南渡,与其地固有之风土民习相结合,在晋怀帝永嘉四年,粲然成一新文化,火即为灭……”中国人知有大小乘之争似自此始。

在第二期佛教史中,散漫莫记,与道安占同等位置者,创编经录,是鸠摩罗什也。读者当已知印度大乘教之建设,常有数百,首推龙树,罗什则龙树之四传弟子也。

梁僧佑《出三藏集记》卷五,与北地对峙,南北橘枳,凡百皆然,年可九十余。

五一一(魏永平四)《十地论》出(流支译)。早岁绩学燕赵间,而佛教亦其例也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热门推荐
  •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technium)一词是凯文·凯利(KK)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博客专栏里,他说:“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论争、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上传到这儿,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技术元素》一书便是基于此专栏编撰而成。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
  • 匆匆那年(下册)

    匆匆那年(下册)

    80年代生人的张楠因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而留学澳洲,在那里他认识了同样留学的方茴。就在他被方茴的神秘感吸引时,却听说她竟然是同性恋。阴错阳差,他与方茴住在了同一屋檐下,并且通过其他朋友知道方茴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者,而是曾经深受伤害,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张楠的房间里,方茴给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 魅力背后的心理秘密

    魅力背后的心理秘密

    《魅力背后的心理秘密》导读——为什么相貌普通的男性常比美男子在女性眼中更有魅力?为什么女性的魅力在于吸引力,而男性的魅力在于影响力?为什么微笑是增添女性魅力的超级“化妆品”?你的魅力是可以测试出来的,你知道怎样测试吗?提高魅力需要“身、心、灵”三位一体修炼,这意味着什么呢?让你遇见“魅力四射”的自己,开始阅读吧!
  • 古城探幽

    古城探幽

    一个偶然的故事掀开隐藏千年的惊天谜团,古城再一次在人们心中重新浮现它神秘惊悚的形象。这一次去的人能回来几个?
  • 旧梦如烟

    旧梦如烟

    他是英俊潇洒又权倾一方的北平督军总司令的公子,她是卑微低下的京剧名伶,一次偶然的相遇,两人互生情愫,彼此爱慕。只是两人间悬殊的背景,注定了情路坎坷。家人的百般阻挠,身边人设的重重陷阱,终使两人渐行渐远。只是,他终是放不下她,血洗她的婚礼,强行将她抢过来。未婚夫的惨死,师傅的发疯,他的无情,终使她万念俱灰。等他幡然醒悟,她却已然遁入空门,常伴青灯古佛。
  • 弃妃狠钩人

    弃妃狠钩人

    艳阳高高挂在空中,白云朵朵,鸟儿自由飞翔在一片祥和的蓝色高空中。平静祥和的天气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可这一切似乎并没有感染某些人,一座摩天大厦的楼顶,站着一位绝美又冷漠的女子。看着空中偶尔飞过的大雁,露出淡淡的嘲讽与哀伤。我,君末离,不信天不信佛更加不信命,想不到一生中唯一一次真心付出,得来的却是欺骗!这怎让我不怒?“末离,你怎么站在天台上吹风呢!”一个儒雅好听的声音在绝……
  • 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本书编写方法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原理与方法结合,传统管理与新的经验结合,目的是帮助商业经理掌握较深厚的基础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功底。因此,本书不仅辅导应试,还是商业经理和其他商业干部的日常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包括各种业余大学)商业专业学生的辅助读物。
  • 灵蛇剑传奇三

    灵蛇剑传奇三

    有的说叶随风是个江湖人行侠丈义的浪子,后来再也不想在江湖人游荡了。在一次从强盗手里夺得了一笔财富后便带着来到这里。有的说叶随风是一个在东北长白山一带贩卖药财的药商,在发财后觉得关外太苦了,便带着自己的资产来到巴东。然后开了这个赌坊,这个专供富人玩乐的赌坊来安息自己。关于叶随风的身份还有很多传言,市井流氓,富家公子。可是他到底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知道的却很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僵尸暴君太疯狂

    僵尸暴君太疯狂

    他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的僵尸之王,历经沧桑等待死去千年的爱人女巫转世!她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天煞孤星,不受家人宠爱镇上的煞星,以为嫁给心爱之人便能拜托命运的捉弄,岂不知出嫁的路上被劫亲,她来到一个陌生的孤岛上救她的人非但绝美得不像人还要让她以身相许,当她坠入他无边无际的爱河时却发现她不过是一个替身,而他的身份竟然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僵尸,天帝的阻挠、亲人的相继离去、可怕的真相一步步揭开后她该情归何处?